为什么同是二年级的小孩,有的鬼点子特别多,有的特别单纯呢?

爱喝咖啡的kitty兔纸


有一年我接了一个毕业班,我的孩子就在这个班里。平时我对孩子要求的很严格,別人可以做的他不能,别人不能做的他更不能,我告诉孩子:全班同学七八十个都在盯着你,你不听话,我怎么做那么多孩子的工作,你做好了就是帮了妈妈!可是孩子总规是孩子,他就单纯,有时妈妈不在他也会说个话啊,调皮一下啊。有个小孩特别聪明,但是就像你说的,他的聪明没有用到学习上,所以他虽然聪明但学习不是很好。专门盯着那些他不应该管的事上,背后做学生的工作,拉拢人心,不选我的孩子当三好学生,当干部……!

到了初高中他们就不在一个班里,最后……一直到现在他走的也不远,也不顺!因为在生活中工作中,他的心老是处于嫉妒恨中!不是个积极向上的人!


语文萍


其实二年级的学生有的鬼点子多,有的很文静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就其原因注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关

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学生生活中农村,属于放养状态,很散,行为习惯就不会太好。有些学生生活的小区人员很杂,这种学生接触的人也比较复杂,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好的。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知识层面高一些,他所生活的小区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好一些。即便是孩子很调皮,但至少孩子不是很坏。就具体的小区而言,公务员小区、教师小区、烟草小区这些带有单位性质的小区,孩子表现出来的举止始终都要文明一些。而一些安置小区,公租房,拆迁户等等,人员就比较杂,人口素质也偏低,相互影响是在所难免的。总之,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鬼点子多和单纯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

二、和学生的性格有关

当然,也跟学生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坐不住,废话多,反应还比较灵活,对事情鬼点子就多。甚至明知道不该做的事也要去做,有些学生还会指使其他学生做不该做的事,这也是鬼点子多的表现。这些学生也是老师家长最头疼的,采用什么方法管理都很难凑效,让他彻底改变难上加难。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当孩子鬼点子多,所作所为都让人生气。但是,解决好一件事后,也要有准备好迎接下一次他带给你麻烦的准备。

而单纯的学生表现就截然不同。他们话不多,也不好动,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家长叫怎么做就怎么做,绝无二话。这种学生很少犯错,老师和家长也少了很多麻烦,省心得多。不过,反应过于灵敏的学生不是很多。因为,从小他接触到的事情不多。其实,这也是一种锻炼的机会,长大后无论是应变能力、处事能力和抗压能力都不如鬼点子多的学生。相反,对鬼点子多的学生反而是一笔财富。

三、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关

学生鬼点子多与不多,单纯与否还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有些老师做事很随意,对学生的态度也很随意。有些老师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能力欠缺,往往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方式欠佳,也会造成学生的行为习惯多样化。甚至整个班鬼点子多的学生比例更大,单纯的学生较少。最值得一提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也会察言观色,他们会摸老师的脾气,态度严肃的,管理能力较强的老师,一般学生不敢放肆,出鬼点子,馊主意的机会就少。相反,管理不严,过于随便,能力不强的老师,学生就会给他气受,这样那样的事情怪多。

四、和父母的教育理念有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功与否就看父母是不是成功的父母。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些父母文化水平较高,接触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从孩子一出世起,他们就一板一拍教育孩子,每一步都做得很好,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长大,就会很讲文明,有礼貌。他们在学校读书,哪怕处于二年级,也很少做出格的事,偶尔有点也很正常。

而有些家长就不一样了,他们也想教育好孩子。但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除了给孩子吃饱穿暖,更多的是多赚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他们也会带着参加各种活动,出现在各种场合。本身不适合孩子进入的场合他们也看不到。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问题更多一些,鬼点子当然就比单纯的孩子多。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这就是放养型和圈养型的区别。

如果我的回答你还认可,转发一下也可以,让更多人都能看到。谢谢!





高原歌者


随着孩子成长,个体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最终成为一个个不同的个体。

“鬼点子多”、“单纯”,孩子在言行表现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在3-6岁阶段,,孩子从父母或其他人方面习得各种说话做事的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的言行及思维模式,之后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得到强化。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所谓有样学样,如果从小教给他好东西一定要自己留着,他一定不会自己明白无私是什么,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从小告诉他要学会关心别人的感受,他慢慢就能体会付出才会得到。

在孩子教育上,“童蒙养正”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意思就是,要注重在孩童时期培养孩子“正”的言行,“正”的思维。

有些人认为孩子“鬼点子多”就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这其实要看这种鬼点子具体是什么情况,如果是遇事投机取巧,对人只考虑自己,那这种小聪明终究对孩子是不利的;而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在做事情中能多出点子,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这种“鬼点子”就是一种灵活思维的表现。


朵云流觞


孩子的不同表现和遗传,家庭教育都有关系,自然就有鬼点子多,俗称有“心眼”。也有特别单纯的。

家庭教育给予的是很正统的那种,父母大多是诚实做事,愿意吃亏,大气宽容的。在这种家庭教育和耳闻目染的情况下,孩子心性单纯,没有多余的心眼去盘算别的事情,反而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经常出力不讨好。这也是有些父母为此头疼的地方。不知道该怎么教他,使他学会保护自己。

家庭教育比较宽松,对孩子的事情放手较多,或者父母自身就为人灵活滑稽,那么孩子就有很有可能也是个鬼机灵。点子多,想法多,爱在一个事情上较真钻研,以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化。这是件好事同时也有利弊之分。这样的孩子聪明灵活,但也伴随着爱占小便宜,爱计较这些特征。

无论怎样的孩子,天性都是可爱善良的,就看家庭的引导方向是哪个了。不过鬼点子多也罢,单纯也罢,每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都会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客观力量而进行自身的蜕变,并不是将原有的性格特征带入终生的。


米粒儿7390


我们先来看一下二年级孩子的年纪,一般来说大约都在8岁至9岁。

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一天,有一个教授问了一个二年级班级的孩子,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小朋友纷纷举手,大多数小朋友的回答都是铁重,只有很少的几个小朋友会说一样重!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发展过程都是从感性往理性发展的!而在二年级孩子的脑海中,铁一定是比棉花重的!所以大多数还处在感性阶段的孩子就会下意识的回答铁重。这就是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的区别,随着年纪的上升,会逐渐从感性转为理性!

而针对问题中所谓的鬼点子多,就个人感觉,也正是因为有些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够,所以对于大人们来说可能感觉上就比较单纯;而有些孩子的认知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雏形,所以往往大人会觉得这部分孩子有点古灵精怪,鬼机灵!

在这里在说一个比较流行的依据,就是在幼儿期,拒绝陌生人抱的孩子往往危机意识会比哪些不拒绝被陌生人抱的孩子高,这也是一个源于自身的情况!

说完自身因素,再来谈谈外界的影响!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外界影响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语言功能相对于肢体功能来说,发育的是比较晚的。而模仿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可能有些孩子的鬼机灵,说话方式,行为准则并非是他们的本意,而是模仿了周边人群的一些行为习惯及说话方式!

所以,单纯,鬼机灵之类的评价,也只是身为大人的我们给予给孩子的,而如何疏导及教育孩子等问题,是需要身为大人的我们去恪守的,不能有丝毫偏差!


荐荐柔性正骨


小学二年级表现出个体差异。肯定不是二年级这一年造就的。至于为什么形成不同的个体差异,笔者认为与二年级以前的生长环境有关,也就是环境造就了人本身。那么影响孩子性格、行为的因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与孩子的父母有关,毕竞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新出生的孩子完全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行为造就首先是从模仿他们父母开始的。开朗的父母往往会造就开朗的孩子,性格孤僻的父母也会造就性格孤僻的孩子。就像老话说的那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其次,和接触人群数量有关,在幼年时候接触人员相当单一,孩子在长大后往往不善于和陌生人接触,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鬼点子和人相处。相反接触人群数量轻多的,性格行为模仿上就会出现多元性。他们往往表现为人小鬼大,和人相处也是一套一套的。

最后就是和后天教育有关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性格形成的关健期为零到八岁,如果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针对的教育,孩子就会表现出较为完美的性格。

综上所述,孩子在二年级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完全取决与零到八岁,身边环境,和有意无意的培养。


走进北极星


孩子在二年级,年龄应该在8-10岁左右。在孩子(2岁)3-7岁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原始习惯(基础认知)启蒙、开发最好的时候,这个阶段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人老师,是负有最大责任的。“三岁看大,7岁看老”,此时父母一举一动,对孩子人品,性格都有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前的研究结果是,在三年级左右能看出孩子之间较大的差别,随着物质基础的提高,孩子比较早熟,这个时间也在提前。孩子由之前的学习(主要是父母的以身示范,生活点滴养成),到此时已经开始的独立自主和玩伴的沟通互动,就能显示孩子在小时的教育启蒙中的差距,(学与用的对比)。随着孩子年龄和所学知识的不断增多,孩子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更能体现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差距(并不绝对)。三年级后,孩子的成绩和养成,父母一定要用心抓好,这是孩子的巩固阶段,此时,如果孩子人品引导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此后大部分时间父母在教育上是轻松的,父母就是多陪孩子,做好感情沟通就可以了。


开开心心孩子王


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成年人的差异就是三观不同了。儿童阶段还谈不上三观,但也是在做人做事行为准则的形成过程中。

孩子之间思维和行为的差异,大多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大人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尽管有些家庭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有意识地朝某一方向培养孩子,但日常家庭成员之间的言谈举止等,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孩子身上。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任何的集体都会有不同于自己的人存在。单纯的孩子大都与人为善,宽容厚道。这都是值得家长老师保护的优秀品质。也是将来长大进入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本钱。

大人不要过于担心他们会“吃亏”,有时候是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是立场不同,大人的价值标准和孩子的不一样。但适当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也是有必要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钮祜禄老师


题主所谓的鬼点子孩子,根据举得栗子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也太世故世俗了吧,还是单纯一点好。

我平时接触到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多。大部分孩子都是比较单纯的。如果分析原因的话。从心理学来上讲:一方面是本身基因决定的,但最大的一方面在于后天环境的影响。

鬼点子多的孩子大多属于外向型性格,人际关系较好,有组织能力。在家长环境中社会环境中或许习得了这种与人交往的形式。

拉票是很好的锻炼人的方式,你可以通过正当合理的方式去拉票,而不是通过威胁你的朋友。难道一个学校职位比一位挚友更重要吗?难道失去了个人的人格魅力,你这个职位真的能坐的久吗?再者说,这样拉票真能拉倒票吗?

仅根据题主举例来阐述的。

最后,我拿出《无问西东》里面的一句话献给孩子们: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的人。

单纯没什么不好,但请不要把单纯当作简单。


患颈椎炎的猴子


鬼点子特多的孩子和单纯的孩子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鬼点子特多的孩子善于发现问题,爱寻根问底,孩子问的多,懂得越多,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

而单纯的孩子不太善于发现问题,比较天真。

2,鬼点子多的孩子思维敏捷,可塑性强,家长和教师正确引导,促进孩子爱思考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单纯的孩子不爱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孩子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