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樹華:路在腳下“家”在心中十六個日夜的堅守


伍樹華:路在腳下“家”在心中十六個日夜的堅守

2020年2月9日訊,“有群眾反映,華南西苑小區有新來的湖北車牌小車,要求核實。”自年初一以來,十六個日日夜夜,伍樹華已經多次接到類似這樣的電話,他都是二話不說,立馬根據收到的線索進行核查,瞭解社區相關人員情況。

伍樹華是平湖街道禾花社區黨委委員、治保主任,在社區工作站工作十幾年來,一直兢兢業業,竭盡全力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在本次抗擊疫情當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彰顯責任擔當。

伍樹華:路在腳下“家”在心中十六個日夜的堅守

就是最好的成果

伍樹華帶領網格員採取“線上+線下”方式對社區居住人員進行排查。線上通過網格員和業主房東的微信群,進行及時溝通和密切聯繫。線下進行上門走訪摸查,做好人員的自我隔離和居民的防護工作。伍樹華與社康醫生、警務室人員組成“三位一體”工作小組,積極落實“三位一體”工作,根據在冊人員名單,挨家挨戶,監測體溫,排除隱患。“你們辛苦了!”“你們是好樣的!”伍樹華在對社區居民進行登記信息時,不時能聽到社區居民的點贊聲。他認為,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是連日來社區齊心抗擊疫情的最好成果。

當了解到自我隔離人員,存在需要購買生活必需品卻不宜出門的難題時,伍樹華立即安排網格員主動與房東及自我隔離人員對接,瞭解他們的生活需求,自己和市容巡查員、物管員一起配送物資和倒垃圾,這不僅有效減少接觸,還解決自我隔離人員的後顧之憂。

伍樹華:路在腳下“家”在心中十六個日夜的堅守

█僅用8人

一天極速完成社區圍合

“把鐵馬拉到我們設定的各個卡點,綁牢紮實,貼好溫馨提示,人手不夠,我們社區班子一起上陣紮鐵馬。”隨著疫情形勢的發展變化,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2月3日,伍樹華迅速響應上級工作部署,自己帶領社區基建員、城管員、調解員僅有8人,從清早到晚上馬不停蹄地對社區的小區、城中村進行科學圍合,外防內控,減少因人口流動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當天就完成了社區任屋老村、輔岐路和水門路交界路口、福星街一號崗、天悅酒店周邊巷道、晶業路、水門路和佳業路交界路口、平南小區和任屋小區出入口、海源城卡點、恆順小區等地點的圍合工作。一天下來扎完鐵馬之後,伍樹華才發現他的手早已被凍得發白、脫皮流血。

伍樹華就如何更加地做好社區防控工作,始終牽動著他的心,自年初一以來,長期連續奮戰一線導致他時常偏頭痛,但為居民抗疫防疫的腳步依舊沒有停下。有人勸他先好好休息,“這是社會的大事,關係到居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社區治保主任,我義不容辭,只有大家健康,我才心安。”

伍樹華:路在腳下“家”在心中十六個日夜的堅守

█最大的希望

就是好好抱抱孩子

從大年初一就開始,伍樹華已連續上班16天,他每天一早出門,晚上12點才回到家。在工作中,伍樹華每天要與無數人接觸,即使時刻戴好口罩,認真做好個人防護,但為了家人的健康著想,即便回到家中,也堅持獨自吃飯、睡覺。“爸爸你要照顧好自己,你昨天沒回來我很擔心。”這是伍樹華6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近期常常給他打電話時的“囑咐”,還懂事得問他回不回去吃飯,工作是不是很累。有一天工作完成的早,本來答應孩子回家吃飯,但伍樹華晚上又接到一個緊急任務,當天工作完之後晚上回去兩個孩子已經睡著了。“孩子懂事,老婆支持,沒有履行和孩子的承諾,有愧疚,但是社區也是我的‘家’,社區居民都是我的家人,我覺得值得。”昨天元宵伍樹華很晚才回家,老婆已經煮好湯圓等他回來,看到湯圓他這才記起來這天元宵。3歲兒子很久沒看到爸爸,一進門就想去抱住他,伍樹華一緊張怕感染就喝止住了兒子,兒子隨即大哭起來。伍樹華也只能安撫兒子說:“等爸爸工作結束後,很快就可以抱你了。”

伍樹華是奮戰一線人員的一個縮影,他們用堅守詮釋“黨員”應有的樣子,用實際行動為守護居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築起一道道防線。

(劉立慶 通訊員:李上彪 黃海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