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些磨皮嚴重的的國產劇,你有沒有反感、不想看?為什麼?

範大鋒


近幾年對於國產劇給人的印象就是各種美顏濾鏡加五毛特效再加尷尬演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劇已經開始流行這樣的一種風氣了,從現代片到近代片再到古代片,從愛情片到戰爭片再到玄幻和武俠片。從他們的妝容來看絕大部分國產劇都有一個共同特色那就是頭髮乾淨整潔,皮膚白得發光,服裝華麗如新。而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多都是小鮮肉橫行的劇組,比如最近幾年小鮮肉橫行的時候,流量明星已經完全擾亂了娛樂圈的風氣。很多電視劇已經完全不在意演技,佈景,劇情了,因為只要有流量明星就會有收視保障。所以很多國產片就出現了劇組花高片酬請流量明星,他們只需要把明星拍的美美的就行了。而人們會有這樣的審美都是源自韓國的偽娘文化對中國的輸出。

當然國產劇也有經典的用心的好劇,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亮劍》等從他們的劇照就可以看到生活在那個年代該有的困境。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認同和心底的佩服。我覺得觀眾都是有自己評判能力的人,或許那些瘋狂追著磨皮美白劇的人,等過了十年二十年後再看看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後悔,就好比現在的你看著以前自以為很酷的非主流殺馬特一樣。







請出示駕駛證


最近熱播的新版《新白娘子傳奇》,現實中已經滿臉松肉的56歲葉童,在劇中卻成了皮膚光滑的少婦。不得不佩服這部劇的後期,磨皮柔光效果一流,然而觀感卻很不舒適,因為觀眾看的時候會覺得眼前霧濛濛,根本看不清楚。

後來在觀眾的吐槽聲中,劇方不得不調整了後期效果。然而被磨皮毀掉的電視劇又何止這一部呢?



石頭裡的泥人


很反感,不想看。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影視作品開始追求一種極度完美乾淨的畫面:場景一塵不染,堪比醫院無菌區,毫無居住或使用的痕跡,演員們的服裝乾淨整潔,不管是古裝戲、年代戲還是戰爭戲,妝容都一絲不苟,再加上後期“亮瞎眼”的調色,臉蛋純淨得如同芭比娃娃,如同油畫,沒有一絲瑕疵……這樣的畫面雖然美、精緻,但缺乏質感,總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看久了讓人審美疲勞,視覺油膩,觀眾過度注重“顏值”,影視從業者盲目跟風,只求“多快好省”,不捨得在造型、美術、道具上花心思,讓國產影視作品患上嚴重的“潔癖”。





pk小強強


現在的一些古裝片,玄幻片,年代片等電視劇畫質清晰,演員的妝容更加精細,服飾的色彩也更濃郁了,給人的感覺總有一股子影樓風,失真。

然而,更甚者,為了畫面的美感,還會開啟磨皮模式,電視劇的畫面是柔和了,演員的臉卻沒法看,整個畫面都沒有了老電視劇的真實感。

為什麼呢?

你想一下,一個佈滿皺紋的老者被磨皮得皺紋都沒有了,怎麼看都覺得違和。

電視劇主角臉部磨皮的連微表情都看不見,只分的清五官,圖片美則美矣,卻像極了修圖後的寫真。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磨皮後的電視劇演員少了那種接地氣的感覺,多了一份假。

沒有看下去的慾望。





沐簡心


說句實在話,磨皮真的只是小問題。美顏功能,實時CG畫面修正的技術,把武大變成西門。現在的包括磨皮在內的美顏技術,把所有的俊男靚女美化的同時,也同化。加之化妝術和整容術,搞得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出現了臉盲症……最後,鮮肉小花們同質化的演出風格,大家分辨出誰是誰的難度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還是有一些還算看得過去的作品吧。因為現在一些流量擔當的作品,往往也有一些老戲骨在扛收視,這些老戲骨還在人間,所以,還值得看,我們至少還能認出他們是誰。如果說,光有磨皮的話,我也能理解,因為現在的高清超清藍光4K8K確實有點要人命。適度的美顏是可以接受的。舉一個反面例子吧:熱巴最近的枕上書,那麼多人抱怨熱巴臉上有褶子了,這應該是美顏功能不足。人家真實化了一點,你們就不幹了,這不矛盾了嗎?綜上所述,還是適度美顏,不要過於同質化了,讓觀眾認不出來誰是誰就行了。



說叔


磨皮,美顏,濾鏡...好像現在很多國產劇,尤其是青春偶像劇,都使用了這種方式(具體的片名我就不說了,大家心裡肯定有答案的)。

首先:磨皮嚴重的國產劇,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給演員們化第二次妝,讓他們顯得更加年輕好看,相應的,觀眾乍眼一看看起來也是種享受吧。尤其是青春劇,磨皮之後的確可以年輕很多,還避免了演員年紀大演校園劇的尷尬。

其次:在沒有磨皮技術的時代,很多優秀國產劇中的演員,包括服化道都是值得讚揚的,已經達到了不錯的水平。只不過現在越來越多電視劇採用了省事的方式,就是磨皮,甚至出現過度磨皮。學過攝影攝像的人可能多多少少明白,打光等等也是可以改進演員狀態的,只不過比較複雜和成本,以及技能而已。

最後,雖然磨皮更加賞心悅目,但是不是所有的劇都是需要磨皮的。可以磨,不過得分時機、場合再去使用磨皮。也許靠技術,然後最自然地呈現出美麗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還是希望那種磨皮嚴重的劇,可以儘量少點吧。

PS:向大家推薦一部最近特別火的《想見你》吧,個人覺得這劇磨皮啥的,還是非常合格的。



葉桸橪


一個劇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劇情,演技,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可,靠那些表面的東西是不可行的,脫離了劇情,演技,你的演員再亮麗有什麼用,一樣是爛片。

拿《上海堡壘》來說,為什麼得不到觀眾的認可,有的人調侃說,有些人給他一個上海他都演不好。問題出在何處,一味地把觀眾當成傻子,你是得不到認可的,想靠顏值,濾鏡來增加票房是沒有的。

  • 總而言之,只要是脫離劇情,演技的電視劇也好,電影也罷,都不會成功,哪怕你找的都是帥哥美女,電視劇不是日本成人動作片,靠顏值成功的劇,只有在日本成人動作片中行得通。

淺念ソ489


不太喜歡國產劇裡面的高度磨皮 濾鏡

每個人都有一種肉色硅膠感

還有化妝時,所有人長一樣的眉毛

難以區分

現今的國產劇當中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作品,給觀眾的印象是,它們似乎都只用了統一的偶像劇濾鏡的模板,讓人覺得演員的皮膚狀態已經被磨到極度失真了。

甚至在這種高強度的濾鏡之下,那些上了年紀的老演員,面部的皮膚都顯示的極其光滑,整個劇都顯示的白茫茫的。

雖然磨皮會顯得年輕讓演員的皮膚變得完美可是,大家看的主要是故事、演技

這樣的畫蛇添足反而讓人反感出戏。




豬豬的日常vg


我幾乎不看,特別是抗日劇,個個膘肥體壯的,哪裡像飢貧賤加的樣子???還有女的,個個白嫩,哪裡像個村婦?


咚咪


就我個人而言,對電視電影裡的這些磨皮、瘦臉、濾鏡、美顏等人像的局部美化操作是不反感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們的做法。畢竟,在一定意義上,這屬於影視製作者們表達藝術美感的一種方式,也是他們迎合當下社會主流審美需求的一種做法。不過,凡事皆講求一個度,過猶不及。這些磨皮等技術的參與,是否影響了影視作品的整體意境和主題思想的傳達,是製作者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從影視製作的技術層面看,這些美顏技術的使用,有助於修正拍攝過程中出現的局部瑕疵,提高影視劇的整體視覺效果和藝術表現力。從主流受眾的審美訴求來說,大多數人都更偏愛審美,不愛審醜,美化人物形象是很符合受眾心理預期的行為。從演員這個職業的群體特性看,這也是塑造良好個人職業形象的方法之一。

至於引起部分受眾反感的緣由,則主要是其不真實,過分修飾,矯揉造作了。但說實在的,這種說法明顯過於違心。難道你不喜歡看磨皮後的漂亮女人,英俊男人嗎?其實,磨皮等技術也好比女人化妝。很明顯,男人更愛妝容精緻的女人,而不是不修邊幅,素面朝天的女人。當然,真正素顏就很美的女人不在此列。不過,這個數量是很少的。所以,你不能一邊喜歡看化妝後的美人,一邊嫌棄美人妝容過重吧?這怎麼看,都不大好。

當然了,那些濃妝豔抹得很醜的,抵制抵制也是合情合理的。這也就是我前文所說的適度問題。同理,若磨皮等技術用得好,那就是藝術貢獻了;若用得不好,那就是真真是災難了。也就是說,對於影視製作的後期人員來說,要用磨皮等技術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把手藝練到家啊!要知道,只要是渾然天成的美,誰管你是什麼技術加工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