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熱”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節是這樣打開的……

距離武漢1074公里,潮汕地區迎來庚子年的元宵節。

《嶺南雜事詩抄》:上元燈火六街紅,人影衣香處處同。——營燈是元宵夜裡家家戶戶的例牌。“燈”諧音“丁”,營燈寓意“人丁興旺,繁榮昌盛”。千年習俗的延續,是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的人民內心的期許和美好願望。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每個村都有不同的民俗“花樣”。然而,當元宵節遇上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遊燈會、行橋、跳火堆、搶雞頭等活動全部取消。取而代之,一種“雲鬧元宵”的方式在年輕一代傳遞。而年長一輩,則仍然堅守著,自制傳統美食,讓節日不失“年味”。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潮汕民俗專家鄞鎮凱表示,疫情當前,“雲鬧元宵”形式喜聞樂見。民俗的初衷是讓人不要忘本。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停止線下活動,只要把“根”記在心中,形式可多樣。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時人行時俗,大家堅持不聚餐、不聚會,年味也不會少。”鄞鎮凱說。

古老石獅戴口罩“上線”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疫情來勢洶湧,年俗活動取消,“雲摸獅”小程序設計者池曉生一大早起床,在家得閒。

手機彈窗的新聞讓人揪心——全省累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數量依然在上升。池曉生索性不看了,潛心研究程序。

該程序的誕生源自揭陽地區元宵期間古老的民俗活動——“行彩橋”。“摸石獅”是行彩橋的重頭戲。

有一首“摸獅順口溜”流傳至今。家住汕頭的民俗愛好者毛毛隨口就能背出來——摸獅肚,娶雅嬤;摸獅耳,生阿弟;摸獅頭,孥仔賢;摸獅嘴,大富貴……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毛毛記憶裡,每年行頭橋、摸石獅的人數都突破十萬人次,堪稱“演唱會級別”。出於安保考慮,石獅被圍起來由專人看守,不能親手摸到。想來討好“彩頭”,群眾只能自帶一束榕葉,把榕葉交給石獅的“衛士”,由他們在石獅身上“代摸”。

今年石獅橋在初五“封橋”,“現場摸獅”變成手機“雲摸獅”,彌補了年輕人不能現場摸石獅的遺憾。打開小程序可以看到,古老的石獅也跟上熱點,“戴上口罩”。 遊戲程序裡也添加了對疫情防控的宣傳知識,可謂集“藝術性”與“思想性”於一身。毛毛“摸”了“摸”“獅額”,摸獅額,有好食。

遊戲彈幕裡,很多網友為武漢祈福。毛毛也鄭重寫下——“武漢加油”……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有“滷味”才有“年味”

中午時分,汕頭市澄海區樟林古港異常安靜。住在塘西村德茂內村民鄭州強給家人端上一道美食“香菇雞”。和眾多潮汕民眾一樣,鄭州強認為,製作滷味,過年才有 “年味”。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鄭州強記得,兒時春節充斥著震耳的鑼鼓聲和日夜傳唱的潮劇聲。樟林埠也有巡遊的傳統。他時常聽阿公提起,巡撫爺和總督爺為百姓解決了遷界的疾苦,從而被供奉至今的故事。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少了往年的熱鬧,今年多了美食的溫馨。滷鵝是春節必備,澄海獅頭鵝尤為出名。三天前,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二,樟林塘西村“鬧熱”,按慣例家家戶戶會宴請來訪外鄉親友。今年聚餐取消,滷鵝還是需要的,鄭州強便在家自制滷鵝。

滷鵝所需的材料較多,南姜、桂皮、青蒜、辣椒、洋蔥等都是調味必須。在祠堂門樓,鄭州強架起了大鐵鍋,等油熱好了,香料放入就起泡,一股香氣撲面而來。接著把滷料放入鍋中,要滿鍋,確保整隻鵝能夠完全被浸泡。香料在鍋中與滷水一起沸騰,將鵝放入鍋中燜。還得不時給鵝翻身,確保入味。真正製作完成,得耗一上午時間。

“每天看著新聞焦慮,索性不看了,不如家人一起吃滷鵝,才覺得真的是在過春節。”鄭州強說。

高音喇叭播放潮語順口溜

聚會取消了,年俗活動也從簡了。在澄海區不少村裡貼著告示——原有的大型祭拜活動由村裡的老年人協會代表祭拜,其他鄉眾各自在家門前祭拜即可。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元宵這天,汕頭市澄海區沒有了往日的鞭炮聲,取而代之的是村裡的高音大喇叭。“阿公阿婆心在在,安心休息在家內;萬眾一心聽政府,疫情肯定耐久;精準施策巧安排,冠狀病毒不再來……”這首潮語順口溜,既接地氣又科普。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入夜時分,萬家燈火通明。街上冷冷清清,很多店鋪早早關了門。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一元復始春花開,卻聞武漢浮疫災。全國人民齊抗擊,嚴陣以待驅陰霾。”正當街道靜寂,不知是誰打開了朋友圈,潮州歌冊曲子《大愛精神滿汕頭》在空中迴盪。

“闹热”缺席年味在,今年潮汕人的元宵节是这样打开的……

此時,上元夜色漸濃,祠堂門口的燈仍然亮著,溫暖著歸家的人。大夥兒都滿懷希望:這場疫情終將過去,待到明年春來花開,鄉里又可以“鬧熱”起來!

【記者】沈叢升

【圖片】網友毛毛、網友來穌、網友番茄、鄭鴻斌、方立峰、鄭州強

【視頻拍攝】野人、網友江濱濱慢悠悠、南友

【視頻剪輯】沈叢升 實習生 黃卓敏

【作者】 沈叢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