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有一座七曲山。這裡山奇峰峻,風光秀麗;古柏森森,古廟巍巍,是一個求仙問道的好地方。山上有一座“七曲山大廟”,是道教全真派的聖地。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七曲山大廟以前叫“亞子祠”。據說,梓潼縣有個人叫張亞子(也有人說是張育和亞子兩個人合體為一個人),是個大孝子,又懂醫術,經常為當地老百姓看病。因為他醫術高超,妙手回春,所以深受人民愛戴,死後人們為他建“亞子祠”紀念。慢慢的,人們傳說張亞子就是道教裡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和功名祿位的文昌帝,並把亞子祠改為“文昌宮”。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既然“文昌帝君”在這裡,每當科考晉階的前夜,四川各地很多學子都會想到去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直到現在,每年高考中考之前,也有很多學生和家長來這裡燒香拜祭。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在七曲山大廟內,還有一座“張獻忠家廟”。我們都知道,張獻忠是陝西人,但他的家廟怎麼又在四川梓潼縣呢?原來,在崇禎年間,張獻忠路過梓潼縣,聽說七曲山是文昌帝的家,於是就上山去拜文昌帝。當他聽說文昌帝也姓張時,就對文昌帝說道:“你姓張,我也姓張,我們是一家人,你就是我的祖先。我現在正帶著隊伍打天下,請祖先保佑我。等我打下江山後,我是皇帝,你就是‘始祖高皇帝’,我一定給您老人家重塑金身。”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張獻忠在七曲山認祖歸宗後回到軍營,對部下說:“我已經與文昌帝聯宗認祖了,今後梓潼縣的百姓就是我的兄弟姊妹,你們必須告訴自己的下屬,不許傷害梓潼百姓。”所以,雖然張獻忠在四川其他地方殺了很多人,但在梓潼,他卻是網開一面,秋毫不犯。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1644年,張獻忠果真在成都稱帝,建立了大西國。建立大西政權後,張獻忠沒有食言,他撥銀五萬兩,調集數千工匠,去梓潼縣重新修建了金碧輝煌的七曲山文昌廟,並敕封為“天聖神祠”。同時,增塑張亞子及其全家像,追尊文昌為太祖高皇帝,並把文昌廟認作家廟,改稱“太廟”。後來,清軍進入四川后,大家怕“太廟”引起朝廷的注意而毀壞,所以大家就稱之為大廟。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率部在西充鳳凰山阻擊清軍。因劉進忠叛變後,主動向清軍報告了張獻忠的位置,致使張獻忠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被清軍一箭射死。張獻忠死後,梓潼人為寄託懷念之情,在七曲山風洞樓上為他塑像。據說,張獻忠的塑像是“綠袍金臉,甚為威武”。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後來,清朝官員知道這裡有張獻忠的塑像後,於乾隆初年被地方官員毀像。這以後,梓潼縣又有人重塑張獻忠像 ,但均被官方搗毀。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塑像,是1987年“全國明末農民戰爭史學術研討會暨紀念張獻忠逝世340週年大會”在梓潼召開時,在這裡重塑了綠袍金臉的張獻忠塑像。

到處都傳說張獻忠殺四川人,但梓潼縣卻為他塑像,這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