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法作品创作,怎样安排章法,有什么规律?简洁明要最好?

翠盧


你好,行书的章法简介的来讲一方面就是对比明确,大小、粗细、长短、斜正、疏密、墨的干枯浓淡等对比关系,善于制造矛盾,甚至夸张对比,但要因字而书,小字可写小、写粗、写密,大字可写大、写细、写疏。字可斜,但要左右摆动,上下承接气息或左或右或正,不可通篇往一处斜如风吹麦浪。字与字,行与行,全局布白,要有些地方疏可走马,有些地方密不透风,参照(图一王羲之《廿九日贴》)上下顺气,左右避让。

另一方面就是行气,让通篇气息流畅。行书笔画与笔画之前或有连带,或笔断意连。行气也如此,酣畅淋漓之处一笔写几字,顺势急笔奋书,连带之处可以参考下草书(图二怀素《自叙帖》、图三),精细之处字字如珍珠,力求单字完美,甚至可以写楷书(图四)。

当然最好的、最简洁明要的、最靠谱的还是临名帖,如经典的《兰亭序》(图五)。找一些名家的字帖找自己喜欢的章法布局,每日临摹,慢慢就能找到规律了。

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你。







简艺书法


行书的章法较楷书的章法复杂得多,行书可分为字字独立的行书,如《兰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于字距行距较大,使人视觉易于集中到单字上来,这类行书追求单字内的完美,字的大小变化含蓄,字与字之间呼应含蓄,行轴线变化不大,这类行书有静气,更为灵空平淡;另一类是夹杂草书、字的大小变化比较大的行草书,如《祭侄稿》、《箧中帖》等。这类行书字距小,行距大,一行中字大小变化大、字与字之间呼应强,行轴线变化大,行与行之间有变化,整张作品的节奏、情感变化大。

一、字的轴线与行的轴线

所谓字的轴线是指经过字的重心,把该字分成平均两部分的直线,如图中的第二行我们给各字画出了它们的轴线,它能表示出字的运动趋向。

行的运动线是指参考字的轴线,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一行中字的运动变化,如上图第四行我们用绿线来表示行的运动线。

上图第三行是把字的轴线调整后,行的运动线呈现直线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变化的话,这样真的是如古人所说“字如算子”了。

二、一行中单字的外轮廓变化及行的外轮廓变化

我们给一行中各字画出它们的外轮廓,发现一行中并非字字都是长方形的方块字,而是多个形状各异的美妙的图形串联成一行的。

给一行字画出它们的行外轮廓线,我们发现一行字的外轮廓呈现起伏变化的曲线,这都要靠创造性的对单字进行收放伸缩、大小错落、疏密对比等来处理变化。

三、线的变化

从《箧中帖》我们可以看出字数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线有长短粗细、枯润浓淡等变化,如果说《兰亭》前后可以划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变化很微妙的线质,那《祭侄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线质对比。粗线给人厚实、沉稳,细线则是灵动飘逸;圆线温润,方笔则见凌角;长线舒展,短线利落;浓墨晕化,枯笔飞白......作品一气呵成,这些线有机结合,看似随意,实为巧安排。行书难,难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为佳作,当然如能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于风格、个性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四、墨的变化

我们从《箧中帖》看出墨的变化:如果我们把字理解成强弱不同的墨点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书法作品中墨点的丰富的变化、巧妙分布,一行中强弱墨点参差分布,行与行有变化,有如五线谱上动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无意中,粘一次墨,写几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写,这样通过墨色变化,暗示出一种流动、时间延续、情感变化;墨的变化的另一层意思是书家有意使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来配合笔、纸写出不同美感的行书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于《箧中帖》。

五、书写速度的变化

从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行的书写速度慢,倒数的二三行应该是行笔如飞,杀纸更见痛快,最后一行来来个跳跃,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性表现,如《致彦和国士》后几行枯笔作书,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书法小冯


行书创作,最重要的是书写流畅即人们所赞美的行云流水之势,其次章法布局一定要错落有致,大小穿插,如果水平够一定了,侧锋中锋同时运笔,效果出奇的好!这是夲人的行书作品,敬请赏析











鹏宾书法


行书千姿百态,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气韵为上,技巧次之。

创作关键

1.八面出锋 墨有浓淡 ,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并济,铁画银钩为粗,行云流水为细 3.惜墨如金,建议一笔墨写3到6个字 4.留白有宽有窄 5.中锋侧缝并用 最后深思熟虑之后一气呵成,希望能帮到你啦



墨染的白月光


您好,我也是书法爱好者。我认为行草书章法的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布局上要如写文章一样,要有“起承转合”,整件作品要一环扣一环,严谨紧凑,气脉贯注,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二是要善于制造矛盾。一件作品中,笔法上要有方圆、藏露、疾徐的矛盾,墨法上要有枯湿、浓淡的矛盾,字法上要有大小、长短、奇正、疏密的矛盾,但整体上,又通过顾昐照应、承接映带、穿插争让,让这些矛盾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自己的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可以多多参考米芾和赵孟頫的作品。





chl1981chl


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行书的贯气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形求势,即通过临摹、体味碑帖而摸索出其中内部的各种规律;另一种是因势生形,即在熟练掌握前人各种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最后于规律中获得自由,从而达到一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

因此,行书写得神彩飞动,都是以行气为主导的,掌握行气是行书布白的最重要的条件。



书画素材


春花秋月



丑书学


行书书法创作,一般首字略粗重,从右往左纵向书写,书写时要注意

字距与行距疏密有致,楷行草合理搭配,用墨有浓有淡,枯湿合理,注意适当布白,一气哈成。另外一般做到上齐下不齐,正文末尾一行不少于二个字,正文写完后可另起一行,低格写正文出处及作者,然后再书写日期及署名,最后在作品开头低一字旁盖上引首章,署名下方(不低于正文处)盖上名章。


德林书法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这两种书体之间的书体,书写方便、结体比较灵活受大众欢迎。行书也是有它自己可遵循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和理解它的规律特点并加以灵活运用,就会提高它的艺术品位。如何运用行书结构规律特点并在实践中善于处理,是如何进行艺术造型的问题。那么,行书的结构章法究竟有哪些应遵循的规则呢?行书的结构和章法的规则要求主要是:结体大小轻重要适当,长短纵横要合度,疏密黑白要相称,左右欹正相呼应,使之错落变化,气势贯通,协调统一,神定气足。

1.大小、轻重适当

行书结体和楷书不同。楷书由各部分组成协调固定的结体,而行书则解散楷法,连笔简体,其大小、轻重搭配,要重新进行调整组合,否则稍不慎就会失去协调。

2.长短、纵横合度

行书不同于楷书严密结体所呈现出来的静态,而由于连笔减画引起的动感所带来的节律变化,故在章法上就要按照字形的自然结体,对纵势横势不同的结体,处理得纵横有度、错落有致,以提高节奏韵味。大小轻重、纵横长短的处理又与章法上的虚实疏密有很大的关系,疏密虚实也是黑白的关系。

3.平整、错落协调

行书的平整、错落结构含有两重意思:一是个体字结构的平整、错落;二是章法结构的平整、错落。

4.字距、行间得体

字距、行间空白的处理在行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作品的格调品位有很大的关系。

5.形体、神韵兼备

行书的笔法、结体、章法是行书形式美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神韵是通过行书的形式美得以充分的表现。如果行书的形式不统一,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神韵的。所以要创作一幅形神完美的作品,必须要求形体、用笔、章法、风格四方面的统一。

掌握以上行书创作规律并勤加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提高。





墨色之境


移影法。自己所掌握了的字形和用笔,把心里想的随意书来就是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