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我们自己跟小朋友说普通话,跟大人说方言,方言该如何传承?

小江南布衣


如果方言的产生、演变以及消亡都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那么谈保护方言,是否确实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如果真的需要保护,如何保护、保护到什么程度(既达到了保护的目的,又不造成很多沟通困难的情况)才是第二个问题。 在需要保护的假设前提下,我认为,学习方言和学习任何一门语言一样,需要的是语境。为了传承一种语言,作为孩子语言启蒙者的父母和早教、幼教人员,就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形成语言系统的同时,能在生活中真的听到、说到、用起这门方言来。同时,在社会生活当中,也要有其他人能具有同样的交流能力和意愿,才能真的谈得上保护。


jgfgjn


我家丫头上幼儿园之前,一口标准的方言!进幼儿园后老师说,你家娃必须学会普通话,然后我们就教她普通话,一直到现在二年级,学校环境都是普通话,我家娃居然不会说方言了!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老家的,有方言的环境的,双方老人亲戚朋友在一起都是讲方言,碰到本地人也讲方言,我女儿估计长时间待学校后,回家普通话转方言转不过来,总是跟我们说普通话,我们大人想跟她说方言,但是老是被女儿带歪,说着说着,也说成了普通话!导致现在我女儿对家乡话是会听听不会说


fifi


有句话叫“入乡随俗”,不管在身在何处,回家一定要说方言,做人不能忘祖。

农村人很注重这一条,曾经本家有个弟弟在南方打工,过年回家开始“撇”普通话,被他爸爸一顿打,马上说话改过来了。有的人在外面时间长了,难免回家一时改不过来说普通话,但是过不了几天话就改过来了。农村人还是很朴实的,你“撇”普通话,让人感觉不就是出来几天吗,连家乡话都不会说了,才穿了几天开裆裤,就不认人了?

有时候我们出门在外,就能根据说话辨别是不是我们地方的人,方言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方言永远是我们的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无论你身在何处,还是多少年没有回家了,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方言。




沃田朝阳


换个角度思考吧,如果你去了外省某个地方,发现那里的人说的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你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晕了,全用普通话不好吗?学这么多这些语言却搞得沟通不良。如果听到他们还在讨论要花多少钱,多少人,多少时间来让孩子学习只有他们自己人听得懂的这种话,你会不会再晕,钱是这么用的吗?孩子的宝贵时间是这样浪费的吗?

你会这样想吗?我相信大部分人会的。语言是用于记录和交流的,普通话已经足够了,方言如果有条件,顺其自然地学习是可以的,但真的没什么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学习了。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语言和文字,就把传承它们的责任交给专业人士和博物馆吧。


海石花1819


首先非常欣慰网友对于自己母语方言的关注和对方言发展的关心。本人是一名方言和传统汉字的爱好者,对于方言也有着浓烈的情感。大人之间说方言,大人和小孩说普通话,看似一个奇怪的现象,但从长远看,这太正常不过了。对于一个趋向完全普通话的发展方向,这个现象只是一种过度阶段。

从广义的母语含义来讲,方言肯定是大家各自的第一母语,当然普通话国语也是(更相对于外国话而言)。我上学那会还能听到老师在课堂上用方言授课,而用方言讲课的现象也相对比较普遍,现在已经全面普通话教学了。大概分界的时间点在二○一○年前後,有一处我印象特别深刻,记着校门楼下的墙上写着一行标语:“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其实上学那时,平时上课回答问题也是经常换频道,老师用方言的,回答问题也用方言,用普通话的都用普通话。而在课下,同学们相互之间肯定是方言。不过我记得有极个别人除外,会坚持说普通话。非同一个方言区的人不说方言可以理解,极个别不说方言的人中,女生会多一些。我猜可能原因是因为说方言太粗犷,太硬包。不太能显的女生柔华的一面。

主要还是当下的语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校园教育,以及外边的培训机构,整个教学语言环境已经都是普通话了。②现在不管是看电视,看网络视频,听广播……所能接触到的语言,可以肯定绝大多数还是普通话。③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外地人也随之大量来到本地,五湖四海的人都汇聚到一处,鸡同鸭讲显然不是太合适,就像我现在的地方,外来人口也算比较多的,有湖北人,东北人,河南人,四川人。刚好邻居的房客就是河南来的,村里的小朋友和他们家的小朋友在一齐玩耍,说的就是普通话,当然小朋友还比较特殊,河南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所以我和他们都说各自方言,而且我坚持说方言(当然是在本方言区,如果换到其他方言区,尽量入乡随俗,不行再普通话),不受大的影响。有时覚得各说各的方言,能听懂彼此的意思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我又发现就算是同方言的小朋友也不是说方言,而是讲普通话。这样又从另一方面给方言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因为一个语言的存在发展完全依靠它的载体,即人要说要用。环境不存言将何从?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历史的前进肯定会将方言带向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从上古语到古语,到中古语。方言一直都再变化。先秦时期已经有了雅言,即所谓的现代普通话。会雅言的也不是绝大多数人,更多的就要数文人墨客了。“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说明商周还是两套方言。随着分封的方国发展到了中央集权下的社会,语言也会随之趋向一种公约数。再到南北朝时期,有了切韵,关于音韵方面的书箱问世,让我们知道统一的韵律,甚至官话可能怎么说的问题。随着先秦、隋唐,再到後来的明清现代发展,真实很多大城市的方言就已经有了质变。虽然还是方言,但明显失去了一些声韵特征。这就是官话强势的表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方言的最终命运是是值得令人担忧的,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受你我限制的。就是说,是抵挡不住历史车轮的碾压。但是作为和你一样,对方言有着强烈保护意识和想法的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①根据场合不同,和小朋友说普通话,也要说方言。从小培养两套话,不仅是多一门技能,更是要让他(她)要知道,要记住自己的根,自己的母语和家乡。

②可以营造说方言的氛围,尽量发挥说方言的优势,可以教外地人感兴趣的方言知识。

③如果有爱好,有精力,可以收集各地方言信息(语音,文字)

④说方言还是要从增进感情方面入手,和家人说普通话还是会显得有距离感。

⑤坚持自己说方言的态度和立场在既定条件下不能改变。不能同一方言区的人,对方一说普通话,你就顺着也开始普通话,你可以坚持说方言,把对方带进方言环境中,从被动变主动。

⑥尽可能说地道的方言,不要嫌太土或碍于面子,变成醋溜普通话,这种情况坚决取缔。😀

最後,用方言结束本題回答: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走一步退一步等于莫走,天在上地在下伲娃嫑牛。




漢字CT室


没什么大不了的。住在什么地方?准备学什么地方的方言?做检查了。对孩子来说,那个地方就是他的故乡。自然就会没有问题了。对方言能不能传承?方言的传承。不会在意这些,由于的原来的地方的人身上去传承。方言的传承是有可能住在本地的人去传承。叫我们家族很典型的。回到家之后。基本上都是天南海北的人。回到家只能使用普通话。各有各的所在地的方言。如果都说自己老家的方言。无法沟通的。所以说家里的老人也得跟人说普通话了。要不真的是没办法沟通。而且我们老家的方言是个小方言。只有那么几个村在说这种方言。离了那么几个村,别的地方就不存在了。那这种事情怎么传承呢?全部传承也没关系了。就是说留在村里头那些人他们还是继续使用这里头的方言。我们这些人就没关系了,也没有办法。因为后面的后代已经没有了那样了,使用环境了。


一个爱国的人


(建议国家建立各地方言学习网,更好传承保护方言。非官话(南方方言区)和江淮官话区。公交车地铁轻轨采用普通话---地方方言---英语报站。)不会不管是方言还是语言,你为什么会说?是因为有人跟你说方言,有语言环境,有灌耳音。自然而然就会了。普通话应该普及,但方言必须保护自己是我们文化的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可不能失传。在家和见到老乡要说方言。去外地说普通话。非官话方言和北方晋语还有江淮官话可是拥有古汉语的特点,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身临其境10085663


我有两孙一男一女,一家四口深圳就业就学、老籍湖北,说普通话为主,他们的父母一地市两县区域,两方地方话有很大不同,但他俩姊妹都可听可说两地方话,且普通话也较标准!关键是接触量及本人是否用心,根本不算啥!


浪舟582


其实小孩子在幼儿园那段时间比较喜欢讲普通话,等上了小学他又回归以前,我们平时都要跟他们讲方言,现在我们这里的老师们都很利害怕小孩听不懂用三种语言教学有普通话、白话、客家话轮流上阵,所以方言不会丢失。传承:由你大人所传小孩就会承下来。


甜甜195109954


其实可以在家里跟小孩讲方言,在外面再讲普通话。不过我跟孩子是方言普通话都讲,她都听得懂 只是不怎么会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