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前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642年開始,到1688年結束,中間經歷了46年之久,在這46年中,有內戰、有政鬥、有獨裁、有復辟,可謂是一波三折,最終在一場不流血的政變中“光榮”地結束了46年的革命。話說英國第一次內戰結束後,王黨軍隊被議會軍隊打壓下去,議會軍取得了內戰的勝利,查理一世想要投靠蘇格蘭人也最終被蘇格蘭以40萬英鎊賤賣給議會,被囚禁起來等待最終命運。第一次內戰結束了,整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最大的內部戰爭也結束了,但這並不代表流血的革命即將結束,這只是革命流血的開始。

一、第一次內戰後的三派政治內鬥

1647年,在英國內戰結束後,議會掌握了國家的實際權力,但是議會內部也因為政見和利益不同,而產生了激烈的政治內鬥。要了解1647年的英國政治內鬥,就必須瞭解議會中的三個派別,那就是長老派、獨立派和平等派。

從代表階級來看,長老派代表的是大資產階級和上層新貴族的利益,這一派在議會中掌握著實權,獨立派代表的是中等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這一派在軍隊中掌握實權。在革命爆發之初,長老派掌握著軍隊和議會的雙重大權,所以最初無能的議會軍領袖埃塞克斯伯爵也是長老派的一員,由於長老派執掌軍隊的無能,克倫威爾等獨立派在1645年的議會軍隊改組中將長老派驅逐,由獨立派的費爾法斯和克倫威爾執掌軍權。獨立派代表的是小資產階級的利益,這一派在議會中屬於較弱勢的一派,代表人物是約翰·里爾本,但議會軍隊中的許多士兵也屬於平等派,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初期依附於獨立派,後來也和獨立派產生矛盾。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1:平等派代表約翰·里爾本

最初的矛盾是長老派掌控的議會和獨立派、平等派掌控的軍隊的矛盾。長老派議會和軍隊的政見不同,長老派主張保留君主制,打算和查理一世妥協,反對共和制,曼徹斯特伯爵就是他們其中的代表,他曾在馬斯頓荒原之戰後說道:“哪怕我們把國王打敗九十九次,他還是國王,他的後代還要接著做國王,但是隻要他打敗我們一次,大家都得被絞死,我們的後代就得全部做奴隸。”這句話著實不能讓人理解,只能說他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忠實擁護者。

長老派打算與國王妥協的行為引起了其他兩派的不滿,況且內戰的勝利也是軍隊殊死拼搏換來的,他們不能忍受長老派的做法。此外,軍隊和長老派的矛盾不只是政見不一,在內戰後,議會沒有“善待”軍隊,士兵們得不到應有的薪水,生活艱苦,這使得軍隊和議會的矛盾日益加劇,而長老派為了處理其他兩派政見不一的問題,他們決定解散軍隊,這成了軍隊和議會矛盾的爆發點。1647年2月,長老派議會通過了解散議會的決議,這個消息傳到軍隊,立即激起了士兵們的憤怒。平等派和獨立派聯合起來共同抵制長老派議會解散軍隊的決議,甚至要求解散議會重新改組。很明顯,在這場政治鬥爭中,軍隊是有優勢的,而長老派只有嘴皮子。8月6日,軍隊順利地進入了倫敦,清洗了議會中長老派的主要人物。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2:克倫威爾

解決了長老派後,軍隊掌握了政權,但此時平等派和獨立派又產生了矛盾。以克倫威爾的獨立派希望建立君主立憲制、財產資格限制選舉制和兩院制,但平等派希望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男子普選制和一院議會,平等派還寫下了《人民公約》表達自己的主張。雙方都無法接受對方的主張,為了解決二者衝突,10月28日,獨立派和平等派的代表在倫敦城外的普特尼教堂舉行會議,但是雙方持續了十幾天的激烈辯論,也沒有能夠統一意見,甚至矛盾發展到更加無法調和的地步。11月11日,克倫威爾為首的獨立派解散了會議,四天後,軍隊在魏爾的一次集會上,對結果不滿的平等派士兵決定在集會上起義,結果遭到了克倫威爾的血腥鎮壓。

二、一統英倫,平定叛亂,斬首國王

真正結束了平等派和獨立派紛爭的是英國第二次內戰,由於國內的政治鬥爭激烈,國王查理一世逃脫了議會的控制,逃到了懷特島,準備對議會掀起新的反擊。查理一世和被清洗的議會長老派進行了秘密聯合,且聯合蘇格蘭人對英格蘭議會進行反攻,南威爾士的保王黨軍隊也趁亂掀起了第二次內戰。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3:查理一世

1648年2月,內戰的爆發促使平等派和獨立派再度聯合,克倫威爾指揮軍隊在幾個月內就平定了王黨的叛亂,在8月17日,克倫威爾的軍隊在普雷斯頓擊敗了漢密爾頓領導的王黨軍隊,接著在8月底,克倫威爾攻下了王黨軍的最後據點科爾切斯特,再次抓獲了查理一世,結束了這場短短几個月的鬧劇。

第二次內戰結束後,克倫威爾對國王徹底失去了信任,決定對國王進行審判。在對國王進行審判的問題上,議會再次產生了分歧,主要是議會中的長老派勢力反對審判國王。克倫威爾再也不能忍受長老派的所作所為了,他命令普萊德上校帶領軍隊封鎖了議會,對議會中的長老派進行了徹底的清洗,只剩下了平等派和共和派議員,經過普萊德清洗後的“長期議會”也被稱為“殘缺議會”。

1648年12月,殘缺議會沒有了長老派的阻礙,順利地以叛國、挑起內戰和破壞法律等多項罪名起訴查理一世。1649年1月28日,法庭對查理一世處以死刑,罪名是“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國家公敵”。兩天後,在一個寒風蕭瑟的清晨,查理一世在倫敦圍觀市民的注視下緩緩走上斷頭臺,查理一世要求穿著單薄的衣服,以借寒冷掩飾他因害怕而顫抖的身體,最終在斷頭刀落地的一瞬間,英國人似乎結束了一個王權時代。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4:查理一世上斷頭臺

查理一世死後,議會取消了上議院和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這正是當初平等派所主張的,他們的部分主張如今都得到了實現。而平等派未滿足於此,他們繼續向掌權的獨立派爭取實現更多的政治主張,但是,代表英國中下層人民利益的平等派還是沒有和獨立派合到一塊去,最終他們遭到了獨立派的鎮壓,慢慢消失在了英國政壇之中,連同平等派一樣代表中下層人民利益的一個類似於“社會主義”的掘地派運動也被議會佔壓下去。

除此之外,議會派軍對愛爾蘭和蘇格蘭進行了征服。1649年8月,克倫威爾率軍在愛爾蘭登陸,對愛爾蘭進行了殘酷的征服,直到三年才完成了徹底征服,造成愛爾蘭地區人口劇減、社會經濟嚴重倒退。除了愛爾蘭,還有蘇格蘭,因為蘇格蘭雖然在第一次內戰中幫助了議會軍,但是蘇格蘭人在第二次內戰中幫助了查理一世,此時,他們還推查理一世之子查理·斯圖亞特為蘇格蘭國王,還入侵了英格蘭。1650年7月,蘇格蘭軍隊被從愛爾蘭調回的克倫威爾擊潰,查理·斯圖亞特被迫流亡歐洲。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5:英國古地圖,當時並不包含愛爾蘭和蘇格蘭

三、“護國公”克倫威爾的獨裁

平定了國內的反對者,獨立派現在已經掌控了全局,克倫威爾作為獨立派領袖也走上了權力的巔峰,儘管他還沒有把這種權力表現得很明顯。克倫威爾想要對英國進行改革,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沒有得到“殘存議會”的同意,或許是認為議會和自己的政見不合,或許是被強烈的權力慾望所驅使,1653年4月,克倫威爾解散了“殘存議會”,接著又在12月16日宣佈自己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護國公,建立起了軍事獨裁的統治。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6:克倫威爾解散議會

關於克倫威爾獨裁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為實現自己主張的無奈之舉,也有人說他是被權力慾望所驅使,事實上這些都是存在的。建立獨裁統治確實是實現自己政治主張的最佳手段,畢竟少了議會這塊絆腳石。克倫威爾的權力慾望也是他獨裁的原因之一,當被克倫威爾冊封為爵士的亨利·馬騰向他表示感謝時說道:“謝謝您,陛下”,克倫威爾表現得很滿意;當克倫威爾詢問一名議會議員如果有人想稱王會怎麼樣,議員回答道:“如果有人想稱王,那他必須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後代。”聽到這個回答的克倫威爾非常不高興。從這兩件小事可知克倫威爾的權力慾望仍是他建立軍事獨裁的一大原因。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7:克倫威爾

為什麼克倫威爾不打算稱王?或者說很多人希望克倫威爾接受王位,但為什麼克倫威爾拒絕了稱王?很多人把拒絕稱王當作克倫威爾不想稱王的理由,但這樣考慮有些欠妥,首先克倫威爾稱王之後也得不到更大的好處,而且他和國王鬥爭了多年後也明白,稱王必然會激起很多人的反對,這樣對他目前的地位是不利的。克倫威爾擔任的“護國公”其實在很多方面和國王相差無幾,只不過缺少一個稱號罷了,既然這樣,為什麼不繼續選擇當護國公,偏偏要學袁世凱稱帝(誤,那時候還沒有袁世凱)。

在宣佈自己為護國公當天,克倫威爾頒佈了新憲法《施政文件》,規定護國公終身制,對權力進行了劃分,並將全國劃為11個軍區進行軍事獨裁統治。克倫威爾擔任護國公期間,更像是開明君主的專制統治,他沒有像斯圖亞特王朝那樣進行了殘暴的統治,他的許多舉措都對英國產生了有利影響,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航海條例》的頒佈和寬容的宗教政策。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8:克倫威爾

四、光榮的不流血政變

1658年9月3日,克倫威爾去世,他的兒子理查德·克倫威爾繼任護國公,但是理查德沒有克倫威爾的能力,護國公的位置是做不了多久的。1659年5月25日,由於無力鎮壓王黨的叛亂,議會宣佈復辟君主制,護國公體制便被推翻,理查德只能流亡歐洲,而理查德的流亡也代表著另一個歐洲流亡者回歸英國,那就是查理·斯圖亞特。

1660年,議會決定迎回查理·斯圖亞特,這意味著斯圖亞特王朝將復辟,但是在回到英國前,查理·斯圖亞特和議會於4月4日在荷蘭簽訂了《佈列達宣言》,這項宣言的主要內容是對查理·斯圖亞特的復辟提出了條件,要求他不能對除了處死查理一世之外的人進行追究和迫害,不得變更內戰期間沒收的王黨的土地,不得進行宗教迫害,這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查理·斯圖亞特在復辟後對國內進行大規模反攻倒算。5月5日,查理·斯圖亞特回到英國即位,是為查理二世。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9: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查理二世即位後,吸取了查理一世的教訓,和議會的關係較為緩和,即位後的查理二世沒有對內進行反攻倒算,只在《佈列達宣言》的允許範圍內處死了9名曾經同意處死查理一世的人,並將克倫威爾的遺體挖出斬首示眾。查理二世對克倫威爾遺體斬首的事情使後來對這段歷史和這名君主不太瞭解的人誤認為查理二世是個瘋狂的專制君主,復辟後對國內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事實上並沒有,他遵守《佈列達宣言》,也沒有試圖挑戰議會的權威。

總之,查理二世是一個較為明智的人,但是他的弟弟詹姆士·斯圖亞特就不一樣了,詹姆士由於是查理一世的第二個兒子,所以根據傳統,詹姆士也可稱為“約克公爵”。約克公爵曾經和查理二世共同流亡歐洲,後來跟隨查理二世回國,但之後他信奉了天主教,查理二世是反對的,由於查理二世沒有子嗣,議會也不能容忍一個天主教徒成為王位繼承人。1673年,約克公爵甚至娶了法國信奉天主教的公主為妻,為了緩解國內情緒,查理而是將其流放到布魯塞爾。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10:查理二世

約克公爵引起了議會的不滿情緒,一部分人主張取消約克公爵的王位繼承權,並且提出了驅逐約克公爵的《排斥法案》,這一部分議員被稱為“輝格黨”,而反對這一提議的被稱為“託利黨”。雙方就這一議題進行了辯論,查理二世自然是站在反對派這一邊,但是為了防止查理二世為了約克公爵而迫害議員,議會通過了《人身保護法》對議員的自由發言進行保護。

因為輝格黨人數較多,查理二世為了維護約克公爵解散了議會,這或許是他在即位之後和議會關係最緊張的一次,查理二世最終依靠託利黨狠狠打擊了輝格黨,最後約克公爵還是回到了英國,並保住了王位繼承權。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由於沒有子嗣,他的弟弟約克公爵順利繼位,是為詹姆士二世。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11:詹姆士二世

詹姆士二世即位後,採取了許多維護天主教的措施,他頒佈了《容忍法令》,廢除了一些禁止天主教的法令,並且親自任命一些天主教徒為高級官員,他還企圖打擊議會,廢除了查理二世時期頒佈的《人身保護法》。

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的行為立刻引發了不滿,但是還不足以徹底激怒議會,因為當時詹姆士二世無子,所以他死後只能將位置傳給自己的女兒瑪麗,瑪麗是詹姆士二世將其嫁予了信奉新教的威廉,所以瑪麗是信奉新教的,待詹姆士二世一死,英國的天主教也就不復存在。但是他們沒有想到,詹姆士二世在1688年6月喜得一子,結果議會中包括輝格黨和託利黨在內的多數人都出來反對詹姆士二世,最終他們決定廢黜詹姆士二世,邀請瑪麗和他的丈夫荷蘭執政威廉共同執掌王位。

一波三折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後“不流血”光榮變革

圖12:瑪麗和荷蘭執政威廉

1688年11月,威廉率軍在英國登陸,得到消息的詹姆士二世出逃歐洲。1689年2月威廉和瑪麗即位,一個月後,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正式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1642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經歷了第一次內戰、議會三派的鬥爭、第二次內戰、克倫威爾獨裁、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期間一波三折,最終在1688年的不流血政變中趕走了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通過《權利法案》正式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宣告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