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今天,微思想跟大家分享一段關於日本社會階層變化的歷史。在如今這樣的特殊時期,如果您自我隔離在家不知道做什麼,可以耐心看一看這篇文,或許會給你帶來一些觸動。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前陣子網上很多人都在探討,日本的社會階層是不是越來越固化了。

這說的沒錯。日本的上層社會的確是固化的,我們看今天的日本政治,會發現大部分身居要職的政治家是世襲議員。

日本的下層社會也是固化的。如果你不幸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那你註定不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甚至根本沒機會和條件上學。

長大後,你在社會上將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以臨時工的身份討生活,年老後多數成為獨居老人窮困潦倒。

在日本,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社會,都有著明顯的區分標準。你混的好,混的不好都一目瞭然。

但中層是沒有標準的。

比如有人問你:目前生活怎麼樣?大部分時候你會回答:湊活吧,一般般。這種不好不壞的生活就是所謂的中層,沒有固定的標準去評價。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轟動網絡的消息,標題是:《啃老30年,父母去世後,日本56歲男子餓死家中!》

單看題目,很多人就已經震驚了吧,小時候的寓言故事《懶人吃餅》竟然在如今的社會真真實實地上演了!

可當你深入日本社會內部,卻會發現,這並不是簡單的懶惰個例,而是有著更深的社會成因。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一書中,為我們揭示了日本社會的這種危險的趨勢。

這還要從日本的戰後說起: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01 昭和初代

在日本天皇裕仁執政的早期,也就是1926年到1934年出生的日本人,被稱為昭和初代。昭和,是裕仁在位的年號。

20世紀50年代,昭和初代的人長大了。

那時,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戰敗的日本開始謀求在新世界的生存和發展。社會多種經濟刺激手段並舉,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為自民黨一黨執政,1956年,日本更是成功申請加入了聯合國。

在這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原來那些掌握大量財富的特權階層被拆分打碎,社會財富進行了一次重新洗牌。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昭和初代的人開始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他們相信勞動可以創造財富,他們變得刻苦而有韌勁。在那個時代,一件廉價的西服就可以開啟他們去追求更好生活的大門。

正是昭和初代的人們“就要功夫深,絕不家裡蹲”的幹勁兒,創造了日本所謂的“經濟奇蹟”。

1955年到1960年,日本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到了80年代,日本國民所得甚至超越了美國,這批昭和初代的人,成為了社會的中流砥柱。

對於昭和初代的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家渡邊淳一。

當時,他的一本書《鈍感力》賣的很火。

書中有句經典的話叫:“一旦下了決心,就要無視周圍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語,毅然決然地進行!”

他告訴大家:我們不要那麼敏感,要有延遲滿足、延遲痛苦的能力。敦敦實實獲得傻傻的幸福。

這就是那個時代給與人的精神力量。

據三浦展統計:在19世紀50年代,日本上層社會佔比為3.6%,中層社會37%,下層社會49%。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02 團塊世代

1945年到1952年出生的孩子,是日本戰後嬰兒潮出生的第一代,這批人被稱為團塊世代

那時,日本推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力圖實現日本經濟的全面騰飛。誰知,得益於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日本國民的勤奮勞動、企業大力採用新技術,日本提前6年就實現了“倍增計劃”。

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長大的團塊世代,變得非常敢於冒險,也非常有個性。

70~80年代,團塊世代成年。此時的日本大學畢業生工資與20年前相比,提高了近4倍,員工工資以每年10%的速度大幅增加。

企業管理者與一般員工、行業之間、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公務員與民間企業之間,儘管工資仍有差距,但一直努力保持著平均主義

的傾向。

儘管當時的社會競爭壓力非常殘酷,但只要敢於拼搏,依然可以創造奇蹟。

所以,那時的日本進入了這樣一個狀態:越是貧窮的人,越擁有更多的期望。

據日本總理府的《關於國民生活的輿論調查統計》,1970年以後,回答自己是“中層階層”的人達到了90%!

這個數據意味著什麼?那時,日本的總人口突破1億,90%的比例意味著:日本自此建成了“一億人口總中流”的社會。

最能代表團戰世代的人就是日本導演北野武。

做過司機、搞笑藝人、導演、演員、作家並經歷過車禍面癱的北野武,年過70仍舊沒有停止創作。

“雖然辛苦,但我還是會選擇滾燙的人生!”北野武的這句話,早已充分詮釋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心中不滅的火花。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新人類

時間來到了1996年-2004年,昭和初代的孩子們長大了。這一波出生於1960-1968年的人,稱之為:新人類。

經歷了日本經濟大復甦的新人類,跟他們的父輩截然相反,他們對

高端的、奢侈的、品牌的東西有著從未有過的熱情。在新人類時期的男性,有17%的人屬於白領精英。

這個數據什麼意思?就是處於中層或中下層的白領,在新人類這個時代,產生了提升自己階層的意識。

通過成為一個精英化的人,讓自己上流化。

三浦展經過統計,發現此時日本的上層社會佔比達到了10.3%,中層社會佔比52.8%,下層社會佔33.6%。

相比團塊世代的人們,此時的中層社會人數佔比悄悄地縮小了。

仔細分析大家就會知道,在新人類剛剛形成消費觀念的時期,日本卻經歷了泡沫經濟的破滅,社會大量的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1992年時,日本經濟已經下行到最低谷。那麼,這一批年輕人經歷了一波幻滅。

所以,他們的世界觀到底時什麼樣子?我們沒有感受過,很難去描述。

不過有一個人:伊藤潤二,或許可以讓你窺探一下那個時代人們的內心。

伊藤潤二是驚悚漫畫作家,在他的畫裡,開始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生活所見,你不會感到威脅,但漸漸事情變得有些脫離常規,所有的眉梢眼角都透露著陰謀詭計,你假設猜想,又忙不迭推翻,然而結局卻不論你如何掙扎,終究直奔而來,一切早已成定局。

或許,那種深入骨髓的無助感,已經開始蔓延。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團塊次代

進入21世紀,團塊世代的孩子們也長大了,據三浦展的研究,他將1973年到1980年出生的這一代被成為團塊次代

值得一提的是,團塊次代的父輩在他們整個成長經歷過程中,大部分都已經身居要職,或相對的處在收入的最佳狀態。因此,這些人30歲之前的消費觀念非常超前。

生長條件安逸,周圍貧富差距不明顯,成長條件相對良好,所以團塊次代很容易鬆鬆垮垮的生活。

然而30歲之後,經過了比較舒服的成長環境,隨著年齡的增長,團塊次代的人們進入社會之後,看到的卻是一個和父輩截然不同的世界:貧富分化拉大,階層固化,經濟下行明顯。

他們感受不到努力奮鬥帶來的正面成果,唯一感覺到的,只有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金錢在不斷減少,曾經擁有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難以維持。

這導致他們對自己的階層意識進一步的跌落。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在對團塊次代的自我認知調查中,有48%的人認為自己處於下流。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一半的年輕人認為自己低人一等!

這個時候,“階層下滑“已經從經濟指標滲透到了人的自我認知,從數據進入了日常。

服裝品牌”優衣庫“迅速走紅,成為日本社會下層化的一個隱喻。

”辛辛苦苦力爭上流,卻很可能爭不出來,所以,懶得力爭上流了,再到後來,結婚都懶得結了,孩子也懶得生了。每天做公交、打遊戲,穿價格低廉的優衣庫,不是很好麼?“

這就是日本團塊次代的主流想法。

最能代表這種心裡的就是作家乙一。

乙一17歲的成名作叫《夏天、煙火,我的屍體》。

他把日常生活寫的那麼殘酷而又真實,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明明背景是和平年代,而日本的犯罪率也不是很高,所以除了作者對自己深深的自我否定,我真的想不出來這些靈感是來自於哪裡。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全面進入下層社會

自此,作者三浦展認為,日本已經真正的進入了下層社會。

在這個世代,除了中層階層受到經濟的客觀原因導致被動下層化外,年輕一代也源源不斷自發加入下流社會。

人們的自我意識形態滑落,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慾望等待全面下降,也可以說是“對全盤人生熱情的低下”。

在這樣的社會下,人們的標配是:5P。

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手機(Phone)

遊戲機(Play station)

瓶裝飲料(Pet bottle)

薯片(Potato chips)

如果您讀過《娛樂至死》這本書,再結合這些現象,你就會發現,出大問題了!

我們不再生產了!我們的生活進入了全面消費時代!

時間上的消費,物質上的消費,生理上的消費。

作者三浦展借用日本社會學家鈴木謙介一個頗為冷峻的說法叫“

嘉年華社會”。

大眾一方面沉浸於因瞬間的激動產生的內在幸福狀態(嘉年華式的狂歡),另一方面又再客觀上存在著“被榨取,最後被拋棄”的危險性,將又唱又跳當成展現自我來享受的下流階層。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親愛的讀者,當你讀到這裡,想到了什麼?

三浦展描述的團塊次代現象,是不是或多或少讓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雖然我們的社會與日本有著很大的區別,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逐娛樂,“喪文化”盛行,不婚主義,丁克家庭比比皆是。

我們正一點點向全面消費的時代滑落!

儘管我們不能去評價任何一種現象,但我們卻可以看到危機!

當我們的生產能力萎縮,同時消費需求增大,我們該怎樣去填補這個虛妄的無底洞?

寫在最後:

在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里,我們這些出身平庸的人,被精英的廣告影響著消費理念,手握貶值的學位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拿著縮水的工資盤算著不斷升高的物價。

確實,普普通通的生活確實越來越難了。

但我想說的是,我們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人活在世上,被榨取其實也意味著被需要,所以本身沒有那麼消極。

真正的問題是,如果我們只能依賴於各種娛樂活動,使自己越來越陷入一個被動的狀態,為自己縮小的世界建了一堵圍牆,以為圈起來就是樂園,那麼,其實當你走出圍牆就會發現,那面牆上寫滿了傻瓜二字!


日本50%的年輕人自發加入“下流社會”,拒絕勞動的背後誰之過?

要知道已經一百多斤的你,已經坐不下稚嫩的嬰兒搖搖車了,你需要憑藉自己的努力,買一張成人票!

在這個物競天擇的世界裡,沒有人可以許諾你一個安逸美好的未來。所有的幸福都要靠自己去爭取,所有的期待都要靠雙手去實現!

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可以將自己的命寄託在那兒的東西!

我們得保留心底裡的那點勁兒,因為那是我們活著、拼搏著所需要的最根本的動力源泉!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觸動了,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既然你從我的世界路過,那麼,請你關注我,我們一起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