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提出控制明星片酬,跟這次疫情有什麼關聯嗎?

欣兒雷手工坊


當然有關聯的。這次抗擊疫情衝在最前線的,貢獻最大的都是醫護工作者和科研者,但是他們的收入水平遠不如明星高。


打拼的安徽小林


李蘭娟院士的觀點切中時弊,是非常有建設性的。是這次疫情暴發後,給人留下的反思。

李蘭娟院士說的這段話是這樣的:希望國家能適當管控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建議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教育孩子崇尚科學、尊重科學。

首先,是“適當管控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

管控前面有“適當”二字,說明還是非常理性的建議,希望扭轉價值分配的不公平,但是也希望這是漸進式的展開。李蘭娟院士一席話,之所以引得廣泛的認同,說明她所說的現象確實長期存在。人們需要娛樂,但時代的進步更需要科學。二者的價值不能存在巨大的反差。

其次,建議“把高薪高地位給科研和軍事人員”。

科技帶來社會的進步,以及時代的更新。高薪與高福利也因此要向德才兼備的優秀科研和軍事技術人員傾斜,才是中國競爭力提升的動能,才是中國面對全球化競合的底氣。道理大家都懂得,而現實則很骨感。最有錢的那一撥,往往娛樂、炒房與炒股有關,科研引領財富之潮,仍然未曾掀起。李蘭娟院士顯然是看到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一個切面。

第三,希望“教育孩子崇尚科學、尊重科學”。

這話是具有長遠眼光的。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娛樂帶來偶像,科學帶榜樣。是需要偶像,還是需要榜樣?這不能僅靠說教,還需要價值傾斜來引導。


波士財經


近幾天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話:

這次疫情結束以後,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 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材。

這段在網上廣為流傳的話,最初的源頭說是李蘭娟院士說的,因此迅速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方面,娛樂圈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確實不能算合理,因為相比普通人,娛樂圈明星在臺上唱一首歌,站上幾分鐘就相當於普通人十年的收入,收入與付出是明顯不成比例。第二次因為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奮戰在一線的李蘭娟院士說的,擲地有聲。

但很快網上也有網友闢謠說這句話壓根就不是李蘭娟院士說的,只是有人借李蘭娟院士之口,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畢竟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候還是要依靠科研人員,醫生,軍人等,相比較而言,他們的待遇是遠遠不能與娛樂圈明星相比的,不能說他們收穫與付出不成正比,但是他們的情況更能凸顯娛樂圈明星的收入與付出不合理之處。

這段話在目前這樣的背景下說出來,讓所有人感受更為深刻,所以說它是一段段時間的疫情,還是有很大的關聯的。

其實在我看來,這段話中透露出的最大的擔憂不是對明星收入高有偏見,而是擔心科研人員,軍事技術人員,醫生等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尊重,導致青少年,對他們認識不深,瞭解不多,所謂的明星文化,就是追娛樂明星,產生價值觀的扭曲。

不是說做娛樂圈明星就不對,或者不好,只是說娛樂圈明星輕鬆就能獲得高額的報酬,而科研人員,軍事技術人員等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的社會脊樑的地位還遠不如他們,這就是一種價值觀的扭曲;如果青少年使用著科研人員帶來的先進科學技術,享受著軍人警察醫生等帶來的生活,卻意識不到,他們的辛苦付出與重要性,卻盲目去追逐娛樂圈的明星,推崇娛樂至上的精神,這對整個社會來說無疑是危險的。

這段話的本意也並非是要懟娛樂圈明星,而是借科業人員,軍事技術人員與娛樂圈明星的對比, 前者對社會的貢獻巨大,後者的收入高昂,這樣的對比能產生強烈的衝突感,也就能產生較好的對比效果,從而引起大家的認同和重視,扭轉青少年的價值觀。結合這次疫情是一次很好的“借題發揮”,至於是不是李蘭娟院士所說的這段話?如今看來還重要嗎?


象牙塔裡講故事


明星的片酬完全是和平穩定盛世情況下的自由市場化結果,其成本最終分攤於每一個觀眾自願的消費,包括票房,周邊,觀看廣告,消費廣告商品等,同樣也適用於體育界明星。明星收入高恰恰說明這個領域的繁榮,人們生活安定富足,對娛樂的需求高。只要是合法收入,還真的不能眼紅。但如果世道變了,情況會馬上變化,大部分明星可能會失去表演機會,或者成為“下九流”。在疫情面前,醫護人員,醫學專家會成為明星。在戰爭面前,武器的研發者會成為明星。在饑荒面前,食物的科研者會成為明星。時勢造英雄,尊重並接受社會規律。




六九零腰


明星們的薪酬一直是個話題,因為他們的收入一直都沒有滿足人民群眾的心願。

不論李蘭娟院士有沒有講過這段話,但明星們的高收入這一事實是存在的。只不過藉助疫情這個大背景再說一遍而已。

在這個時候提這個事情確實給人的感覺不一樣,畢竟有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現實作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李蘭娟院士提的這個問題,同疫情沒有直接關係。畢竟明星們的薪酬同疫情不處於一個頻道。個人手裡的錢,同抗疫又有什麼關係呢?捐不捐錢,捐多少確實是別人的自由。

但是有間接關係,畢竟在這危難時刻,他們的高收入與之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不相匹配。

很多人都很仇視明星們的高薪,既然是仇視,當然就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其實深入分析,他們的高薪酬並不是他們個人導致的。

他們能夠開個高價錢,別人願意給,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好像也是別人的自由。你我皆普通人,每天每日倖幸苦苦,一年到頭最後找老闆要求加薪,輕者拒絕重者直接被炒,都是有可能的。

為何如此呢?我認為明星們的高薪,與他們個人的付出沒有直接的關係,而在於所有喜歡他們的人。

什麼樣的明星薪酬高?過氣的嗎?不是。三線四線的嗎?也不是。都是那些人民群眾喜歡的,他們曝光率高,能吸睛,拍的電視劇、電影有人願意花錢去看,有人捧他們。投資方當然願意給他們高價錢。

這是一個市場,是市場交易就是自由的,演藝行業也是如此。

限制明星們的高薪,其實應該從你我做起,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國家。一切存在即合理,一切事物沒有存在的土壤,它也活不下去。所以,一旦出現沒有人敢給他們掏錢的時候,就是他們拿不到高薪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商業領域不敢給他們掏錢,自己去想。


小才說事


沒有直接的關係,但這確實是一個社會現象,這次是藉助了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一個事件,把壓抑和隱藏了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再一次公開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是否能夠有序的健康發展,最重要的兩點就是秩序和計劃,無論哪一個行業或者專業,在發現進程中都要有合適的“配重”,多或者少,都會破壞整個社會良性發展的節奏,急功近利的房地產開發帶來的負面效應大家早已看到,而過多的精力、財力投入到所謂的娛樂業也會是如此,短期的經濟收益後,是“行業配重”的失衡和民眾精神世界的扭曲。這考驗的不僅僅是政府的導向,更是考驗了企業、資本、組織、機構的“責任”和“使命”,這也正是契合了“初心”和“使命”教育。我們每個人或者是組織,都不是孤立的,要做到整個社會健康的發展,就是要“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個人的權益和能力越大,他的責任和義務也就越大,萬物的發展都是要遵循平衡這一個規律和原則,“獨行快,重行遠”,不要為了一己私力而破壞了“良知”這個規則


看天少年


李蘭娟院士這話真是說到了點子上。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出來就想做明星當大腕,為的就是那超高的片酬和收入,這無疑是很不好的現象,如果年輕人全跑去娛樂圈了,以後誰來擔當大任?李院士在這關鍵的時候說出這番話,恰恰能夠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還記得當初《如懿傳》《孤芳不自賞》等電視劇開拍的時候,幾個主演的片酬動輒四五千萬,個別女演員的片酬更是高達1個億。當時這個消息一出來真是把觀眾嚇到了,過往我們以為明星拍片雖然收入豐厚,但是也完全沒想到會高到如此離譜。一時之間,很多人都說以後要進娛樂圈發展,不僅風光體面生活還滋潤。

過往我們對明星高片酬的事情已經頗多爭論了,但是似乎變化並不大,而如今李院士出來發聲,她的話無疑是很有說服力的,因為她是最感同身受的。這次發聲無疑是一次很好的糾正機會,糾正有些年輕人老是抱著明星夢的思想,糾正某些明星藝人動不動耍大牌的舉動:那些高片酬的明星藝人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小生愛電影


這個問法就是暗示李院士提出的片酬問題和疫情無關。之前咱們國家就有“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的現象,現在科技工作者工作得到國家認可了,待遇改善了,對國家對國民是大好事。而現在明星待遇偏高,男足待遇偏高等等問題還很突出,有的明星偷稅就能上億元,中國不要學日本韓國歐美搞明星經濟,那樣國家不會強大。建議國家在待遇上實行“三六九等”,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吧,大清朝有規定,太監最高官職不能超過四品,只有李蓮英官居二品。如太監都是一品大元,誰去讀書,誰去科考?讀書,科考又有什麼用?話說回來,那些讀到碩士,博士,著書立說,在工作中對國家有實際貢獻的高級知識分子,應該受人崇拜。而那些沒有學歷,靠臉蛋,靠青春的明星,小鮮肉就不應該受人追捧。


tjsjsh


明星高收入是供需造成的,是市場經濟運作結果。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需方市場上千元一張門票。冰凍三尺非一曰之寒,這和宣傳、教育、媒體導向有關,造成很多人去崇拜明星。解鈴還須繫鈴人。市場經濟如果沒有國家層面把控和行政干預。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現象還會再出現。茶葉蛋消耗,分秒進行中,而原子彈至今為止用於實戰僅消耗二顆。然而叢林法則,沒有原子彈根本不行!回答正題:明星高收入和這次疫情應該無關。


用戶吳越春秋


這幾天微信朋友圈、微頭條、QQ都傳播著這樣一個時期,就是李蘭娟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在這次疫情之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新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希望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家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材。”

有人質疑這話是不是李蘭娟院士說的,因為採訪的時間、地點、採訪記者都語焉不詳,但是我們其實不需要這樣較真,不管李院士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這段話的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目前這段話和相關的話題在網絡上被引爆了,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情。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國的競爭也越發激烈,這不像工業革命前的農耕社會,社會發展緩慢,現在的問題是一代你落後於時代,那就很快會被時代所淘汰。

我國處於變革時期,國家要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得上世界的步伐是很關鍵的,科學技術的創造者、實踐者、執行者就是廣大的科研工作者。

科研人員收入低會嚴重挫傷工作的積極性的,不是每個人都是聖賢,子女的教育培養費、買房、贍養老人、看病都需要不菲的金錢,這不是喊口號所能解決的。

這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廣大科研工作者的收入得到了提高,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我相信他們的收入會不斷提高的。

二、明星的高收入要辯證的看

現在是市場經濟,娛樂至上的時代,人民群眾旺盛的需求是明星天價片酬的最大助力。

想一想九十年代那時候港臺明星多吃香,片酬描述內地演員,但是隨著經濟的告訴發展,人民群眾收入不斷增長,內地娛樂業也高速發展,現在你再看一看香港TVB那幫演員的片酬?連內地當紅小生電視劇片酬的零頭都不到。

有付出就有回報,流量大熱度高廣告費用自然水漲船高,天價的片酬也可以理解。

但是關鍵的一點是德不配位,也就是說不少頂級IP演義自身的德行,無法與他所處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

一些頂級流量的當紅明星,毫無演技,表演僵硬,而且我覺得現在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男明星的娘化問題,泱泱大國一天都是娘化的男明星充斥屏幕,這對青少年的成長真的好嗎?你見美國電視劇、電影有這樣多娘化的男演員嗎?

三、這次疫情將這個問題再次引爆

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頂端科研人員的收入都不高,所以當時有”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之說,不過這個情況現在肯定不存在了,高端科研人員現在的收入還是很不錯的。

這種類似的爭議性話題由來已久,只是在這次疫情中發酵、爆發,激起了廣大群眾的共鳴。

本次疫情在一線從廣大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鍾南山、李蘭娟這些院士,所以奮戰戰一線的工作人員,從這些人的身手人們看到了危機時刻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那種人。

你們的功績永世留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