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建议加大跨行业信息库打通力度


抗击疫情:建议加大跨行业信息库打通力度


这些天,新冠病毒在中国蔓延肆虐,武汉疫情相当严重,许多城市告急,不能不让国人揪心。

本来以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面对疫情时科技、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感觉目前这种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够。

本来以为相关指挥协调部门、研究部门会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打通整合各行业的数据,迅速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但是感觉目前这种支持还不明显。

因此,在这里我想谈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更高水平的专家、研究部门、指挥部门可以做出更加智慧更高水平的研判。


一、提高跨行业信息库打通力度

据观察,实名制已经相当普及的交通、通信、银行、网络信息、宾馆、公安户籍信息、医院相关信息等各行业信息库已经被有所利用。

然而,许多行业的信息之间的打通还不够,进而在排查可疑人员、相关人员活动轨迹跟踪、网络谣言判断、疫情走势预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有待扩大。

有网民提出,过去许多报道在对一些敏感人员的排查、跟踪、谣言判断及预测等方面发挥出了“神奇”的作用。甚至对斯诺登之类的人物的跟踪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厉害程度。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的此交疫情,许多地方却感觉对信息掌握及跟踪等方面有些跟不上节奏,一些地方或多或少产生了贻误疫情防控战机的情况。

这里,我建议,相关部门需要立即加大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库的打通与整合力度,发挥出信息化等新技术对疫情防控更大的支持作用。

如果只是调用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信息库,或者少数几个行业及地区的信息库,那么信息的全面性及判断的准确度则很难完全保证。

建议尽最大的可能将所有涉及的各省市自治区的火车、飞机、长途客运、轮船的购票、检票信息,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通信及GPS信息、银行信用卡及网络支付信息、宾馆与饭店的食宿信息、公安户籍信息、医院挂号就诊信息等各行业,加上其他可能的组织内部的信息库打通,加以综合利用。

由于相关的数据量可能非常之大,建议相关指挥部门指定大型的国营及民营的大数据及云计算平台,对相关的数据打通与整合进行有力支持,全力配合国家完成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以下几方面工作:


二、排查可疑病毒携带人员

目前的排查已经在进行,相关排查人员也相当辛苦,然而可能排查中人工的比例更大。如果排查中信息化手段利用更多些,那么可以减轻许多人的工作量,并尽量减少遗漏的情况。

例如,对于乘过某次列车某节车厢的人,铁路售票及检票记录上都有实名记录,结合公安及通信公司的数据,应该可以直接找到那节车厢中的绝大多数乘客。

又比如,对于最近让许多人指责的隐瞒有过疫区经历的人,火车、飞机、通信运营商及公安等的多个行业信息打通后联合比对,查实或预先发现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甚至,对于开私家车的病毒携带者,若能充分利用各省市高速公路的车牌拍照及ETC系统,也会更容易进行排查。


三、疑似人员活动轨迹跟踪

目前的技术对于疑似人员的活动轨迹跟踪有许多办法,只是需要多个行业的信息打通,当然可能也要花较大的精力,但是信息化手段可能大大提高效率。

现在的相关跟踪似乎主要是卫生健康部门跟踪为主,可能请公安及社区村镇的工作同志进行配合,但是对于交通及通信行业的信息打通及联防联控,感觉做得还不够。要知道,现在的疑似人中,已经类似于破案了,信息打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说一下,虽然一些人对前些天香港给去港的大陆疑似病毒携带者加电子手环感觉不舒服,认为不够人性,但要承认,这种电子的跟踪手段相对效率更高,特别是对于一些病毒携带可能性较大的人群。


四、进行网络谣言综合判断

近期,一些关于疫情相关的信息,原来被当成谣言辟过谣、并对发布相关信息的人员进行过训诫或其他处理,现在发现其中一些信息非但不是谣言,而且如果早日重视,可能会对减小疫情扩散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对网络谣言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判断?只是仅仅询问谣言涉事单位?你相信当事人或单位都会说真话吗?

据我所知,不少平台及研究人员研究了多年的谣言判断机制。但我相信,多路信息的综合判断是非常有效的。如果简单地对一些可能事关重大的信息做出谣言的判断,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该发挥更大的谣言判断辅助功能了。


五、全面进行疫情走势预测

我相信,有相关研究部门在进行疫情趋势的预测,不过目前存在两种研究情况:

一种是科普式仿真演示,主要是告诉大家在几种常规的机制下,不同参数设置下疫情蔓延的直观性蔓延过程。但是,这只是仿真,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如果没有懂行的医务人员参与,没有多行业信息的支撑,复杂的情况还是无法相对准确地预测。

另一种是传播学行业的浅层次模型预测,这中间也有问题,一方面由于研究人员对于流行病行业不熟悉,及相关的数学及统计学建模方法不熟悉,有可能所建的预测模型较初级;另一方面,没有各行业打通的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提供,其前期建立在已有数据基础上的走势则可能失真,那么后期预测则很难准确。

试想,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多么需要疫情走势的预测,为决策做支持,但是这一点我们相关部门的研究做得还很不够。


六、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通知

如果有交通、饭店、宾馆、公安、支付等领域信息库的打通,如果能较好较高效地完成上述的排查工作的话,那么国家可以要求三大电信运营商及相关的短信平台,向所有疑似人员发出短信提醒通知,而不是只等着他们自己来申报。

反正感觉,三大电信运营商短信平台的作用发挥不突出,一些重要的国家或各省市自治区的疫情相关通知,都很少看到通过短信发过来。

短信不仅可以对一些信息进行群发,还可以对一些用户进行一对一的自动化的发送。而且从有效性上讲,一些重要的信息,不仅应该通过短信发布通知或提醒,而且还可以多次发布,以提到真正的提醒作用。

我相信,三大运营商此时一定会配合国家完成此事,因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企业社会责任,但是需要相关指挥部门意识到并发出相关指令。


好了,先谈到这里。

由于时间有限,一些想法还不全面,还很粗浅。

但真的希望,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的疫情防控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与大数据等高科技,让疫情防控效率更高些。


(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在文章后面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