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农民可以自己买保险养老,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购买?

岁月如金8404


不是很多人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而是买不起!因为收入低,除了吃饭,正常开消都不购那有余钱买保险!


仲夏之夜1964


你好!

在农村农民可以自己买保险养老,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购买?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深有体会!我姐40岁不到,因为操劳,身体总是会有一些不舒服,她刚刚买了房子,精装修的,一次性全款,压力也不大,而且就一个儿子!我叫她趁自己年轻,为自己买份保险,转嫁风险,不要什么都是为了儿子,自己没有健康身体,拿什么去为儿子!她说,道理她都明白,可是没钱!但是今年却花十几万去买北欧风格的家私,自己绣了一年的十字绣,说不自己房子装修的风格不同,也不要了!所以说到底,国人对保险都不重视,觉得,现在用不上,白白交了,浪费钱!


要知道农村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广大农民实施的一项福利政策,目的是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局面,为农民养老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目前农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是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工12个档次,多交多拿,因为农村养老保险的领取方式,是跟自己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以及所交的费用有直接关系的,交够15年,到了60岁,即可每月领取养老保险,目前最低是100元,最高1000元,2018年的平均领取额度是135元,所以一年下来有1500-2000元了!可还是有些人不愿意交!


很多农民都很排斥“保险”两个字,觉得保险就是骗人,特别是近些年各种理财保险的兴起,让不少农民吃了大亏,觉得保险不靠谱!当然也有些明白保险是有用的,只是觉得每年交钱,到了60岁,才领取那么一点钱,还有些担心自己没活到那么大岁,不划算等!有些则没有想那么长远,也不够重视,为车子买保险愿意,但是让他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显然就不愿意了,也不舍得了,所以归根结底,是对养老保险理解的不够透彻,也不够重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你们这些有养老保险的站着说话不腰庝,就拿我来说吧,83年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当时的计划生产育农村允许生2胎,农业当时种地的情况,没有男劳动力,还真不行,田里收粮食要是田里一担一担的担出来,耕田用牛,每天下季国家排任务挑水利没男劳动力还真不行,那里我们有自己的家在农村:读书,我们把农村的田不要了,房子卖了,在镇上租房子住,打工,那时学费两个孩子的生活费,我们刚刚够用,还有两个老人都养,你说我交得走保险吗了,再后来两个孩子大学毕业了,我想去买,民政局人到了六十岁不能买了,我想还是孩子养我们吧,可能到了城了,城里的房子都得一百万一套房子,两个孩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只能出去打工,只有望身体好一点,打工转钱养老吧,我可以说,我夫妻两年轻是挺优秀,老公曾经是镇上的人大代表,我年轻曾当过民办教育,我也曾被评为市先进教师,我想问一下,有教书证,和人大代表证的养老金是能加吗


蓝天89516


在农村农民可以自己买保险养老,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购买?

农村老话说得好:“寒不择衣、贫不择妻、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说实话,若是农民轻易就能拿出钱来买养老保险,不觉得有压力,谁不愿意买份养老保险,让自己老了每月有份养老金可领取啊!农民不是不愿意购买,是各种原因促使他们,不得不放弃。

据阿兮了解,现在农村农民购买保险养老的情况,分这么几种:

1、早些年家庭条件较好不差钱,或外面有眼界宽的亲戚的,基本都一次性购买了新农保。

不得不说,这确实需要眼界开阔,有见识,才能当机立断早下手。阿兮老家农村,在十多年前第一批放开政 策,农民可一次性买断养老保险时,一次性交的钱不到两万,我记得才一万六千左右,当时下手的就是不差钱又有头脑的农村中年人。

我认识有个农村妇女,当时正在50岁年龄档上,因老公在外面工作,家里钱从容,直接就买了。买了后第二年直接拿钱,两三年就拿回了本钱,去年我问了下,一个月能领1700多元,还每年有取暖费。

不过第一批动手的少,我家大姐和二大姑姐他们这帮,属于第二批或者第三批,当时交的钱就上涨了近一倍,有3万左右吧。还记得二大姑姐当时百般不愿意,说庄稼人一年赚不了几个钱,还得攒钱给儿子结婚,不能让钱打水漂(开始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真不知道这是惠农政策)。

也是后来,外面几个姐妹强力劝说,才勉强买了,现在每月也是领1700多元,每次提起来都特别感恩,说比外面工作人员都气派,有地还有退休工资。

2、手里钱从容的四五十岁农民,选择分年买新农保的比较多。

可能阿兮老家胶东农村比较富裕,农村农民主动买养老保险的还是不少,反正分那么多档次,交不起最高档,交个中低档的也多少是个保障。

也是近几年农村政策宣传到位,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了个人买养老保险和新农保政府贴补的事情,年前我去几个农村,跟一些农民聊过,手里有活泛钱,每年还能收入几万的人家,买养老保险不少,尤其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家庭,好像更重视给自己买养老保险。

3、手头不宽裕,儿子没多少出息媳妇还没娶下的,或因各种原因致贫,没余钱也不敢想买养老保险的。

人的心情都一样,有钱了,谁不会花?谁不想给自己的老年多攒几层 保 险?可没有钱你只能一声长叹了。不排除有一些农民,觉得钱拿出去不如放自己手里保 险的心理,可大多数不买,还是一个钱的问题。农村人常说:“一分钱憋死英雄好汉”,手里钱不从容,做什么都心里没底,也可以理解。再说了,儿子娶媳妇可是要花现钱,人家媳妇可不听什么你交了几年个人养老保险。

4、抱着养儿防老心理的农村人。

去农村跟村民聊天,总有一些人抱着这样的观点:“养儿防老”,所以他们把自己赚到的每一分钱都贡献给了儿女,帮他们在城市买房,买车,唯独没为自己考虑一下买份养老保险,就像老话说的“积谷防饥”,你想啊,再孝顺的儿女,能一个月给你一千多花费吗?何况现在正是独生子女养老时代,老了就这一个孩子指望得上?还真得手里有点钱,起码住养老院也住得起吧?

5、盲目抵制惠农政策的老顽固。

农村里这样的人也是有的,我就听到过有人说:“千万别信新农合和农民养老保险,都是骗人的!”这纯粹是谣言!阿兮的老母亲也是农村户口,每年都缴纳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非常高,六七千的费用,除去报销部分,只花不到2000元。

那次阿兮还拍了报销单图片,专门写了一篇图文,劝告农村朋友一定不要心疼那几百元,每年买新农保,评论里居然有人说我是托,我也是无语了。若是没有新农合,真有可能一病返贫的。

综上5类,阿兮以为基本可以涵盖老家农村当前现状,也是农民购买新农保或不购买新农保的原因。您家乡什么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阿兮随笔


前几天接到村里的通知,今年的养老保险缴纳工作已经开始了,但是村民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有很多村民并不愿意交纳养老保险。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部分村民比较贫困,家中没钱。今年养老保险缴费的最低标准是每人300元,最高是3000元。有一些农民家庭本身生活比较贫困,手上也没太多的钱,即使按照最低标准一家几口人加起来也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更多。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交。

第二,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养老保险的认知不够深入和全面。农村地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民。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知比较少,很多人不了解保险的真正内涵,不清楚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对农民的重要意义。因为保险不像买东西,花了钱可以实实在在的拿回一件物品。他们认为购买养老保险每年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有些人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

第三,农村的养老保险政策宣传不到位,不深入,不全面。很多地方的农民对于养老保险认知不够深刻的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甚至有部分的村干部和相关人员没有及时给老百姓普及养老保险知识,只是一味的强调要求农民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有不愿意购买的抵抗情绪。

第四,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在农村地区特别盛行。这种观念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风俗,以至于深深烙印在农民的心中。很多人认为花钱买保险没有太大的作用,还需要支付一笔开支,不如将这笔钱留下来给儿子,或者流着自己以后养老。在他们心中,养儿防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自己老了以后,肯定是需要靠子女来养育的。所以他们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农村部分村民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所在。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面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止茶


在农村农民可以自己买保险养老,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购买?

这个是事实!截至去年年底,我们村子里为自己买养老保险的农民还占不到总数的一半。



世世代代的的农民汗流浃背,靠天吃饭,他们的养老也多是“养儿防老”的老观念,不管是60岁以上,还是70岁以上,80岁以上,只要还能动,就会不停地劳作,为自己挣得一碗饭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靠儿孙!

现在农民的日子好了,种地不需要再交粮纳税,这几年呢还有了养老保险,农民只要达到60周岁,地方政府就会为他们每月按时发放基础养老金,后来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农民也可以为自己交纳一份养老保险了,多交多得,少交少得,不交的话只能领取基础养老金。



但农民为什么不像城市居民那样积极地为自己缴纳养老金呢?

一,老农民有为儿孙无限付出的奉献精神。“宁为儿孙添油,不为自己检柴”,种地赚的,打工挣的辛苦钱首先要考虑的是儿孙,为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带孙子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落到自己头上,一分钱都舍不得花,更谈不到几百几百的去缴纳那份养老保险了。



二,等待观望思想严重。农民的养老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们这里从刚开始的每月55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03元,不少人觉得即使自己不缴,老了以后也会有一份养老金的,而且以后还会涨的,自己没有必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



三,就是一种严重的从众心理。网络上有不少替农民发声的声音,认为以往的农民们种地纳粮交税,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的汗马功劳,所以国家应该替他们交纳养老金。这种声音确实鼓舞了不少老农们,他们觉得自己为自己缴纳以后会吃亏的。那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盖房子现在有人替他们盖了,自己省吃俭用盖了房子的不是吃亏了吗?

四,就是确实有一部分农民经济非常困难,还够不着为自己缴纳一份养老金的生活层次。养老金毕竟是为未来投资,他们眼下的日子还过不好呢,哪里还有心思把钱投给还够不着的未来世界呢?他们要吃饭,吃药,养孩子,孩子要上学,要结婚,有的为此还要贷款举债呢,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那样的闲钱!

实际上呢,现在的养老保险政策好过一个亲生儿子,不少年老的农民们也在感叹现在政府每月给的100多块钱比一个儿子强多了,自己儿子一年下来都不一定能给到100块钱呢,更甭说每月都给100多块钱了!

可是,要让他们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再买一个这样的“儿子”,却有些舍不得呢!

你认为呢?你为自己购买一份养老保险了吗?


村姑说村事


第一:农村人保险意识淡薄

蜂部落认为这是一个主要原因,要说农村人无法承担养老保险的开支,蜂部落认为很多农村人还是有能力承担的,但是由于保险这东西在农村普及并不广,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人都这种意识,但是作为老一辈的人来说,很多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

就我们村来说,老一辈的人们关注的还是医疗保险问题,对于养老保险是完全没有概念的,很多农村人的想象中的养老保险还停留在只有正式工作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没有资格的人是无法享受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可以购买养老保险养老的,所以蜂部落认为最主要的还是不了解。

第二:资金压力大,对保险要求的金额不清楚

农村人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甚少,所以很多人心中形成了购买保险是需要付出大额款项的想法,具体需要付出多大的资金能够知道的人非常少,只用一个要很多钱,买不起就了解了这件事。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还是资金压力,就算明知道购买保险一年需要多少钱,但是很多人还是无法支付这笔开支,很多边远农村就连生活都还存在问题,更别说购买保险了。

第三:不知道去哪买,无法辨别真伪

农村人防范意识差的同时防范意识也强,对于保险这种后期享受的福利,他们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到了老了可以享受,自己的前会不会打水漂,会不会被骗,就算真正的想要购买,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买,于是只有不买。

第四:年轻人有保险,老年人买了不合算

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多人到城里工作,大多企业都买了保险,所以这些人不会去过问保险的问题,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还是把保险停留在五险上,而商业保险的时间要买15年,很多中年人担心没有满十五年自己都已经不在了,于是放弃购买,甚至对于一些立刻可以享受的大额医保、最基础的农村医保都不怎么购买,总是要等到生病了才四处筹钱,以高昂的代价承担医疗费用。

第五:农村的老年保险购买的多

关于保险的问题,我们当地似乎有针对老年人的保险,每年就几百块钱,很快就能享受,这种保险一般有村委的人进行宣传,购买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人寿保险、财险以及大额医保之类的有这种意识甚至可以去购买的人就非常少了。


蜂部落


有些农民朋友,小帐算得精,算的细,想在自己手里拿出一分钱干什么,那都得算计算计的,这也就包括买不买养老保险的问题了,没买养老保险的,就是认为买养老保险不合适,所以就不买养老保险了,甚至包括新农合,也有很多人认为不合适,所以也是不交新农合的钱的!

头条上也有很多农民买养老保险的内容的文章或者问答,也有很多评论的,凡是不买养老保险的,一是说自己没有钱买,二就是说买这个不合算,甚至包括新农合,也有人不愿意买的,而且会说,哪年哪年他们家的人都买了,可是他们家没有人得病,所以感到吃亏了,就放弃了就不买了!

还有不买养老保险的人,认为不用买养老保险,等到60岁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他们提供养老保险金的,但是,有的地方是把老人的养老保险与子女的养老保险捆绑在一起的,也就是老人没买养老保险,但是子女买养老保险了,等到老人60岁的时候,才可以领取养老保险金的!

如果老人没有买养老保险,子女也没有买养老保险,在有的地方,老人到了60岁的时候,也是不能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所以,还是请子女们先给老人把养老保险买了,每年交100元钱,这钱也不是很多的,每年交了100元钱的养老保险金,到了老人60岁的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领取养老保险金的!

养老保险和新农合,都是与每个农民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养老保险的档次也很多,钱少了你可以买低档的养老保险,钱多了你可以买高档的养老保险,你只有买了养老保险,到了你年老的时候,你才可以领到养老保险的,所以,没有买养老保险的农民朋友们,还是拿出100元钱,把你的养老保险买了吧!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关于农村人的养老保险问题,其实一直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今年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列入优先议题进行了布置。自新农合、新农保政策推行以来,农村参保人数逐年上升,参保意识逐步提高,但是还是有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养老保险,甚至包括部分在城市务工的年轻人,也不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现在农村基层干部,包括村社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国家关于三农方面的政策,自身理解就比较差,更不要说去做宣传解释等工作;乡镇单位干部下乡宣传力度也就这么几次,宣传手段也比较单一,很多地方满足于开会,但是现在要开村民大会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参加,所以对国家政策基本处于不清楚或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第二,传统的养老思想根深蒂固。

自古以来,中国农村从来没有什么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概念,农民基本上都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养儿防老成了农村养老的传统,农民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只要能劳动,养老就不成问题。加之对养老,医疗等国家政策的不了解,了解的渠道也不多,在没有亲眼看到实惠时,要想转变固有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难的。以新农合为例,那些享受过新农合报销好处的人,在缴纳新农合时,就比较积极主动,也不用村社干部动员,每年都很关心新农合政策的变化情况。

第三,经济困难,无法考虑养老的问题。

这几年农村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还有部分地方还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特别是那些边高老少穷地区,由于受就地理环境、交通环境,气候条件、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扶贫的难度非常大,很多人还处在温饱线上,一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所以和现实生活相比较,眼前利益大于远期利益,没有多余的钱来办理养老保险,对今后的养老根本不在自己考虑的范畴之内。

第四,找不到办理的方式和渠道。

对于部分文化水平高,信息接受快的人员,有养老的意识,也想办理农村社保,但是由于不知道怎么办,在哪里办?办了会享受什么待遇,所以长期处于观望之中;还有就是养老保险待遇过低,医疗报销比例不高,特别是年轻人认为自己身体好,考虑医疗问题,养老问题离自己还远,有的甚至不相信养老政策,担心政策会变化等。

总之,农村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农民表现不是很积极,主要还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对政策理解不透,加之经济承受能力、思想观念等因素,造成很多人不愿意购买农村养老保险。从目前来讲这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政策宣传力度的加深,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开展,这种观念是会得到根本转变的。


帮兄爱唱歌


这是观念问题。在改革开放后,把城镇人口的“奶”全断光了,一切都要全靠自己去创造,尤其是那些家庭中无任何稳定收入的城镇人口,更是苦不堪言。可是,就是那群人,哪怕摆地摊,甚至拾荒,在省衣缩食(甚至半个月不吃一次肉)的情况下去积攒,千方百计去购买社保(最低档),不知经过了多少的苦日子,他(她)们还是实现了目标,还有不少这样的城镇人口还在艰难地这样过着,他(她)们相信,社保是国家的大事,决不会出问题。而农民不同,有土地,还有各种惠农补贴,最起码有基本生口保障,没有太多的顾虑,在花钱买社保上就很纠结。买社保,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老后攒一份心安理得的晚年生活,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民心,这个问题大家会想明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