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先生長期從事山水畫,數十年如一日,潛心畫藝,筆耕不怠,每有佳作面世,無不讓人感奮。尤其是他耳順之年以來,勤勉有加,筆墨精進,情趣變得更為率真而閒適,畫風變得更為沉靜而自然,畫境變得更為博大而超然。其畫風畫藝值得仔細品鑑與深入解讀。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清代畫家龔賢論畫說:“畫家四要:筆法、墨氣、丘壑、氣韻。先言筆法,再論墨氣,更講丘壑,氣韻不可說,三者得而氣韻生矣。筆法要古,墨氣要厚,丘壑要穩,氣韻要渾。又曰:筆法要健,墨氣要活,丘壑要奇,氣韻要雅。氣韻猶言風致也。”以此觀點來賞析品評林存安山水畫尤其是近期作品,其在筆法、墨氣、丘壑、氣韻諸方面都不同流俗,氣象不凡,多有可圈可點之處。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筆下的山水,多為徽山徽水,有全景式巨幅,宏闊雄峻中見壯美境界;有邊角式小幅,深邃幽僻中見秀美景緻;或黃山白嶽勝境,春山秋水,渾厚華滋;或皖江風景,朝暉暮雨,混茫蘊藉;或家山風情,曠原樸野,鄉 愁 纏 綿。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其畫格總體屬於寫意一路,以 書 入 畫, 筆 法 剛健 自 由, 線 條 遒 勁而靈動;以筆主墨,墨氣暢達淋漓,墨彩沉厚而豐富;丘壑構成匠心獨運,不拘陳規而多有變化;氣韻於筆墨形式中浮現,在丘壑構成中瀰漫。林存安的山水畫畫風, 表 現 出 嚴 謹 理智而又不失自由靈動, 所 呈 現 的藝 術境界是沉靜深邃而又 具 有 曠 博 氣 象。尤其是近期大幅作品,如《北瞰黃山圖》《萬壑雲生圖》《煙山雲樹靄蒼茫》《黃山如鑄白雲如海》《白雲生處有人家》《南灣山居圖》《幽谷清音》《李紳詩意圖》 等, 給 人 以 氣象博大、氣息沉靜、氣韻生動的審美感受,而那博大而不浮華、沉靜而不孤寂、生動而不燥肆的畫風格調給人留下難忘記憶。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現當代安徽畫家大都受新安畫派影響,林存安亦不例外。黃賓虹先生曾總結新安畫派的藝術經驗和傳統,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師古人兼師造化”。黃賓虹、賴少其就是繼承弘揚新安畫派優秀傳統,堅持師法古人與師法造化並重,借古開今與清醒拓新統一,開闢山水畫藝術新境界、新前景的大師、巨匠。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啟迪。他潛心學習新安畫派前輩,對戴本孝、漸江、程邃等前輩大師的畫境、結體和筆墨技藝更是充滿敬意,心追手摹,用功甚勤,同時對金陵畫派龔賢的繪畫構型造境多有參照學習和借鑑。但他師古不泥,化古為我,“似古人之心”而非純粹“似古人之跡”(石濤),“我以我法”畫黃山(梅清)。在他的繪畫中不難見出新安畫派筆墨形制的影響,其自家面貌和藝術追求也表現得十分明顯。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堅持師法自然造化,數十年堅持“寫生”與“創作”的有機統一。他沉潛徽山皖水,以造化為師,長期不斷寫生,其目的是體驗和積累審美感悟,醞釀和積累胸中丘壑,而不是純粹尋找繪畫素材,更不是摹仿自然、照搬風景於畫中。你看他的那些所謂“寫生畫”,或面景對寫,或離景憶寫,或目識心記,“山水皆備於我”,都為我所用,大膽裁剪,精心取捨,因此有實有虛,實中有虛, 虛 中 見 實,“ 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笪重光語)。你再看他的那些所謂“創作畫”,都是以自然真境為表現對象,有的就是從寫生畫稿整理、取捨提煉、再創造而來,但絕不是對自然的摹仿寫實,而是虛實結合,虛實相生,不似之似,“以不似之似似之”(石濤語)。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譬如《北瞰黃山圖》《黃山如鑄白雲如海》,你一看便知畫的是黃山,但說不清畫的究竟是黃山的哪座山峰,似黃山又不似黃山,不似黃山又絕似黃山,這就是“不似之似畫黃山”,即石濤所謂的“以不似之似似之”。他所畫黃山,不僅是他眼中的黃山,更是他胸中的黃山,是石濤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予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結晶。他畫黃山如此,畫齊雲山、九華山、大別山亦然。從這裡,可以看到林存安傳承弘揚了中國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王璪語)、“意存筆先”(王維語)的優秀傳統。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的山水畫屬於“寫意”一路,其“寫意”並非表現為“逸筆草草”,也非“肆意縱恣”,而表現為繼承中國文人畫的“寫意”傳統,注重書法用筆,抒寫胸中丘壑,表達情操品格。林存安繪畫注重抒寫功夫,無論大幅還是小品,筆墨的法度、節奏、韻味都十分講究,其書法用筆的點線皴染都生動而精到。這得益於他自幼開始臨習書法,數十年練筆不輟,於碑帖用功甚勤,於楷書、行書功力尤厚。其畫真正是“寫”出來,是骨法用筆,氣韻生動。劉大為先生曾盛讚:“他的山水畫通篇注重個‘動’字,筆動、墨動、色動,動中有靜,靜中生情,情中入境,在流動中產生節奏,在節奏中形成韻律,樹與樹顧盼生意,石與山相互照應。畫中的每一個元素有情有意、有血有肉,富有生命。畫中的意境,因覽宇宙之寶藏,窮天地之生機,渾然天成,氣韻自生。”林存安重視筆墨精進,以技進道,於筆墨中見性情、見意趣、見生命律動,通和天地之道,成就繪畫藝境。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致力於筆墨精進,卻不著意於“玩筆墨”,而是著力於文化學養的提升與人格品德的修煉。他熟識中國畫史畫論,認同中國文人畫傳統,對新安畫派、黃山畫派以及黃賓虹、賴少其瞭解全面,對中國古詩詞、楹聯、文賦也都愛好勤學。他長期堅持,潛移默化,像釀陳年老酒,越久越醇。他的繪畫作品有一種文化氣息,一種書卷氣,一種自然流露的超拔雅逸,決不是偶然的。你看他的諸多畫作,無論是借古人之詩詞抒自我之心聲,還是以自家之感悟發思古之幽情,抑或援時賢之文思寫當代之憧憬,都表現得自然淡定,詩意盎然而無浮躁氣。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這和他人品人格修養不無關係。我覺得在他身上,有一種“儒道互補”精神,即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所說的“以道家精神,做儒家事業”,“認真做事,輕鬆做人”。他從教、從政、從藝,尤其是對待畫事,都積極進取,追求完美;但做人、為人卻從容淡定,超然自適,不為名利所累。這種儒道互補的精神氣質對其繪畫藝術有著潛在持續的影響,這就不難理解他繪畫中所流露出的理智與深邃、從容與中和,以及沉靜與淡定、超逸與悠然。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論及林存安的山水畫,從微觀技法層面審視很有必要,但是不夠,還須從整體上觀照其藝術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有境界自成高格”。詞如此,畫亦然。林存安筆下的山水,動靜相生,以沉靜為上;虛實相生,以虛靈為妙。沉靜而虛靈,是其畫境之特徵表現;與其相聯繫,沉潛而超然,是其心境之操守流露。古人曰“畫者,心聲也”。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在我看來,林存安的山水畫,其具體筆墨是靈動的,氣韻是生動的,表現了“生命的律動”,而其總體境界卻是沉靜的、虛靈的,不滯於物,不羈於利,給人以自由超脫的審美感受。因此,他的繪畫不同時俗,與流行畫風拉開距離,與浮躁畫壇保持間距。林存安的繪畫用筆氣韻生動,而總體境界則沉靜虛靈,這種不同流俗的美學境界與其學養和人品緊密相關。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說:“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人品不高,用墨無法”。“人品決定畫品”,這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人畫傳統之一,我們在林存安身上看到了這一傳統的當代延續。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潛心悟畫道,沉靜寫丘壑。林存安力圖以沉靜之風、虛靈之氣,展現山水深邃之“內美” 、天地無言之“大美”。而“大美”為莊子所尋覓,“內美”為黃賓虹所探求,他當下雖“未能至”卻“心嚮往之”,我們為他點贊。相信他未來將有更多精品力作問世,我們期待著!(文/陳祥明 作者系安徽省美學學會會長、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副主席)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沉靜寫丘壑 潛心悟畫道 林存安山水畫藝術解讀

林存安,1955 年 10 月生於安徽皋城,山東平邑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原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成員,合肥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先後在韓國大田、國家畫院美術館、北京恭王府、廣州藝博院、珠海古元美術館、安徽省博物館、皖西博物館等地舉辦個展。《美術觀察》《美術》《藝術界》《藝術博覽》《光明日報》及香港《龍語·文物藝術》等作過專版介紹。2008年牽頭舉辦了“傳承與緬懷——20 世紀安徽中國畫八家作品展”;2009 年與中國美協聯合牽頭舉辦了“經典回顧現代思考”系列展覽和研討活動,在美術界、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出版《林存安中國畫》等畫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