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近幾日疫情患者數量持續爆發,漸增不減, 一則推遲復工時間的意見稿在圈內流傳,大部分網友希望企業能夠延遲復工。

前兩日正式稿就已經來了。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除了考慮到近日疫情爆發性以外,員工復工的口罩問題才是員工所最擔心的問題。


目前無論是線上網絡商店還是線下藥房,都購買不了口罩,沒有口罩又如何“安全”地上班呢?


加上這個週末是返工潮,已經有部分員工開始陸續回到自己上班的城市。


返工潮帶來的安全問題,也是大部分人所擔憂的。


所以,綜合考慮,原本計劃延遲復工到2月9日的大部分企業,為保證員工身體健康,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


而根據延遲復工正式稿來看,給出的具體復工時間的企業中,建設工程被放到了最後。


因不屬於民生工程,所以統統延遲到3月15日。


更是有旅遊行業同樣也延遲到3月15日。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其中,有多少房企摩拳擦掌等待著2月10日復工,各項防疫工作都已提前做好,但是疫情面前,一切讓路。


延遲復工,有人歡喜有人憂,如果對企業來說並不是好事,但對員工來說,又何嘗是好事呢?


上週在家辦公,除了保證在家辦公的正常秩序以外,各大企業高層更是在電話會議中告知了明年了經營不善的狀況。


所以,除了部分網友希望延遲復工休息以外,大部分的網友還是希望能夠儘快恢復正常上班。


畢竟再不上班,就有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了。


自疫情開始,大部分的人都處於焦慮之中。


除了健康方面的焦慮以外,更多的是來自工作方面的焦慮。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焦慮來源主要有哪些?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01、健康焦慮

目前無論是網絡還是個人生活的區域,都籠罩在“肺炎恐慌”的場景中。


每個人每天早餐睜開眼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疫情地圖,看一看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又上升了多少。


茶飯不思,唯一堅持做的事情就是,隔5分鐘就刷一刷肺炎患者實時上漲的數據。


再去看一看朋友圈、各大網絡平臺圍繞這方面的話題信息。


生怕自己會漏掉其中某個關鍵的環節,因某個信息沒關注,被感染了怎麼辦,無形之中給自己帶來各種恐慌和焦慮。


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


  • 有50%以上的人會因為病毒在傳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慮和恐懼,會總擔心肺炎會降臨到自己或他人身上。
  • 有20%左右的人會擔心自己已經被感染新型肺炎了。
  • 有超過10%的人會出現抑鬱情緒。


對於健康方面的焦慮,無論是誰,在疫情期間都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這件事情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


況且目前疫情情況還沒有好轉的跡象,持續爆發,還有可能會持續下去,如果未來兩三個月都如此又應該怎麼辦?


所以,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健康方面帶來的焦慮或許已經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了,沒法專心在家工作、學習、娛樂等等。


02、收入焦慮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除了健康方面的焦慮以外,其次就是收入方面帶來的焦慮,也延遲復工對工資是有其一定影響的。


特別是對於部分資金不足,經營不佳的企業來說,延遲復工也就意味著影響企業的盈收。


各種辦公室租金、員工工資、物業管理費等支出,都成為了汲取公司財務資金的無影手。


所以,為了企業能夠繼續存活下去,部分企業採取了延遲發放工資或按半發放工資的方式,緩解疫情給企業帶來的生存壓力。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這些只是眾多企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無論是延遲發放工資還是按半發放工資,對大部分員工來說,雖然影響性不是很大,但這有避免不了讓員工處於焦慮之中。


雖然大部分的家庭不僅僅是需要依靠這個月的工資生存,但是工資方面受到了影響,也會讓員工去懷疑企業的資金情況或經營狀況是否出現了問題。


除了擔心失業問題以外,更多的是現在疫情特殊時期,不能出門,只能花費“存糧”。


作為有家庭的人來說,家庭開支每天都需要支出,不能讓“坐吃山空”的情況發生,這也會讓部分人出現焦慮的情緒。


03、失業焦慮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員工除了擔心收入問題以外,還有部分人會擔心疫情期間及疫情後失業的問題。


部分企業延遲發放工資或按半發放工資,都是眾多企業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都會給大家一種管中窺豹的既視感。


在我的前兩篇文章中,也提到了,2019年的經濟寒冬,加上2020年初的疫情,在當下如此市場經濟狀態下,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是一個大問題,也會難逃一劫。


在企業資金流斷裂,經營狀況不佳的情況下,除了縮減招聘人員比例,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有可能持續執行減少人力成本計劃。


特別的部分小型工廠,在原本資金不足,延遲復工無收入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倒閉的現象。


這就意味著,部分人有可能會繼續面臨失業的風險。


所以,除了生命健康、收入問題帶來的焦慮以外,是否會失業也是目前人們面臨的最大焦慮問題。


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人人都會焦慮,要說不擔心、不焦慮似乎不太可能。


雖然焦慮情緒存在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這種焦慮情緒,才是我們現在最需要了解的。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如何正確處理這些焦慮?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01、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對於健康焦慮的問題,其實不必於太恐慌,我們只要做好防護措施,一定能避免被感染的情況發生。


那麼,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呢?


  •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 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鐘。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 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 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目前,正值防控新型肺炎關鍵時期,一定要減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不聚餐,避免前往不通風或人流密集場所。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護工作,聽從政府的指導意見。


無論是自己、對家人還是對他人,都是一種保護,更是一種負責。


除了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以外,更要相信我們的政府和醫護工作者,相信在他們的齊力救助下,疫情一定會得到控制和治療。


所以,對於個人而言,不必太過焦慮,只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完全可以避免被感染的風險。


02、調整心態正確對待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疫情感染數目持續上升,目前正是處於爆發期,所以會令我們處於“應激”的狀態裡。


心理專家表示,疫情持續存在的壓力會讓我們在情緒、生理、思維和行為上都出現變化,而這些變化通常是“應激”的表現。


應激(Stress)指的是當一個生命體所面對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應對能力時,所產生的一種應對這個事件的反應模式。


因為本次疫情持續的時間較長,且仍在發展,所以人們通常會處在一種慢性的應激狀態。


其實,我們在疫情中會發生這些變化,都是正常的。


這是我們的身體在為壓力做準備,以幫助我們更好應對壓力的表現,而不是意味著我們是脆弱的、有錯的。


我們在疫情中發生的這些改變,更能幫助我們動員全身的能量,以一個更好的姿態來面對和處理疫情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同時,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改變,我們才能更嚴肅地看待疫情的現狀,更積極地做好各種防護措施。


比平時更加註重自己和周圍人的衛生情況,為疫情的防治做更多更有效的準備。


所以,我們不要把焦慮情緒看做是一種“負性”、“錯誤”、“不對”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接納自己產生的焦慮情緒。


接納改變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接納我們自己的情緒變化。


在疫情的壓力下,我們會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情緒變化是難免的,也是正常的。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個很重要的療法叫森田療法,可對抗眼前的不良情緒。


它的奧秘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順其自然的意思是,我們需要接受現在疫情已經發生的事實,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同時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我們除了要面對外界的風雨,還要面對內在自身產生的情緒。


只有接受了變化,接納了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做事,譬如學習計劃、工作計劃、創作計劃等。


只有這樣,才能不讓疫情打亂我們的生活節奏,也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緩解我們的焦慮情緒。


在做好個人疫情防護工作的基礎上,正確接納個人焦慮情緒,才能達到有效的學習和工作。


03、做好目標計劃管理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我們之所以會焦慮,主要是對未來的迷茫,不知措施,無法把控以及不知如何應對。


不管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我們個人職業發展目標是不變的。


所以,做好工作目標計劃管理,不管企業經營情況如何,我們能夠正常就業。


我們可以嘗試在目前“混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原來工作的節奏。


如果年前已經規劃並制定好工作目標計劃的人,可以有條不紊地按照自己的目標計劃去執行,以獲得穩定感和掌控感。


如果部分計劃受到疫情的影響,可以適當地進行調整。


譬如需要外出訪客的,可以改為電話或視頻方式,也可以推遲訪客計劃等。


如果還沒有工作目標計劃的人,可以利用這段休息的時間,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計劃,並按照工作目標計劃執行。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那麼,如何做好目標計劃的管理呢?


我們可以根據目標計劃,並根據現實情況,細分到按天完成個人計劃。


譬如,可以給自己列個當日、當週或當月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然後根據表上的內容,按時地完成它,每完成一項,就打一個勾。


這個方法也是我個人每天工作計劃需要完成的,如果當天某項工作沒完成,就需要適當地去調整當日工作目標計劃。


隨著目標的完成,個人的焦慮情緒也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當然,如果你無法完美地執行自己所有的目標計劃的話,也沒有關係。


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保持穩定性,找回掌控感,而不是在現在的境況裡把每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


降低要求和標準,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們的焦慮情緒。


打敗焦慮的,往往是焦慮本身。


讓自己行動起來,樹立目標,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嘗試去面對,而不是逃避,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這裡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的工作計劃和個人職業目標計劃是和企業掛鉤的,如果因企業經營不善的話,會讓我們更加焦慮怎麼辦?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去調整目標計劃,至少離開當前的企業,我們也一樣能夠重就業,或者有本事養活自己。


這就要求我們需要保持學習和成長,總結自己,發揮特長,尋找到能否發揮個人優勢的長板,做到不依附公司平臺,自己也能夠“活”下去。


04、利用休息時間充電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要想做到不依附公司平臺“活”下去,自然就要求自己有過人的本領。


因為,無論這個世界怎麼變,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擁有的本事。


我們之所以會有“失業”的焦慮情緒,是因為個人自信不足,擔心企業的裁員名單中會有自己,更擔心重就業不成功。


如果我們有本事,又怎麼會有這樣的焦慮情緒存在呢?


當然,本事並不是我們嘴上說了算,而是真真實實自己擁有的能力,能夠產生價值收益的能力。


正好可以利用這個休息的時間,對個人進行復盤。


總結一下個人有哪些特長,有哪些可提升的能力,這些能力能否產生價值收益,應該如何產生價值收益等等。


譬如,如果你擅長繪畫,繪畫水平一般,可以通過學習提升繪畫能力,和某些出版商合作產生收益,也可以通過教授別人的方法來獲得收益。


其實,只有你具備能力,產生價值並獲得收益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只要能力是存在的。


有的小夥伴會說,我沒有個人特長或技能,那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提升自己。


譬如,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提升專業能力,也可以通過讀書來提升個人學歷,還可以去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或技能等等。


這個社會不缺賺錢的方法,缺的是賺錢的本事。


所以,與其呆在家裡焦慮,還不如好好總結自己,對個人進行復盤,利用這段休息的時間充電。


“公司再次延遲復工到2月17日,可我想上班!”如何避免失業焦慮


我們不要陷入因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情緒的思維怪圈中,更不要無限地誇大壞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夠做的和改變的可能性。


讓自己的能力提升,讓自身價值倍增。這個才是解決失業焦慮最好的方法。


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市場經濟的運行情況,但我們有能力去改變自己。


人生艱難,但是如果你有笑對人生的能力,你就有享受人生的能力!


- end -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

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