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的小绵羊”,江苏人很能喝吗?

至艺


我江苏泰州 父亲77岁一大早起来就喝一碗白酒 中午继续喝 晚上照样一碗或者更多 白天打牌干农活一点不耽误 晚上睡得香 一天两包烟 从我记忆开始就这样 而且专挑度数高的喝 啤酒不碰 说不过瘾 现在逢年过节我们回来就给他体检 啥病也没有 记忆中就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喝吐过一次可能是当时身体感冒了 再有就是喝多了顶多睡一觉 头脑啥时候都清醒 从来没说什么醉了不省人事或者发酒疯 我父亲应该说是标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吧 不过他吃饭有个特点和别人不一样 喜欢吃淡的 甜的 吃饭特别慢 别人没上桌他就开始喝 别人都吃完了他还在喝喜欢吃各种水果蔬菜 肉的话年轻的时候爱吃 现在也吃 不过只吃一两片 还有什么都能当喝酒菜 小孩的饼干 萨其马 一个烧饼 几片黄瓜 两个西红柿 半个苹果就能当下酒菜喝半天 可能是遗传 我到北方到内蒙和别人喝酒 虽然我感觉不好喝 但是人家叫我和我一两瓶不是问题 最多感觉要睡觉 走路有点飘 其他没啥 但是头脑清醒 也从来没耽误过事


资深科技媒体人


论喝酒,我们苏北人说第二,没有敢说第一的,我们东海人又是苏北最能喝酒的人。连五六十岁的老太婆,下湖割麦子,都要带着酒喝,过去都是乡镇小酒坊做酒,用料是山芋干淌酒,几毛钱块把钱一斤,到了农忙的时候,家家要装个五六十斤放家里,好农忙了代到湖里喝。不能喝酒的人一天也就喝两仨斤,能喝酒的人一天要喝个六七斤。这都是一般人。有能喝酒的人一天要喝十斤,我们村有一个人,年三十一夜把闺女送的十二斤酒都喝光了,初一早上家人叫起来吃饺子,不吱声了,掀开被子一看,醉死了。


王152234858


这个江苏人是真的能喝的,这些年太多的江苏朋友一起玩,和他们喝酒侃大山,最经典的一个酒段子,足以说明他们是不是能喝酒?

一次周末,几个人聚一起,自己弄的菜(江苏人做的菜也特别那个好吃,鱼做的多)从上午十一点就开始喝的,到下午四点多,我是到了那种再喝一杯就会软溜溜趴下的那种状态了,喝了多少酒不知道了。刘哥就调侃我说,喝多大点酒啊,给你讲一个酒段子听听。

他说,我们老家有个能喝酒的,村里人都叫他酒神,酒神从上午喝酒到下午了,家里忽然打电话说有急事,这酒神和大家一挥手,出门开个车就往家跑,到了家门口了,一下车,可能是受风了,哗的吐了一滩,这时候他自家的狗还有左邻右舍家的十多条狗一起聚过来舔干净了那堆赃物,还没等酒神关上车门,十几条狗全醉倒一地。这就叫人没醉狗先醉了!

我怀疑他是套着骂我呢,目光呆滞的瞅着他。他却一本正经的解释说,真的,不骗你,就发生在我们村里。

这下知道江苏人喝酒怎么样了吧?


鲲鹏戏红尘


我苏中的,能喝个七八两。夫人徐州人,第一次上她家,她说我爸和哥哥还有姐夫都能喝,还会找人陪,你说你不会喝,当时我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心想我酒量也不至于上不了台面吧。不过不听夫人话也不对,所以上桌就说不会喝,不端杯。幸亏夫人交待,否则惨了,因为他家喝酒不按瓶拿,论箱,哪个也没低于一斤。说来二十年过去了,老丈人也走了,挺怀念他老人家的,因为同辈人都劝我喝,他老人家看懂了姑娘的意思。酒也喝了二十来年,吐是常事,断片和休克都有过。人到中年,喝酒有感悟:能喝八两喝半斤;场面上不熟的人喝酒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先敬一圈坐下吃菜,别人回敬不回敬无所谓,用不喝不给面子逼我喝没门,老子还就不给了;平常几个知根知底老弟兄喝酒自己倒,倒多倒少不劝不计较,一瓶哪怕剩一两不想喝扔车上下次喝;有空陪老爹喝两口,二两对一两,老妈老婆都高兴。酒是好东西,助兴就好,论个酒量大小就不必了。


萤火虫虫3


江苏徐州风俗习惯就是大事小事都要有酒才行,一般都是50度以上的居多,我和同事朋友们一起喝酒几乎都是每人一斤起,8个人喝10斤5个人喝6斤这是酒场标配量,就连两个人吃个烧烤还得1斤白的加上一箱皮的才能结束,现在随着年龄增长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少喝点酒多聊聊天,不过我发现我们徐州90后的弟弟们好像比我们80后的喝酒还要猛一些,也许这就是我们徐州地区酒文化的传承吧!


小黑哥剪影


去年一群人去宿迁洋河酒厂参观。晚上正式开喝,七个人。四十度的两种,四十六度两种,五十二度两种,六十五度一种,七种酒每种两瓶。从低度到高度的顺序每人半壶一两多均分了。差不多每个人一斤酒,我们觉得要结束了准备回宾馆睡觉。这时候主人发话了,刚才七种酒大家都试过了,现在根据个人喜好自选。我年轻点照顾长辈先挑,可和我们一起去的一个姑娘直接发话,谁也别和我抢我只要六十五度的[捂脸]结果到我就剩一种五十二度的,好像是九五至尊。每个人把自己挑的大半瓶又喝了,差不多到出来三壶六两。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怕中午还这么搞直接溜了。谁知道中午开到盐城我一个当地朋友请吃饭,每个人又差不多一斤洋河。那个姑娘例外她直接从车上拿了前一天晚上搞来的六十五度又喝了一瓶。我那个盐城的朋友最搞笑,三两的杯子开桌先敬了大家一杯。吃两口菜开始打通关。第一个就挑了那个姑娘开始,以为就弄一口就行了。结果人家姑娘站起来直接一杯六十五度的干了,我朋友只好也干了。刚坐下来点了根烟想问我这姑娘什么情况,人家姑娘直接又拎了一杯回敬。热菜没上三杯下去我朋友直接懵逼,车扔在饭店门口糊里糊涂给我们带回南通了。晚上南通继续喝酒我朋友直接拿了几瓶啤酒不敢碰白酒了。


金30895348


江苏人能不能喝酒,我给大家讲一个亲身经历。二十年前,单位给我配了一个驾驶员,小伙子长的白白净净,身高一米七五,人很瘦,只有一百斤出头,老家是苏北泗洪县。当时常常有饭局,我酒量有限,每次上桌必然被人灌酒,常常是大醉而归,有一次当地的市领导宴请台商,人不多司机也同桌吃饭,席间,酒喝了不少,最后一位台商倒了满满一茶杯(大约半斤)白酒非要跟我干掉,我实在是喝不下去,我司机见状,过来端过杯子,一口气喝完,然后又倒了一满杯,跟台商干掉,接着又倒满一大杯敬台商,台商死要面子,是他挑起战火,不得不痛苦的喝下,当时就现场直播,倒在桌子底下。我和在场的领导都以为司机是为了保护我,而拚命一搏,一面夸奖我司机,一面准备在宾馆开个房间休息,当晚就不回去了,谁知我司机却说,没事,没喝多,能开车。(当时还没有查酒驾)大家都不信,司机说这点酒小意思。我仔细观察,他确实面不改色,头脑清醒,跟平时没有什么不一样,当时因为喝过酒,胆子也大,就同意了,司机稳稳当当的把我送回家(半小时的路程),第二天醒来后,想起昨晚的事很后怕,赶紧打电话把司机叫过来询问,司机笑呵呵的来了,我问他昨晚有没有喝多了?他坚决的回答:没有!我好奇的问他,酒量为什么这么大?他告诉我,他老家就在酒厂旁边,父母亲都在酒厂上班,父母每天晚上都必喝酒,厂里发的福利也是原浆酒,他家里特地做了一个大铁桶,在下面装了一个龙头,喝酒时龙头一打开,一人就是一碗,他从小就这样跟着他父母亲喝酒,长到这么大也不知醉酒的滋味。他告诉我,他们那个镇上,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喝酒,个个能喝,有的十八九岁的女孩子也能喝一两斤,谁家办婚婚丧喜事,都是用大桶装上几桶,否则根本不够喝。我这才领教了苏北人的海量。


手机用户坭瓦匠


我,徐州土著。从售后服务提到销售岗位第一天,中午部长请客给我接风,当时年轻,也没想太多,就是觉得挺温馨的,到饭店菜上来后部长说了一句,今天给新同事接风,下午还要工作,都别喝多了,影响不好!然后上酒,当时喝的丰县产的泥池双胞胎,就是一盒两瓶,一瓶半斤那种。一开始一人一瓶,喝完了两人一瓶,在接着三人一瓶,接着四人一瓶。四人一瓶喝完,部长说了一句,时间差不多了,不尽兴晚上接着再安排一场!这一人都一斤了,但是十二点下班,一点上班,这些酒是四十分钟内喝完的!!!下午我在大办公室学习销售资料,部长来了三四次看了看,晚上又按照中午的程序又喝了一场外加多少啤酒我就记不住了,只记得部长散场时说了一句,小伙子还行,喝酒挺稳,你可以跟我干了。这时候我才知道,这是入职销售部的真正考试!后来和同事熟了他们给我说,如果那天我喝酒表现不好,无论你什么学历,直接退回不用。销售部仅有的两个女同事都是白酒八两,啤酒一直喝!现在酒风好了,徐州劝酒的也少了!


虫二300


我姨夫跟我讲过一个段子,若干年前,他去南京,在新街口的金陵饭店,遇到一个工作人员,胸前有个牌子,就是类似工牌那种,不大,上面有5个字“高级陪酒员”。我老家泗洪的,姨夫当年是县化肥厂开大货车的,好酒,一斤是笑眯眯跟喝水一样,就问,同志(那个年代的称呼),你这高级陪酒员是专门陪领导喝酒的吗?人家说:嗯!主要是我们这还要接待外宾,一般的宴会不需要我参加。我姨夫又问:那你这高级陪酒员能喝多少酒?回答:12斤。

我姨夫当时就懵逼了,每次讲这个段子都是崇拜的眼神。


浮生如梦96760


确实很多人很能喝!所谓一桌人喝倒,他还没喝好,说的就是徐州丰县人!

这个必须赞同一波,我老家是宿迁的,中国白酒之都,那边人喝酒真的是敞亮!我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去,春节可被逮着机会了!从一大早就有饭局了,那边流行带客,好几天都是三顿酒,而且起步就是每人半斤以上!就是自家兄弟二三人聚聚,也是白酒不能少的!我感觉自己真的就没喝低于过一瓶!

老家一堂哥才是牛,两斤都轻松下肚,反正喝不倒不下桌!幸好那边的酒都比较柔和,要是二锅头那种烈酒,我都不知道栽倒多少次了!

不管怎样,春节回家,一家人聚聚,吃吃喝喝还是非常开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