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中,是结构难、笔法难、节奏难、风格难,还是章法更难?

一点清风O学生字


书法学习中,结构、笔法、节奏、风格、章法谁最难?

当然是“风格”最难。

什么是风格,风格实质就是自我字体。能真正写成“自我字体”,能开宗立派,绝对是大师级。

中国整个书法史,能开宗立派的能有几人?

魏晋为什么是书法巅峰?与魏晋文人的弃“儒”崇“道”,追求性灵自由,认知自我相关,带来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

为什么以前不会?因为东汉“纸”的发明带来“书写自由”。

为什么以后没有?因为“科举制”对思想的束缚。

没有思想自由的人,是无法理解“玄学空谈”,无法理解“超脱”宇宙观。

如何形成自己的“字体”?

一,重心调整。启功先生就是把柳体的重心调高,结合梁诗正体,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调整重心?如“李”,把“木”写扁,“子”拉长,重心就上去了,形成了挺拔瘦劲的风格。

重心调整向下则字扁或梯形,向左则字势凌厉,向右则字势舒缓儒雅。

二,做加法,减法,移动法、拼凑法。反向法。

赵体在王羲之体基础上做减法,损灵减险。

王铎在王羲之体基础上做减加法,减灵动加纵横。

赵之谦、尹秉绶、邓石如做加重法。

舒同是拼凑法,东抓点西抓竖。

颜真卿在欧阳询的基础上反向法,你瘦我则肥,你正方形我梯形。




urna风之度0


书法的三要素“用笔、结体、章法”缺一不可,其中“结体”是指字的点画搭配、排列、组合的关系,“章法”指的是书法全幅布局的方法,不同的布局方法,可以形成不同艺术风格。而“用笔”指的是笔法、笔势、笔意,那么书法学习中,是结构难、笔法难、节奏难、风格难,还是章法难呢?

书法学习,在“结构、笔法、节奏、风格、章法”中,当属于笔法最难,

说起笔法就很复杂了,包括正确的执笔,掌握科学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等,虽然笔法属于书法技法范畴,但是如果连技巧都无法灵活运用,那么后面的章法、节奏、风格等等都是纸上谈兵,因为只有在把字写清楚、规范的基础上再追求写得更美,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境界,就成为了艺术,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书法的书写技法可分为三个方面:笔法、字法、章法,学习书法的人,必须先练习笔法,由笔法到字法,由字法到章法,有了书写的技法基础之后,还要培养书法的修养,就是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可以这么理解,笔法就是书法的基础,基础的东西也是最难的,基础不扎实、不牢固,连书法精神都是虚幻的,





稍微了解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就可以发现很大部分书法家都在学习“二王”的笔法,当然了,不只是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的原因,而是因为王羲之精湛的笔法将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极大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把书法技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书法艺术进入到多姿多彩的境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笔法”更是书法的“笔墨精髓”。


诗夜城主


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最难的是笔法和结构。因为笔法和结构是构成章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章法和墨法。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结构指的是汉字的形体、笔画的组合。章法就是谋篇布局、计白当黑,字与字的呼应,行与行的分布。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而以故的国学大师、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启功先生认为:“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其实,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用笔和结字是一样重要的,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另外,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也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一件书法作品的成功与否!



影响书法作品的章法美的因素,除了笔法、结字,墨法、款识外,还有它的外在形式。一般说来有以下三种:纵有行、横有列;纵有行、横无列;纵无行、横无列。



不管是哪一种,我们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都要认真考虑每个字的写法、大小、形状的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枯的对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笔画的方圆、粗细,长短、方向、间距、提按、顿挫等的处理,笔画之间的连带、线条的质感和力度,力求视觉上的变化与体势上的自然分布。


广州廖成文


无论什么字,首要的讲究字体结构,只有每个字写好了,整篇再有好的章法才能出来一幅好的作品。所以字体结构是最重要的,但就汉字结构来讲,汉子结构共分为五种:独体字:如“开“字。方框字:如“国“字,半框字:如“习”字。两面包围:如:“广”字。合体字:如“仁”字。对于这五种字体结构的毛笔字写法,口诀如下:独体字:‘’长竖通上下,长横到两边。弯钩向右展,底捺托上边。左撇有斜正,右捺有直弯‘’。方框字:‘方框分出大中小,口曰日目田四回。国框常用二十字,大小扁窄仔细退。方框字有固定型,大小扁窄细分明。左边笔划要写细,右边方折粗才行。左上边角有开口,右竖包横记心中’所有方框字,内包要饱满,竖可通上下,横划莫相连。一定要平正,切莫斜抗肩。半框字:‘’字型半方框,分为十种行形。刁勺山区下,月用同门风。半框分向四面空,上空下空左右空’。两面包围字:右上半包围,分成五种型,戈弋戋气裁(字头)。字头要记清,戈头上居中。斜勾右下撑,包少要写斜,包多要写正,形成三角形,勾尖与左平。左右两结构,字形等于三。戈字要写长,包住左下边。上下结构子字,戈字要写宽,包住左下角,字形盖下边。‘’合体字:‘上下合体字,谨防上下串。竖可通上下,横划莫相连。长横撇捺宽,宝盖四字连。单字与双字,上面盖下边。’每个字写好了就可以练章法。章法也有总结的口诀:‘’下笔之前找字心,字心放在框中心。十二相对分横竖,破格限框仔细分。独体字框分固定型,上下左右各不同。若居中间需稍扁,分出上下左右中。横对横划要写平,竖高横低要记清。‘’


草根画苑


按提问者所罗列出来的,可以回答为:风格难第一;笔法难第二;其他第三。

书法学习中必须要明白的有三大要素:笔法、笔势、笔意。

一、笔法。

笔法,又称为“用笔”、“运笔”,是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关键。

人们很难给运笔一个确切的定义,通常概括为:“用笔可作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是指使用毛笔的方法,狭义的是指字中点画的写法。”

千百年来,人们的审美习惯认为具有质感与力度的点画是富有艺术魅力的。

质感,即点画给人的形状感觉。

力度,则是指点画深入纸内凝重沉实的感觉。

那么,具有质感与力度的点画是如何实现的呢?历代书法作品,以字体论有篆、隶、楷、行、草之分,以书体论有钟、王、颜、柳等之别,其用笔均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中锋用笔。

(中锋用笔就是笔锋在运行中处在点画中间,墨汁由笔锋注入纸面后,向两边洇化,中间浓而两边淡,使线条呈现力体感。)

如何做到中锋用笔?其要求为:首先执笔要正,执笔正,锋自然正。其次注意提按顿挫的运用。在书写中,一经落笔运行,笔锋就会偏向运行的反方向,此时若不加调整就直接转向,则会出现偏锋。因此,在转折处必须调整笔锋。

提按,提是提起笔杆,靠毛笔自身的弹性使笔锋回复到正中的位置;按是在提的基础上,按下笔锋,转向写下的笔画。提按是保证中锋运笔的重要手段。

顿挫,顿挫动作仿佛盖印,需要向四面转动用力,在转动中使笔锋得以调整,复归到垂直位置。

总之,用笔的关键是用锋,用锋的要求是对中锋的把握,而把握中锋,提按顿挫是至关重要的。

二、笔势。

笔势,《中国书法大辞典》中说:“指每一种点画依照着各自特殊的形体姿势的写法。”

笔势的内容其内涵很广。点画自身的方圆曲直、轻重虚实;点画间的呼应顾盼、穿插映带;偏旁部首间的开合向背;字与字间的启承揖让、参差错落,都可以说与笔势有关。处理得当,使人感觉天然合理叫做得势。

周汝昌先生有说:“势就是关系。”这话至理。一个字虽然是由很多笔画组成,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必须一气呵成,运笔动作连贯,只是有时在纸上运行,有时在空中带过。因而,每个笔画必然是这个运动过程的一部分,每个点画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来有理,去有意,入有迹,出有痕,要顺其自然,又要精妙入微地展现这些联系。古人有云:“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书法,笔法是最重要的,一点一画都是毛笔的使转顿挫形成的。但每一个笔画又不是单独的,它们的笔顺有先后,位置有上下、左右、形状有粗细长短。这一切都要求服从笔势。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有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有云:“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

要掌握笔势,非下功夫不可,试想,结体不熟,用笔如履薄冰,那还谈得上什么笔势呢?怀素的草书很有气势,那是因为他高度熟练而忘法的程度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下意识。戴叔伦诗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三、笔意。

笔意是书者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形成的风格、意趣、气韵等等。

笔法和笔势是具体的,有迹可循,可以循而学之,笔意则是笔法和笔势发展的结果,它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东西。好比作诗,笔法相当于诗的格律,笔势相当于起、承、转、合,笔意则是风格与意境。此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学书者要如何追求笔意呢?

首要多读古人法帖,不仅要熟悉他们的技法,更要体会他们的弦外之音,最好能与他们心心相印。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大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己叹。………”孙过庭理解了王羲之作品的精神境界,因而他不仅得到右军笔法,而且也得到了右军笔意。

其次,严格训练技法,功夫要尽量到位。“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熟,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可见笔意的取得,必须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

最后,“功夫在字外”。笔意是书者精熟世界的流露,当然有雅俗、高下之分。笔意的洗练,如元人倪云林的书画,是“洗心”的结果。笔墨的浑厚端凝,如颜鲁公的书法,是他仁、厚、忠、耿的品质表现。明代张瑞图技法相当精熟,胆识不低,唯人品不佳,深究其笔意则有过分尖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结构、笔法、节奏、章法均属于技法范畴,是可见的是可以通过刻苦练习能达到的,唯有风格(特别是形成自身书写风格)最难,不但需要“字内功”,还需要“字外功”。

(一家所言,希望对你能有点启发,若有不同看法者,多多交流)


书法有云


我认为,在书法学习中,笔法最难,字法次之,风格的难度排第三。书写节奏是由笔法和字法的娴熟程度而定。章法布局和墨法的处理相对容易些。章法布局按照传统的章法布局最好。墨色变化在自然书写状态下即可。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反正我的观点就是这样的。



学书法,最难的就是笔法和字法。无论学哪种书体,笔法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才结字。结字,根据作品的章法布局需要,是可以变化的,而传统的笔法是永远不能变的。一个书法家,或者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把所学书体的笔法和字法学好悟透了,那就基本成功了。



书法的书写节奏是建立在笔法和字法娴熟程度的基础之上的,把笔法掌握牢固了,把字法学会变化了,书写节奏感就自然而来了。



书法作品的章法处理,实际上是书法家在认真经营“一张纸”。所谓的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意在笔先者胜,意在笔后者病。” 在章法处理上,一定要把作品中的第一个字写好,因为书法作品中的第一个字是统领全幅作品的。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除了笔法不变之外,字的大小可变;字的宽窄和挺立可变;线条的粗细可变;用墨可变。



书法作品的风格,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上两三分自己的个性即可。为什么说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两三分个性呢?因为自己的个性的东西加多了,传统元素就少了,作品就没有古雅之味了。如果传统的元素多了,也是不行的,传统的元素多了,个人的东西就少了,个人的东西少了,那就是古人的书法再现了。一个书者,真正的能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笔法是书法学习的核心,用笔千年不易。笔法的习学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驭笔之法,就是如何控笔使笔;二是线条艺术,如何用笔勾画出曼妙的线条。笔法心得靠深悟古人书法用笔之理,并从中总结规律,从艺术手法去解构解读,笔法是书法技艺暴核心的元素。



结构点画空间布局技巧,有形也有势,也深藏许多艺术哲理。不少人认为结构与笔法同等重要,共同构成书法的内核。但从难易程度上,抱庸认为,即便结构物象极大千变万化,但仍属平面空间美学,可读可学,比笔法稍易。



余不多谈。(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什么都难。

现在人忙于各种事务,心不能净,又想从书法上有所作为,于是便想走捷径。

岂知,书法之道,贵在于勤苦和坚持,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如果不知道这一点,那你永远是门外汉。

就如别人在跑道上练习跑步,而你坐在看台上总在问,跑得快有什么诀窍一样。当别人站在领奖台上,你始终只能是观众。

現在书法界有件可悲的事,就是许多人为了赚钱,开班教人书法,故弄玄虚,讲什么书写的方法,弄了一大堆理论,好像自己很有水平,也好像书法真有什么窍门似的,就是不给人家讲要勤、要苦、要坚持,结果人家花钱学了个皮毛,回家忙于各种事务,或忘记练了,或懒于练了,钱花了结果还是不会书写,真是害人不浅。

所以,如果有人有幸能看到我此一言,又喜欢书法者,不妨按以下方法去做:

拿一本自己喜欢的贴子,每天坚持临帖一遍,天天如此,三年便可一小成,十年即一大成,此时你便可在书法界排名了,当然假如你喜欢去排名的话。不过真到此功夫的人,心就彻底静下来,有些人甚至彻底净下来,而不是静下来,精神世界会与书道融为一体,而非在市场上乱闹腾,那个时候,书法已不仅仅是书法,而是修身养性,是生命的维护者和精神的共鸣者了。


老九231211602


书法作品中有形的用笔、结构、章法是单独的个体,它们和谐组合在一起,才产生了无形的书法风格(人文精神)。


就像画素描头像作品一样,五官要画在头部合适的位置,作精细刻画,以形写神,才把人物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

由此可以认为,学书法风格最难。怎样形成个人风格呢?


临帖时无"我",创作要形成个人风格要有"我″。指书者自我个性。用自己喜欢的碑帖和自己性情相近的风格碑帖作主帖,去借鉴融合其它作品中自己所需的风格因子。来塑造书法作品风格。

要创作出个性强烈而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很不容易的事,既不违背自我性格,又要有韵味,格调高雅,所以学书法形成自我风格最难。(个人浅见,仅供参考)。插图为书法家启功先生书法作品。



神韵轩书法


本文特指硬笔行书,就练字过程来看,我以为是节奏感最难!就目标来看,我以为个人风格最难!

硬笔行书,结构与笔画是基础,只要用心学字,用不了多久,都能掌握企大概的,但是达到自然书写的有几人?

一写快就走形,怕是很多练硬笔行书,包括练字多年的,都头痛的问题吧?练字时的行书,和日常行书判若两人,是不是?

所以,说这个难,也确实是实事求是!

结构正确前提下,行书的自然书写,不仅仅是软笔的灵魂,也是硬笔的灵魂! 这要有良好的节奏感,


良好的节奏感,像是旋律,不仅仅有助于快写,也是结体自然,作品自然,行书自然美的需要! 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你需要熟练掌握的技巧太多了:

你要善于牵丝 你要理解并运用行书中的以圆代方吧!你也要明白以简代繁吧!你还要知道行书的正确的笔顺吧!

这些都要深刻理解并掌握,你还要有大量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达到自然书写的状态!有良好的节奏感,就能写出自然效果!

这些都理解,并娴熟了,肯定是高手了!


其次是结构,结构和笔画,是基础,普通练字者,用心学字,不出一年,基本上都能学个差不多!

关于个人风格,我是这样看的,不要刻意! 当你临学的字足够多,技巧运用足够娴熟的时候,个人风格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他可以学习,只有这个是在其他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出来的,只是附属性的奖励!


所以,个人风格是个目标,也可以说是最难的,因为字成一派是很多书者的目标!

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因为谁都有个人风格,只是有的朋友字一般,未被大众认可而已!

关于硬笔行书的笔法,我以为硬笔的节奏感、轻重感把握到位即可,不需在这个问题上较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