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若发现子女在慢慢地讨厌自己,自己该怎么办?

净心显性


这是这个时代的正常现象,别给自己找不痛快。

教你一条,人不是怕饿,而是怕渴。

我非常明白自己的末路。

个人的后事如何处理已经跟儿子交待清楚了,不坠述。

人要有自知,控制不好自己你还能干什么?

算好时间独处,并与人拉前有约。

来到世上的时间不是我们自己掌控的,难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自己都控制不了吗,若真是如此,那你这一辈子就真的白活了。

只要自己的行为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亲朋,无愧于家庭,选择安然离开,才是智慧的选择。



杨炳升66


当子女讨厌你的时候,不要惊慌,也不要生气。冷静地思考一下,你对儿女有无伤害,有无未尽之职责。如果没有,那就应该坦然面对。在人伦仁爱方面,父母往下疼,是天性。儿女往上疼,是道德是悲悯心。在当下大的社会环境下,儿女讨厌老人有道德堕落和丢失的问题,也有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无法解困苦恼的问题。还有代沟,传统思想与所谓时尚文化冲撞冲突的问题。如果是后者,你要与子女保持适当距离,不要唠叨他们,并明确要求子女要负担的责任。啥责任?那就是“我养你小,你养我老”这种受恩回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法则。其实,当你老了,在没有失能的情况下,主要是儿女给予精神上的慰籍。问题是你若失能了,那就严重了,对于独生子女,如何能负担得起照顾的责任?如果你是一个平头百姓,没有多少积蓄的话。此时,你们要互相谅解,共克时艰。如果是前者,儿女不孝,不来看望你,更不来照顾你,或是这之前你明确判断出来他们是前者,那也不要过于伤心生气,因为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立的,父母只是给了他附着物的平台~肉身。他不感恩图报,他一心向恶,你是阻挡不住的。此时,你要向他们索要回来你给予他的有形有数的财产,用作你自己的养老费用,度过孤独的残年。(通过法律也可以做到)无论怎样,人老了,就犹如秋风落叶,剩下的无论多少都是悲剧。你应该为你曾经享受到的年轻时青春靓丽的美好而快愉,为你曾经没有虚度光阴而无悔,为你曾经上孝父母下疼儿女而安心,平静地等待凤凰涅槃,灵魂投身宇宙的那一刻。而在这一刻,对于所有的人才能都是公平的。


东方之子221893330


发现子女讨厌自己,说明自己真的很讨厌,首先要反省。我就特讨厌我妈,但我很爱我奶奶,她老人家离开快30年了,每每想起她都会寸~断~肝肠;善良得令人心疼,为家庭鞠躬尽瘁,顾全大局以德报怨,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人不好,不抱怨不指责,坚强隐忍,她是全家人心中一盏永不熄灭的小桔灯,虽然赢弱却是全家的温暖和光明所在;远亲近邻凡接触过奶奶的人,无不为奶奶的善良聪慧慈悲心怀敬意,临终前几个月在医院里,每天看望陪伴的人医院楼道里都站满了人,医生都赞叹没见过这样被爱戴的老人!奶奶没有钱,有的是大写的爱和无私奉献。反观我妈就呵呵了,从小没妈自己的孩子没带过,不懂得爱与被爱,人格裂变。我年龄越大越烦她,甚至恨她,娶错一个女人毁全族,三代人都不幸福。我奶奶一生致力于家庭团结友爱,我妈一生致力于离间拆家……,孩子们互相关爱和对奶奶的依恋让她觉得自己被边缘化恨自己的孩子;肤浅,偏执,自以为是,喋喋不休的歪理令人发疯,在女婿和外人面前贬低歪曲我的父亲和自己的女儿抬高自己刷存在感,没有同理心,不懂得感恩,一辈子没高兴过。

姐姐在娘家做月子,她嫌用热水多费煤气,天天阴沉着脸甩闲话,后来姐姐除了生活费又另外给她一份煤气费,然并卵,我妈依然等不到姐姐满月就甩手走人说是去看她多年没见的大爷去了,姐姐在月子里经常哭。我的父亲才貌双全是学霸,门门功课第一,不吸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自从奶奶去世后,父亲一看书她就甩脸色闹脾气不做饭(姐姐担心父亲饿肚子,经常回娘家包很多饺子冻冰箱里然后自己饿着肚子走),父亲为了避免惹她只能每天早起于她看会儿书,再把牛奶早点给她准备好,心疼我忠厚老实的父亲,一辈子克己从没有表达过自己的任何需求,每天吃饭时都抢着把剩菜倒在自己碗里,唯一读书的爱好都被压抑了。父亲去世后,姐姐搬来照顾她,担心她不吃水果,每天把水果削好和早餐一起放到她桌上再去上班,什么都不让她干只图她能活得高兴点儿,然而她依然不高兴,说吃腻了削了反成了她负担,不能随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整天苦着脸活得不耐烦,想的说的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不高兴的事,她四五岁时被她叔叔打要把她送走,我叔叔一家老来白吃白喝,说了一辈子八十多岁了还不能释怀,好心劝她几句她和你翻脸说你故意气她,如果你再说话,她就开始竭斯底里发泄她的情绪,挂在嘴边的三句话是:“我这辈子没遇见好人,养活他们一家子(她进门时我姑姑12岁),你们就认识你们这姓的人”;一辈子活在自己狭隘的精神牢笼里。心疼我的姐姐是奶奶的翻版,为娘家操碎了心,女儿上了美国名校,自己也从银行退休了,本可以享受轻松的退休生活可为了照顾她而不能远游还要忍受着她的负面情绪,刚50多岁就有慢性病还不如80多岁的老妈身体好(年轻时有奶奶付出,老了有姐姐付出)。我的堂弟是家族唯一的男孙,我们从小一起由奶奶带大情同手足,我妈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天天阴沉着脸没一个好脸色,她看不得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心疼我的奶奶,年轻守寡孤苦无依带大3个孩子又带大孙辈,半生看她脸色,为了家庭合睦不让儿子为难,没有和儿子和孙辈说过她一句不是,隐忍她一辈子,承担了所有家务,不知吞下了多少委屈,呈现给子孙的永远是温热的饭菜,慈祥的面容和嘘寒问暖;小时候过节亲戚送给奶奶的点心,奶奶一口都舍不得吃,分给孩子们一人一份包好上学带着吃,哪怕一块糖都未曾放过自己的嘴里,掰碎了分给孩子们吃。奶奶很长时间拖着虚弱的身体操持家务,从下午三点开始做晚饭做做歇歇赶在孩子们回来端上桌,最后一天奶奶强撑着做好晚饭躺在床上昏迷了,而我妈当时就在另一个房间关着门织毛衣呢!直到姐姐回来叫不醒奶奶才急忙把奶奶送到医院,肝~癌晚期!奶奶强忍病痛从头到尾没有和子孙说过,我妈却说你奶奶这种癌症不~疼。每当想起我的奶奶春蚕到死丝方尽为子孙吐尽最后一口丝,我的心~痛到无法呼吸,子欲养而亲不待!奶奶去世后,孩子们把对奶奶的爱转换成对父母的孝心,希望不要留下遗憾,每每想回家团聚,她总是拒绝说:“别来!别来!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别惦记家”;子女互相牵挂,她也阻拦说:“你们谁也别管谁,自己过自己的,管不好落埋怨”;生生把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搞成孩子们互相见不到,每个孩子单独回去,给她送吃的用的,从味精、卫生纸、茶叶到粮油牛羊肉;孩子和父亲谈谈心她会莫名的生气粗暴地打断,尖酸刻薄说我父亲“就会书本那一套……云云”;她只要孩子给她送东西,饿着肚子听她叨叨其它它的不是,贬低歪曲我们家族所以人抬高自己(她长得比较丑,只能看报的文化)分裂亲情,制造矛盾,她才感到满足;从来不会关心孩子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由于她的不可理喻每个孩子都有不止一次满心欢喜回家哭着从娘家走的经历,有几次我从娘家出来一边开车一边哭压抑到极致哭到胃痉挛需要吃药。自从奶奶去世后孩子们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娘家了……。想起她,没有一丝温情,有的是不能承受之伤,对三代人有说不完的伤害,三代人都生活在压抑,忍耐和无奈中。她就是家里的一片乌~云!来生再也不要遇见!擦肩而过都不要!

提问者说:人老了,发现子女讨厌自己,该怎么办?有的人习惯遇事外归因而不内省,而且爱自己比爱孩子更多;好好反省自己,子女并不会因为父母老了而讨厌父母,可能一直反感,但那时还小,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能力,只能忍受,现在大了有条件不用忍了,不自觉会流露出不耐烦甚至厌烦,但终究是自己的父母,还是会孝敬的。其实孩子讨厌自己的父母,孩子比父母还不幸,幸福指数会低于平均值,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阴影。爱是付出不是等价交换更不是索取,如果你爱你的孩子,就真诚地付出,无问回报,无论孩子成功与失败,家都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加油站,温暖之乡。不要凡事先想着自己,算计着回报,自然会赢得孩子的爱戴。当然也有极少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另当别论。归根结底,原生家庭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深远,做好自己,为人父母,无愧于心,至于孩子孝不孝,种什么瓜结什么果,看自己造化,不必计较和纠结,最后每个人都要自己走……坦然面对。


爱尚四姐


每一个人都会老,人人都有老的一天,若发现子女在慢慢讨厌自己,怎么办,也许是某个动作,某些言语让他们反感,平时别过多的干涉子女的家务锁事,有能力能分担分担一些,另外,自己有自理能力,还是自食其力,经济方面能自给自足最好,老养小天经地义,而老向小伸手要钱会让子女反感,讨厌,没事尽量少麻烦他们才是最好的,仔细想一想,人活一生不易,养活子女不易,现子女成家,老了的我们成为多余的人,能动能自食其力固然好,万一躺床上不能动才真的麻烦了,有足够的养老金能请个保姆,否则真成子女的负担,还不如尽早的了结自己,减少子女的负担,理想很美,现实有些残忍,希望国家将安乐死立法,让那些深患重病的人有尊严的走。


往事如云149428315


不可以在处理与子女之间关系时,倚老卖老的失去理智。

近日听一扶贫工作人员讲:一对年愈70的农村老年夫妇,二人没与四个已在农村成家立业的子女一起生活,其中一儿子患有癌症,生活十分困难。

二位老人享受低保户待遇,又同时将四个子女起诉法院,解决自已的赡养问题。法院判决两个儿子家庭每月出资400元,两个姑娘家庭每月出资200元。

二老夫妇中,丈夫身体尚好,妻子患慢性病。每月出资1200元雇请附近妇女为他们二人做饭。每日三餐排有食谱,对于伙食质量比较挑剔,几个月之内换过三任做饭的。

这样的农村老年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连每日三餐,生活起居都需要付费由别人照顾,是否生活有些奢侈浪费?

而且将包括身患绝症的儿子,以及其他子女一同起诉法院追要赡养费,又在生活可以自理的情况下,雇请别人做饭,其子女及其左邻右舍,能不讨厌这样的老年人吗?

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需要缓解,不可以脱离客观实际,只顾自己感受,偏偏有理的对立起来。


莫忘初心242650426


人老了 ,由于行动的不便 ,思维的衰退,生活习惯和性格的改变,以及如今的一家几代又大多在一套房子里居住 ,诸事多有一便,所以,难免会和子女们发生一些不愉快的摩擦和纠纷,而引起子女们慢慢的讨厌起自己来,针对日渐衰老的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具体的做法是:



一、勿侵犯子女权益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四周都存在着一个禁区空间,当别人靠的太近,侵犯了他或她的这一空间时,便会引起对方的烦感,使对方感到不自由,所以,自己平时应和子女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如:一、不要轻易的进入到子女的房间;二、不要随便的翻弄子女的财物、资料、日记等;三、不要在子女之间搬弄是非,抬高一个打压另一个,;四、不要厚此薄彼,以貌取人,伤其尊严。

二、勿干涉子女事务

人老了,却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爱管闲事毛病会越来越严重,总爱插手子女们的家庭事务,这也想管,那也想问,本来是子女家庭的小事,却被自己搅和成了大事,最后事没管好,反而会使子女反过来讨厌自己。




三、凡事要自强白立

一个人的自强自力,是任何年龄段都需要的,特别是人老的时候,更应该如此,如果自己身体允许,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要去麻烦子女,少给子女找麻烦也是避免令子女讨厌的最好方法。

四、想好自己的未来

若发现了子女越来越讨厌自己时,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未来的去处了,为了有备无患,自己就要做到:一是要掌握一定的资金;二是根据情况选好养老的地方; 三是最好尽快和子女分开生活;四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瞧你弄啥哩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很多父母在年轻时以为老了靠子女,可还没老就发现子女不对劲了,于是放低身架,平等相待,结果实得其反,你越是自我降低,就赿是助长了子女的骄狂之气,误认为他成熟了,你太落伍了。怎么办呢?

首先,这是对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的颠覆,不是哪一家子女问题,是一味追求读死书,忽视传统美德教育的严重后果,家长娇惯的恶果,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不容推卸的责任,政府应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安排足够的尊老、敬老和感恩、报恩课程和考核计录,达到孩子从小把明理报恩在心中扎根的效果。

其次,家长本身要提升自我素养,注意厚重形象,衣着、语言都要适应新时代形像。遇到网络、手机、影视、网购等新生事物,要适当学习、参与,要与时俱进,别让孩子当你老古董,什么都去问他,他就认为你太落后,要淘汰你。

再就是要自尊自重,不要成天打小牌,喝小酒,邋里邋遢。改掉一切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别让孩子感觉你为老不尊、老资老味、老气横修。

最后是和孩子的相处内容和程度要合理拿捏,该过问的当仁不让,不该问的大度放手,有所为有所不为,保持轻松、顺畅的长、晚辈关系。多交流,尊重孩子不要过份到退让、纵容,保持庄重而又慈祥的长辈姿态。

如此长期以往,情况会好很多。


经纬天下4


一方面,问题出在老人本身,为什么年轻时候没人讨厌,而老了惹人膈应呢?我觉着有一部分老人,老了以后爱管闲事了,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什么都想管,好像在刷存在感。通过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人与人的矛盾十有八九出在嘴上,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有些老人依仗着自己岁数大了,倚老卖老,总喜欢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于儿女的身上,如果不听,就会惹得他(她)老人家不高兴,好像必须顺从才能达到他的满意,其实在“孝顺”二字的解释当中就离不开这个“顺”字,顺从的意思,要顺着父母的意思来,不论父母说的对不对,都要顺着他的心意,不能顶撞,不能反驳,要无条件服从。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见识的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完全服从有点不太可能,所以父母与儿女之间因此产生的矛盾和隔阂很多。

有的老人不仅跟儿女之间发生冲突,跟儿媳妇关系闹得也比较僵,总是对儿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样做也不行,那样做也不行,怎样做都达不到她老人家的满意,怎样做都讨不出个好来,有的甚至整天在大街上贬损自己的儿媳妇。

所以老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在儿女不缺你吃不缺你穿的情况下,不该你插手的事尽量别插手,不该你操心的事尽量别掺和,别成天为点事唠唠叨叨的,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该消停消停了。假设儿女嫌父母老了,不中用了,成为自己的负担和累赘了而嫌弃老人,那是儿女的不对,那另当别论。在一切都为父母安排妥当的情况下,只需要安安静静度过晚年的情况下,成天没事找事无中生有的,确实让人膈应,这一点应该注意,另一方面儿女也应该体谅,人老了可能就这样,甚至还有老糊涂的时候,患老年痴呆的时候。

总的来说,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多嘴让人反感,多管闲事让人反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的人虽然跟你接触不多,甚至不怎么来往,但你始终对他的印象挺好的,像这种人类型的人,不该他说的从来不说,少言寡语的,也不喜欢开玩笑,不喜欢调侃别人,糟践别人,要么不说话,说就说句正儿八经的,没有多大本事,但不膈应人。而有的人可就不是这样了,别人打个麻将,也在后面不停地说,这样那样的,嘴一时不闲着,甚至幸灾乐祸,甚至暗示别人,好像自己有多么聪明似的,特膈应人,嗯,癞蛤蟆不咬人膈应人。



海岛鹅卵石


我的建议是,如果能自理,最好不要和孩子们住一起,实在没办法非要住一起,那就约束下自己的行为,毕竟是两代人。久病床前无孝子,就算是自己的亲亲子女,时间长了,也会有矛盾,所以,双方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才能避免和减少矛盾。

下面我说下,什么样的老人会讨人厌。

为老不尊者讨人厌

作为一个老人应该有老人应有的样子,但是,有的老人就是按照正常思路出牌,做出一些老人不该有的事端。

比如,有一老者上了公交车,手撕一个女子的衣领,让女子给她让座,女子没有答应他的无理要求时,他一屁股就坐在女子腿上,这一举动让你的儿女情何以堪?自己也有子女,蛮不讲理时,有没有考虑假如是自己的子女,就那样吗?这样的老人不令人生厌吗?

比如,作为婆婆,和子女之间互相帮衬本来是应该的,她身体还不错的情况下,宁愿出去跳广场舞,也不帮着子女照顾着点孩子,搞得子女抓狂地忙,还得照顾她。这也就算了,还大言不惭地说,法律没有规定我必须要给你们看孩子,但可是有规定子女要赡养父母。这样的父母能不令人生厌吗?

倚老卖老者讨人厌

再拿让座一事来说,本来一群年轻人起早贪黑,在工作上累成狗,回来好不容易挤上车,有个座,赶紧坐下来伸伸懒腰,看会手机。一大爷上来,年龄也就刚刚退休,用眼斜着,好你全天下人都欠他一样,旁边有个小伙子起来给他让座,他偏偏不坐,他就想坐前面一个他认为的好位置。

前座没有给他让位时,他扯着嗓子说,这么大个小伙子了,你父母没有教育你见到老人要让坐吗?马上把小伙子架到了道德柱上,小伙子横竖不是人。看看,这样的老人除了为老不尊外,还倚老卖老。

尊老爱幼是我们优良的统统美德,所以,作为子女是应该尊重老人,但是老人不能因此倚老卖老,就不好了。

多管闲事讨人厌

多管闲事的老人在家里居多,本来在已成年子女家里,你已经退居二线,那就做些退居二线的人该做的事,他不,子女的工资卡他管着,子女的子女上学他管着,每一分钱的去向他也管着,表面看起来你还挺忙,可忙到后来都约束了别人的自由。

子女自己挣钱自己花,你又不出一分钱,你又管不着,可你还管。这样的行为还寄希望子女不讨厌你?

有个同事,婆婆就她老公一个儿子,于是,很早就和他们一家三口住一起了,家里的大事小情,她都插手,甚至孩子上个什么学校都她来定。同事自己挣钱,在外面买件衣服回来,婆婆就给她摔脸子,吓得同事把买回来的衣服偷偷放到门口,趁婆婆不在屋里才敢拿回家。

同事给儿子买了一堆的汽车模型,儿子玩得挺好,婆婆嫌弃同事花钱,心里气不过,晚上等她下班回家,她们卧室的床上,堆满了汽车模型,婆婆在向她示威。这样的婆婆谁不生厌?

这样的老人,在家外为老不尊,倚老卖老,多管闲事,在家里更不闲着。我给了你生命,你就应该围着我一个人转,稍有错后,就是不孝顺。对自己的亲亲子女那样,对自己的儿媳、女婿更这样,你说,这样的老人,就算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有谁不生厌?

所以,作为老人,能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尽量不要凑在一起。毕竟隔代人住在一起各种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都不一样。尤其是女子又有孩子时,老人不由自主想把自己的思想凌驾在子女头上,自己的子女还好,儿媳、女婿未必吃你那一套,反而在中间挑起事端,引起矛盾。

本来保持一定的距离还客客气气,能互相尊重对方,给对方一点面子。但长时间住在一起,谁也顾不上谁的面子,免不了矛盾丛丛。

上述提到的事尽量避免,子女才不会讨厌你。


初心微视界


如果发现子女开始讨厌自己,这时候,一定要冷静的恩考自己的去留,和孩子们的脸面问题!

在家擦干眼泪,出门笑面迎人,去准备安眠药,慢慢的存,只到有一天,自己真的累了,梳洗干净,心平气和的服下,有尊严的离开这个曾经让我,笑过,玩过,快乐过,悲伤过的地方,悄悄的来,悄悄的走。

到另一个世界,去无忧无虑的,无有烦恼的,找自己的爸爸,妈妈,当他们的宝贝!

当孩子们烦你时,就是债已还完,该走了!永不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