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感覺很多事情可以共患難但是不能共富貴?你怎麼看?

雲寧拂塵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的人啊,很多都是這樣,一旦涉及的利益問題。人的本質就變了,再好的哥們朋友,都是如此,可以共患難但是不能有福同享,有多少人敗在了錢和利益上,這就是人的本性,自私自利。


趙大哥


悟空好,這位題主哥們好,我是老嶽,很高興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社會生活中有的人不能共患難,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


但是有些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因為患難是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追求。可是一旦富貴來臨,人的心思啊就不一樣啦,會追求的更多。這個時候身邊的人也許就是累贅啦?。

哥們,這就是人情,你能有這個覺悟,說明你是個做大事的人。

上面說的共患難,患難見真情,大家都有難,幫助你也就是幫助自己,所以大家都不遺餘力的互幫互助,真正的苦難方能見真心,而且在有難的時候,誰都會希望有人來幫自己。這個時候,分享自己苦難的朋友越多越好。


可是當你有錢了,別人就會眼紅,人都會有嫉妒心而且貪心,永無止境。如果你有錢,他儘管富有了卻依然見不得你比他有錢,他這個時候就回來禍害你,任何人都這樣。

最簡單的來說,如果你被老闆罰了1天的義務工,你肯定會希望有人來幫你做。可是如果你撿到了100塊錢,卻不一定願意分給100個人一人一塊,很簡單的例子吧。

好啦,就簡單總結這些,再深的道理我整不清楚了。希望對你有用,歡迎大家討論,分享您的觀點吧!
農夫老嶽:2020.02.07.


農夫老嶽


有的人不能共患難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但很多人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安樂因為患難是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追求可是一旦富貴來臨人的心思就不一樣啦會追求更多這個時候身邊的人也許就是累贅啦對於君臣這個典故最早見於勾踐滅吳身為最高功臣的范蠡很聰明的跑了而文種沒有聽勸告離開被勾踐賜死其實這不是大功告成的必然結局君臣也不是真的就沒有能共富貴的例子問題在於勾踐這個人他容不下功勞太大的大臣范蠡就是了解勾踐才逃跑的至於夫妻患難夫妻感情自然更珍貴富貴以後也許男人英氣勃發一派成功人士的氣勢而女人就熬成了黃臉婆有的男人不會忘本他懂得珍惜患難的夫妻情分而有的男人覺得


好片半部


這句話沒錯!人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在我看來,雖然有“”患難見真情”、“雪中送炭”等美好勵志語句和成語,但是這些話都是形容困難時期的真情!然而富貴後卻大不相同!

從歷史事件上分析,有句話就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真正的共患難共富貴的可能當屬劉備,關羽和張飛了!三人一個頭磕在地上,親如兄弟!後來雖有不同見解,但是終究是兄弟一場!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悲傷至極,張飛因關羽之死,性格更加暴虐,後被小兵說殺,失去二兄弟後,劉備長病不起!算得上是真兄弟了!

反觀隋唐演義,程咬金、秦瓊等人反朝廷,隨後瓦崗寨結拜,後來因各投其主,戰場上廝殺!只為了自身利益沒有結拜之情!當初結拜只為了度過朝廷圍剿追殺,後為名利兵戎相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貧民出身,投奔兒時兄弟後,率兵打仗,一路下來,勢力逐漸擴大,最終建立明朝,之後為了鞏固地位,將兄弟部下,一個個剷除!集大權於一身!

所以通過以上歷史事件證明,人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奮鬥時期,艱難時期,好朋友會鼎力相助!但是一旦成功之後,就會因利益產生衝突,曾經的助力者 變成了散夥者!很少有絕對平衡的,畢竟親兄弟還明算賬!

對於這個觀點,本人還是認為有道理的!




戲如人生放映室


大難當頭,人們相幫相扶著,共渡難關,是人的悲憫心的表現,也是生存的共同需求。

人富貴了,自由度高了,可選擇性大了,各人的想法、追求也就不同了,也是自然的。

人在不同境遇下,有不同的選擇。只要不妨礙彼此的生存,應該都有其合理性。

只要是對人的尊重和支持,只要合乎人的發展,就是可以理解的。


生命感懷


也許這就是人性的醜惡面吧。人心都有自私和貪婪的一面,比如:人在貧窮和落難的時候會悔恨莫及,悔不當初,會把身邊人或者幫助的人當成救命稻草,尋求心理安慰和解脫。而一旦有一天當財富和富貴降臨,這個人會覺自己不再需要別人的同情支持和安慰,而別人對他的好也會隨之湮滅。他覺得有了錢有了財富就擁有了一切,就會浮躁,會飄起來。畢竟人在富貴的時候身邊會出現更多的誘惑和聲音。所以大部分人就會出現了可以同患難不能同富貴的現象。終其原因呢,從佛家來講人性都難免有貪、嗔、痴的執著,能真正出離出來人的很少。都會被財富,金錢和權利衝昏頭腦,自己都開始膨脹的時候,只能接受好的,不能接受壞的。哪怕話都喜歡拍馬屁的。這就是人的弱點。久而久之,就會拋棄身邊的忠言逆耳,而去適應了溜鬚拍馬和奉承的世界。如果真想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還是需要一點:人需要有信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知道做人的原則和底線,我相信就不會偏離太遠。


哆哆啦咪


人的心理是一個複雜又矛盾的混合體!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當災難或大的困難來臨時,人會暫時放下其他複雜的慾望,只剩下最本能的生存慾望 ,而人本身也變得簡單起來!而人與之人間的關係也隨之簡單而透明!因為目標一致,目標也要求不高,大家團結一致,共容易達到!

而當共同渡過了共患難時期,我們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去追求更遠更遠的目標,各種慾望開始膨脹!而每個人的慾望不一,能力也不同,性格也不同,群體追求的目標從剛開始的簡單生存變成了多元化的慾望!慾望和能力的差異化從而形成了競爭,傾壓,倚強凌弱,甚至陰謀詭計!人際關係也開始多變而複雜!

人與人之間可以共患難而難以共享福這種現像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人心理的某些閃光點和陰暗面!這種複雜性在每個人身上和每個群體都有共存的可能性!我們能作的就是充分的認知,瞭解自己和他人!而隨著我們閱歷的增加和承受力的變化,我們的心理抗壓能力也會增強!

就像在這次新型肺炎疫情之前,我們每一個在他生存的群體裡都有著自己遠大的目標和追求。併為之努力過,我們在得到的同時也受過傷和不同程度傷害過別人!但相信在我們共同經歷瞭如此深重的病痛後,我們每個人的目標又開始恢復到初衷,即先一起活下來,所以醫護人員和那麼多社會公眾服務者奔走在第一線,普通百姓響應號召閉上關在家抗病,我們的目標簡單又感人:抗擊疫情,頑強生存!人與人的關係變得簡單又溫情!

而在閉關的這些天,人們也在靜靜的思考一些問題,那些我們之間經歷的關於生存之外的問題!我們曾經為了工作事業無暇顧及親人,也許還有競爭對手之間的傾壓,親密合作夥伴的小手段!突然間有些之前困擾我們的東西都得到了一些釋然!因為面對生命,這一切都變得很輕很輕!


一念繁花01


患難時人處於一個弱勢處境,心理上需要他人的支持和一種歸屬安全感。當沒有安全感時多數人可能會抱團。

當一個人從貧窮狀態轉為富貴狀態,他心理上需要的已經不是當初的那種支持,而且可能從心理上開始鄙夷你的社會地位,覺得你跟他已經不是一個圈子裡的人,他開始尋求和權貴交往。

再有就是貧窮時選擇選項少,或許你是他的最優項,富貴時他的選擇變多,你就不再是他的最優項,所謂人往高處走,不談責任的話。

靠別人的責任心維繫一段關係,自己也會覺得被憐憫,而且也不可靠,與其這樣,不如找到自己的優勢專注自我發展再來考量這段關係。



奧蘭多的米兔


能夠共患難,一方面,在人性中,大多數還是善良的,除非難以承擔負面後果,不然很少有人會袖手旁觀,這個是主觀因素。

另外一方面,面臨困難的時候,團結才是最好的出路,民間有“人多力量大、三個臭皮匠 勝過諸葛亮”的說法,而且更多時候,困難也意味著機會,這個是客觀因素。

所以,為了渡過難關,理智上,很多人都會選擇共患難,也就是我們說的同舟共濟。

但是共富貴就比較難,不然古人為何會在分別的時候,特意強調一句:苟富貴,勿相忘呢?

一旦富貴了,從客觀因素來看,也就是危機解除了,人的自我約束就會減少,不穩定因素就增加了,沒有“困難”這個共同目標,團結就很難,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的矛盾也就凸顯了。

從主觀上說,人性又有貪婪的一面,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慾望。面對富貴,私慾不斷膨脹的人,必然要導致分裂,甚至互相傷害。

除非,有人能把他們的利益繼續綁在一起,有人能擔當領導角色,能讓其他人長遠地跟隨。團體這個時候是分解還是壯大,歷史已經給了很多例子。


我是山有木兮


我這個朋友是那種有技術的人,當初和另外一個人一起創辦了一家設計公司,然後我朋友負責設計,初期資金不多,所以就他們兩個加上兩三個員工負責跑銷售,然後過了兩年公司發展好起來,員工也多了起來。因為我這個朋友是技術流,所以在工作中不擅長人際交往,所以有時候說話可能得罪了其他同事,有人就在老闆旁邊吹耳旁風。最後,因為薪資問題,老闆給了他30w,讓他離開公司,原因就是和其他同事性格不合。

這個事情是我這個朋友有一次說給我聽的,他就覺得很心寒,公司做大了,因為這種事情就要開除他,然後這個錢他也沒要,因為他不想讓人看不起。

所以說,共患難可以,同富貴真的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