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关于德国该不该发动二战,不容置疑,那绝对是一次错误的行动。这篇文章我们仅从军事角度来探讨,二战海狮行动,德军为何到最后关键时刻放弃登陆计划?时任德军第38军军长的曼施坦因都做好了登岛准备,他对取消行动颇为反感。按他的话说,德军统帅部放弃登陆英伦三岛是小冒险,闪击苏联是大冒险,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进攻英伦三岛,德军缺乏有力的军事和技术支撑

海狮计划是在德军占领法国并将英军撵出敦刻尔克以后发生的,按德军统帅部当时的想法,如果在1940年的夏季发动对英伦三岛的进攻,大概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可完成西线作战任务,到1941年初,整个西欧都属于德国。但是,当德军真要对英国动手时,却有几个制约因素不好解决。

第一,英国是海权国家,德国的陆军主力必须登陆作战,这与德军闪电战初衷是相悖的。虽然海狮计划发起时,德军占有法国和挪威、希腊、西班牙等国广阔的海岸线,英国的海岸防御也并没有建立起较强的防御体系。但德国却缺乏足够的登陆舰船以及三军协调机制。

作为德国引以自豪的陆军来说,装甲打击力量才是战胜对手的有力武器,离开闪击战,德国对英国的作战就变得无所适从,这是当时德军的军事方略所决定的。从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可以看出,如果德军在1940年实施登陆英伦三岛作战,按德国当时的实力必败无疑。

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第二,德军指挥体制协调不畅,海空军各自为战,陆军只当配角。在1941年德军闪击苏联时,德国的海军基本上没有起什么作用,它也一直在西线与盟军作战。正因为德国海军的独立性,当英军败退敦刻尔克以后,德国海军就提出了打击英伦三岛的计划。但让人意外的是,德军统帅部却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戈林,由德国空军来主持工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与元首上台以后对戈林的任人唯亲有关。当然,对英伦三岛的隔海作战,离不开德国空军和海军的密切配合,德军统帅部也准备了相当的舰船和运输力量,但战斗的结果证明,德国空军与英国皇家空军对峙中并没占有优势。

第三,德军轰炸机和潜艇数量不济。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也提到了,按1940年夏季的英德军事实力对比,德军在轰炸机和潜艇数量上明显少于英军,尤其是远程轰炸机方面更是少得可怜。对于登陆作战,德军必须要将英军的海岸防御以及重点军事基地实施打击后,才能避免登陆部队减少伤亡。这样做就必须要减少陆军的投入,而将有限军费用于海空军的建设,除了时间限制外,德国工业发展也有要求。

从这个角度讲,德国的军事基础并不支持对英国发动登陆作战,而德军统帅部及时取消海狮计划,也是情理之中。

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其次,进攻英伦三岛,德国内外环境还有许多后顾之忧

除了军事上的考量,德军统帅部还在其它各个方面有后顾之忧。第一,德军进攻英国,要先解决三个难题:获得制空权,瘫痪英国的军港,打击英军的潜艇。

但这些德军都不具备优势,况且英国的强大工业生产能力,促使它的军事工业更快于德国的发展。从伦敦空战就可看出,英军的雷达及皇家空军还是惹不起的。

第二,即使占领英伦三岛,英国还有殖民地退路。在德军制订海狮计划时,也曾考虑过封锁地中海,切断英军的能源补给通道。但是经过分析,地中海并不是英军的唯一退路。它还可以与近东和中东联系,就算德军潜艇封锁海上,仍然阻止不了英军对外的发展,何况德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潜艇可供封锁。在这一点上,德军还要考虑仆从国利益问题,一些人认为,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是自愿跟随德国的,其实他们也是有条件的,比方说出海权、本国主权利益不受侵犯等。因此,当德国要封锁地中海时,就涉及到这些国家的利益,他们能不能答应,德国也要考虑在内。

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第三,美国和苏联的后顾之忧。对于德国轻松占领法国,美国与苏联好像有些无动于衷,但是,如果英国真要被德国占领了,首先站出来的就是美国了,毕竟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理人。隔着英伦海峡靠飞机打打可以,如果德军真要登陆英伦三岛,除了美国有所行动外,早就对德防备的苏联也会趁机向西行动,这样下来,德国就得不偿失了,不仅前期闪击波兰和法国的果实要送人,连德国本土安全都要受到威胁。

从这个角度讲,一条英伦海峡让德军苦恼不已,但螳螂捕蝉的后果也是要考虑的。又要保住既得利益,又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德军统帅部的犹豫态度可想而知。

再次,进攻英伦三岛,德军在犹豫观望中错失良机

那么,既然德军进攻英伦三岛有那么多的不利因素,曼施坦因为何又说德军丧失了一次非常好的作战良机呢?这是相对于德军后来发起的闪击苏联行动来说的。按他的想法,当初如果德军提前发起登陆英伦三岛行动,可能二战局面会向有利德国一方的转变。其实,这也是曼施坦因的一厢情愿。当时德军统帅部也不是没有看到隐藏的危机,只不过真要是进攻英伦三岛,相对于入侵苏联是小冒险而不是大冒险了。

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第一,德国的首要目标就是占领整个欧洲,进攻苏联是题中应有之义。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双方都心知肚明,那就是个幌子。因此,德军进攻英法只是想排除两线作战的隐患,但是英国到底对德国威胁有多大?德国早就从英法当初的绥靖政策中感觉一二了,如果没有丘吉尔上台的强硬抵抗,德国根本不用考虑进攻英伦三岛的问题。所以,能不能占领英国和能不能打赢英国是两个概念,这也是德军统帅部犹豫的原因之一。

第二,德国一直想与英国选边站,尽量避免武力争斗。如果将德国发动二战的前后经过捋一遍,会发现英国似乎跟德国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没有英国的怂恿也就没有德国的后来居上。从这点看,德国非常希望英国加入到轴心国里来,起码当个中立国也行。本来美国当时就处于中立态度,如果英国也袖手旁观,德国的处境就能改善很多。正因为德国始终对英国抱有希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包括进攻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也就显得不那么坚决,打到一半取消也是预料之中的。

第三,犹豫等待和打一仗试试,德军最终妥协收场。海狮计划的设想是在1940年的5月份,直到7月份才付诸实施,但真正打起来是在9月份。中间虽然戈林对伦敦搞了个突然袭击,却也检验了德国空军的实力。直到9月7日德军大规模实施伦敦轰炸,反而促使英军加强了空战力量,更坚定了打击德军的决心。而英军的反击也让德军统帅部看到了将来,既然谈和不成空战又不济,加上英军又受困西线和太平洋战场,对德军东进形成不了太多威胁,此时停止海狮计划是最好的结果。

二战海狮计划,为何德军关键时刻取消登岛行动,风险太大

总结:德军及时终止海狮计划,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德军统帅部在二战中所作的一次正确选择,如果按此计划执行,德军必将面临更大规模的两线作战,除了德国本土要受到来自苏联的打击外,登陆英伦三岛的德军也将受到英美盟军的坚决打击。至于曼施坦因所说的因小失大错失良机,只不过是让德军减少一些损失和尽早结束二战罢了。而对于德军来说,登陆英伦三岛和闪击苏联结果都是一样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失去的胜利》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