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蹉跎岁月辜负春光


人们常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到底何许人也?汉王朝的开国第一文臣、相国——酂侯萧何是也!那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又是个什么来路呢?这还要从汉王朝的开国第一武臣韩信说起。

成也萧何

韩信受胯下之辱和向漂母乞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平心而论,韩信的前半生活得并不光彩,甚至有些憋屈!好在他赶上了秦末的乱世,在项羽举起反秦大旗之后,韩信很快便投入了项羽麾下。或许是因为项羽对韩信那段历史的鄙夷、又或许是项羽麾下人才济济,韩信在项羽麾下并没有受到重用,只捞了一个执戟郎的营生。

历史再一次给了韩信机会,项羽灭秦之后,将刘邦封为了汉中王,远远地支到了边疆“蛮荒之地”。见在项羽麾下出头无望的韩信选择了铤而走险,背弃了旧主项羽,独自一人前往蜀地,投效刘邦。因为缺乏名气又无人引见,韩信初到刘邦麾下时同样没有受到重视,只得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之职,连当初的执戟郎都不如……后来还因为犯事被判了死刑。就在临刑的一刹那,为了保命的韩信喊出了“汉王不欲就天下乎?奈何斩壮士!”

巧的是,现场监斩的是刘邦的微时好友兼专职司机滕公夏侯婴,换了其他人恐怕没有几个人敢在法场上刀下留人,韩信的小命也就玩完了……可夏侯婴不同,当初尚未发迹之时与刘邦因为斗殴被抓,夏侯婴宁可自己蹲号子、硬是咬死了没有指认刘邦,让刘邦免于连坐。此后,刘邦对夏侯婴非常信任,将其视为了嫡系中的嫡系。夏侯婴见韩信器宇不凡,简单问询了几句便当场下令刀下留人,而且还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

或许是因为韩信籍籍无名、又或许是刘邦觉得夏侯婴一个司机能举荐什么大才,并没有重视。但是,为了给夏侯婴一个面子,刘邦还是给韩信封了一个治粟都尉,这个官虽不大,但也不小了。因为萧何是分管领导的缘故,韩信也因此结识了萧何,后来因为在仓储方面实行“推陈出新”,韩信颇受萧何赏识。可是,觉得出头无望的韩信不干了,他再一次选择了出走,打算另巡明主、再次改换门庭。

在得知韩信出走之后,萧何策马紧追,终于截住了韩信。后来,在萧何再一次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这一次的举荐人是萧何,分量和夏侯大司机完全不一样了,刘邦也掂量出了韩信的分量,于是与韩信进行了面谈,韩信的想法深合刘邦之意。不久之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正式开启了韩信的戎马生涯。之后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韩信为刘邦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因为逼封齐王之事与刘邦结下了深深的梁子。正是因为有了萧何的举荐,才有了后来纵横天下的“战神”韩信,这就是成也萧何的出处。

败也萧何

刘邦晚年疑心病日甚,加之异姓诸侯王尾大不掉,一场针对异姓诸侯王的阳谋拉开了铁幕,时为楚王的韩信因为与项羽麾下的大将钟离眜关系暧昧首当其冲。为了取信刘邦,韩信后来虽然杀掉了钟离眜,但是已经无法获得刘邦的谅解,加之早年逼封齐王的旧怨,刘邦首先把矛头指向了韩信。不久之后,刘邦借出游云梦之机诱捕了韩信,将其贬为了淮阴侯,押往长安居住。

原本韩信如果就此安安分分,或许也就得以善终了。可韩信不愿意了,凭什么我辛辛苦苦帮你打下江山,却落得这般下场?于是,私下里与陈豨勾勾搭搭、不清不楚。不久之后,陈豨在代地举起了反旗,刘邦亲自率大军弹压!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与陈豨私下勾连的事情被自己的家臣告发,远在战场的刘邦最终对韩信动了杀机。但是,刘邦远在代地,而且他也不想担负一个诛杀功臣的恶名。于是,吕后被推向了前台。

可是,刘邦曾经当众给过韩信“三不杀”的承诺,吕后大张旗鼓去捉拿韩信显然是不行的。这时候,吕后想到了萧何,让萧何出面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因为萧何是自己的伯乐,恃才傲物的韩信对萧何一直比较恭敬,也相对比较信任。最终,萧何成功骗来了韩信,韩信被吕后派人用布袋套住、用竹矛活活捅死在了不见天日的长乐宫钟室之内,成功回避了那句“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一代“战神”就这样憋屈地死了……正是因为萧何的出卖,韩信才丢掉了性命,这就是败也萧何的出处。

萧何为什么要出卖韩信

萧何当初举荐了韩信,而且从他成功诱捕韩信来看,二人的关系应当说还是相当不错的。那么,萧何为什么要出卖韩信呢?平心而论,作为开国第一武臣的韩信日子不好过,作为开国第一文臣的萧何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刘邦忌惮异姓诸侯王,同样忌惮文臣领袖萧何,为此甚至不惜罗织罪名将萧何下狱。出狱之后的萧何为了自保,索性干起了贪污受贿、与民争利的勾当,以自污名节向刘邦表白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这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彼时的吕后还不是后来的吕太后,没有刘邦的点头,她恐怕还不敢私自处决一位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列侯、曾经的异姓诸侯王!换言之,吕后只是刘邦的一把枪,最后扣动扳机的是刘邦!既然是刘邦要杀韩信,如果萧何不出面,等于是将自己置于了刘邦的对立面。一个文臣领袖如果不听皇帝招呼了,恐怕离死期也就不远了。萧何别无选择,牺牲韩信总比牺牲自己全族好,不是吗?

除此之外,彼时吕后弄权的苗头已经凸显,作为皇太子的亲妈、未来的皇太后,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掌权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既然是吕后找到了萧何,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还是萧氏家族的未来,萧何都必须抱住吕后的粗腿!说白了,诱捕韩信就是萧何给吕后递上的一纸改换门庭的“投名状”。刘邦去世之后,萧何依旧能够位极人臣、显赫终老,与这一纸投名状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综上所述,所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表面上看是说韩信的一生成起于萧何的举荐、败起于萧何的出卖。实际上也反应了彼时汉王朝众多开国元勋的心态——自保为上,甚至不惜牺牲“故友”。为了自保,萧何可以自污名节;为了自保,萧何同样可以出卖韩信!这也就无怪乎刘邦一死,活着的元老几乎全部“叛变”倒向了吕后。这帮人心中根本没有什么理想、抱负,他们更看重的还是现实利益。萧何如此、曹参如此、陈平如此,周勃也是如此……


农民工歪说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朝末年,淮阴人韩信,生活贫穷孤苦,被人看不起。后来,韩信投靠了项羽参加反秦。他曾给项羽出谋献策,项羽只让他做了个门卫,韩信感觉自己没有发挥自己的空间,就跑到汉中投靠刘邦。

刘邦开始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做了个小官。有一次因犯军规,差点被处死。刘邦还依然让他做管理粮草的小官员。一次,韩信遇到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专门负责给刘邦总督粮食后勤的。



萧何与韩信做了长久的交谈,感觉韩信有军事的天分,对他很是赞扬。正当萧何打算推荐韩信给刘邦时,韩信感觉自己不能被重用,而且汉中这点地域狭窄,贫瘠,也没有好的发展,韩信就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汇报给刘邦,骑上马连夜去追赶韩信,并将韩信劝回。

刘邦开始以为萧何跑了,很是气愤。了解情况后,得知是追一个管粮的小官,感觉萧何有点大题小做。萧何告诉刘邦,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如果你不想一直在汉中,欲夺取天下,就得依靠韩信。

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举行了隆重仪式。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建立汉朝,记下了不朽的战功,并封韩信为“楚王”。可是刘邦登基后,对这些功臣们产生了疑心,这时韩信收留了项羽的部下钟离味。刘邦以巡游的名义召见韩信,将韩信捉走到长安,降为“淮阴侯”,使居长安。

韩信在长安留住,身心郁闷,终日不上朝。陈稀叛乱,刘邦亲征,韩信不随兵出征,还派人私自联系陈稀,欲与策应起兵。不料被门客的弟弟告到吕后那里。

吕后想除掉韩信,又怕韩信不进宫。于是与萧何密谋,有萧何亲自去请韩信,告知韩信,陈稀已经被杀,大家都在朝贺,你即使有病,也要进宫表示一下庆贺啊!

韩信听信萧何的话,结果一进宫就被吕后杀了。由于韩信被刘邦重用,立下不朽战功,成为军事家,后来又被吕后所杀。这期间,萧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后人就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了!


路遥lgy


韩信小时侯,父母就去世了,家里很穷,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一个以漂洗为生的老妇人常常接济他饭食,让他度过难关。韩信发誓要出人头地,报答老人家一饭之恩。

有一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屠夫说:“别看你长得高大,其实胆子小得很,你敢用你的剑剌我吗?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料这帮人有意找碴,不想与他们纠缠,竟然真的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为了实现他的理想,韩信投
到项羽军中,希望凭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重用,无奈项羽不把他放在眼里,只给一个执戟郎的职务。韩信只好转投刘邦军中,谁知刘邦也不重用韩信,只给了一个芝麻小的官他当。韩信一看,此处也非久留之地,于是乘夜偷跑离营。萧何知道韩信有军事天才,曾经屡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对这个有胯下之辱的人根本不屑一顾。听说韩信跑了,萧何顾不上跟部下打招呼,跨上马月夜追寻韩信。


有人向刘邦举报,说萧何跑了,刘邦听了非常气愤。因为近期不断有将士逃跑,想不到连最倚重的人也跑了。后来看到萧何又回来了,又免又高兴起来。见萧何是为韩信而追,十分不解。萧何诚恳地说:“你要是只想当个汉王,有没有韩信无所谓。你要想争夺天下,没有韩信不行。”。刘邦说:“那就封个将军吧”,萧何说:“封个一般将军,他还是要走。”,刘邦说:“那就封个大将军吧。”,萧何说:“你平常唤他象唤猫狗一样,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设坛拜将!”,刘邦说:“那就设坛拜将”。

到了设坛拜将的日子,好多将军正襟危坐、内心窃喜,以为大将军非已莫属。当看到登台亮相的是韩信时,一个个大失所望,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胯下将军。
韩信掌兵后,南征北战,所向无敌,一招十面埋伏,令项羽乌江自刎,为大汉江山立下赫赫战功。

韩信搏得富贵衣锦还乡,乡邻都对他刮目相看,纷纷致以祝贺。只有那个屠夫吓得尿了裤子,拜倒在他的脚下,乞求饶命。韩信不仅没有杀他,还封了个官他当,他感激涕零。韩信此次回乡,主要是寻找接济他饭食的老妇人。当找到恩人后,他以千金相赠,重谢了当年的漂母。



西汉立国后,刘邦开始猜忌功臣良将,生怕这些人危及他的江山,特别是对用兵如神的韩信更加不放心。刘邦外出后,吕后同萧何商议,如何将韩信骗进宫中
。萧何亲自出马,假说刘邦已大败陈稀,邀韩信进宫庆贺。韩信对恩人深信不疑。韩信一进宫就被软禁起来,后来以谋反罪诛灭三族。

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韩信成功得益于他,韩信身死族灭,也拜他所赐,至少他难辞其责。现在常借这个典故,表示做好事是某人,做坏事也是某人。



春秋风云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良、萧何、韩信,是汉初三杰。比较而言韩信出身最卑微,但后来在楚汉战争中,却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汉王朝刚建立不久,被吕后斩于长乐宫,夷灭三族,落得一个悲惨下场。韩信的成败,与萧何都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所以后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成为了一句成句。
韩信,是淮阴(江苏淮阴市东南)人。当初还是平民时,贫穷而又行为放纵,还喜欢带刀佩剑,因不加检点,所以也不能被推选为官吏。

当项梁率军渡过淮河的时侯,韩信便带着武器去参加了义军。但在项梁手下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来。项梁兵败身亡后,他又归属了项羽,并任命其担任郎中的小职。韩信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都没有被采纳。等到汉王刘邦离开咸阳而入四川的时侯,韩信背叛项羽而归附了刘邦。由于他是一个不出名的人物,所以汉王也只是让他当了个管理粮仓的小官。后因夏候婴向汉王推荐,于是便又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这虽是管理粮饷的高级官员,但韩信还是觉得没有被重用,自己的真正才干并无用武之地。

韩信曾多次和萧何接触过,萧何也很赏识他。韩信想萧何等人也已经几次向刘邦推荐过自己,然而并未受到重用,思想觉得在这里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就逃走了。萧何听人说韩信也逃走了(因为在去南郑的途中,有数十名将领曾逃走过),来不及报告汉王,就亲自去连夜追赶。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后来经萧何苦口婆心地向汉王再次竭力推荐下,刘邦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担任大将军之后,立即展示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公元前206年8月,汉王采纳了韩信的计划,引兵东出陈仓,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魏豹和河南王申阳,迫使韩王郑昌和殷王司马卬投降。刘邦在彭城战败,韩信收集部队,与汉王会师荥阳,在京、索之间打败楚军,阻止了楚军的西进。魏王豹叛汉联楚,汉王派郦食其劝降不成,派韩信出征,设疑兵渡黄诃,偷袭了魏都安邑(山西安邑东北),活捉了魏豹、平定了魏地。然后又引兵向北,攻打代国,活捉了代国丞相夏说。井陉背水一战,歼灭赵军二十万,斩陈余,活捉赵王歇,并迫使燕国投降。潍水战役,斩楚大将龙且,全歼楚军二十万,完全控制了齐地,使项羽为之惊惧,成为了天下胜负取决于己的重要人物。最后,韩信指挥垓下十面埋伏围歼项羽的最伟大决定性战役,从而结来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相争,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他的成就与成名,完全是由于萧何的极力推荐。因此说:“成也萧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元前201年,有人举报韩信准备图谋造反,汉高祖刘邦得知后,用陈平之计,夺去了他的兵权,被贬为淮阴候。
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汉高祖亲自带兵前往征讨,韩信因病没有跟随。但他却暗地里派人与陈豨联系,并转告说:“你只管起兵,我从这里协助你。”韩信和家臣们谋划,打算在晚上假传诏书,赦免在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们,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有个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押起来准备杀掉,于是这个门客的弟弟把韩信勾结陈豨准备反叛的消息报告了吕后,吕后想把韩信立即召进宫来除掉,又怕他党羽众多,不肯就范,于是便和相国萧何商议。萧何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派了一个人假装从汉王那里回来,说陈豨已被活捉处死,然后通知文武百官进宫庆贺。萧何亲自去劝韩信,诓骗他说:“你虽然有病,还是要勉强祝贺一下为好。″韩信进宫,吕后立刻命令武士把他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斩首。接着又灭除韩信三族。韩信被擒身死,也是因为萧何向吕后献的计,所以又说"败也萧何”。










飞龙在天23127272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八个字说的是韩信,是说韩信的成功是因为萧何,韩信的失败也是因为萧何,那我们得分开来说。

成也萧何

我们知道,汉初三杰,是张良,萧何与韩信,而韩信是被萧何所推荐的,那么具体是怎么样的呢?

韩信是淮阴人氏,可能是韩国贵族后代,所以熟读兵书,而且爱戴长剑,只是家道中落,又加上不会耕作,也不会做生意,所以生活十分的清贫,有的时候,还得去别人家蹭饭吃。

后来项梁的部队经过淮阴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项梁,项梁后来战死于定陶,韩信就归属于项羽,给项羽做个执戟郎中,就是拿个长戟给项羽放哨,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出建议,项羽完全不理会。

韩信于是跑去投奔刘邦,刘邦他让去接待宾客,后来犯猎要被处斩,被滕公夏侯婴救下,推荐给了刘邦,刘邦封韩信治粟都尉,刘邦也看不出刘邦有什么本事。

韩信与萧何经常聊天,萧何看出韩信确实有才,就经常向刘邦推荐,但是刘邦不怎么在意,韩信想连萧何都推荐过几次也没有用,认为刘邦是不会重用他的,所以他就跟很多不想去汉中的人那样,也跑了。

萧何一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刘邦汇报,就去追韩信,刘邦很奇怪萧何,其他将领不追,只追韩信,萧何就说刘邦如果想要夺取天下一定要韩信不可,刘邦说:那就给他当将军吧,萧何说:如果只是普通的将军,那韩信还是会跑的。

刘邦十分信任萧何,那就让他做大将军吧。最终韩信登坛拜大将军。

败也萧何

韩信在汉灭楚后,被刘邦封为楚王,有人告发韩信想造反,刘邦想先兵攻打韩信,陈平认为刘邦军事能力不如韩信,汉军不如楚军,如果真打,肯定是打不过韩信的,刘邦最后采用了陈平之计,让韩信到云梦泽陪同刘邦一同游览。

韩信在别人的建议下,献上了钟离昧的首级,以求得汉王的原谅,刘邦还是将韩信降为淮阴侯,住在长安城。

韩信与陈豨里应外合,陈豨最终造反,韩信也打算伪诏放掉长安囚徒攻打吕后与太子,吕后与萧何就联合设计,召来韩信,将韩信斩杀于长乐宫的钟室。

总的来说,韩信是萧何推荐的,也是萧何设计诛杀的,所以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简单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说的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兵仙韩信一生成败的浓缩人生。

“韩信”原是楚国的一介平民,秦始皇统一六国灭了他的国家,时常有立志报国之心,因为家贫穷酸,又加他整日游手好闲,再加上身单力薄,没有人能看得起他,甚至到了偷屠夫的肉解馋的份上,被屠夫逮个正着让韩信从裤裆下钻了过去,被史书上称为“胯下之辱”竟然成了一句励志的成语。

秦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使韩信看到了希望,投奔到项梁军中谋得了一官半职,项梁死后跟着项羽继续反秦,本想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为项羽出谋统军,谁知他人微言轻,理想破灭,不被项羽重用,韩信无赖只好另寻出路。

正好这时汉王刘邦的出现,韩信逃离楚营,韩信投奔汉王刘邦,谋了个弼马温一样的官职,因涉嫌处犯军法要被杀头,只因他的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话被免死,但这时的韩信还没有头名状军功,照样不被刘邦看好。

直到有次偶尔的机会,韩信遇到萧何,经过长谈之后,萧何对韩信的见解佩服的不得了,认为韩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准备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萧何还没来得急推荐,听说韩信看见刘邦并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就偷跑了。

萧何来不急跟刘邦打招呼,连夜追回了韩信,用自己的人格和刘邦的关系,给刘邦力荐韩信,萧何的力荐终于打动了刘邦的心,选择了吉日良时,拜韩信为大将军,充分发挥了韩信的军事才能,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就是“成也萧何”的来列。

但是,刘邦当了皇帝忌贤妒能,对韩信采取了一系列不信任措施,先是夺了他的兵权,后又逮捕入狱,后来虽然释放了,但成了有名无实的闲王,还不放心,刘邦的吕皇后以谋反的罪名除掉韩信,怕韩信生疑,萧何以韩信对他的信任,把韩信骗到长乐宫钟室秘密处死。

这便就是“败也萧何”的来历。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朋友坑朋友,实在是防不胜防。


张峰149764346


小何是汉代的辅导员。他才华横溢。他帮助刘邦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与张良、韩信一起被称为“汉初三杰”。然而,有句谚语说:“肖的成功是什么,肖的失败是什么”。肖做了什么?事实上,这句话背后还离不开一个人,他和萧何是“三杰汉初”韩信。小河是一个勤奋随和的人,性格随和。他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节俭、简单和博学。他年轻时是沛县的大官。陈生武广起义后,小河等人共同支持刘邦担任大官,讨论了大计。刘邦知道肖为什么真的想养活自己。他深深地感激肖。从那时起,小河在北战中跟随刘邦南和刘邦比。军队冲进咸阳市后,项羽迅速进入海关,同年自封“西楚霸王”,修建了彭城,并放弃了先前的协议,将刘邦改为汉王,派部队让刘邦的军队入侵。

刘邦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但是他的军队太弱了,不能和项羽的军队作战,所以他不得不采取小河的策略。屏住呼吸,等待时机到来。韩信是刘邦,他在项羽的军队里待了很长时间。他被项羽看不起,对自己的技术毫无用处。起初,刘邦没有看到韩信的才华。他只是让他成为一个小官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小河遇见了韩信,和以前一样。他发现韩信是一个有很多奇妙想法和勇敢计划的能手。他觉得让韩信做一个小官吏,真是天下太平。他多次推荐,但刘邦没有注意。一代天才在人群中被埋葬了很长时间。韩寒很失望,决定离开。他骑马离开刘邦英。小河知道,小河很匆忙,甚至没有处理好群众,打倒群众,甚至没有时间来迎接刘邦,赶来追韩新马,刘邦正计划找小河在营里商谈生意,但得知小河已经走出营房,冲出营房把人射出营房给FI。

最后,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小河追了韩信很长时间。只有在夜色和月光下,才发现了韩信的身影。经过一番快速的鞭打,韩信终于赶上了韩信,并努力说服他。最后,韩信同意跟小河回去。小河吸了口气。回到营地后,小河向刘邦讲述了韩信的才华,使刘邦将韩信奉为将军,并将“小河月下追寻韩信”的故事铭记于心。事情也在人民中广泛传播。刘邦建立汉朝以后,韩兴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韩兴功的战略和他在千里之外的决定性胜利,他为刘邦奠定了半个国家的基础。由于韩兴功是朝鲜主要的地震袭击者,中小型民众在朝鲜引起了轰动,刘邦逐渐开始怀疑韩信。为了寻求自我保护,韩信不得不加入陈浩的撤退。

在汉代的十年里,刘邦亲自与陈汉新商量,说他不能生病,突然爆发了。韩信的下属透露,陈浩计划与韩信力合作。吕侯听说了,就打电话给小河商量一个计划。小河想出了一个计划。他说,叛军已经被皇帝摧毁,正在胜利地返回朝鲜。他请大臣们来赴宴欺骗韩信。计划一出台,韩信就被骗了,被绑起来,自杀了。起初,小河亲自找到韩信,推荐他当将军。后来,小河亲自计划伤害韩信。这种矛盾也成了“成小河,打败小河”的经典说法,这意味着成功和失败都来自于一个人。至于小河后来的结局,是不是很好,自以为是的节日,甚至差点在监狱里被杀。幸运的是,小河差点在监狱里被杀。小河对汉代的忠诚可见,最终病死







富士康一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最开始韩信投靠项羽,参加反秦大业,韩信是个很有抱负的人,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于是乎就改投奔了刘邦。

话说这刘邦刚开始也没有重用刘邦,只让他做一个小军官,就跟现在的中队长差不多的职务,韩信心想先凑合着这么干吧,等找好下家再走,于是韩信就一边干一边找下家,但韩信一次犯了军法,还差一点被砍头处死,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结果自己原来的小军官也被降了,变成了看粮草的小官,韩信这次可就不乐意了,想这还没有施展我的才华怎么就要死了,韩信这次更加笃定了,正准备收拾东西跑的时候,遇到了改变了自己一生的人——萧何。



这萧何是谁呢?这可是刘邦的左膀右臂,自己要能说服他的话应该可以讨个好职位,于是乎韩信与萧何席地而谈,经过一番接触后,萧何对韩信是非常佩服,认为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定能辅佐刘邦成就一番事业。萧何在向韩信告辞后就准备向刘邦推荐萧何,可正在想怎么跟刘邦提的时候,韩信却跑了。原来刘邦的部下多半是徐州一代的,而刘邦又恰恰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这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刘邦的部下纷纷出逃,韩信一看这么多人都跑了,自己也就跟着跑了。

萧何一听韩信跑了,这可不得了,随即跳上战马连夜把他追了回了,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把他推荐给刘邦。这刘邦一听韩信是逃兵,气就不打一处来,下令要处死韩信。萧何一听不对了,连忙向刘邦解释,刘邦听后直接破口大骂,骂萧何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自己亲自追回这个不起眼的小官。萧何是好说歹说,可算是把刘邦说动了,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也就是成也萧何。


这韩信成为大将军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刘邦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对着韩信越来越不放心,“虎可驱之吃人,不可养之护院”。刘邦先把韩信的兵权给解了,把他的“齐王”改封成了“淮阴侯”。韩信戎马一生,结果到了却无兵可领,在长安郁郁不得志,于是乎便兴起了图谋造反的念头,结果被人告发到了刘邦的老婆吕后那里。这吕后也不是吃素的,想要直接把他召进宫处死,又怕他不肯来,后来就找到了萧何。萧何仗着韩信对他的信任,设计把他骗到了宫里,吕后虽为一介女流,但杀戮果断,直接以谋反罪将他杀死在长乐宫钟室。这也就是败也萧何




历史伶俜者


这个典故说的是萧何与韩信的故事。早年,韩信在项羽处一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去汉中投奔刘邦。到刘邦处后,仍然没有被重用,还因为犯法,要被斩首。同犯的十三个人都被斩首了,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大喊“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处斩壮士”,监斩的夏侯婴看到韩信相貌堂堂,谈吐不凡,于是就把他推荐给刘邦,刘邦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也因此,韩信能够与掌管后勤的萧何经常接触,经过深谈,其军事才能深为萧何所赏识。



虽然官职比之前有所提高,但仍然谈不上重用。韩信见到自己在刘邦处重用无望,最终打算离开,另谋高就。当时,刘邦所在的汉中地理位置偏僻,路途崎岖,加上带的将士多是楚人,将军士兵多有逃跑。刘邦也就见怪不怪,对韩信逃跑也不加理会。但是萧何深知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知道刘邦要战胜项羽,夺取天下,非韩信不可。于是,顾不上给属下打声招呼,就去追赶韩信。结果,丞相府的小吏看到丞相匆忙往城外跑去,以为萧何也要逃跑。于是赶紧向刘邦报告,丞相要逃跑了。萧何在刘邦起兵前就是刘邦好友,起兵后一直是刘邦重要的助手,刘邦听后大怒,感觉就像失去左右手一般。

不久萧何追回了韩信,来见刘邦。刘邦看到萧何,又是生气又是高兴,听说萧何是追韩信的时候,骂道,”将军跑了十几个没听说你去追过,现在却去追个钻裤裆的”。萧何回答“那些人容易得到,但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全天下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果您像一辈子当汉中王,那么有没有韩信无所谓,如果想争夺天下,就非用韩信不可”。刘邦说“那就让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那也一定要走,非大将不可”。刘邦说“那就让他过来做大将吧”萧何说“大王待人傲慢,呼唤韩信像叫小孩子那样,韩信还是要走,一定要用庄重的礼节,登台败将”将军们听说刘邦要册封大将,都认为是自己,暗暗高兴。等到那一天,看到是韩信满军皆惊。



成为大将后的韩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帮助刘邦一举夺取了三秦土地。之后,定魏、攻赵、平燕、灭齐,最终在垓下包围消灭了项羽。可以说,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韩信的功高震主,军事才能深为刘邦所忌。在天下刚刚平定后,刘邦就急不可耐把韩信的期望天,该封为楚王。之后,因为韩信私藏钟离昧,借题发挥,把他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带到了长安。这时韩信自知自己功高被忌,虽然一直很低调,但心里郁结。后来,陈稀要到代地做官,临行时去见韩信。韩信与陈稀约定,如果陈稀在外造反,自己一定做内应。后来,陈稀果然在代地造反,刘邦去代地平叛。这时,韩信的家臣向吕后告密,说韩信意图放出监狱囚犯,武装起来,劫持吕后和太子,响应陈稀。吕后。吕后找来萧何商议,决定由萧何前去,告诉韩信刘邦战胜并杀死了陈稀,引韩信前来祝贺,借机逮捕韩信。于是,萧何把韩信骗来长乐宫以谋反罪名夷灭三族。



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至于韩信是否真的谋反,历史上说法不一,个人认为应该是被冤枉的。当时韩信无兵无权,而长安又有精锐的南军,北军,想要凭借临时组织的囚犯,劫持吕后,太子,无疑以卵击石。韩信长期压制,难免有牢骚之语,不想却被吕后利用,借题发挥。韩信的成功得益于萧何的大力推荐,而最后萧何又成为杀死他的重要帮凶。


一壶清茗品春秋


韩信是一个有大才的人,他也一直在寻找明主,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韩信先后投靠过项梁、项羽,一直得不到重用。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前去投奔。机缘巧合,他被汉将夏侯婴推荐给了刘邦,但刘邦只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也只是一个芝麻官。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汉中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不辞而别。萧何听说韩信跑了,唯恐坐失良将难成霸业,连夜就追了过去。直追到汉中附近的孤云山麓的一条小溪边,萧何总算追上了韩信,并成功劝返其回到汉中。刘邦在汉中设坛拜韩信为大将,从此汉军一路势如破竹,楚汉战争历次战争,包括垓下之战,对项羽的最后一击,都有韩信带头冲锋陷阵,韩信为刘姓天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封为“韩王”。这就是“成也萧何”。

韩信功高盖主,他不像萧何那样懂得隐退。韩信成了刘邦首先要除掉的隐患。刘邦用计生擒了韩信。但韩信毕竟是功臣又没有什么罪过,于是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从韩王到淮阴侯,韩信心里落差很大,他诱导赵国相陈稀举事反叛。汉高祖十年,陈稀举兵反叛,刘邦御驾亲征平叛。韩信趁此机会,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吕后找萧何商议对策。于是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对萧何没有任何怀疑,结果刚入宫门,就被抓了。吕后将韩信带至长乐宫,将他杀害了。这就是“败也萧何”。

韩信无论功成名就还是功败垂成,都是源于萧何一人。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