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作者 | 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雲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分享成長故事,一起在不確定的年代成為更好的自己!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警戒線圍繞的X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1月23日上午,長春姑娘蘇穎(化名)和老公貼完春聯後,準備開車去10公里以外的婆婆家過春節。

忙活著過節的蘇穎一早起來沒有刷新聞,她當時還不知道,就在1月23日凌晨兩點,武漢市發佈了交通封城的通告。

“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對於交通封城何時結束,該通告僅表示“恢復時間另行通告”。

蘇穎在長春生活了一輩子,她做夢也沒想到,這場始於武漢的疫情,迅速爆發,並在幾天之後,對遠在兩千公里之外的自己產生重大的影響。


01

無人察覺的危險


天氣有點冷,氣壓低的時候還會有霾,蘇穎穿著一件樸素的羽絨服,戴著黑色防霧霾口罩,和老公拎著大包小裹來到了地庫。

婆婆家住在老街區,幾十年的老街坊,老公不想太張揚,所以兩口子決定,開那臺速X回家。沒有座椅加熱,空調半天才上來熱氣,蘇穎感到有些冷,這讓她有點失落。

不過,到了婆婆家後,她的小情緒一掃而光。今年大姑姐領著孩子來家裡過年,人多很熱鬧,這讓她特別開心。

嘮了會兒家常,下午時分,三個女人就開始琢磨年夜飯菜單,最後樂呵呵地敲定了16個菜。

忙完了這些,蘇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頭條。她看到,新聞上到處都是關於武漢封城的消息。

之前,她也看到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消息,但是一開始專家稱疫情“可防可控”。

後來,鍾南山院士稱新型冠狀病毒確認可以“人傳人”,但那時吉林省還沒有確診病例。

吃罷晚飯,再刷新聞的時候,她刷到了吉林省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消息: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吉林省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這位患者是從武漢返回長春後因發熱、咳嗽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後被確診的。

蘇穎開始不停地刷新聞,希望獲得更多有關疫情的消息。越刷越焦慮,眼看著疫情在全國有蔓延的態勢,她開始考慮:“是不是得囤點口罩?”

婆婆翻箱倒櫃,找出了以前住院時買的口罩。三包,每包十個。

蘇穎拿了一個,準備第二天早上戴著出門,去附近藥店再買上一些。

內心的焦慮很快被團聚的喜悅沖淡,婆婆家沒有網,一家人閒下來打打撲克,嘮嘮家常。外甥已經讀大一了,小夥子一口一個“舅媽”,叫得蘇穎樂顛顛地給孩子包了一個大紅包。

她很享受這種久違的“清閒”。

吃著、聊著、躺著,這一天很快過去了!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02

疫情來襲下的跟風囤菜


1月24日,大年三十,蘇穎起個大早,吃完飯第一件事就是去藥店買口罩。婆婆家附近有很多藥店,轉了一圈,一無所獲。店員告訴蘇穎:“昨天就賣光了!”

走在大街上,人很少,偶爾遇到的也有不戴口罩的。

“算了,家裡還有口罩,再說長春市就一個確診病例,好好過年吧!”想到這些,蘇穎的心又放下了。

1月24日中午開始,朋友圈陸續有人曬起了年夜飯。“吃得真早”,蘇穎心裡說。一切似乎都如常進行。

1月25日,蘇穎的朋友圈、微信群裡討論疫情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婆婆提醒蘇穎兩口子早點回家,並告訴平時不怎麼開伙的兩人儲備點米麵糧油。

下午,蘇穎和老公開車回到自己的小家。他們來到離家最近的一家小型超市,發現不少居民都來採購。原來擺得滿滿登登的米麵糧油,現在空了一片。

蘇穎連價都沒看,迅速抓起一袋大米,掛麵已經沒有了,她和老公就買了不少方便麵。

到家時,電梯裡有股濃濃的消毒水味兒。

蘇穎盤點了一下家裡的吃喝儲備:這日子過的,要啥沒啥。她決定拉個清單再出去採購。

在家犯懶,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蘇穎和老公終於拉著“小軲轆車”出門買菜。

他們來到一家社區蔬菜店,以往品類豐富的蔬菜如今變得很少,不多的幾樣菜蔫巴地擺著,連根大蔥都沒有。

他們又來到一家大型連鎖超市,蔬菜品類同樣不多,也沒有買到大蔥。大蔥這種尋常蔬菜竟然斷貨,讓他們感到“的確異常了”。

實際上,由於市民恐慌性“囤菜”,導致一些門店蔬菜排面被一搶而空。但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

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當他們再出來買菜時發現,蔬菜供應如常。兩口子稍稍鬆了一口氣。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03

我的鄰居發病了


1月29日,空氣驟然緊張了起來。

上午,有業主發現小區來了一輛救護車,後來經物業確認,為小區普通病症患者,業主們鬆了一口氣。

下午,突然來了幾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人員,他們從X棟帶走了兩位業主。業主群一下子就“炸”了。

兩位業主的信息被“挖出”,據說是武漢返長人員,之前一直居家隔離,今天身體出現不適。

“XX小區發現疑似病例”的消息迅速在各個業主群傳播開來,一時間謠言漫天。

有人說XX小區已經被封閉,除了謠言外,更多的是恐慌。有業主擔心疑似病例走過的大門,摸過的門把手,挑過的蔬菜。

有人甚至給疑似病例妻子打電話求證其行程路線,並將電話錄音發到了微信群。病患妻子表示不勝其擾,但仍然說明了夫妻倆返長後的行程路線。

內部,業主們開始抱怨,視X棟為“洪水猛獸”。在官方還沒有發佈確診消息之前,有業主甚至提出把X棟封樓。

外部,有人把XX小區視為“疫區”。有業主在別處還有住房,被物業的管家在群裡追問最近有沒有回去。

蘇穎家與疑似病例家不是前後鄰居也不是左右鄰居,但畢竟在同一個小區。她和老公陸續接到了來自親朋故舊的“問候”信息。

很多在微信通訊錄裡“躺屍”的人們也開始活躍起來。少數人是真的關心這兩口子,更多的人則是好奇心驅使,以及“我要排查你,與你保持距離!”

非常時期,蘇穎表示能夠理解。

1月31日,X棟鄰居中的一位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消息經官方發佈。靴子落地!

這些天在業主群,蘇穎看到那些曾經的高鄰們撕下面具,他們無一人同情作為此次疫情受害者的X棟鄰居。他們自私地恨不能親自驅逐他,亦如有些人驅逐武漢人民一樣。

他們曾經“溫和”、“善良”的中產階級人設,徹底崩塌了!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04

所謂遠程辦公不過是

換種方式的自我隔離


從X棟鄰居被確診這一天開始,喧鬧的業主群安靜了不少。

蘇穎的老公2月10號復工,由於行業性質,他不能選擇遠程辦公。蘇穎與公司商量後,決定選擇遠程辦公的方式。權當自我隔離,省得招人忌諱。

事實上,從2月3日起,蘇穎就已經開啟了遠程辦公的模式。但她發現,遠程辦公有不少缺點。

最大的缺點就是:在遠程的模式下,溝通效率大大下降,工作效率不高。

沒有鬧鐘的催促下,有時她起得比較晚。穿著睡衣在餐桌前打開電腦,總沒有工作的興致。

她把工作地點挪到了書房,一會兒老公來給她送點水果,一會兒狗子叼著皮球來玩兒,總有事情分散她的注意力。

經過兩天的摸索,蘇穎對遠程辦公的方式做了改進。

第一、設定工作時間,明確家務分工。她按照在公司上班的工作時間來要求自己,並與老公做好家務分工。

蘇穎負責主理一日三餐,老公負責買菜、遛狗、拖地。為了節約時間,每天晚上,蘇穎都要提前準備好第二天的食材,特別是中午的食材,以免佔用工作時間。

第二、加強與領導同事的溝通。在公司上班時,蘇穎可以和領導、同事面對面溝通,在家遠程辦公,缺乏協同基礎,所以她會提前制定好工作計劃,早上與領導、同事溝通一下,晚上再做總結。

第三、劃清工作與生活的界限。蘇穎把自己遠程辦公的事情跟家人講得很清楚,讓他們知道在家裡辦公不意味著隨時隨地可以做與工作不相干的事情。這樣可以集中精力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第四、用好協同工具。蘇穎在網上看到字節跳動有數萬名員工散落在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靠“飛書”解決異地協同難的問題。

飛書是將即時溝通、日曆、在線文檔、雲盤和工作臺深度整合,通過開放兼容的平臺,讓成員在一處即可實現高效溝通和流暢協作的線上辦公室。

蘇穎向公司提了建議,在原有文檔類、傳輸類工具的基礎上,引入飛書辦公平臺。

相較於疫情初期,現在的蘇穎內心比較平靜,她開始留心周圍發生的細小變化。

物業比較貼心,在電梯的裡外都放了紙巾,這樣可以避免業主直接觸摸電梯按鍵。隨著長春市確診人數的增加,小區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蘇穎所在的小區只保留一個入口。入口處,物業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為進入小區的業主測量體溫。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社區做了大量工作,物業管理人員也經常在微信群安撫業主,不少藥店雖然關門歇業,但都留了送貨電話。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恐慌情緒慢慢消散,社會秩序井然。

大街上,車少人少。

不給祖國添亂,這似乎成了每位業主的共識。

而減少出行,就是每個人對國家力所能及的支持。

鄰居被確診第9天,業主人設崩塌:所謂災難,不過是面照妖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看來,人性的善惡遠不止看到的那麼簡單。

以前蘇穎曾經想,等疫情過後,去看看親戚朋友。現在細想,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一見。夢裡醒來想見的,以後必定要加倍珍惜!

“希望一切早點好起來”,蘇穎默默地說!

她打開窗戶,一股清冷但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