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出現是否意味著地球上隨時都可能有新的物種出現?

大海122377986


病毒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生物。

物種,是一群可以交配並繁衍可育後代的個體, 但與其它生物卻不能交配。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類病毒不能算是一個物種,它必須藉助其它細胞才能複製繁衍。


耿老師在種草


顧名思義,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與此前已知的其他病毒都不一樣。冠狀病毒的種類很多,它們是RNA病毒,能夠在人類和動物之間進行傳播。

通過電子顯微鏡觀測,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形態屬於冠狀病毒,但是新型的。除了這種病毒之外,還有包括SA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病毒)等6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類,並引起相關併發症。

新冠病毒的出現,這是否意味著地球上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新物種呢?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病毒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漫長,可能達到四十多億年,它們在生命起源時,可能就隨之誕生了。病毒與其他生命共存了很久,它們可以入侵細胞,並在其中進行繁殖。

不過,對於病毒究竟是不是生物,目前還沒有定論。按照傳統的生命定義,病毒的行為並不符合,它們的生存依賴於寄生,無法獨立自我複製。一般認為,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存在。

病毒的結構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們的DNA或者RNA由蛋白衣殼包裹,結構十分簡單。當病毒入侵細胞時,可以利用宿主的物質進行自我複製,從而延續它們的遺傳密碼。

雖然病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命,但它們也在不斷進化,不斷會有新的病毒出現。那麼,新型病毒是如何出現的呢?

新病毒的誕生

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繁殖過程中,它們會通過遺傳變異產生新型病毒。研究表明,病毒的基因在複製過程中會發生重排。另外,病毒基因的鹼基也有可能發生突變。這些過程都會導致新病毒的出現。

舉個例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人類流感病毒可以通過基因重排或者抗原漂移的方式產生新的病毒,也就是高致病性人類流感病毒。通過遺傳變異,病毒有可能會變得更加危險。

根據2013年美國微生物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刊載的一項研究[1],能夠感染哺乳動物的病毒至少有32萬種,將近七成有可能會感染人類,很多病毒還沒有被識別出來。研究人員對狐蝠(一種翼展可達90釐米的蝙蝠)進行研究,發現它們攜帶了60種病毒,其中大多數都是新型病毒,此前尚未發現。

另據《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在2012年刊載的一項研究[2],已知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有219種,每年還會新發現3到4種。第一種被發現能夠感染人類的病毒是黃熱病病毒,發現時間是在1901年。

至於傳統意義上的生物,誕生新物種並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因為新物種的形成需要漫長時間的隔離。不過,地球上還有數百萬個物種是未知的(估計佔到地球上物種總數的80%),所以每年都會發現新物種。

參考文獻

[1] Simon J. Anthony, Jonathan H. Epstein, Kris A. Murray, et al., A Strategy To Estimate Unknown Viral Diversity in Mammals, mBio, 2013, 4, e00598-e00513.

[2] Mark Woolhouse, Fiona Scott, Zoe Hudson, Richard Howey, et al., Human viruses: discovery and emergen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2, 367, 2864-2871.


火星一號


地球上突然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意味著可能誕生新的物種?

實際上,人類看似無所不能,但實際上也跟其他宇宙萬物一樣,很多時候都不得不屈服於自然規律。而且,新的病毒隨時都有可能在我們的身邊爆發,從古至今亙古不變,區別只在於我們是否識別出它是一種新的病毒。而人類起到的作用,只可能是加快其爆發的節奏,而並非阻斷新病毒類型的產生。

簡單來說,病毒和物種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事物,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連生物都算不上,而後者往往大規模出現於上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我想沒有人會期待這一天到來。首先,我們可以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說病毒並不是生物。當我們定義一種事物為生物的時候,它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性狀特徵,即:

擁有嚴整的生物構造;

具備新陳代謝的基本功能;

自身具備應激性;

可進行生長、生殖和發育;

能較好的適應周圍環境的影響;

保持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特性。

然而,體積特別小的病毒,它們在結構上也表現得特別簡單,僅由DNA或者RNA核酸構成。並且,病毒還不具備新陳代謝的能力,其生長和繁殖都完全依託於宿主身體中的活細胞。

對於生物體而言,細胞就是其功能和結構的基本單位,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離不開構建生命系統層次結構的基石-細胞。

而真核細胞(真核生物)和原核細胞(原核生物),便是根據組成生命體的細胞是否存在核膜包來進行區分的。前者的DNA不會跟蛋白質發生結合,而後者則能在成型細胞核的基礎上發生有絲分裂。

對於病毒來說,其新個體是通過自我複製實現,而這個複製的過程只能藉助宿主細胞中的營養物質(氨基酸和核苷酸)來進行。

病毒的結構簡單到只由內部的遺傳物質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體積小到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可能觀察得到。而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本質上就是病毒的複製和新生,它們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

而物種是什麼?科學家將其稱為生物分類學研究中的一個基本單元,交配和繁衍後代是這個群體中每個生物體都具備的基本功能。

而一個物種區別於其他物種最簡單的體現,就在於它與其他物種生物個體發生交配行為之後並不能孕育後代,又或是孕育出的後代不具備繁衍的能力,這也就是不同種群之間的生殖隔離表現。簡而言之,像新型冠狀病毒這樣的病毒根本沒有酶系統,一旦它們離開人類的身體便無法繁殖新個體。

事實上,新型冠狀病毒也如同其他普通病毒一樣,只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態,不僅算不上是生物,更不能將其稱為一個物種。而該病毒的爆發是否意味著地球上將有新的物種產生,這完全是兩個不相關的問題。雖然,新病毒和新物種的產生都主要依託於環境的變化,但前者更為普遍的發生,而後者更多的是某個物種從現有生態系統中消失。


悟空科學


這貌似是兩個相互之間沒有關聯的話題。

2019年12月中旬我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集中出現了幾例肺炎病例,從肺部CT來看是醫生沒有碰見過的情況,醫生對這類情況還是比較敏感的,因此就上報給相關防疫組織。最後確認這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並且存在人傳人的情況。


在生物學上根據親緣關係的遠近以及進化關係有著具體的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例如老虎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亞科-豹屬下的成員,共包含了九個亞種,如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等等。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講病毒並不能算作生命,可以把它看成是介於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類生命體。

病毒也可以按照這樣的規律進行分類,一般所說的冠狀病毒指的是冠狀病毒科下的一大類病毒包含很多種,而新型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下的成員。科學家研究發現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和在蝙蝠體內發現的冠狀病毒有著87.1%的相似性,與2003年出現的SARS有著79.5的相似性,並且與在雲南的一個蝙蝠樣本中發現的冠狀病毒相似度達到了


96%。因此說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屬於近親,但是並不同種,並且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大可能是蝙蝠,潛在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很多種冠狀病毒,但只有7種可以傳播到人類的身上,它們分別是:非典型肺炎SARS-CoV、2012年在沙特發現的MERS-CoV、以及現在的新冠病毒2019-nCoV,以上三種危害較大。而剩下的四種為HCoV-229E、HCoV-OC43、HCoV-NL63和HCoV-HKU1型,這四種會導致一些流行性感冒等。


不嚴格來講,病毒也可以被看作是生物,並且它們的變異速度還是很快的,有的時候會隨著宿主的不同而進化變異。尤其是RNA病毒,單鏈遺傳基因表達複製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錯誤,而這些錯誤導致的結果就是變異。病毒相對於其他生物來說變異進化的過程會更加簡單一些。

一個新的物種出現標誌就是“生殖隔離”,而對於病毒來說自然無法用此來判斷,病毒對於生物的多樣性影響也不大。目前科學家在地球上已經發現了180多萬個物種,而科學家推測沒有發現的至少也有數百萬種,因此說即使不考慮病毒,在地球上也時刻會有新物種被發現,當然也時刻有物種被滅絕。



大家閱讀完文章之後要了解一點,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是近親,親緣關係較近,剛剛網上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S病毒”新聞,完全是專家的口誤。



科學黑洞


病毒寄生在生物細胞中,不斷自我複製,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的奇怪物質。病毒繁殖的速度和數量規模非常大,在這樣增殖的過程中基因存在突變的機會。而且病毒寄生在細胞內增殖,易受環境的影響而變化。以上原因使得病毒的遺傳具有很大的變異性,一些原本和人類無關的病毒,在變異後可能感染人群。

病毒繁殖就是遺傳物質的複製,在複製過程中就有可能出錯,這就是突變,特別是RNA複製錯誤率比DNA複製要高很多。病毒結構簡單,有大的存在數量和高速的繁殖,這些都使得病毒在複製時有很多自然突變的機會。

另外,病毒在外界環境的變化下,也會誘發突變,例如病毒受到紫外線燈物理刺激,或者化學試劑的處理。現代生物科技的發展,也使人類可以在實驗室,通過對特定部位的核苷酸剪切和替換來誘變病毒。

病毒針對環境的一些變異會使病毒對環境的適應性提高,例如從較低溫度下繁殖,進化到在較高溫度也能繁殖,或者是提高耐藥性。同時,病毒的變異會明顯影響其致病性,一旦發生變異,不同代的病毒可能感染的宿主,引起的症狀和致死程度不同。

例如澳大利亞引入的黏菌病毒消滅氾濫的兔子,第一年對感染兔子的致死率在90%,第二年就跌到20%。對病毒來說,降低宿主的快速死亡,明顯對其繁殖和傳播是有益的。


量子實驗室


病毒如果不是認為製造的話,它的產生也許是一種大自然進化過程,其目的是淘汰那些“老弱病殘”之物種,推動生物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時間歷史長河中一些物種滅絕了,一些新的種類又誕生了或改變了形態,總的來說,地球上的物種正以驚人得速度在消失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不光是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更多得是大自然本身進化機制。人類的誕生不光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幸運的事,也許是宇宙中一件最重要的事,宇宙把一切都交給了我們,精神文明和道德水準就要靠我們自己了,我相信擁有幾百萬年曆史文明及未來擁有上億年好光景的人類決不會辜負厚愛他的宇宙。


義無反顧62


生命也是物質的一種形式,只是結構和功能複雜了一些,原子層面上與各種化合物質並無太大的區別,不要想象的太神秘,每時每刻都在新生和消亡,能夠保持自身結構穩定的就會存在一段時間,有遺傳特性的就會持續存在,整個過程是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充滿了隨機性,就是所謂的自然選擇,這是最原始的生命產生方式,屬於生命演化的第一階段,生命的特殊之處,在於演化過程中自發的產生了意識,有了意識的參與,一切都不一樣了,與周圍環境之間不再是簡單的適應與消亡,不再是環境選擇為主的演化,而是變成了進化與改造,生命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選擇和改造環境,遺傳物質構建複雜形態更有利於自己本身的存在和傳播,當遺傳物質構建的生命體的功能複雜到一定程度就產生了智慧,智慧可以說是生命體演化的新的里程碑,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產生的第二個階段,有了智慧參與的生命演化,再一次徹底打破了最原始的生命產生和演化方式,智慧可以有選擇的定向改造生命甚至是創造生命,在生命演化史上有質的飛躍,是生命自我演化的更高效階段,不再過度地被環境所限制,而是有可能超脫於自然而產生!生命自從產生就是自私自利的,以自我生存和傳承為目的,所有違背這一目的的事件都可以摒棄甚至是磨滅,所以自然界是生與死的殘酷,有了意識之後,遺傳物質以生命體的複雜形態變得更加自私自利,在本質上與無意識生命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各種生存競爭事件由微觀走向了宏觀,放眼周圍的一切甚至包括我們自己,還保留著相當多的最原始的自我生存競爭意識。當生命體產生了智慧之後,生命進入了新的紀元,可能是遺傳物質的自私自利特性達到極限之後的昇華,它變的不再自私也可以說變的極度自私,不再自私的是它把生命本體的控制權以智慧的方式交給了生命本身,極度自私的是它試圖通過生命本體的智慧迎來自我革新和自我創造的新紀元!智慧是一把雙刃神器,可以創造生命也可以毀滅一切,願我們這些剛開始擁有一點智慧的人類善待之,善用之!


leben創造者紀元


什麼環境出什麼物種,這是必然的。如果環境是漫長逐漸的改變那麼現有物種會逐漸跟著適應,如果環境是快速的改變而且改變極大那麼現有物種不適應的會滅亡適應會倖存。如果都滅亡了就剩下一個細菌將來環境一旦好了也會東山再起的。新的物種會出現。個人認為實際上每時每刻都應該有新的物種嘗試這出現但現在環境不適合它們就萌生不出來。假如現在地球溫度下降50度就會有生物滅亡也會有耐寒生物逐漸出現。反之要是溫度升高50度那麼只能耐熱生物出現。當然,就是出現也不是一夜之間就出現的也得經過多少年逐漸進化演變的。


協作精神


不會,自然界控制人類的方式,都是以送災難的形式實現社會運行的最優化。老子的反者道之動,正是對反面力量的肯定。人類要抓住契機,調整方向,消除不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仔細研究一下天人合一的科學內涵,要跳出瞎猜的怪圈,用科學的眼光審視自然界發生的災難,看蘊含什麼啟示。


老張觀世界o


可以說病毒的出現是和全球變暖,自然環境的變化密不可分會使生物變異,如果人不干擾的話動物是會進化變異的就像核輻射一樣,但那要很長時間到哪個時候我們都不存在了所以也看不到,這只是假設,人會研發疫苗所以大概率是不會出現新的物種,只會因為人對大自然生態平衡的原因現有物種會大滅絕,我猜將來病毒會不斷變異會出現更厲害的病毒,所以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這樣我們才能在地球上繼續存在,如果環境惡化了第一個反噬的就是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