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霸氣十足的華晨宇

  1. 華晨宇《寒鴉少年》 推薦指數:五顆星


如果說范冰冰的野心是穿在戛納電影節的那襲龍袍,那麼華晨宇的野心則是體現在他音樂裡的放縱和張揚。


華晨宇之所以能夠被青年聽眾喜歡,是因為他的音樂裡有著和當下時代很近的東西,年輕聽眾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自我證明。”《寒鴉少年》就是很“華晨宇”的一首歌。


《寒鴉少年》已經不能用“燃”來形容了,用“炸”這個詞更合適,華晨宇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青年歌者,也是一位優秀的舞臺表演者。


主歌開頭含羞內斂,彷彿在和聽眾呢喃訴說,副歌前的那句“烏鴉張開嘴巴”之後,迎來初次的爆發。


《寒鴉少年》在作曲上非常具有力量感,在作詞上也短小精悍,考驗歌手的氣息和斷句能力,普通人唱歌習慣把尾句拉的很長,但會唱歌的歌手懂得該收就收,這也是為什麼你會感覺聽他唱歌非常利落乾脆。


這首歌的原唱就是華晨宇,如果你用心聆聽,會發現歌詞裡隱含著華晨宇對當下歌壇的態度。


華晨宇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經典固然是經典,但每個時代的音樂都不一樣,他想讓觀眾聽到這個時代的聲音,所以有了《寒鴉少年》裡的那兩句歌詞:


走吧,走吧——別再 歌頌。走吧,走吧——別大聲反駁。


喜歡華晨宇的人很喜歡,聽不懂他的人也大有人在。但無論你是哪一種,都不能否認他的創作才華,畢竟,一個時代總是需要不一樣的聲音。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聲線空靈的周深

周深 《大魚》 推薦指數:四顆星


高曉松老師說,在“TA”的領域,周深無人能及。


這個TA指的是男生唱女聲。聽眾不要把李玉剛老師和周深放在一起來比較,這兩個人不是一個維度裡面的,李玉剛的歌聲裡,更偏向於民族藝術感,周深則偏傳統流行樂。


這首《大魚》是電影《大魚海棠》的片尾曲,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周深的歌手則為這個愛情故事畫下了一個絢爛的結尾。


這首《大魚》經過改編,重用了大提琴和長笛,襯托出周深歌聲裡的空靈和純淨,不得不提,周深是這個舞臺上最會運用氣息的歌手,每句歌詞的每個字都把握的剛剛好,通過咬字的輕重緩急來傳達情感的起伏和強弱。


周深說,曾經的自己有一個被聽眾接納的過程,我相信只要經歷過人生的至暗和低谷,方能明白機會的寶貴,正是如此,才能給觀眾帶來這麼好的歌聲。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音樂詩人毛不易


毛不易 《借》 推薦指數:三星半


毛不易能登上《歌手》的舞臺,代表著聽眾審美的改變。


幾年前,能登上這個舞臺代表你有實力,如今,這個舞臺代表著被認可。


我沒有看過《明日之子》,但我知道毛不易有多火,他的出圈神曲有很多,比如《消愁》《像我這樣的人》《牧馬城市》等等。


出街神曲多,不代表能在這個舞臺上能唱的就多。坦白講,毛不易在這個舞臺上的劣勢大於優勢,儘管這首《借》歌詞美的無可挑剔,但依舊敗給了黃霄雲的《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這次《借》的伴奏融合了中國鼓,長笛,古箏,以及西方的絃樂,把這首歌能體現的畫面感展示的淋漓盡致,但感動歸感動,在這樣的現場,聽眾永遠是聽覺動物,還是不及技術流歌手的幾聲嘶吼來的爽快。


毛不易和華晨宇代表著青年聽眾喜愛音樂的兩個極端,就像太極的八卦一樣,有白有黑,有剛有柔。剛柔並濟,才定乾坤。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金曲歌后徐佳瑩

徐佳瑩 《一樣的月光》 推薦指數:四顆星


《一樣的月光》是徐佳瑩髮型的首張專輯裡的一首原創歌曲,徐佳瑩說,《歌手》對於每個參加的歌手都是一座里程碑,她希望通過這首最初創作的曲目,找回初心。


徐佳瑩有種魔力,就是無論她唱什麼,你都會覺得好好聽,聽她唱歌,會帶給人一種舒適的愉悅感,是會在看完比賽反覆循環的那種好聽,不是當時覺得刺激耳膜拍手叫好,關上電視機之後不會在聽第二遍的那種。


徐佳瑩選歌很有品味,把《城裡的月光》和《一樣的月光》結合在一起,以初心開頭,用寧靜收尾,這樣的她,怎能不讓聽眾喜歡。


徐佳瑩的聲音裡具備很強的流行潛質,就是她的歌很有質感,經得起時間的打磨,這和她的音樂大環境有關,她出道之前華語女歌手最後的光輝時刻,那個時候,蔡依林還沒有化身美杜莎,孫燕姿還沒有生娃,梁靜茹還沒有離婚,蕭亞軒還沒有生病,蔡健雅還沒有被指抄襲,張惠妹還沒有發福,陳綺貞還沒有被罵小三。每個女歌手都把自己的光和熱用在音樂上。


她經歷過那個時代,所以她太知道一個純粹出色的華語女歌手是什麼樣的,是靠創作,還是靠音色,是靠舞蹈,還是靠天賦,每個維度裡哪個成分孰多孰少,怎麼揚長避短,她心裡太有數了。


時過境遷之後,她扛起了臺灣新生代女歌手的大旗,非常看好她,我覺得她還會走很久。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雨神蕭敬騰

蕭敬騰 《皮囊》 推薦指數:三星半


雨神這一次比上一次更有優勢,因為他上次遇到了迪瑪希,兩人在某些方面有點撞型,導致他的高音不是很凸出,再加上選歌時要注重團隊(獅子合唱團),而非個人。


和徐佳瑩一樣,蕭敬騰也是臺灣樂壇孕育出的“流行產物”,經過市場的十年打磨,他越來越火,唱功也越來越好。這次《皮囊》也是他的作品,這首歌把真假音的轉換做到了極致,而且高音和低音分的非常開,講真的,很難唱,但是他唱的很好。


蕭敬騰的音樂裡,沒有太多複雜的東西,他不過分注重音樂的形式,比如我做這一首歌要用雷鬼的風格,還是爵士的風格。他更注重的是自己唱的爽不爽,以及聽眾是否覺得好聽,能不能聽懂。


搞明白這兩點,你會看到《皮囊》之後的蕭敬騰,對音樂懷揣著的那顆赤子之心。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日本歌姬

米希婭 《現在好想見你》 推薦指數:四顆星


外國歌手參加《歌手》,因為語言不通,想致勝,靠兩點,代入感強不強,以及你高音是否出類拔萃,沒有第三點了,真的。


米希婭一開口,就知道穩了。代入感真的很強,哪怕你聽不懂日語,你閉上雙眼,聽這首《現在好想見你》,也會不自覺的浮現出小時候看過的熱血動漫,可能是《名偵探柯南》,也可能是《百變小櫻》,至於唱的是友情還是愛情,其實無所謂了。


米希婭最厲害的是把高音糅合在歌曲裡,這叫內收,唱到高潮的時候,用高音來傳遞情感,而不是和迪馬希一樣,唱著唱著突然來個反差,炫一把,那是外露。和米希婭類似唱法的是鄧紫棋,鄧紫棋能火真的不只是靠運氣,迪馬希越來越糊也真的不只是因為曝光度和國籍。


我有預感,下期米希婭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風格。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洋氣十足的TIA

袁婭維 《我愛》 推薦指數: 三顆星


知名製作人張亞東說:歌手不為人知的時刻,就是需要下功夫的時刻。許久不見的袁婭維,著實了很多功夫。


袁婭維的定位挺高級,但並不討好。說的在直接點是,出圈歌曲難出,那首翻唱的《說散就散》除外,這和國內的音樂大環境有關,青年觀眾更願意接受華晨宇的“炸”,毛不易的“穩”,張碧晨的“柔,馮提莫的“嗲”,也不願意接受袁婭維的“洋。”


走這條路的女歌手不少,江映蓉以失敗告終,尚雯婕轉型做了老闆,唯有蔡依林憑藉多年的根基,方佔有一席之地,但她走的還不是純粹的歐美國際化。


這次帶來的《我愛》是一首要求唱功與舞臺表現力兼具的歌,完成度很高,但勝在雖然形式很歐美,但歌曲裡的核心還是非常容易被聽眾所接受的。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新人歌手

黃霄雲 《少年他的奇幻漂流》 推薦指數:兩顆星


我對黃霄雲本人沒意見,可這首歌是我本場最不喜歡的一首歌。改編的不抓耳是其一,不適合是其二。


坦白講,做歌手是一條很漫長很孤獨的路,最忌諱的就是急於求成,她的底子很好,音色寬厚,層次感分明,但這並不能拯救她的“程序式技術流高音”。


演員演戲,歌手唱歌,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回事。演技不是一下子爆發的,是演員在某個點,情感到了,前期都鋪墊好了,才爆發的。歌手唱歌,也是主歌鋪墊的好,副歌自然而然真情就流露。


黃霄雲的主歌和副歌之間的連接完全是斷開的,到了副歌的時候,高音一直飄在上面,完全落不下來。後期小爆發了一下,凹了幾下造型,就OVER了,和急於求成有關,和舞臺經驗欠缺也有關係。


雖然她贏了毛不易,但不會有太多聽眾會在賽後循環她的這首歌,不走心。


太年輕的歌手不適合過早的走技術流的路,因為機會還有很多,與其為了著急出頭,不如好好讓聽眾對自身有一個正確合理的認知,這樣以後的歌唱之路才會更加順暢。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馬來西亞新人

李佩玲 《I Wanna Be You》 推薦指數:四顆星


歌手的舞臺迎來了零零後,馬來西亞歌手李佩玲。


但凡能從馬來西亞走出來的歌手,沒幾個是軟柿子。首當其衝的是情歌天后梁靜茹,紅極一時的張棟樑,都是很好的代表。


李佩玲的定位還沿襲著早期女歌手的成長之路,用歌來記住人。


這首《I Wanna Be You》對於唱功紮實的歌手來講,並不是很難,就像梁靜茹的很多歌一樣,能唱的人很多,能唱出其中的細膩和溫柔的,卻少之又少。


李佩玲比黃霄雲更具有紅的潛質,因為她的聲線更流行,是聽眾熟悉且容易接受的“老派型華語女聲”,清新,舒適,耐聽,有感情。


如果說為什麼奇襲失敗,可能問題還是出在了歌上,副歌高潮的前一句:“我會走到最後”已經將八度提高了,到了副歌高潮第一句:“I Wanna Be You”卻又一下子降了下來,一般聽到這裡的時候,聽眾是有期待的,儘管後面又高了,但還是有一點美中不足。


李佩玲還不到20歲,就能夠差一點成功奇襲袁婭維,後生可畏,期待她後續的作品。


《歌手.當打之年》第一期精華點評

每一年的綜藝都有很多,我卻只看《歌手》,這不僅僅是因為情懷,更多的是感動。對於喜歡聽歌的人來講,每年的《歌手》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優秀作品。這一季,更是改變賽制,大膽創新,聽歌的人在長大,《歌手》也在和聽眾一起長大。


當打之年,當仁不讓。少年意志,揮斥方遒。音樂是一種選擇,更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遇見好歌曲,遇見聽歌時不一樣的自己,下期見。


喜歡這篇樂評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的GONG ZHONG 號:檸檬森


帶你解讀每首歌背後的故事,讓你聽到不一樣的感動,我等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