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有东风协助周瑜会成功吗?

颠强时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大战那天,突然刮起了东南大风,于是一场大火烧得曹操80万大军灰飞烟灭,自此三国鼎立的形势初成。


《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更是花费了大量笔墨进行了描绘,诸葛亮还煞有其事地上演了一出“借东风”的好戏,更让人感觉到“东南大风”是曹操失败的关键败因。

但细品正史,你会发现,赤壁之战中,常会冒出“大疫”、“疾疫”字眼。仔细梳理后笔者认为,“大疫”、“疾疫”才是曹操赤壁之战的关键败因,即使没有东南大风,被“疾疫”困扰的曹军也难以取胜,周瑜和孙刘联军还将获得赤壁之战的最后胜利。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赤壁之战时曹军中流行的“疾疫”分析

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季。

曹操于公元207年北征乌丸,在白狼山大败蹋顿,基本平定北方,208年正月回到邺城,7月南下攻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曹操唾手而得荆州。当阳大败刘备后,曹操给孙权下战书,自称有80万大军,要与孙权“会猎于吴”。在鲁肃、诸葛亮的外交斡旋下,孙权、刘备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对抗曹操。

曹操志得意满,以为凭借强大军力,可以一鼓荡平刘备、孙权,天下太平唾手可得。但是,一场“疾疫”悄无声息地在曹操军中流行开来: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从《三国志》里《魏书》与《蜀书》记载来看,赤壁之战时,曹操不仅军营中有“大疫”、“疾疫”,而且像南郡这些城市里也爆发疫情,曹操的北方军许多死于“疾疫”。曹操无力对战,只能回军北归。

那么,在曹营中爆发的这场助攻孙刘联军获胜的“疾疫”到底是什么毛病呢,笔者分析,大概有以下几种:

首先,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主要是指人离开熟悉的生存环境到一个新的地方后,身体与环境不适应引起的。水土不服的主要表现就是食欲不振、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乏力、过敏等。

曹操的北方军队又称青徐兵,兵力来源主要是北方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兵种以步兵、骑兵为主。北方以平原和山地为主,饮食主要是旱谷、面食为主。

荆州一带在长江沿岸,处于长江中游地区,现在在湖北、湖南是其核心区域。境内水系发达,军队以水军为主。饮食主要是粟、米。

曹操的北方军乍到南方,饮水、饮食、气候都不适应,水土不服也属正常。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周瑜给孙权的建议中,精准预测出曹军会“水土不服”,显示了军事统帅卓越的洞察力。

其次,伤寒。

东汉末年,除了社会动乱、战争频仍以外,伤寒也大流行。主要时间段集中在公元204年到公元217年之间,而这段时间又是汉献帝建安期间,又称“建安伤寒大流行”。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造成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疾病。主要症状有高热、腹痛、肝脾肿大等。伤寒在建安年间大流行时,由于对这种高传染性疾病缺乏认知,防范及救治都不力,导致许多民众大传染,一些村庄甚至整村都因伤寒死绝。医圣张仲景一个家族有200多口人,因为伤寒流行,死了三分之二。

《伤寒杂病论.张机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底,正处于公元204-217年之间,因此,不排除曹军流行的疾疫是“伤寒”。

其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中国学术名称叫日本吸血虫病,是日本证实的不是从日本传播过来的。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汉马王堆和湖北江陵发掘的两具古尸中检测出了血吸虫卵,说明血吸虫病在西汉就存在了,至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而湖南湖北环洞庭湖片区又是血吸虫病的多发区域。

除了湖南湖北,江西的鄱阳湖周边也是血吸虫病的多发区。伟人的《送瘟神》就是听说江西余江战胜了血吸虫病以后彻夜难眠而写的两首名篇。

人一旦染了血吸虫病以后,就会出现畏寒、高烧、腹涨、腹泻、便血、肝脾肿大,急性严重的会死亡。

而古代荆州地区就处在血吸虫病的多发区域,地域分布在湖南湖北的长江两岸。

曹操占领荆州后,一开始军队驻扎在荆州首府襄阳附近,后来因为追击刘备及准备下江南,军队都移到长江边上驻扎,一开始在巴丘一带,后来主力在长江北岸的巴丘、赤壁一带驻军。

长江沿岸正好是血吸虫病的温床,北方人初到南方,对血吸虫没有抵抗力,曹操几十万北方军有可能成为这些小虫的宿主。

血吸虫病从感染到发病,大概需要40多天的时间。

曹操七月南征刘表,九月刘琮投降,曹操击败刘备于当阳,十月份至十二月份驻军大概在巴丘和赤壁之间,曹操的北方军有足够的时间染上血吸虫病。

除了以上三种疾病外,其它传染病如虐疾、鼠疫不大可能在曹营中爆发。因为虐疾主要在夏季发生,通过蚊子传染,冬天蚊子都没有了,赤壁之战是隆冬时节。而鼠疫最早记载是宋元时期,三国时期没有发生过。

二、曹军流行的“疾疫”到底是什么病?

曹操军营中流行的“疾疫”到底是什么病呢?结合各类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水土不服是肯定会发生的。

周瑜给孙权的建议中已经明确点出不服水土,加上北方军到达南方,饮水、饮食不习惯,以及气候影响,水土不服在所难免。

但是水土不服虽然可以降低曹军的战斗力,但致死率并不高,单单水土不服还不至于造成官兵大面积死亡。《蜀书.先主传》里明确说明“北军多死”,那么致死的疾病应该是伤寒或血吸虫病。

其次,伤寒的可能性很低,可以排除。

虽然伤寒传染性很强,致死率也非常高,但如果真的是爆发伤寒,那么南军和北军都会被感染。而事实上赤壁之战时,只有曹操军中疾疫流行,孙刘联军没有疾疫流行,一个个生龙活虎,战斗力超强。

根据史书记载。赤壁之战时,曹操虽然号称80万,但根据周瑜分析,曹操的北方军只有十五、六万,荆州降军也就七、八万,总兵力不到30万。实际参加赤壁之战的兵力也就应该不足20万。孙权兵产力是3万,刘备兵力1万,刘琦兵力1万,合计五六万人。

孙刘联军对曹操的兵力对比是1:4左右,孙刘联军如果战斗力低,也很难达到“以一敌四”的神勇状态。

孙刘联军保持高昂的战斗力,说明没有感染伤寒。根据伤寒的传染特性,不可能曹军感染而孙刘联军不感染,因此,曹军感染伤寒的可能性可以排除。

其三,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很大。

原因主要有:

  • ——第一,荆州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区,或者叫“疫区”。

  • ——第二,血吸虫病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没有明显的季节之分,当然夏、秋的时候感染率更高,曹操大军就是秋季到达荆州的。

  • ——第三,荆州本地人对血吸虫病有预防和治疗经验,免疫力比北方人强。曹操在赤壁的军队主要是北方青徐兵及刘琮投降后的荆州军,荆州军及刘备军、孙权军都是本地人,长时间在荆州一带,适应了当地的水土情况,对血吸虫病有预防、治疗经验,且身体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荆州本土人染病概率低,而北方军刚到南方,身体没有免疫能力,很容易成为血吸虫卵的宿主。

  • ——第四,血吸虫病的致死率高。血吸虫病因为伤害的是肝脾,因此致死率很高。特别是三国时代,医学不发达,发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即使救治也难以对症,因此致死率更高,致死时间更短。急性的,一两个月就能致死;慢性的,两年以内。


《清.陈士铎.辩证录》:水鼓不能越两年,未有不皮肤流水而死者。

血吸虫病又称“大肚子病”,“水鼓”就是“大肚子”的意思。

解放后,医疗条件逐步改善,致死率才逐步降低,即使如此,也难免“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瑟鬼唱歌”。

《武帝纪》和《先主传》里说得很明白,“大疫”、“疾疫”,导致“吏士多死者”、“北军多死”。不是伤寒,那么很大可能就是急性的血吸虫病。

综上,赤壁之战中,曹操军中流行的“疾疫”,很大概率就是“水土不服+血吸虫病”。

三、曹操军营“疾疫”流行的原因分析

曹操军营之所以“疾疫”流行,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水源污染直接感染。

“水土不服”和“血吸虫病”都和水有关。如果水源不洁,喝了就会闹肚子,导致水土不服。

血吸虫病的致病原理是:感染者或哺乳动物排出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粪便污染水源,虫卵进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再无性繁殖大量的尾蚴进入水中,那么这片水域就是“疫水”,人畜喝了疫水或者皮肤沾染了疫水,尾蚴就会进入人体再形成血吸虫。

由于荆州地区其实是血吸虫病的“疫区”,水源可能就是“疫水”。曹操的大军在疫水区域驻扎、生活和水上操练,难免接触到“疫水”,甚至有可能直接饮用“疫水”,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感染上血吸虫病。如果是急性的,40天就可发病。当时对这种病的认识不足,医治不及时,轻则重病,重则丧命。

因此,曹军“疫病”流行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饮用或接触了污染水源。

其次,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就是指细菌、病毒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反过来又感染人的一种传播方式。

曹操军营完全具备粪口传播的条件:

  • ——第一,军营的士兵集中在一起,每天大量的粪便排泄,难免污染饮用水源。曹操有几十万大军驻扎在巴丘到赤壁一线,每天的用水和排粪难以计数!而军营肯定是临水而扎,污染无法避免。


  • ——第二,扎营的地方水的流动性不强,导致污染水源无法自净。军营临水而扎,取水只能靠岸边去取。而靠近岸边的水流动性不强,水中的污染物不容易被冲走,达不到净化的目的。另外,有些港湾是死水,更容易造成水中的虫卵及微生物繁殖。

  • ——第三,水寨里面的水流动性更小,驻扎水寨里的水军吃喝拉撒都在水上,同样容易造成粪口传播。

  • ——第四,冬季枯水期,水流相对平缓,自净能力差。长江的水主要来自上游的雪山融化,冬季没有雪融,加上降水少,所以水位下降,水流平缓,这也导致水的自净能力差,特别是港湾处,往往形成死水或半死水,这样很容易造成粪口传播。

因为军营很容易形成粪口传播,因此也就容易造成“疾疫”流行。

其三,交叉传播。

交叉感染是指天然宿主的病原体感染或传递给非天然宿主的现象。

曹操军营里同样存在着交叉感染的现象:

  • ——第一,天然宿主传染非天然宿主。血吸虫病的天然宿主就是钉螺,荆州地区河网水汊较多,钉螺也多,枯水期也容易捕捉。直接食用钉螺或饮用含有钉螺排过尾蚴的水,就会被感染。

  • ——第二,曹操军营中是北方兵和荆州军杂处的。而荆州军有可能就有人感染了血吸虫兵,但因为荆州兵有一定免疫力或平时饮食习惯有抑制作用,所以发病缓慢。但北方兵免疫力差,和荆州兵杂处的时候,很容易通过粪口传播而感染并致病。

  • ——第三,食品交叉污染。军人驻扎在一起,吃饭也在一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如果军粮混在一起,南方有些污染的军粮就会通过饮食把虫卵传播给北军,北军免疫力差,就很容易被感染成病号。


  • ——第四,被感染者未隔离造成交叉感染。曹营的北方兵不幸感染血吸虫病以后,那时候没有隔离的意识,依然和健康人生活在一起,就自然地通过粪口等形式进行二次传播,从而造成交叉感染和间接传播。

综上,曹营中完全有大概率通过水源污染、粪口传播、交叉感染等途径使得水土不服及血吸虫病传播,到赤壁大战时,因“疾疫”死亡的人数已经相当可观,加上生病没有战斗力的,曹操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了。

四、“疾疫”导致曹操自锁战船,为周瑜火攻创造了条件

赤壁之战火攻之所以能凑效,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

首先,是战船连环锁在一起,这样发动火攻时船不易散开。如果战船不用连环铁链锁在一起,一旦火船撞入船阵,只能烧着相连的几艘船,由于江面宽阔,大多数船都可以疏散开。火攻效果很难达成。

其次,黄盖诈降成功,这样火船容易接近曹操战船。如果黄盖诈降不成功,曹操会安排战船在江心拦截黄盖,这样火船靠近不了曹操水寨,无法放火。

至于“东南大风”,按照笔者的观点,可有可无。有东南大风,可以提前放火,并且火船上的人可以通过离船而逃生,风助火势,火攻效果更好。但如果没有东南大风,只要不刮北风,可以通过敢死队把船划近再点火,这样火攻效果稍差点。

因此,黄盖诈降成功和铁链锁战船是火攻成功的关键。正史上,黄盖确实诈降了,但没有苦肉计。苦肉计是演义的结果,使得小说的艺术效果更佳。

而铁链锁战船,与庞统献连环无关。庞统也没过江,更没向曹操献过连环计,孙刘联盟里也没有人过江献连环计。用铁链锁战船完全是曹操阵营自己的主意。

曹操也是被“疾疫”逼的没办法才自锁战船的,促使曹操“作茧自缚”的原因就是“疾疫”流行。

因为不管是水土不服,还是血吸虫病,发病的典型特征就是上吐下泻。加上战船在江上颠簸,人站立不稳,北方士卒习惯乘马,不习惯登舟,加重了呕吐与腹泻。曹操又不想放弃平定江东的机会,因此,就只得用铁链自锁战船,减少颠簸。

当然曹操久居北方,不了解南方的气候特点,想到了对方会用火攻,但想不到隆冬季节会有东南大风,加上连年征战,连战连捷,志得意满,因而疏忽大意,才导致孙刘火攻计得逞。

曹操误中火攻计,战船部分被孙刘联军烧毁,形势一片混乱,加上“疾疫”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以及伤病员太多,因此,曹操主动烧毁剩余的战船、军营及辎重,率兵北撤,从华容道逃回北方。

《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尽谷殚,无所复据,徙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能败也。

这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准备再次南征孙权时写给孙权的信,从信中也可以看出,曹操自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遭离疫气”,而不是输给周瑜的水军。

综合上述分析,曹操赤壁之败,关键败因大概率是因为“水土不服+血吸虫病”导致的“疾疫流行”,从而导致战斗力严重下降,又误中黄盖诈降之计,最终错失了一统天下的绝好的机会。没有东南大风,周瑜依然会成就“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丰功伟 绩。

而本来近乎一无所有的刘备,经由此役夺得荆南四郡,并向孙权借得荆州立足,从而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刘备成了赤壁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一叶碧云


北方人不识水性是导置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借东风只不过是为增加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一种调味剂而己。借以宣染诸葛先生出神入化,神鬼莫猜的高大尚形象而己。一个自然界的人怎能左右自然。这只能说孔明先生对自然界有敏锐的观察力,是通过自然显象而判定的一件事情。自然界的神奇的确可以使人未过先知。小时候晚上在院中乘冷,望着天上玉盘似的明月,我的老人们便指着天上的月亮说:"这几天要刮风了”。问他们咋知道,他们说天上月亮的院有缺口。仔细一看,可不是,月亮周围还真有一个很大的晕圈。有缺口。如果这个晕圈圆了,没有了缺口,而且月亮微有火红色的光发出,他们又会说:月亮的院圆了,月亮向火,要下雨了,得提早准备干的柴禾。还有一个显象,月亮傍边有一颗很明亮的星星,他们叫它伴星,如果近期干旱无雨,伴星离月亮的距离就拉远了。如果近期有雨,伴星就离月亮很近。通过他们的叙说,我事后一观察,有时候,还真的挺灵验的。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过去我们用水缸装水吃,三伏天,骄阳似火,如果下午有大的雷震雨暴发,水缸装水部位的外围肯定是水珠连连,老人们说缸哭了,要下大雨,果然天黑前,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所以说诸葛先生是借自然界某种显象而推出了借东风之说。

反过来说,江东必竟是大汉一角。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势必成了背水一战。况还有孙权君臣的同仇敌慨,即使没有东风,在北人不贯江水的前提下,也不会输的太惨。



竹影临风



渔樵之人W


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里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这首诗是杜牧经过东汉末年赤壁古战场时有感而发,在这首诗里他直接道出了周瑜能打赢赤壁之战那是因为”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假如”东风“不给周瑜面子那么大乔、小乔就要沦为曹操在铜雀台的”收藏品“了。

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为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奠定了的基础,这个说法显然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然而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周瑜的确是赤壁之战功中不可没的功臣,但将赤壁之战的胜利完全归结于周瑜放了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显然是有失历史的真实性。

在赤壁之战时周瑜烧了曹操多少战船,这个还是个有待讨论的事情。《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里记载,曹操在荆州的时候军队遭遇了瘟疫丧失了战斗力,为此曹操不得已将战船全部烧毁,然后从荆州撤走。《江表传》也记载了是曹操自己烧了战船,主动撤回了中原,原因是他自己得了病(可能当时军中的瘟疫蔓延,曹操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可以断定的是周瑜火烧赤壁的时候只是烧毁了曹操部分的战船。此时曹操的水军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但是因为瘟疫在军中蔓延曹操不得不作出了烧船撤军的决定。

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 郭嘉传》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

我们从《三国志》里的记载来看,赤壁之战是一场水陆同时进行的战争,除了周瑜的水军以外,刘备的军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甚至直接记载的是:”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里的突出的是曹操和刘备在赤壁打了一场仗,然后曹操战败又加上瘟疫在军中蔓延,曹操才不得已撤军。在刘备的传记里也说明了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周瑜一起水陆并进才重创曹操的。所以将赤壁之战的胜利都归结于周瑜火烧曹操的战船这个是不客观的。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事实上早在周瑜火烧赤壁之前曹军的败象就显露出来了,赤壁之战并不是因为曹操水战失利而导致全面溃败的。从史书中记载来看瘟疫蔓延才是致使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东风只是帮周瑜打赢了一场局部战争。如果不是因为瘟疫得缘故,曹操就算是尽丧水军也有实力来防守刚得来不久得荆州。曹操放弃荆州这个战略要地足见当时曹操的陆军受到瘟疫的影响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了,面对周瑜和刘备的同时进攻曹操显然已经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守住荆州了。所以就算是没有东风的相助,曹操在瘟疫面前也很难赢得赤壁这场战争。


老森


有没有东风我觉得这个不是主因素,还是周瑜打黄盖演的好!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曹操挥师南下,先是打败刘备,占领了荆州,然后准备一举消灭刘备,并且进军孙权,占领孙权的江东地区,那时候曹操是三国中最强的一方,所以孙权和刘备准备一起合作对抗曹操军队,所以两方就在长江两边对战,也就是所谓的赤壁!因为曹操军队虽强,但却因为不擅水战,所以一开始失礼,只能退守长江一边。

曹操失礼之后,并命令擅长水战的蔡瑁和张允金星教士兵水战,效果初现,而一旦曹操军队学会水战,那么刘备和孙权必输,可能就会灭国!这个时候,就看出周瑜的才能了,连续使出三个计谋,最终大败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第一个就是离间计,周瑜先是散播谣言,让曹操以为蔡瑁和张允是敌军派来的奸细,然后曹操果真相信了,中计后就将蔡瑁和张允杀掉了,这下就没人教曹军水战了,此为第一计!

接下来就是苦肉计。周瑜召集将军商量对策,黄盖却说曹操太强要投降,周瑜大怒,打了黄盖五十大板,然后黄盖便派人通知曹操说要投降于曹操,曹操大喜,就同意了,第二天黄盖就带着自己的人马过来投降了,此为第二计!

第三计才是最厉害的,是为连环计。黄盖投降后,庞统面见曹操,建议曹操将战船绑在一起,并固定木板,这样战船就不会摇晃,就可以解决士兵不擅长水战这个问题,曹操欣然同意了,就这样做了。结果第二天黄盖带人马过来投降,快到的时候,立马点火将战船点燃,冲到曹操战船中,因为绑在一起,导致曹操战船损失巨大,结果溃败而逃!此为第三计,连环计!

就是这三个计策,显示出周瑜的大将之才!





奇闻趣事历史哥


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安凭一时侥幸并不是邦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然为曹操所灭。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遇见你感觉不值当


本人是三国迷,可以私信探讨。

就算没有东风,周瑜也会成功。

首先,历史上赤壁之战疑团重重,估计曹操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是打刘备,还是打孙权,还是二者一起打,所以战争准备很不足,加上后方也就是荆州还不稳定,水军不行,又出瘟疫等,关于此战记载也是寥寥数语。

其次,东吴有所准备,以孙权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并非等闲之辈。周瑜少年英将,孙权韬光养晦,士兵比较团结,水军强

最后,曹操在错误的时间发动不义的赤壁之战,把战船连在一起,被东吴火烧赤壁,曹操落荒而逃。东风在这场战疫之中只是一个偶然出现的小因素。三国演义说孔明化身妖道借东风,纯属扯淡。


曾经得酒


凡成就大事者,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赤壁之战之所以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是吴蜀联合抗曹方针取得了两国普遍认可,即达成重要共识,此为人和;曹军远途奔袭且军士不习水性,此为地利;火攻必须借助风力,此时东风正是天时。所以,若无东风就难有赤壁路虎大捷。


行在山水间


哈哈,三国演义看的入迷,当真了。你是想说,诸葛亮不做法借来东风,会怎样吧?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没那么大本事。正史上周瑜才是风流人物。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以参考三国志或者觉得麻烦看看赤壁赋的解释。






天高云淡4566117


我认为周瑜会成功,历史毕竟不是小说,我们现在认识的周瑜实际上是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里经过罗贯中老先生艺术加工后的形象,嫉妒心很强的狭隘之人,和真实的历史中的周瑜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历史上的周瑜其实是很有谋略,也很有能力的那么一个英俊少年,聚贤纳谏很有气度。

鲁肃就是周瑜向孙策推荐的人才,而鲁肃又是最早提出“天下三分”这个构想的人。如果周瑜真是小说里气量狭小之人断然不会把鲁肃引荐给孙策的。而且在所谓赤壁之战中从头到尾都是周瑜一手策划指挥,根本没有诸葛亮借东风一说。所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也就是文人墨客文思海辉的一种假设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