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最近我在悟空問答上看到了這麼一個問題:“老公強烈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

無獨有偶,在知乎上我又看到了類似的情況。

下面的這個問題寫的比較詳細,妻子認為學琴是為了提升自己增加生活情趣,而丈夫似乎是個不懂情趣的人,覺得彈琴太吵,非讓妻子在鋼琴和他之間做個選擇。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這樣的夫妻矛盾,聽起來讓人哭笑不得,兩方誰都不肯遷就誰,難道罪魁禍首是那架鋼琴嗎?

這讓我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件影響我深遠的“小事”。

那時我受邀到南方某城市,經人介紹給一位頗有威望的企業家的妻子教授鋼琴。

女主人端莊漂亮,她一見我就向我講述了她和鋼琴的不解之緣,幼年學琴後被迫中斷,但依舊沒有忘記那個美麗的鋼琴夢。

我心裡想著,教學生彈琴,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於是就按照我的一貫教法教了她一段時間。

奇怪的是,這位學生從不在丈夫在家時彈琴,一開始我以為她害羞認為自己彈得不好不想在丈夫面前獻醜。直到有一次,我教學時,她的丈夫回家了。

學生急忙中斷了我們的課,直說:今天就上到這裡。

我沒見過這樣的學生,覺得莫名其妙,我是老師,我課沒上完,你怎麼可以就不上了呢?那好吧,我從此以後就不用再教你了。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離開一段時間後,我收到了一封長達四頁紙的信,字字真切。那位學生非常誠懇地表示了她的歉意,並請求我回去再教她彈鋼琴。她講述了她這大半生的故事,從她第一次接觸鋼琴到再次學琴,結婚後鬱鬱寡歡的日子,以及丈夫的不理解。

我這才知道,原來她的丈夫,並不贊同她學琴,甚至厭惡鋼琴、厭惡音樂。在那個年代,藝術學習還不像現在的推廣力度那麼大,在他丈夫的眼裡,彈琴不是藝術和文化,是戲子才會做的事情,這種錯誤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他的血液中。

沒有人生來就討厭音樂

那是第一次,讓我的內心有了觸動。一個家庭,一對夫妻,卻因為兩人對於鋼琴的不同喜好,產生了矛盾。我的這位學生,為了顧及丈夫以及家庭的和諧,就放棄了自己的鋼琴夢想。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人不愛音樂一定是有原因的,沒有人生下來就厭惡音樂。在幾十年前,大搞工業建設,造成重理輕文,重技術輕文藝,社會精英階層充斥著大量技術人員。這位先生作為一位企業家,懷著傲慢與偏見,厭惡琴聲與音樂,造成了他和妻子的不和諧。優美的旋律他聽不懂,也不能和妻子共同欣賞音樂,這其實是他最大的損失。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學鋼琴的人越來越多,但依舊有人不贊成學鋼琴,這是他們觀念上的錯誤,他們認為學鋼琴並不是學藝術學文化,所以學不學鋼琴本身就是一件無所謂可以不學的事情。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我要說的是:大錯特錯!學鋼琴就為了學藝術學文化,不能讓學生從鋼琴學習中學到藝術和文化,那這就是老師教學的失敗,但學鋼琴這件事本身,是沒有錯的!

音樂能夠觸碰內心深處的靈魂,豐富你的生活,從學鋼琴到愛上鋼琴,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也是上面這件“小事”,堅定了我此生對鋼琴和音樂教學的藝術追求。我希望讓孩子們從小就喜歡音樂,長大了依舊是喜愛音樂的大人,這是不是就能解決這樣的家庭悲劇?至此,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能夠培養孩子音樂興趣的合理教學法。

音樂能賦予孩子無邊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沒有人生早期的音樂教育,幹什麼我都會一事無成。”作為一位熱愛音樂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出色眾所周知,而音樂在他人生中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音樂的神奇奧秘不僅在於欣賞,更在於參與。在接受音樂的微妙變化時,孩子們的聽覺、動覺、視覺等變得敏銳起來,擁有了一套靈敏度極高的信號接受系統,這對孩子發展多元潛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音樂教育越早越好。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無論從事科學類還是藝術類工作,

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都需要同時兼備,任何一種都不可偏廢。而音樂學習就能夠很好地同時訓練這兩種思維。

學習音樂時,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覺去自由感受音樂,從音樂裡想象到的可以是顏色、可以是景物、可以是情緒、情感,可以是任何元素。所以說學習音樂是最高級的形象思維訓練,能夠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力,對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十分有利。

“聲音概念教學法”如何培養孩子愛音樂?

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音樂為本,聲音為主,概念先行,琴情合一。”也就是我的“聲音概念教學法”。我倡導把學琴提升到學音樂、學藝術、學文化的高度,提升孩子們對音樂的審美、培養對音樂的愛好。

在我的邏輯裡,一位不愛音樂的一流演奏家和一位熱愛音樂的三流演奏家,毫無疑問,後者會活得更開心些。就算你有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但你打心底裡不喜歡音樂,那你只是一個熟練操作鍵盤的工匠。

鋼琴音樂是一種聽覺的文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本末倒置過分追求學生們的彈奏技巧學習,而忽視了學生們對審美聽覺的培養!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聲音概念”教學法是我在總結傳統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鋼琴構造的特點,借鑑國際上優秀的彈奏理念,引導學生如何

分辨“好聲音”演奏“好琴聲”,將鋼琴作品中多層次的細膩豐富的聲樂彈奏出來的先進的鋼琴教學法。它顛覆了不合理的傳統理念,堅決反對、抵制只把學琴做為機械式運動的現象和做法,引領教學新思維,還原學琴的本質就是學音樂學藝術,提出了學琴最終還是學文化的觀點。

面對一個作品,要教會學生從建立好“音色”彈奏好“音樂”兩個方面相鋪相成來彈奏,才能讓他們更好的去詮釋每一個作品的風格與情感。

“老公反對我學鋼琴該怎麼辦?”鋼琴就是家庭悲劇導火索?並不是

音樂是什麼?它不是音符的堆砌,而是一種活生生的語言。 尼采說:“沒有音樂的人生將是一場錯誤。”我深信不疑,並且執迷不悔。只有讓孩子們從小領略到音樂的魅力,學會“聽”音樂,才不會讓這樣的家庭悲劇出現。

我們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裡,聽慣了轟鳴的噪音,而在獨處的時候,為什麼不給這段美好的時光一段美好的聲音呢?學習鋼琴,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技巧,而是要聽到自己內心和人生,從你彈奏的音樂中,感受自己所有的心情。

為了給大家更多更全面的指導,解決視頻教學不夠有針對性的問題,現在購買專欄或是曾經購買過專欄的朋友,可以獲得楊弋夫教授及其教學團隊導師們的專業指導,私信“我要學習”四個字,按照回覆內容操作即可。

另外,大家還可以在圈子裡發佈自己練琴的視頻,楊弋夫教授每週會選擇幾位進行一對一指導,請大家把握機會,馬上行動。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