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小米,未來誰的發展更有潛力?

貓叔情感窩


帆辰科技專注於科技資訊,帶你遨遊科技世界!



華為和小米,未來誰的發展更有潛力?其實要衡量一家企業是否有潛力,那麼是需要同不同的方面來進行分析的,而面對現在的企業來說,其實有一局非常重要的話,叫做【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那麼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關於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

對於企業的潛力來說,其實更加重視的需要是未來5-10年的整體發展而言的,其實現在的小米和華為這兩家企業都是具備其發展到更大更好的潛力優勢,那麼我們從企業的核心技術方面先做出分析。


華為在通信領域的深耕,使得其技術不斷的增強;小米互聯網企業的全新模式,但是在核心技術方面略遜於華為

先把通信技術放在一邊,因為小米在通信領域內是沒有什麼核心的專業的,所以我們從兩家企業共同的手機業務方面給大家說一說。

針對一款手機來說, 其實最為主要的就是其手機處理器,還有其手機閃存,手機的操作系統,還有其生態系統,但是這些對於手機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性問題,小米其實擁有的非常的少的,而華為不僅開發出來屬於自己的麒麟處理器,還有鴻蒙操作系統等,這些其實就是 要比小米更加具有優勢所在。

再者華為是屬於一家能夠提升自身技術的企業,不論是在通信技術方面,從最開始的交換機做到現在的全球第一大通信產商,打敗通信行業中的巨頭愛立信等,這些都是屬於華為核心技術方面的進步和優勢。

而小米則是在這些方面沒有什麼核心的技術和優勢,但是小米最為主要的就是屬於其互聯網的創新模式,所以我們可以在手機業務裡面看到小米手機所具有的強大優勢,那就是極致的性價比模式,讓小米手機在手機行業中脫穎而出。


小米的互聯網模式也是在眾多的行業中不斷的發展壯大


其實客觀的來說,小米能夠有現在的規模,其實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相對於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積累,小米確實沒有像華為那麼深厚的資歷,這主要還有由於小米所成立的時間要遠遠的短於華為成立的時間,這在時間方面就已經造成劣勢了。

而現在小米主要的戰略模式有AI+IOT雙模式是小米未來5-10年以來的核心戰略要求,其實對於小米的這個戰略來說,還是非常的認同的,在未來人工智能還有基於5G的物聯網平臺可以說一定會大放異彩的,再加上小米在軟件MIUI系統的不斷深耕和眾多硬件方面的積累,比如說有小米有品或者是小米智能家居等等。

而小米的一些企業理念也是非常的認同的,讓每一個用戶都能夠享受到科技的樂趣,其實這個就是非常好的一個理念了,大家都是需要能夠用比較少的資金購買到比較好的產品,而小米卻能夠做到這一點。


最後,對於說小米和華為的未來發展,其實都是不可限量的,但是對於小米與華為的發展史截然不同的,小米通過不斷的自我觀察和思考能夠實現其風口的尋找,而華為則是更加傾向於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的去實現科技的研發,所以對於用戶來說,生活彙總的影響可能小米更加傾向於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而華為則是向看不到的巨人一樣守護著我們。

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這兩家都是目前中國硬件起家的科技公司中翹楚,其中華為成立的時間更長,小米還相當年輕。從年收入、員工總數、業務內容上來講,華為的體量是小米的數倍。

不過在手機方面,其實差距並不是很大,雖然華為每年在國內、全球的銷量目前在小米之前,但據產品力本身來講,小米已經沒有短板了,無論是外形工業設計還是內部元器件採購實力、系統優化上,大家都是頂級玩家。

要論誰的發展更好,不妨分析下各自的優劣、長處和短板。

華為以技術起家,目前是全球營收No.1的通信企業,即便15年諾基亞和阿朗合併,也依然沒能蓋過華為。華為的技術積累主要在通信領域,尤其從4G\\5G開始呈現出爆發的態勢,已經沒有讓歐美企業佔據明顯先手和被打壓了。

這些積累的表現形式包括通訊協議/標準的制定參與、基礎設施製造搭建(比如基站、路由、射頻天線等)、基帶芯片的研發等等。

同時,華為旗下的海思還是機頂盒、智能手機的芯片方案提供商,尤其是這些年異軍突起的麒麟SoC,已經進化到了10nm的麒麟970。

積累這些技術資源,華為依賴的是眾多大腦,也就是人才,尤其是工程技術人才。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和佔比在科技公司中名列前茅。

不過華為的短板也不能說沒有,比如創始人團隊已過黃金年齡面臨接班人的問題,再比如所有員工過萬企業都會面臨的大企業病等。

小米的優勢就是年輕、有活力。在雷軍的帶領下,愣是在高手林立、死氣沉沉的手機市場掀起一股風暴,並佔有了自己牢固的一席之位。同時,小米在手機之外已經迅速擴展出電視、路由已經龐大的生態鏈,以“智能”“新國貨”為著力點打造了一系列的硬件產品,今年的收入已經破千億元,明年將如無意外進入世界五百強。

不過,小米的劣勢就是積累還不是很足,主要就是核心技術、專利這一方面。因為硬件可以淘汰,但技術確是永久的硬通貨。不過我們看到,小米也通過很多舉措鼓勵創新,不斷彌補自己的短板,包括髮布了自主研發的澎湃S1手機芯片。

對於兩者,說實話很難給出一個絕對會發展好的答案,作為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他們都是國人的驕傲。


快科技問答


"未來″至少是過了5年那時候吧,誰"更有潛力″就是5年之後誰的能力或者力量更大。

潛力是當前性或者叫截至當前的,相對於未來而言。華為到時候是33年+5年,小米是10年+5年,各自都已經具有了新的更大的潛力,只是還都處於沒有發揮出來的狀態,僅是積蓄著,預備著之後釋放。

1 應有狀態

(1)整體潛力

總體來看,5年截止時,華為已有的潛力照樣不會是小米當時所能比的。

如同現在,即便不再增長,小米再過10年也不可能達到。

(2)具體潛力

5年到了的時候,2家的具體潛力和力量應該分別是如下的程度、狀態。

——主要技術

2家都有5G技術、手機芯片、手機應用、手機操作系統及其生態。小米已有的這4樣很可能仍然清一色是別人的,華為則很可能全部是自家的。

——技術積累

都增加了技術積累,而由於5年裡華為在經費和人才的投入上還是遠遠多於小米,產出的技術和創新還有專利也就大大多於小米,說不定整體科技能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主要產品

通信產品,自然只是華為才有。

手機,都有中低端的,採用的都還是性價比打法,性價比的中低端手機市場無論在國內和在國外也都還是最大的一塊。華為當然照樣還有高端手機,小米卻很可能仍是沒有,至少沒有與華為同樣的真香高端機。

物聯網產品,小米可能仍舊是排名先於、銷量高於、種類多於、市場大於華為,但都會不明顯了,而在技術含量上低於華為的情況會比現在明顯得多。

——經濟力量

在經濟力量上,華為的增長幅度將進一步大於小米,在以營收為準的世界500強新排名上,2家實際上的距離更遠了。

——品牌影響

華為通信品牌、手機品牌的影響,整體上都會進一步廣於、深於、長於小米。

——高層管理

雖然大概率任正非已經退休了,換成了孟晚舟,華為高層管理團隊的整體能力仍舊遠遠強於小米,不可能降得那麼快、降下那麼多。

2 影響因素

(1)內部

華為的科技在5年裡,包括主要技術、技術積累、主要產品,不會受到什麼影響,整體科技潛力就如同前面所寫的。因為,華為對高科技定位不會偏,對科技自研、自立和領先的追求不會變,自己不跑偏、不蛻變,施加不利影響的外部也無可奈何。

小米的科技潛力也只能會是上面的狀態,也只是因為從現在看,自我定位說來也是科技,實際行動上的追求卻又並不執著、精準,又不專一,還要做互聯網公司,科技研發投入的力度還不夠大。外人倒是有不少人希望——影響小米改變,但還沒有看到小米按希望做。

(2)外部

華為的經濟力量和品牌影響會由於國外的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比現在大出或者叫恢復不太多,而沒有完全達到上面所寫的狀態,主要還是在國內市場上顯示出力量、發揮著影響,儘管很可能距離完全達到沒有多遠了。

小米的手機品牌不會受到來自於國外的不利影響,反而會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在國內則會由於華為的榮耀,還Ⅴ、O等的影響擴大而縮小,相應地,國內市場份額也就被進一步擠壓了,不過呢,整體經濟力量不大可能受到明顯影響,因為有海外市場的營收。

結束語:

5年一過,接下來就是各自發揮潛力了。華為和小米分別38歲、15歲之後,發展狀況會怎麼樣?由於之前潛力是一大一小,之後的現實能力和力量就也是一大一小,2家相比之下,發展就是一好一差,但各自都還會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2家發展都會出現某些地方小、慢的情況,也就是現實的能力和力量受阻、被減,卻又會是大者仍然大、小者仍然小,不至於讓2家變得同樣大小甚至於反過來。

對於更遠的未來而言,華為要避免、小米要達到同樣大小以至於反過來,主要因素都是自己,決定性的因素。


肇俊武


小米和華為兩家手機廠商在中國都屬於一線品牌,目前來說,華為的銷售量是要高於小米的。關於以後誰能發展的更好,我們可以來討論一下。

目前,2017年下半年華為在中國的銷售量達到了第一名,在世界上首次超越了蘋果,達到了銷售量的第二名,僅次於三星。小米在國內銷量為第四名,在全世界的銷售量也排在了前五名。所以,但現在的從銷量來看,華為的銷量更佔有優勢。


在技術研發方面,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資金已經超越了蘋果,是研發資金投入最多的手機廠商。而且,有投入就有回報,華為自家研發的處理器海思麒麟已經在世界高端市場站穩了腳跟。是繼三星和蘋果之後第三家能夠自主研發soc芯片的手機廠商,並且把自己研發的處理器運用在旗艦手機方面。


小米在這方面則是差了很多,今年雖然發佈了第一款自主研發的處理器澎湃s1。但是,在性能和功耗方面仍然屬於低端水平,只能用在千元機上面。而小米的旗艦機型更多的則是運用高通的驍龍處理器。



在銷售市場方面,華為在線上和線下都佔據了一席之地,線上有榮耀和小米競爭,並且兩分天下,線下有華為正牌系列佔據主要地位。而小米則是主要佔據線上銷售市場,在線下並沒有多少份額。雖說,最近小米開始發力線下,但是仍然和華為有很大差距。


綜合來說,無論是科技實力還是銷售定位顯然是華為更佔有優勢。所以華為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如果覺得小編說的不錯那就點一下上方關注按鈕吧。這裡每天都有你想要的科技資訊和手機廠評測。


科技微雲


就未來五年講,華為會是一哥,但再過幾年,小米的後勁就會體現出來。華為作為中國的一個良心企業,出品都是精品,但過於單一,我們會接觸到的華為物品,無非就是手機,路由,與這兩樣的附屬品,範圍實在太過於窄了。而小米不同,她是大雜燴,她在布一盤大棋,而且已經初現規模,每樣都專注,每樣都良心打造,是中國少有的小件器精品鑑造商,中國應該要有這樣的企業。為什麼說是鑑造,而不是製造呢?這就是小米的長處了,利分你我,很多企業願意跟她合作,想跟她合作。小米前期到現在,她本身不具備製造功能,但她很聰明,會利用別人的長項來運作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她要做的就是設計,鑑造,營銷,把錢賺進口袋,但最終她也會把核心的技術掌握在手,比如芯片,她是一個聰明而又具實力的企業,到最後,我們會發現自己身邊的所有東西皆出自小米之手,包括牙刷,紙筆,再最後你會看到連小日本的牙刷,紙筆也會是小米出品。而華為因為過於專注單一的幾項最終會敗在小米手下,這也是華為過份親力親為的短處。任總是僅次與褚時健的實幹型企業大家,德高望重,令人佩服。小米雷總,後起之秀,也將引領中國製造轉入中國設計的先驅,也是未來能把商品賣到全球的一箇中國企業。


柏豫


當然,我們這裡只比較華為的消費者產品和小米,不同體系的產品比較沒意思。


在任何時候科學技術都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看看蘋果就可以知道。我記得小米的BOSS雷軍經常拿蘋果的5%的研發經費說事,證明大筆經費投入研發不是很重要,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蘋果研發投入比例低,是因為蘋果的利潤高,但是蘋果絕對是世界上最有實力的科技消費品公司。

且不說IOS和A系列CPU芯片,就是蘋果的無線耳機,蘋果的智能手錶,哪個沒有包括蘋果的核心技術,例如蘋果手錶的熄屏待機功能,又有幾家能支持呢?蘋果的及時積累讓蘋果的產品極具競爭力,可以做到人無我有,這就是科技競爭力。


所以我們再回到華為和小米,華為和小米誰具有最深厚的技術積累?肯定是華為,小米現在還熱衷於微博營銷,所謂的性價比2019年證明了就是成熟技術,很容易被對手照搬,例如Redmi 8的性價比就被眾多友商超越。

而在消費者領域,華為有芯片,這時任何智能產品最核心的優勢;華為有軟件,現在華為還有鴻蒙系統,方舟編譯器等等也早已商用;華為還有超級藍牙、NM卡等邊緣技術的積累,所以華為的確和蘋果很像


所以很明顯,華為的潛力更大,小米沒有太深的積累,目前還看不到太大的潛力。如果沒有美國製裁,華為鐵定的吊打小米,現在是手機未來是物聯網,即使有了美國的制裁,華為失去了海外的市場,依然會在國內繼續把小米拉開差距。

其實任何一個公司,永遠是有實力的具備更大的潛力,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尤其是對於科技公司而言。我也期待小米能夠突然醒悟而轉型,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


IT老菜鳥


華為相比國內大多數企業,確實踏踏實實做出來一些事,其成績一部分是做出來的,一部分是吹出來的,這種企業很危險,因為華為吹的太大,國人對他的期望值很高,一旦華為的做事能力與所吹噓的成績落差越來越大時,華為就危險了,所以華為現在壓力很大,特別是產品研發能力這塊

小米是在踏踏實實做國人做產品,做質優價廉的好產品,只要小米發展過程中初衷不改,必然基業長青


用戶8381742497607


取決於領導能活多長時間,個人還是認為小米會走的更遠,到華為這個體量,不作死衰退是很難的,但華為實質和其他公司並沒多大的不同,體制陳舊,缺乏創新和活力才是最大的問題,換一個說法,華為和蘋果這些巨頭的對手其實就是他們本身。華為內部爆出的種種問題就說明了這點。反觀小米,還處在上升期,直接比體量無疑是必敗的,然而比發展活力,顯然要比華為強很多,當然能不能發展到華為的高度,這個說不準,但走的好並不是發展的更龐大,關鍵在於本身的體質健康。對比兩家公司之前,先看看兩家的基礎和社會的反響。華為和中興其實都是國家扶持下發展起來的。華只能說是個優秀的企業,而不是一個突出的企業。小米從創建之初直到現在一直處於風口浪尖,從未消停過,凡是電子產品或者互聯網新聞總是會扯上小米,可以其影響力之大。小米有非常多的負面新聞,但都集中在耍猴,屌絲形象等等明顯是外部強加所謂“負面”,說明行業有多害怕小米的發展。質量最大的缺陷就是黃屏和發熱了吧,但這其實與小米本身沒太大關係,而且對於小米,發熱早成了過去,國內顯示屏幕也因此有了長足的發展。

其實小米就有點象現在的中國,發展之快讓別人既羨慕又害怕,一旦出點負面就會被無限放大。而小米的各種功優點被視而不見,彷彿就應該這樣。

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何其的相似!所以,我認為小米的未來之路會和我大華夏一樣越走越好!


一隻壞貓


華為和小米相比,誰的未來發展趨勢更猛?這兩個企業本來體量不一樣,發展的歷史不一樣,要放在一起比較未來誰的發展趨勢更猛,確實是不太好判斷,也不太公平。但作為不同模式發展起來的企業放在一起,也許可以探討未來我們社會發展的脈絡。

華為的發展史可以說是很多國內企業的發展史的縮影,從代理產品起家,當摸熟悉了產品以後,自立門戶開發產品逐步推廣到市場,通過各種途徑擴大自己的份額。不過華為與其它企業相比,更為注重技術的研發、更為注重擁有核心技術、更猛的市場拓展、更為激勵員工的合理分配機制、更能激發企業內部潛力的管理方式等等,這也許是華為在不斷海外拓展的過程中,外部的見識與內部深刻思考所帶來的結果。

小米的發展軌跡與華為卻不同。由一個本來的成功者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通過觀察和思考找到了風口。在市場上找準了藍海,自我開發產品,並且利用互聯網這個龐大無比的網絡以及新穎的營銷方式,一舉打響名聲。一夜之間讓全國大地知道了還有一個小米可以讓我們以這樣低廉的價格享受到智能機的方便,在那個全是三星、LG、蘋果、索尼等國外高價品牌手機的圍剿中,生生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並且並不滿足的是,小米想要建立自己的智能消費生活生態鏈,於是小米手機連通萬物如電飯煲、淨水器、冰箱、洗衣機等等新穎的生活方式也慢慢闖進了我們的生活。


這兩家企業主要交集還是在於手機。在其它各自不同的領域都可算是佼佼者,但作為未來對我們生活直接影響更深入的,我認為是小米,小米更為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活的日常。

華為還是會繼續以技術立企,並且會在技術領域更為發力,成為科技領域的翹楚,成為很多科技人仰望的標杆。但越到後來,越是深水區,發展越是比較困難。比如通信技術與方案可能換代更為緩慢,當然作為未來萬物互聯、智慧城市等等也會有爆發,其業務級別比如是企業級、城市級等,要求的技術更深,投入更大。華為的發展會影響整個城市,整個社會,但競爭同樣也很厲害。


而作為小米其主要業務形態是針對消費者級別,如果消費市場得以引導到小米所倡導的生態中,也許爆發也會很快。這表示隨時圍繞在我們家庭生活的方式發生很深刻的變化,一個APP可以把所有家庭的電子產品連接,可以一個APP管理所有電子產品,不分地點不分時間。所以小米的發展模式對於技術的要求,相對於華為來說沒有這麼高也沒有這麼深,最重要的是要造好各種產品贏得家庭消費者的心。但這要向傳統家電行業企業嘴裡搶食,也並非易事。

如果單純從手機看,華為這樣有資金及技術實力的企業,應該說增長可能會更猛。但未來的短期內,一旦我們的消費及生活方式得以改變,可能小米的智能消費生態會得以更為迅猛發展。不過華為畢竟體量大過小米太多,增長一點兒就會讓小米以更高的增長率來追。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這個得看你們指的發展潛力指的是什麼,如果說芯片技術,我相信華為在通信領域積累的優勢,國內基本不會有公司可以追趕上來。

但是你如果問市場規模,或者未來的市值,我更看好小米。看好小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小米更接近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高,是有其商業邏輯的。互聯網公司的邊際成本非常低。你拓展1億用戶,可能需要2000萬成本,但是拓展10億用戶,可能也只需要3000萬成本。

這只是舉例說明一下,互聯網公司的利潤增長不會伴隨成本的等比增長,但是製造業就不同了,生產多少產品就需要等比的成本。

你可以說英特爾有特別厲害的技術優勢,甚至是接近壟斷,並且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因此就說因特爾的市值比亞馬遜的高。實際上亞馬遜的市值比因特爾高的多。

小米從一開始就說自己是互聯網公司,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是如此。小米的收入雖然大部分是來自硬件。但是利潤絕大部分卻是來自互聯網服務。

很多人愛噴小米,小米手機的利潤通過年報可以看出來,卻是不超過10%,最高的時候毛利也僅僅是7%多,最低的時候只有3%。

所以雷軍說自己不靠硬件掙錢,的確是實話,但是大多數人視而不見。

二、華為是靠硬件

跟小米相對應的是華為的利潤基本都是靠硬件,包括通信的相關產品。手機部分利潤要比小米多,雖然也在增加互聯網方面的收入,但是佔比還是非常非常少。

華為最近提出的1+8+n生態鏈戰略,也是對標小米的生態鏈計劃。所以在互聯網和智能生態鏈這一方面,確實是小米走在更前面。

很多人覺得華為如果上市,估值是全國第一。其實並不會,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硬件公司的估值通常不會高。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會是硬件公司的十倍,這就決定了小米的潛力更大。

三、華為小米只是商業互懟

很多人看見華為和小米天天在網上打嘴仗,你因為真的是因為他們相互看不順眼?說不定別人高管私下經常聚餐喝酒。

有商業互捧,就有商業互懟,這不過是別人製造熱點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造成的影響力和熱度是免費的。

有人就喜歡天真的去站隊,在網上搖旗吶喊。你製造的內容,就是別人維持影響力和熱度的方法。

就像我現在回答這個問題一樣,你看到過網上問其他手機的文章了嗎?在不斷的互懟中,其他品牌反而被邊緣化。

現在除了蘋果,大腦裡面第一時間跳出來的就是華為和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