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未來的發展重心在哪裡?

淋不壞的傘


未來,江蘇最大發展機會肯定是,江浙滬經濟圈建設,而蘇州吳江區最南端的小鎮正好在江浙滬三大經濟體的中間位置,交通方便,人煙稀少易建設各種設施機場什麼的,地理位置絕佳,



大吉丿大利丶


當前我們都知道,江蘇省在我國是經濟發展非常好的省份,尤其是蘇南地區,這幾個城市,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經濟發展都非常不錯。並且從歷史上這幾個地區也是傳統上的江南重鎮,即便到了今天提起江蘇,大家首先都會想到這幾個城市,但其實江蘇省以北也是有很多城市的。未來江蘇省發展要提升的話,北部幾個城市也肯定是發展的重中之重。很多人認為當前江蘇的經濟總量不如南部的廣東省,雖然說相差不大,但是十幾年了一直沒有超越廣東,如果江蘇省的經濟總量想要超越廣東,那麼肯定要將北部幾個城市發展起來,以此認為,江蘇省未來的發展重心肯定是在北部,也就是蘇北地區。但其實這樣理解是有錯誤的,因為相比於南部城市北部的工業經濟基礎還是相對薄弱,只能說加大發展力度,但是重心肯定不會向北偏移。那樣,蘇南原先有的基礎,也會白白浪費掉。

當前江蘇省提出的發展規劃雖說是向北偏移,但是向北偏移更多是偏向於南京,以減少上海對江蘇的影響力,我們都知道,南京的省份是江蘇省會,但是南京的發展在江蘇並不是排在首位的,有南部蘇州的經濟大市存在,更有與上海有總部基地的競爭關係,所以未來江蘇要想再提升一個檔次,那麼南京發展必將增加影響力,當前南京也已經提出了優先發展產業,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第三方服務業為主。另外我們還要考慮長三角這一經濟發展圈。長三角當前在我國算是經濟引領地區,以上海為龍頭,周邊三個省份的城市共同發力,組成了我國唯一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如果江蘇省的經濟向北偏移,那麼對世界級城市群的競爭力度,實力會造成影響,所以不管從省出發還是從地區出發,甚至是從世界層面的去考慮,江蘇省未來經濟重心還是會在南部。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1、前不久,南京剛剛被批評首位度不夠。的確,六朝古都,前朝舊都,人文薈萃,經濟人口發展卻遠遠落後於蘇州,未來南通也有實力和南京掰掰手腕,這樣的情況下,南京的地位肯定會得到加強。

2、蘇北沃野千里,到處都是大平原,奈何連條像樣的鐵路都沒有,如果能徐州的鐵路不是從安徽境內走,而是從蘇北走,然後過江接上寧滬線,可以想象會給蘇北帶來多少的發展機會,尤其是高鐵修通後,蘇北任意一個城市到上海2個多小時就可以,好處難以想象!

3、蘇北好企業也不少,因為工作關係,我去過蘇北不少地方,個人感覺這樣的地方,只要國家和江蘇捨得投資,修好各種基礎設施,蘇北的發展速度還會更快,從經濟平衡的角度來說,只有蘇北上來了,江蘇才有做回老大的機會的。

4、經濟發展規律也是,國家現在提倡高質量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國內經濟條件好的地方都把速度降下來了,而西部某些省份的發展速度卻非常快,類比到江蘇這樣的省內看,也是蘇北的機會更多。


遁逃者


重心在哪裡?看得懂嗎!?





孟德斯夢


去年前6個月,蘇粵差距僅1500億元人民幣,2018全年落差4700億元人民幣;而今年1-6月,粵蘇差距進一步擴大到2000億元人民幣,這麼推算,2019全年江蘇很有可能被廣東狂甩6000多億!江蘇追趕廣東,到2016年達到最接近的時候,突然又開始反轉了,兩個宇宙大省的PK,又出現了大逆轉,江蘇大有被廣東甩開的態勢,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的反轉呢?這是我們很值得深思的。江蘇明明在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遙遙領先廣東,卻為何越追越難,頗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了?小編以為,江蘇最大的問題就是產業制度上的問題,第一,國企佔比過高,第二,外企佔比過高,這兩種產業制度過度發展,導致江蘇轉型十分艱難,以為這經濟結構,具有很強的路徑依賴性,導致轉型的成本極為昂貴,而廣東是轉型最成功的,以為廣東的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特別發達,商業環境和商業制度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經濟發展到最後,一定是制度的比拼,江蘇如果無法扭轉這種局面,估計還會進一步擴大!那麼,又該如何轉型呢?

小編認為,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進程中,江蘇必須堅持系統思維,各方配合協同,綜合精準施策,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下好“先手棋”,打好“組合拳”,從而真正跨越“攻關期”,大踏步地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第一,從“速度情結”轉向“質量情緣”,在質量變革上取得新突破。增長不等於發展,分量不等於質量。沒有一定的增速,也就沒有真正的發展質量。因此,牢固樹立“質量情緣”追求發展,從根本上來說,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第二,從“GDP至上”轉向“生態優先”,在綠色發展上取得新突破。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表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特徵,包括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因此,江蘇經濟的“轉向發展”,還必須把生態放在優先位置。這不僅是重要內容,而且是衡量標準。

第三,從“規模擴張”轉向“品牌提升”,在效率變革上取得新突破。江蘇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江蘇從製造業起步,以製造業見長,擁有我國規模最大的製造業產業集群,其產值約佔全國的12%、全球的3%,居全國第一位。江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經連續7年蟬聯全國第一,並在全球產業鏈中擁有一大批行業排頭兵。品牌的形成,是人們對品牌的精心投入、持久打磨和消費者對品牌認同度的結合,因此,品牌既是附著於高質量商品載體之上的、能夠帶來大量消費者從而使商品價格得以放大的標識,又是可以與國家(地區)自然資源、人力資源、文化資源進行高度集聚、科學配置和合理整合從而帶來溢價超額利潤的載體。如此,品牌必須以質量為基礎。質量是品牌的生命,離開質量談品牌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有規模不一定有品牌,但有品牌就一定會有規模。因此,第一,必須強化企業的“品牌意識”;第二,必須增強全民對“工匠精神”的尊重和崇敬;第三,必須堅持質量文化引領,把文化傳承融入產品創新之中;

第四,從“依賴技術引進”轉向“依靠自主創新”,在動力變革上取得新突破。江蘇對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掌控不夠,科技支撐力不強,不少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從而受制於人,如40%的大型石化裝備、65%的工業機器人、80%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裝備、70%的汽車製造關鍵設備、核電等重大工程的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以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等,目前依然嚴重依賴進口。

當前科技自主創新最硬的“硬骨頭”有兩塊,一是原始創新,二是成果轉化。江蘇必須改變一遇到技術難題就“引進”的狀況(真正高難度的好技術仍要引進),破除迷信,敢闖敢試,消化這兩塊“硬骨頭”:

第一,以全球視野衝刺原創目標。江蘇作為中國的科教人才大省,應當樹立“捨我其誰”的精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科技創新,首要的是科學發現。現在科學上的重大成果,都是以科學發現為源頭的,體現科學發現、技術創新、知識更新的密切銜接和融合,是科技進步道路上的革命性變化。建議設立“創新家獎”,努力為科教人員創造寬鬆環境,把他們從煩瑣事務中解放出來,鼓勵他們海闊天空、奇思妙想,同時淡泊名利、潛心研究,走出書齋、實驗室實行產學研相結合,推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齊頭並進;

第二,打通成果轉化的通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確立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創新精神融入企業發展血脈,重點抓好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兩個關鍵。鼓勵“創新家”與“企業家”抱團創新、聯袂創新,發揮其“創新源”“主力軍”作用,形成以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型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為骨幹的創新企業集群,使創新活動普遍化、常態化、社會化。




財經趣彈


江蘇自古以來都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如今江蘇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2018年江蘇GDP達到了92595.4億元,與廣東一道共同邁入“9萬億俱樂部”,江蘇省內經濟強市林立,全省13個省轄市都進入了全國百強。

雖然省內經濟強市林立,但各市發展水平還是有所差異的。總的來說,蘇南是江蘇乃至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蘇南包括蘇州、南京、無錫、常州和鎮江,是江蘇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蘇南五市的GDP總和高達5.4萬億元,佔全省的58.4%,其中蘇州、南京和無錫是江蘇僅有的三個“萬億俱樂部”,經濟實力強大,而整個蘇南的人均GDP更是高達16萬元,遙遙領先江蘇其它區域。

那麼江蘇未來的發展重心會在哪?肯定有不少人會認為是蘇北,因為南北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應該要把發展重心放在蘇北地區,這樣全省經濟發展就更平衡了。小編覺得這樣的想法是好的,但不合適!因為江蘇的經濟重心就在南部,經濟基礎就擺在那,而且蘇南又是長三角重要的組成部分,長三角是國家戰略,享受很多政策扶持,因此江蘇的經濟重心不大可能會北移,如果江蘇強行把發展重心北移,那蘇南的發展資源就白白浪費了!所以對於北部地區,只能說是加大發展力度,重心不會北移,就像廣東一樣,它的重心在珠三角地區,不可能會移到粵東西北地區,只能儘可能的加大力度發展粵東西北地區,以降低發展不平衡狀況。

未來江蘇的重心依然會在蘇南,但也應該加大力度發展好蘇北地區。其實過去江蘇一直就在做這個事情,振興蘇北戰略就是很好的例子!如今蘇南比蘇北發展得更好,就應該做好帶頭作用,帶動蘇北發展,這樣江蘇經濟就更加均衡,發展得更好了。


錦繡中源


近期發現有多人抄襲研色潤墨的多篇自創文章發表在百度等平臺,做為一個自媒體人請自重,請你們尊重他人碼字的辛苦,如若轉載請註明原作者筆名。

同時歡迎對此篇文章有不同見解的朋友下方留言共同探討。


研色潤墨


肯定優先發展以蘇錫常城市圈為主的蘇南地區,靠近上海,有利於產業對接轉移。過去的二十年,江蘇的發展很大程度由蘇南地區,尤其是蘇錫常地區的蘇南模式優勢飛速發展,顯得耀眼奪目。隨著近五年來,外向型經濟由於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外貿訂單急劇減少。國內電子硬件行業往互聯網軟件行業發展。民營經濟和實體經濟向新經濟轉型。



蘇南模式受原來的製造業為主體的結構模式,已經跟不上整個社會創新的變化,再加上整體盤子太大,使得轉型緩慢。

在這方面,蘇南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尤其是深圳東莞的比較尤其明顯。珠三角地區結構轉型已初現成效,而江蘇還在困境中掙扎。


另外整個江蘇由於蘇南蘇北交通差異厲害,蘇北地區想成為整個江蘇重新崛起的龍頭還為時尚早,等十年後所有交通網絡健全後,蘇北地區的作用才能凸現出來。

江蘇走到今天,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的形式,不管從產業結構,從均衡發展,從國家政策紅利,還是江蘇人的思維不夠前衛開發。各個方面對於深化改革來說都是困難。

緊抓長三角一體化,南京首位度機遇,重新起步,江蘇經濟的未來還是可期的。


獨秀文苑


看到有說把省會遷到蘇北的,尤其是說鹽城的,蘇北哪個市有資格做江蘇的省會?安徽省會北遷合肥,不搞沿江發展,立馬掉隊。沿江省份發展好的哪個省會不沿江?丟棄黃金水道北遷蘇北?逗呢???江蘇的科教尤其是高等教育,一大半都在南京,南京劃出去江蘇各方面要打折扣。蘇北不是發展不了,怪只怪地理位置沒有蘇南好,就跟國家先搞沿海發展一樣,只有能力先搞一部分,當然搞最容易發展的那部分!!江蘇當務之急,蘇南整合區縣跟珠三角一樣,一步步把縣級市全改區。鎮江經濟增長緩慢,趕緊的拆分重組,一部分劃給南京,一部分劃給常州。迅速組建四個萬億城市,兩個衝兩萬億城市。南京帶動揚州,南通加強跟上海聯繫,常州帶動泰州(蘇中該拆分的拆分,雞肋!)無錫蘇州帶動蘇北。加強沿海城市建設,尤其是江蘇唯一良港連雲港,連雲港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稍有投入必有跳躍式發展。尤其是江蘇近期規劃的各種交通線路計劃,2025左右完工,江蘇必將迎來一次大躍升。


直轄省感謝dxp爺爺吧


如果說未來的話,個人覺得會是宿遷。

宿遷發展思路清晰,大拆建為工業化鋪路。

相比蘇南經濟發展,宿遷比較窮,工業基礎薄弱,十三妹許多年了。打過即時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最後活下去只能直接上科技,快速建兵工廠。

由於基礎經濟發展需要漫長時間,而江蘇省距離全面快速實現小康的重任就剩2年了,而等不起的宿遷,只能被迫彎道超車,快速實現工業化,所以只要搞大拆建,一下子土地人口都解決了。

一石三鳥,政府有了項目用地,老百姓有好的居住條件,企業有了低成本的用工需求,銀行有業務也樂意貸款,房地產商也有資金投入。目前宿遷房價也不高,也就8000塊每平這樣,江蘇省最低。老百姓平均收入已突破4000元,兩個月買一平方,挺好的,所以拆遷果然是好主意,太棒了,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