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寧夏營養學會專家提出應對疫情8條膳食建議


【抗“疫”】寧夏營養學會專家提出應對疫情8條膳食建議

.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時期的一般人群,寧夏營養學會理事長、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實驗中心主任、寧夏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寧夏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楊建軍教授,提出科學合理膳食、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和身體素質的8條建議。

一是強化食品安全,把好食品入口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打噴嚏、咳嗽等)和接觸傳播,就儘量避免接觸病源。不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並在採購食物的過程中,注意食物購買時段,儘可能錯峰購買,減少購買時間;食物的準備和烹飪、製作者更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並保證“生熟分開”的操作;儘量少吃生冷食物(包括蔬菜),對於動物性食物要燒熟煮透再吃(最好採用蒸和燉的烹飪方式);不外出聚餐,對於“在家隔離”的家庭,用餐要特別重視分開就餐、就餐環境的衛生及就餐後的消毒(參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組織編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

二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新型冠狀病毒“攪亂”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無規律的生活“打亂”了我們的飲食規律,無規律的飲食“影響”降低了我們的免疫力。建議在家安排好學習、工作及生活的時間表,按部就班,避免吸菸、飲酒、熬夜等不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適量的體力活動,增加曬太陽的時間,培養自身“生物鐘”的調節能力,提高免疫力。

三是控制總的能量攝入,重視食物多樣化是增加疾病抵抗力物質基礎。依據自身的身體活動狀況,在保證總的能量攝入的情況下(參閱中國營養學會身體活動指南),每天儘可能在谷薯類、蔬菜水果類、奶蛋類、禽畜肉和魚蝦類、大豆堅果類中選擇多種食物,做到粗細搭配,保證適量的全穀類食物攝入,滿足人體基本的營養需求和平衡膳食的需要(參閱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不同人群的膳食推薦),同時做到三餐的合理分配,達到維持健康體重為宜。

四是保證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的足量攝入是提高免疫力的前提條件。

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是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防禦病毒感染的物質基礎。因此,要保證每天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包括瘦肉、禽肉、魚、低脂奶、雞蛋、豆類、堅果等,建議每天保持一個雞蛋和一杯牛奶的攝入。在家一般是輕體力勞動,所以我們按照DRIS推薦健康成年人一天攝入65-75g蛋白質以上,最好是平均從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來源攝取,特別是優質蛋白質應占到蛋白質供給量的30-50%。在烹飪的基礎上仍不能滿足蛋白質攝入量的情況下,可以補充蛋白粉或低分子短肽製劑。

五是合理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是提高免疫力的催化劑。新鮮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類(尤其是維生素C)、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機酸以及多種植物化學物(如黃酮類、多酚類、多糖類、花青素和類胡蘿蔔素、含硫化合物、皂苷類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對防禦基礎性疾病以及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益處。建議每天選擇食用至少4∼5種蔬菜(其中深色蔬菜不少於一半),2∼3種水果,蔬果總量應達到750克。如因食物供應和購買方面等客觀原因不能充分保證新鮮蔬果的種類和數量,可選擇適量的乾菜乾果加以補充。菌菇類富含香菇多糖等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化合物,可適量多吃。大蒜、洋蔥、蔥等辛辣味重的蔬菜含有較多的含硫化合物,不論生吃或熟食,每天吃2∼3顆大蒜,或半顆洋蔥、幾截蔥段,都能達到殺菌、預防感染及抗癌的效果,可提高體內免疫細胞的活力,有一定的預防病毒感染作用。

六是充足的飲水量,是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潤滑劑。足量的水是維持人體內物質代謝和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功能)所必需,身體缺水的時候,抵抗力是會下降的。而在北方的冬季和春季,空氣乾燥,身體更容易流失更多的水分。故應保證每日有充足的飲水量。但不同個體的水代謝和飲水習慣常有較大差異,應在平常飲水量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身體活動略有增加,一般成人每天建議喝1500-2000ml水,小孩每天喝水1000-1500ml。並建議採用主動先渴而飲,少量多次的飲水方式,多飲白開水或茶水,儘量少喝高糖飲料和碳酸飲料。

七是食慾較差進食不足者適當補充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在食物供應和種類、數量有限,或特殊健康原因(如免疫力低下、微量營養素缺乏或需要量增加)等情況下,應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D等微量營養素,可選擇服用複合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和具有增強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

八是注重老年人的營養防護,是疫情防控的關鍵因素。老年人機體對病原體抵抗力逐漸減弱,且往往伴隨若干慢性非傳染性基礎疾病,因此是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發人群,老年人也佔本次疫情危重症人群的絕大部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中提到:“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的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因此,更要注重老年人群的防護。營養建議是在一般人群的營養的基礎上,依據《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滿足均衡膳食的飲食要求,同時可參照可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相關基礎疾病的營養共識,提高老年人群的抗新型病毒的感染能力。若飲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礎疾病患者,建議增加商業化腸內營養劑(特醫食品或配方奶粉),每天額外補充不少於500大卡。

總之,因疫情防控需要而儘可能少外出,更多時間是“宅家”,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做到:需警惕、不輕視;少出門,少聚集;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講文明;保持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良好的心態,相信科學,不信謠不傳謠,相信黨和政府,疫情的決戰一定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