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救国,我们不在一线,却一直在线

摘要: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在线功能,而是在保持日常秩序不断打扰所传递的一种信心。学生能上课,孩子教育不受影响,基本的工作能通过网络完成,网购让生活必需品保持供应,社会保持着信息沟通,人们就不会慌。此次疫情的影响虽然比非典大,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城市都没有关闭进出通道,但这一次人们并没有特别慌,互联网的在线和在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让人们有了生活如常的应对底气。


互联网救国,我们不在一线,却一直在线

 曹林|文


这可能是史上最安静的一个元宵节,却又是互联网上最热闹的一个元宵节。疫情阻断了人们出行的脚,却无法阻断人们的眼睛人们的心。无法上街看灯的人们,在网上看着各地为武汉加油的灯光,刷着各种让我们看到光亮的温暖视频。腾讯那条公益短片,看哭了很多人:医护出征的誓言,隔着病房的拥抱,这辈子都没有收到过这么多的物资,“和孩子在家里等你”的表白,口罩勒出的满脸深痕,不要写我的名字不要报道我。捐助,找物资,守在家,我们不在一线,却一直在线。街上没几个人,人们守在线上,闪亮的屏幕闪出眼睛的亮光。

新冠病毒能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甚至能通过看不见的气溶胶传播,一切实体面对狡猾的病毒似乎都很无力,互联网这时候凸显出巨大的力量,以拯救者的 使命感“接管”了被病毒威胁的日常,充当着关键先生的角色。病毒关上了我们生活的门,让我们可能寸步难行,互联网打开了那扇窗,让我们能够在呼吸信息空气中看到和参与这场不能输的战疫。元宵晚会,现场台下没有一个观众,网上的观众,可能创下记录。很多公路封上了,县与县、省与省有了隔断,网上的高速公路保持着畅通。

前几天,一个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说,他特别想“请战”去武汉一线抗疫,当志愿者,为用生命在工作的医护人员做点事,送热饭,当司机,运物资,都可以。我跟他说,其实不用,你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及时辟那些明显反常识的谣言,及时推送人们渴求的抗疫新闻信息,生产抚慰人心的融媒体产品,让每一个病人的求救被看到,保持在线,跟一线一样重要。线上,虽然不像一线那样有英雄主义的想象,不像一线那样让直接的参与感,却也不可或缺。疫情打破了 物理空间的生活秩序,在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数个平凡的你我,在线让生活如常,就是贡献。

幸亏我们有互联网,才不至于狼狈不堪。要感谢这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能够有底气在实体生活秩序被破坏时迅速转换到另一种生活秩序,在保持生活常态运行中去抗击病毒。学生不能到校上课了,那就线上开课,很多平台提供了选择,比如腾讯课堂启动免佣金支持线下机构在线授课。员工不能到公司上班了,那就网上办公,互联网提供了无障碍的办公设施。超市关门了,那就网上购物。不能现场开会了,那就网上开会。不能去医院看病,就上线“在线问诊”功能。其实互联网这些功能早就有了,过去我们并没有觉得这些功能多么重要,疫情威胁下,才知道这些“看起来超前”的功能在当下多么重要。

互联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在线功能,而是在保持日常秩序不断打扰所传递的一种信心。学生能上课,孩子教育不受影响,基本的工作能通过网络完成,网购让生活必需品保持供应,社会保持着信息沟通,人们就不会慌。此次疫情的影响虽然比非典大,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城市都没有关闭进出通道,但这一次人们并没有特别慌,互联网的在线和在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让人们有了生活如常的应对底气。

有人说,国难当头,互联网也在救中国。这话一点都不错,国家和社会助推了互联网的发展,让互联网的触角伸展向社会的每个毛细血管中,衣食住行,社交,网购,物流,打车,办公,会议,人工智能,前几年积累的互联网成就,当下危机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非常时期维系社会运行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将会在病毒的隔离中成为一个个孤岛,我们将在生活秩序被打破中无比恐惧,我们可能处在病毒带来的一个巨大黑暗中看不到亮光,路上空寂,心中更空寂。

除了这种功能上的拯救,互联网还在一线战疫层面担当着先锋。疫情冲击着很多传统企业,对一些行业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大的冲击,这使互联网企业有能力在驰援武汉的队伍中成为主力。腾讯、阿里、京东这些大的互联网平台穷尽着自己的资源优势,出钱、出力、出物资,在公益平台发起“新冠肺炎求紧急救援”筹款项目,设立战疫基金,全球采购口罩和防护服等物资。包括互联网企业为一些关闭餐饮企业的员工开放岗位,共享员工,这不仅是互联网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更是一种可贵的反哺,受疫情影响小的互联网平台,去帮助受到巨大冲击的企业渡难关。

多数人去不了一线,但在线的社会,就是不会输的社会,互联网让我们更像公民,因为互联网的终端,是温暖的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