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四个坚持”!看阳山大崀镇如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以党建为核、民主为要、平安为基、文明为上的理念,近年来,阳山县大崀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全面提升乡村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社会和谐有序,乡村发展充满活力,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去年底,大崀镇和及该镇的松林村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以及司法部五部委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着力“四个坚持”!看阳山大崀镇如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坚持党建为核,提升乡村政治“领导力”

近年来,大崀镇组建了乡愁竹木艺品合作社,引进渔痴鱼醉休闲垂钓体验园、优质蔬菜基地、“山窝驼”花海世界、百花山景区、粤莨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产业,“农业+旅游”发展成效初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就近就业增收渠道拓宽。

这得益于大崀镇通过党建引领,发挥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理事会作用,引导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大崀镇实施“头雁”工程,擦亮“金牌领路人”党建品牌。该镇突出政治标准,在村、组两级党组织书记、理事会会长中,优选产生3名“金牌领路人”,通过学习培训、办好讲坛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和本领,示范带动村一级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提升。同时,探索建立村党组织干部激励机制,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公推多名同志参加乡镇行政编制人员考试,让有干劲、有担当、有能力的村干部有“盼头”。

而大崀镇松林村则在阳山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村级党群议事厅,有效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重大事项经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并陆续向周边村推行,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并调整优化村党组织设置,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

通过党建引领,大崀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的15483元上升到2019年的17651元;松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8年的15475元上升到2019年的17642元,增长14%。

坚持民主为要,提升乡村自治“组织力”

去年,大崀镇各村民理事会参与推进乡村振兴等事项议事协商达到200多次。全镇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民主议事决策协商组织“村民理事会”42个,坚定自治为基,强化全域覆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大崀镇规范管理服务,大力推进“三个整合”(土地资源、涉农资金、涉农服务整合)“三个重心下移”(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公共服务下移),完善镇、村两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理顺农村公共服务事项权责清单,实现上下衔接、有效联动,行政村提供“一站式”办理,做到便捷高效。去年,大崀镇全镇累计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业务件5668宗,办结率100%,仅交通费一项每年就为群众节约近10万元。

此外,大崀镇还制定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责》《村务民主决策监督流程》《资金管理监督流程》等制度,对村内重大事务、项目建设、村集体“三资”管理及干部廉洁等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台账制度,落实“四簿一卷”记录,明确乡村小微权力清单,并大力推动村务公开设施建设标准化、内容规范化、按形式多样化、时间常态化、地点公众化等“五化”建设。

着力“四个坚持”!看阳山大崀镇如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坚持平安为基,提升乡村法治“保障力”

以阳山县创建“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为契机,大崀镇还深入推进“小山村撑起大网格”品牌创建活动。

目前,全镇划分网格40个,网格员45人、网格信息员116人,实现全镇自然村(村小组)网格工作全覆盖和一格多员。对影响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去年,大崀镇全镇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共90宗,调处率达到100%,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目前正在开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宣传中,“大喇叭”响彻阳山的农村基层。而大崀镇便是阳山最早开始建设平安法治宣传“大喇叭”系统的乡镇。

目前,大崀镇全镇共有8套行政村广播系统,54个村小组接收点,实现镇、村、村小组三级全覆盖,常态化播报新闻、政策、法律法规、文明准则、农技知识等讯息。2018年至今,全镇过半的村民小组达到“民主法治村民小组”标准。

大崀镇还通过举办讲座、送戏下乡、发放宣传画册等形式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各类法制宣传,推进法治乡镇、民主法治村、依法治校等建设工作。去年,全镇共开展各项宣传活动108场次,讲座19场次,发放各类宣传册7万多份。

此外,大崀镇还通过加强乡镇司法所、调解委员会建设,开展人民调解61宗,涉案金额40.79多万元。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村法律顾问共提供服务790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件,提供法律意见书5件,参与人民调解2宗;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接待解答法律咨询10件,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方便快捷的公共法律服务。村法律顾问每季度召开“法治讲座”,为村民剖析身边的典型案例、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法制宣传等帮助农村群众、困难群体“依法维权”。

着力“四个坚持”!看阳山大崀镇如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坚持文明为上,提升乡村德治“凝聚力”

文能养德!大崀镇大力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开展“画动镇村”活动,利用镇村主要公路沿线民居墙体、村庄文体广场等场地,描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主法制等内容的墙画,宣传画幅近1000平方米,营造崇德向善的文化氛围。

目前,大崀镇已建成马安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东风绿道、欧屋妇女之家等多个文明阵地,打造了“德”“勤”“礼”等多个主题特色文化村庄,建有多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善行义举榜、村规民约宣传栏等公益专栏,让“守法、知礼、亲善”行为准则深入人心。大崀镇已成功创建成为市级文明镇,24条自然村创建成为县级文明村。

大崀镇还积极开展“善美人家”“身边好人”“文明户”“最美人物”“十佳守法公民”等道德典型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带动乡村整体道德文明水平提升。全镇共评出“善美人家”示范户145户,“最美家庭”2户,文明户465户,“十佳守法公民”10人。定期开展“大榕树下的小讲堂”“道德讲堂”活动,引导群众对身边道德典型、乡贤开展评议,形成见贤思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结合生态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大崀镇各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并上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引导村民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树文明新风、除陈规陋习,自觉践行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记者】段灿

【通讯员】卢志满 张丽思 张玉琼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