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都餓得慌。可是在我國古代時期,農耕生產看天吃飯,年景的好壞關係著農民的生活水平,一遇到災年,甚至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那時候不像現在,農業科技手段能保證旱澇保收,而是憑天由命,遇到災情只能祈求上蒼保佑平安。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因此古代社會的人們,都很迷信,這也是很多農民無奈做出的選擇。因為他們在天災人禍面前,顯得渺小和無能為力,可是又不甘心情願的忍飢挨餓。所以一些有心人,把哪個年景好壞,都記錄下來,尋找規律性,並且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把這些經驗教訓,留給後人讓其有所準備。比如這句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從古至今一直傳頌在農村,老農民大多都耳熟能詳。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眾所周知,從冬至節氣這天開始計算,也就是從初九一直到九九,其中三九天最冷,然後天氣逐漸開始變暖。而大多數年景,在農曆二月的時候九天還沒有結束。只有在特殊年份,九天在正月就結束了,這對越冬生長的農作物很不利。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農民種田,都是迎著節氣,比如北方地區,都是“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而九天結束早,地溫會回升,而氣溫卻冷熱交替。一些越冬的農作物,在地溫升高的情況下,會復甦生長,而此時此刻氣溫卻不穩定,一旦遇到倒春寒凍害,會給這些越冬農作物造成傷害。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而古代勞動人民知識有限,面對著氣候變化帶來的農業減產沒有絲毫辦法。可是依然還要承受著繁重的苛捐雜稅,一個減產欠收就是古代社會農民的滅頂之災。因此,他們就把這個節氣變化規律造成的農業欠收,當成經驗記在心裡,並用誇張的手法,來闡述地溫回暖早給農民帶來的災難。所以就創造出了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意思是說人都捱餓,何況是豬狗了,更是沒有了食物。雖然說得有點誇大,但在古代社會農民處境確實艱難,小小的天災,他們都會力不從心,因為那時候農業科技太落後了。

而古代那時候的農民,在管理層眼裡只是被剝削的對象,沒有人同情他們。當遇到天災時只能祈求神佛,苛捐雜稅還得要交,吃不上飯就賣兒賣女。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所以古代社會農民,對有天災的年景,都是刻骨銘心地記起來,逐漸發現規律,通過口口相傳保留下來,就成了今天我們的民間文化瑰寶~俗語。2020年的九九,出現在了今年農曆二月份,因此今年農業一定會有個好收成。

當然這個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對於北方只種一季莊稼的地區,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他們都是種植春小麥和玉米。當然現在農業科技不斷創新,一個倒春寒天氣對於現在農民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了。

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咋回事?今年收成如何

點進文章的朋友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你知道是咋回事嗎?作者認為今年一定是個豐收的年景,你認為今年收成如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