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咱們留守兒童的路在何方?

西北大漢


大家好我是滿樹花開,留守兒童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留守兒童的路在何方,我覺得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學習,走出去,以後的路才會寬廣,以後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滿樹花開


農村裡留守兒童的路在何方

自己曾經也是留守兒童大軍中的一員,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可謂不容易,小時候父母常年奔波於廣東一帶,一年見一次面,從我五歲到我讀高中,可又有什麼辦法呢?為了生活,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父母選擇了在外打拼,而我也就只能隨著爺爺奶奶在貴州山區中開啟我的留守生活。留守兒童的心聲是脆弱的,我們渴望父母的陪伴和愛,希望他們也能像別人家的父母一樣陪在孩子身邊,帶著孩子去遊樂園,去逛街……可想想在那個時候又是多麼的奢侈啊!一年中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年前在村口等待父母扛著大包小包行李向我走來的那一刻,想念他們足足等了一年啊!終於盼來了,可時間溜得卻是那麼快,每次過完十五,他們又得背起行囊走向遠方,萬般不捨的懇求他們留下,可還是留下自己獨自失落抽泣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影……

留守兒童的路是狹窄並且崎嶇的,而且走起來卻是那麼的艱難!我們的路大多數是這樣的:

1、從小學會了獨立生活,能夠應對許多的生活瑣事,外表看似堅強,實則內心深處卻是那麼的脆弱敏感,從小就害怕失去又總在失去中徘徊,生活的不易讓自己變得無法輕鬆適應長大後的社交生活,慢慢的卻會在不斷的成長中突破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先期的孤獨並不代表後期的羸弱!大多數有著良好品質和不服輸堅定信念的留守兒童的未來都是美好明晰的。

2、生活的保障問題上存在缺陷,容易在性格上出現問題,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陪伴和教育,變得越來越孤僻、孤獨,久而久之就會封閉自己,也容易走上歧途,被身邊不好事物或者人的影響,又缺乏系統成熟的價值觀,乃至也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從小就得在交友和對待事物上有著自己的判斷能力,對於事物的好與壞必須要站定自己的腳步,才不會走偏,後期的人生路才會走的穩順,不被生活的負面影響自身的成長。

3、在學習上的問題是十分值得重視的,家庭環境需要我們更好的在學業上做出成績,寒門學子路是艱難的,但也不乏許多高考狀元出自寒門,在家庭環境中,我們是存在不利條件的,但也阻止不了我們在學習生活上的優秀。可目前來看,寒門學子路是越難越難走,很對曾經的留守兒童都走上父母在外打工的路,沒有繼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學習上,我們留守兒童比起城市的孩童在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上的充裕顯得是那麼的匱乏,與其比起來我們的學業路全是得要靠自己的多數努力才能於其平起平坐。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大多數是被動的,沒有家人系統的悉心監督教導,易受周圍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學習生涯中很多都會選擇放棄。希望同樣作為留守兒童的你能堅定自己的信念,懷著向我一樣真正理解知識改變命運的原則,好好地完成學業,在人生不斷地學習中,你始終會發現自己想要的結果,闖出自己的一片藍天!

願每一個留守兒童的路都是平坦順利的,在這條路上行走,也許你會累、會苦、會迷茫。但最後你會發現這條你曾經害怕走的路卻造就了今後走向成功的你!


諾迪


非常感謝能回答您的問題。我曾是80年代小孩,90年代初讀自然村小學的農村小孩。然後4年級到大隊學校去寄宿讀書。18年曾看過一篇報道,在1991年中國有110萬所小學,而到了2015年,只剩下不到11萬所。我現在已是為人父母了,我村裡的小學早已經關了,曾經去寄宿的小學,原來有200多號人,現在不到了50人。想起來都心酸。

我慶幸能生活在沿海省份,而在內陸地區偏遠的地方,有時看到新聞,真的是叫做內心的陣痛,是因為人口減少了嗎?不是,而是所謂的城鎮化和我國的房價,物價飛速的發展。到了2017年去參加國家免費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瞭解了我們農業的發展史,初步瞭解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近40年來都是把農村的資金調到城裡,偏遠地區的資金調往大城市去發展。這樣人力資源也是這樣子的走向。所以導致了現在的留守兒童不計其數。作為基層農民的夢想實際上非常的簡單。希望自己種上一畝三分地能生存,子女就近有學上,生病就近有醫生。作為普通的老百姓能有份工作,家庭團圓幸福美滿。但是想到戰亂的年代,就知道要有大家才能有小家。為了我們的祖國更加的強大,是要一部分人的犧牲。可之後,這個路就越走越遠。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城市和農村發展越來越不平衡。現在發現兩條腿走路已經一瘸一拐了。所以我們的國家開始注重農業。我最希望他們注重的是普通農民的農業,而不是所謂的高大上的現代化農業,他們的綜合能力都比較強。而最弱勢的,最需要幫忙的群體是這些普通農民。希望我們地方的父母官能真正因地制宜,為當地的普通農民做點實實在在的實事,幫我們脫貧致富,這樣貧困人員的流動解決了,這些農村留守老人跟兒童的問題也就能解決了。


鑫武夷


我自己曾經就是一個留守兒童2013年,結合一下文獻,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全國婦聯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共有6102.55萬農村留守兒童。

一、留守兒童主要還是心理問題。親情缺失,特別是老爸不在身邊,特別缺乏安全感。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我小時候特別羨慕其他人的爸爸,爸爸在身邊,你的腰桿都直了很多,打架什麼的都不怕。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缺乏家庭教育,特別是小學的時候,老爸老媽不在身邊,沒有人督促學習,作業都是寫一點就煩。最重要的還是從小沒有目標,更不用談什麼理想。我小時候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個完整的家,老爸老媽在身邊。

三、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我小的時候最羨慕的就是那些每天都可以叫父母要零花錢的孩子,大口大口的吃零食。

四、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老爸老媽不在身邊,真是絕對自由了,但是其實很可悲,特別很容易走上歧途。我小時候還和一些“混混”經常去偷東西,有一次被大狼狗追,差點被咬。

說那麼多該怎麼做呢?

一些官方的回答是:1.政府應加大對留守兒童問題的監管。2.學校應加強對於留守兒童的管理教育。3.家長要配合學校和社會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可是我想談談自己的想法。

做人要靠自己。這個不管什麼時候都管用。人一定要爭氣,不要覺得自己是留守兒童就自卑,更不能自暴自棄。靠父母那不是你的本事。

練就一顆堅韌的心。人總是會遇到磨難的,只是我們來得早一些。我們要面對磨難,想辦法把他克服,通過一件件的磨難,你的心會愈發堅韌。

孤獨並不是一件壞事。古今中外,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面對孤獨。孤獨能看清自己的心。孤獨就是你的朋友,躺在你身旁。

總之,留守兒童關鍵還是靠自己。


木子智慧樹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低。報告顯示,經常感到煩躁(47.6%)、悶悶不樂(38%)和無緣無故發脾氣(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後,自己比原來抑鬱、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於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於留守男童,也高於非留守女童。

與留守女童相比,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報告顯示,留守男童遲到、逃學、受老師懲罰的比例均比非留守男童高;不想學習、對學習不感興趣、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沒完成作業、成績下降的比例不僅比非留守男童高,也都高於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夥欺負,均高於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

報告建議,應構建全方位的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網絡,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在留守兒童集中的社區建立關愛服務陣地,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通過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以及鼓勵、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外出農民工帶著子女舉家進城,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2014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


小花裙在騷動


我們國家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非常嚴重!一般兒童一歲左右就外出務工了,疏忽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長,有的孩子因為沒有父母的看管就會誤入歧途,有的甚至是一早就不上學了,孩子的前途就是這樣毀了,孩子到了法定年齡,有的去投靠親戚朋友,有的只能在工廠做個普工,唯一的出路就是學個一技之長,或者是做個小生意,才可以養家餬口,


胖冬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家長為了改變家庭的生存狀況而外出務工。因為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的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6100萬人(相當於英國人口的總和。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對策:

1、把孩子帶在身邊共同生活。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共同生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起的積極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和諧家庭的氛圍可以最大限度的彌補孩子曾受傷的心靈,父母的閱歷直接影響孩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

2、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學校要發揮自身優勢,組建優異的理論教育。學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教師作為專門的教育人才,能根據孩子們身理和心理的特點,有效的採取各種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關注留守兒童,讓他們能順利的走出心理的誤區。

3、從社會教育的角度出發,社會要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


追夢者千凱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成本也在不斷增高。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養家餬口,不落後於他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去打工。這在農村成了一種普遍現象,也是一種必然現象。然而這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問題,令人擔憂。那就是孩子,俗稱留守兒童。

提到農村,留守兒童就是一個繞不去的坎兒。年輕夫妻雙雙出去打工,年幼的孩子跟著年邁的爺奶相依為命。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是這個老師卻形同虛設。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離開了孩子。少則幾月,多則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對孩子而言爺爺奶奶卻更像她們的父母,雖有陪伴,但也遺憾。能給的多半都是溺愛。這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不可逆轉的。孩子從小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自卑、舉止異常、脾氣暴躁等。性格上面的缺陷會越來越嚴重。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然而這些問題卻被拋在腦後,即使偶然得知也會忽略掉。覺得這是小事,將來有了錢多多陪伴就會好起來。誰能重視這背後的利害關係?有嗎?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少。無奈的背後總是有金錢的影子。

生活在農村,猶記得小時候大家都很窮,也沒有人出去打工,也不流行出去打工。出去打工被人說成風流浪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親訪友走街串巷。父母與孩子有更多的交流空間。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的藍天,親情友情有了更深的體驗。現在打工卻成了一種潮流,在家種地卻被人瞧不起。在家停留就會被人說成不務正業。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揹負行囊遠走他鄉。孩子幼小心靈從滿心奢望到滿是暗傷。成長從來不是財富的積累,而是心靈的蛻變。作為祖國的花朵。給於心靈上的滋養,才能有視覺上的綻放。才能構建進步的橋樑。作為農村人,我們都應該關注孩子的成長。這也是社會的責任。

對於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網友們說了幾方面比如:閒暇之餘多陪陪孩子,能就近就業不要遠處奔波。有時候少掙一點錢真的沒什麼。多跑兩趟真的不算什麼。對了,還有你們的父母。把你們養大已經很不容易了,懂得感恩,才是進步!拾起責任,才算成長!






強子鄉村日記


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培養:

1.自信心的培養

“留守兒童”由於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管教,而隔代監護人爺爺奶奶等又常常溺愛或放縱他們的行為,致使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成績落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的確,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其他方面也重要,作為父母、老師,我們不能只看著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去否定他們,平時對於學生的優點,要善於發現並加以鼓勵和引導;對於他們的缺點,要恰如其分地指出,不能盲目批評。多鼓勵,多引導,儘量去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從小事中獲得成就感,獲得自信,讓他們自信陽光的面對生活中的事。

2.抗挫折能力培養

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於考試的失敗、學業的擔憂、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他們的情緒常常處於失望、焦慮、沮喪等緊張狀態。

在孩子遇到這些問題時,我們應該正確的加以引導,幫他們分析原因並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儘量讓孩子學習自立自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處理,父母老師等適當的加以引導,鼓勵,適當的時候幫助他們。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自閉心理較為嚴重,常常不願與人交往,心理壓力較大。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為他們展示和表現自己提供一定的平臺。而日常生活中,監護人也應該儘量讓他們多接觸社會,多喝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陪他們一起玩耍。應該鼓勵他們克服自閉心理,試探著主動與人交往,慢慢獲得成功的體驗。

其實,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古語曰:子不孝,父之過。父母最好能有一人在家照顧孩子,實在不行的話也儘量等孩子長大點再出去工作。在孩子心智各方面還不成熟的話,來自父母的正確引導、支持、鼓勵、包容、幫助等是他們迫切需要的。要成才先成人,希望廣大的在外拼搏的父母能儘量多回回家,多和孩子交流溝通,其實,孩子心裡要的並不是物質上要多好多好,更多的是來自精神上的慰藉,來自父母的關心和呵護。




煙雨看視界


每當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的心都隱隱作痛,留守兒童是個多麼諷刺的字眼,現在經濟環境下,農村的掙錢渠道並不多,越來越多的人前往大城市務工,小孩一兩歲就開始給爺爺奶奶放家裡跟隨老人一起生活,雖說寶寶還小不記事,可是老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老人教育理念不夠,很多事情都是跟隨以前的老思想,安全問題特別令人擔憂,有的老人孩子五六個月都開始給寶寶吃油膩的肉,這會給孩子身體在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我認為掙錢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在孩子看來很好的生活就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如果可以,帶著你的孩子跟你一起生活吧,儘管難一點兒但會更快樂一些。再不陪孩子,他們就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