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扛過非典的餐企,給年輕創業者的7條“保命”經驗

對年輕的餐飲服務行業的創業者來說

今年疫情異常特殊:沒有防備,沒有類似經驗。

只有 等待!如何“渡劫”?

非常時期,特地整理了一些扛過非典/經驗豐富的優秀餐企,從他們近期自救措施中梳理了幾條“保命經驗”,拋磚引玉!!

1、企業在自救時,首要選擇是安撫和安置員工。心不散才能共同一致想辦法、渡難關。

喜家德是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並出臺針對一線夥伴的戰時“特殊津貼”,更加鼓舞人心。比如,通過區域統一管理寢室,不按店住;統一包車或步行上下班;上崗員工必須住集體宿舍等;都是為降低感染風險做考慮。

那些扛過非典的餐企,給年輕創業者的7條“保命”經驗

喜家德“吃、住、行”三方面考慮降低員工感染風險

只要人員健康,門店存在,就還有機會。

2、分批開業戰略,人流和安全雙把關。

3、特殊時期低價籤租,開發新機會。

4、安排專人替顧客開門,服務要安心

允許復工之後,顧客敢不敢、願不願意到店消費,企業給到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再精細也不為過。舉幾點喜家德的例子:

1.為減少飛沫傳播,用播放器、手牌、手勢代替原本的話術。

2.安排專人開門、測溫、消毒、接待、填寫顧客登記表等,保證零接觸少隱患。

3.撤掉部分椅子,保證相鄰兩桌前後左右間距具備防範的安全距離。

4.顧客進店用餐,要能聞到消毒液的味道。

5.店面及時備料小瓶水,替代餃子湯/檸檬水,按用餐人數發放,並要匹配相應話術和顧客解釋:“因為特殊時期,不能提供餃子湯,贈送您小瓶水。”

6.強化可溯源:疫情期間食材溯源→採購地,全部公開,嚴格確保食品安全。

特殊時期的特殊方式,不管在嗅覺、視覺還是實際感受上,都能給到顧客放心,是服務極致化的體現。

越是在艱難時刻,越要給到顧客安全感。

那些扛過非典的餐企,給年輕創業者的7條“保命”經驗

5、想盡一切辦法採購口罩,確保戰略物資充足

6、進行“做事營銷”,特殊時期做出口碑

疫情之下,消費者會偷偷獎勵那些平時用心經營的品牌。而“用心”之處,需要主動告知顧客才會被發現。

但是,特殊背景下,品牌往往很謹慎。

獨立營銷策劃顧問小馬宋提出一個觀點,不做“借勢營銷”,而是“做事營銷”。

把捐款的行為發佈出來,就是營銷嗎?只要做了,為什麼不值得宣傳呢?

西貝的外賣安心卡被報道後,引起大範圍學習。成為讓顧客安心的舉動,也讓整個行業受益,宣傳出來不是更好嗎?

那些扛過非典的餐企,給年輕創業者的7條“保命”經驗

疫情發生後,樂凱撒品牌營銷部重新梳理了外賣平臺的產品,同時提煉出特殊時期的品牌slogan:“比薩樂凱撒,安全送到家”,快速覆蓋到各個渠道。讓消費者知情、安心,有何不可?

營銷效果的核心在於,事情是否真實做到位了。

7、死磕標準化,提升大眾信任度

可以發現,疫情期間,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仍有大量門店在營業。


那些扛過非典的餐企,給年輕創業者的7條“保命”經驗

將日常標準化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在特殊時期保留信任度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