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全縣各級各部門採取措施群防群控,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還有這樣一個群體同樣在默默地奉獻,他們日夜蹲守在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以護佑生命的大愛和舍已為人的奉獻,成為守護群眾安全的堅強後盾;他們逆向而行勇敢衝鋒,用責任與擔當築起群眾的平安防護網,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鄉村醫生。

老戰士的責任與擔當

王四永是寺溝鎮八步川村的村醫,從疫情爆發到現在,他幾乎沒怎麼休息過。他堅持每天兩次到重點返鄉人員家中測量體溫,穿好防護服,帶好防護罩,全部監測下來讓他汗流浹背,但他沒有任何怨言,總是說“這是我的責任,是我應該乾的”。

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在做好武漢返鄉人員的居家醫學觀察的同時,他還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宣傳,開展消毒作業;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單,向群眾面對面講解疫情的危害、宣講疫情防控知識,增強群眾的防控意識,對居家隔離人員進行情緒疏導,和村社幹部一道身背噴霧器,對群眾院落、屋舍進行全面消殺。疫情防控期間,全鎮所有餐館都停業了,他積極動員家人為村上疫情監測點工作人員免費提供午飯,還為疫情監測點無償提供燃煤1噸。

醫者仁心,醫者無懼。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王四永以53歲的身軀扛起了一名戰士的責任。疫情沒能阻攔住他走家串戶的腳步,反而激起了他逆行而上的勇氣,紮根基層,默默付出,以血肉身軀構築起農村疫情防護的堅實屏障。

舍小家為大家的守門人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梅川鎮馬家溝村村醫包雲飛本該在家享受天倫之樂,農曆正月十一原本是他為小孫子辦滿月酒的時間,從疫情開始後他就24小時蹲守在監測點,和村委會幹部一起監測過往人員體溫、為過往車輛消毒、排查返鄉人員,除此之外,他還要每天監測居家隔離人員體溫、上報相關數據,並承擔著全村群眾健康教育的重任。

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正月初七早上他抽空給妻子和兒子各打了一通電話說:“孫子的滿月宴取消吧!我要參加疫情防控,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不能給政府添亂,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同時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村裡要帶頭做好榜樣”。 起初妻子還不是很理解,他在電話裡用訓誡的口氣說道“我是這個村的村醫,要為我村村民的健康負責,你自己在家想想,想不通也得想通,這是原則!”就是這樣一個西北漢子用接近“粗魯”的舉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和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正是有這樣千千萬萬舍小家、為大家的“白衣天使”在自己最基層、最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人民健康才會有保障、疫情防控才有保障。

帶病老村醫的默默堅守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55歲的茶埠鎮溝門村村醫王素芳帶病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義無反顧地站在了基層抗擊疫情的最前線,被當地群眾譽為“貼心大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共產黨人的錚錚誓言。

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疫情面前,小村醫彰顯大擔當


溝門村位於茶埠鎮衛生院所在地,人口密集,鄉親對疫情防治意識低,春節期間又有疫區返鄉人員,王素芳很擔心鄉親們的健康安全,時刻關注最新官網消息,掌握正確防護常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疫情防控能力。由於每天的超負荷工作導致王素芳感冒嚴重,但她早上一輸完液馬上就投入到工作當中,大家都勸道:“要不就先休息一天,感冒好點了再工作。”她說:“特殊時期,能為大家出點力,再苦再累都值得,因為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醫生”。

她和黨員志願者們一起排查防控疫情,通過廣播、微信和村宣傳欄宣傳防控知識,挨家挨戶發放消毒液和口罩,教大家正確的消毒和防護方法,每天跟居家隔離人員溝通,實時關注其身體狀況,及時掌握返鄉人員信息。在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生活用品時,對他們開展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堅持14天,健康一家人。村民們都紛紛為她點贊,向她致敬。她卻說:“我也沒幹啥,我是一名黨員,我做的都是我應該做的”!

時刻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舍小我、顧大家,無私無畏,任勞任怨,王素芳以一位鄉村醫生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王四永、包雲飛、王素芳只是千千萬萬村醫的一個縮影。疫情防控戰鬥打響以來,岷縣367名村醫集體出動,日夜奮戰在防“疫”一線,他們是“疫情排查員”,每天上門排查外地返鄉人員,併為居家隔離對象測量體溫;他們是“防控宣傳員”,通過喇叭、微信向群眾廣泛宣傳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他們也是“物資保障員”,每天上門向群眾發放口罩、體溫表、消毒液等物資;他們還是“健康守門員”,奮戰在各村疫情監測點,逆流而上,在寒風凜冽中堅守,以身作盾,守衛著轄區群眾的健康。

他們是“白衣戰士”,是最美逆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