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口罩收集桶“上崗”後 每天翻垃圾桶成了他的新工作

廢棄口罩收集桶“上崗”後 每天翻垃圾桶成了他的新工作

每天翻垃圾桶成了他的新工作

廢棄口罩收集桶“上崗”後,有一種守護叫收集廢棄口罩

瀟湘晨報記者周凌如常德報道

2月4日下午3點,位於常德市武陵區芙蓉街道新河社區轄區內的恆鑫水岸小區裡,一個穿著紅色馬甲的男子戴著口罩,彎腰將寫有廢舊口罩專用垃圾桶內的口罩一一撿起,放進一個黑色的塑料袋裡,隨後匆匆離開。

他叫黃傑,是新河社區的一名工作人員。自大年初二開始,騎著電動車穿梭在轄區,將一個又一個專用垃圾桶裡的廢舊口罩送去指定地點統一銷燬成了他的一項固定工作。

撿起扔掉的口罩送去集中銷燬

2月4日下午3時許,黃傑騎著他的舊電動車來到了恆鑫水岸小區。黃傑向記者透露,包括開放式的、沒有物業管理的小區與有物業管理的、開放式的小區在內,新河社區內共有19個小區。

社區統一的紅馬甲,社區配發的醫用口罩與醫用手套,這是黃傑全部的防護措施。電動車也是黃傑準備的。“社區沒有什麼經費,有個車跑來跑去也稍微方便一點。”

黃傑將電動車停在小區門口,匆匆跑進去,打開廢舊口罩專用垃圾桶的蓋子,彎著腰將居民扔在垃圾桶內的廢舊口罩一把一把抓了出來,放進黑色的垃圾袋裡,繫上垃圾袋又往外跑。儘管是冬天,黃傑的額頭上仍然滲出一層密密的汗。黃傑喘著氣,下意識地想抬起手擦汗,餘光瞥見手上的醫用手套,只能又將手慢慢放下。“我們在外面的人,一天能領到一到兩個口罩。偶爾能分到一點酒精或者84消毒液,一次性的醫用手套。”

早上5點多起床趕去走訪摸排

黃傑今年40多歲,家住常德德山。從大年初一開始,黃傑正式恢復上班,第一天是值班,大年初二開始在轄區內各個小區走訪摸排。此後,黃傑再沒有休過假。

黃傑每天早上7點半上班,晚上10點下班。為了能及時趕到,他不得不在早上5點多起床,常常下班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多。“家裡人也擔心,哪裡會不擔心,也沒辦法,這是我的工作和責任。”他說。

包括黃傑在內,新河社區轄區內黨員志願者、居民志願者、街道的工作人員分組後,一戶一戶地進行排查,平常社區還會安排人全天候值守。“我們會盡量上門排查,如果上門排查沒有人在家,就打電話排查。這些工作我基本上在每個小區都做過。”黃傑向記者透露,除了收集口罩之外,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上門一戶一戶地調查,一戶戶地發傳單。瞭解轄區內有沒有來往湖北的人員,尤其是武漢地區,瞭解有沒有居民有武漢或者有與武漢人員的接觸史,如果瞭解到有接觸史的人,需要進行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