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做買賣的為什麼都是外地人?尤其是臨縣人特別多!本地人反而很少見?

三晉哥


其實這兩年臨縣還有山西其他地市的人多,主要是外省這幾年發展好山西又不行,以前常見的河南人 四川人 河北山東的外省人都不來山西打工了。所以感覺太原各行業的外地人都是山西省內的 特別是呂梁那邊離周圍省的省會都遠就主要來太原了,像運城去西安陽泉去石家莊 晉北去北京,晉東南去鄭州,所以太原就感覺呂梁人多。


閱太原


‘呂梁臨縣是山西人口大縣,有60多萬人。人多地少,自然環境惡劣,這就逼得不少人背井離鄉出來打工,太原就有20多萬臨縣人。他們能吃苦耐勞,無論什麼苦,什麼活都能幹,久而久之,不少人在太原紮下了根。我認識一個叫老王的臨縣人,全家七口人全在太原,開了一家超市,起早貪黑,生意打理的還不錯,與周圍鄰里相處融洽,做買賣也講誠信,從來不坑別人。我問老王,生意還好嗎?老王說馬馬虎虎,剛能糊住口。還回臨縣嗎?老王回答,兒女們不回去了,將來就是太原人,我和老伴幹不動了還要回去,家裡還有房子和地呀!

我們太原除了臨縣人,還有平遙.文水及河南,東北人,他們都對為太原的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我們應該感謝,包容他們。和他們一道使太原更加美好。


二牛144548898


窮是真的,他們那裡沒什麼資源,只能種土豆,玉米,之類的作物能解決了吃飯問題但是沒錢。他們進城了。零五年我打的開車是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子,是雙包臺。父母為子女買了一臺黃面的,讓它們去掙點錢,什麼事不要一概而論。他們很團結,要是有事他們會馬上到一塊,在現在來說那叫人氣。嗨不說了。


經典4296


山西平遙 臨縣兩地巧舌如簧,相對平遙家單憑心機和努力還取得了一些成就和尊重,如賣豬肉的、菸酒批發的 、開出租的等。而臨縣家則是另一番"奮鬥"史了:開出租繞道,小吃攤丸子湯加個"元"字不知啥意思了,小賣部質量難保證,還三毛五毛的悄悄加價,小旅館髒亂不說,其它直接犯灬不想說了。


用戶7365415341646


本地人都跑光了留下老弱病殘孕以及代小孩的了。第一種——中專以上學歷的人幾乎沒有分回太原的。幾十年積累起來多少人啊!

第二種,下崗職工,從80年代南下開始直到2002年除了家裡拖累走不了的,起碼三四十萬多人是有的。

第三種,百萬資產以上的人移民省外,國外也是不少,像李彥宏哏山西就沒什麼關係,不在山西住了。

第四種,勞務派遣輸出,筆者的一個發小出國務工至今未歸,那也不是太原人了吧。西山前一段時間組織人去杭州等地務工。

第五種,生態移民,像海南,廣西,好多太原人去買房定居,或者是候鳥。

第六種,投親靠友走了。在發達地區一個起了三,帶走七大姑八大姨,各種兄弟姐妹共謀出路。

第七種,流動單位的以及搬走的廠礦,因為有乾的,所以不會回來,頂多回來看看親人。

第八種人,常年漂泊在外的,例如,北漂,深漂,滬漂,拿到戶口的也不少。

第九種人,外頭有靠工作調動走了。

第十種人,人戶分離,戶口還在太原人卻常年在外,甚至有些還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外活的很好老了回來養老。

也就是說純粹的太原祖宗十八代沒挪過窩的本地人非常少。而且自從建國以來太原重要工業基地建設,軍工建設調來和招聘來大量的人員以東北人,河南人,五臺人,大同人,為最多。當然還有祖國各地的人們,五湖四海一家人。太原人口也從二十幾萬增加到80年代的百萬人口。

。。改革開放以後人員流動增加,太原迎來了第二次人口大換血,到2000年左右,本地市屬企業,國營商店大量倒閉,幾十萬人失去工作,工人們竟然幾個月沒有生活費,許多人遠走他鄉,居然被公知們稱為南下創業,讓大中型企業少了競爭輕鬆前行,太原市也甩了包袱迎來房地產業的蓬勃擴張。與此同時,服裝城引來浙商群體,裝飾城引來老廣,歌城引來川妹子,迅速成為新的買房主力軍。縱觀這二十幾年,商業大發展,遍地是買賣,由此帶來了上百萬的外地人,其中很多成為新太原人。

2000年以後,以臨縣籍為主的西八縣人大量來到太原。這要和以前的8,90年代的臨縣人區別開來,以前的臨縣人大多是投親靠友,投奔在廠礦,各個單位裡上班的,父母,親戚,老鄉,一個帶一個,一般是做木工的多。後來打餅子的烙烙餅的大多是臨縣的,再後來幹啥的也有了臨縣家的身影,特別是跑出租的。

。。。關於題主說的做買賣的都是外地人,不完全對。其實大家幾十年前都是外地人,除了前面提到的各個時期集中來的以外每年也有不少外地人落戶在太原,近十年買房落戶的很多。

他們在太原有許多類型的乾的,不一定非得做買賣。當官的就是外地的多。賣菜的大多是山東的河南的,賣涼粉的,賣豆製品大多是渾源的賣衣服的大多是南方人,……。

。。。本地人做買賣的也很多,起碼佔了三分之一,考不上大學的,進不去工廠的,家裡沒有地的也包括不種地的,當不了兵的,就選擇做買賣創業。由於普通話的普及以及上父母親戚都說老家話,說太原話的人越來越少,給人的感覺就是外地人很多,其實不是這樣的。例如,十三冶東北人多,他們來太原幾十年了甚至四五代人了,但是東北話一直不改,孩子們也是說東北話。在迎新街,重機,247等大環境下,太原普通話就是脫胎於東北話。

。。。只能這樣說,有太原戶口的都是本地人。流動人口都是外地人。“老家”這個詞最能說明問題,最有意思的是以前還有老家陽曲縣的說法,殊不知原來的陽曲縣政府就在太原市裡。

。。。太原做“大”買賣的很多,例如美特好,金虎,雙合成,六味齋,……不管他們老家是哪裡的最起碼他們這一代就是太原本地人。。

。。。做“小”買賣的,例如開彩票店的,賣菸酒的,賣醬油醋的,周邊有地的村民賣的菜大部分是本地的。

。。。太原的商業幾起幾落,其實是因為政府整治,房地產擠壓,電商衝擊,跟什麼不能吃苦關係不大。

。。窮的釘釘鐺鐺,餓的前心貼後心不吃苦?是不可能的。除非人家能活了,還活的很滋潤。


穿了馬甲的春


首先評價一個人一個地方,不能以偏概全。臨縣人的名聲確實不好,大部分人不會空穴來風,子虛烏有的事情不會編出一遍又一遍。首先說臨縣人對自己的評價,中規中矩,有好有壞。呂梁地區對臨縣人的評價,遠離即可。整個山西對臨縣人的評價大部分坑蒙拐騙,一少部分安分守己。實際上臨縣人一直在改變,他們吃苦耐勞,他們慢慢適應這個大環境,以前的部分惡習也是生活所迫,如果臨縣那一部分人還是不改變,那麼抹黑的不僅僅是那一部分,而是全部。現在臨縣人十個裡面有六七個都很不錯,他們在努力改變大家對臨縣人的印象。


暴走-寶寶


笨蛋,臨縣的口碑差極了。曾經有酒店內部文件:不得錄用的意思,不是都跑太原了,是周邊各地都跑,菸酒、小飯店、小旅館、裝修(油工瓦工極多)起步,然後慢慢做大。不講信用、胡攪蠻纏各種體現。本地人去哪了?去更大的城市了,不是太原不做,而是去了一線城市了


義天98755198


大事幹不來,小事不願幹,這是太原人的特點。開放初期吃苦耐老勞的南方人釘鞋,挑擔餛飩,賣茶葉……人家富了回家了,那時的臨縣人吃著救濟貓在牆根曬太陽,蹲在樹下歇涼涼。現在臨縣人覺悟了,勤快了殺入太原,幹太原人懶於乾的營生,掙太原人的錢。太原人掙錢不多,幹小事的人也不多,劣根性積重不返不能說不是悲劇。有一流行語,太原成為臨縣的小鎮了。


用戶6526194027935


哪裡都有好人壞人,說實話我對臨縣人也不感冒,扎堆聚集壞毛病容易被放大,比如說在服裝城,滿街都是臨縣人,對這個地方印象不好,自然都歸罪在臨縣人頭上,但是臨縣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讚揚,太原大街小巷很多髒活累活都是臨縣人在做,可以說,臨縣人支撐起我們這個城市很多行業,缺了不可


樹洞深處743


其實臨縣人也不是沒有優點,都是賴人。臨縣人吃苦耐勞,勤儉節約,愛好乾淨,雖然吃的不好,也要把自己和家裡拾掇的乾淨整潔。至於臨縣人不好,那也不都是壞人,還是好人多。臨縣是人口大縣,地處偏僻,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僅僅憑著那幾畝貧瘠的土地根本就養不活一家子,所以文化程度就不高,相應的拉低了個人素質,現在年輕一代的有文化的臨縣人就挺好的嘛😄所以做人要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爭取做個完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