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年終獎就發了一盒糕點,辭職合適嗎?

兵傳媒


有個朋友,他們公司去年年終獎就花了一張300塊的購物卡,然後過完年就有幾個人辭職了。本來他也想要走,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好的下家,就一直拖到年終還沒有走。

沒想到年中的時候老闆突然公佈說,要發上一年的年終獎,這讓他感覺非常的意外,最後他自己分到了1萬多的年終獎。後來他說還好自己沒走,要不然這年終獎就拿不到。

講這個例子只是講說有些老闆為了省些年終獎,會故意在年前不發,然後讓一些想拿完年終獎後就離職的人,失去信心主動離職,這是一種套路。

話說回來決定你是否辭職,不應該是有沒有年終獎,而是要看是否碰到必須離職的因素。那麼哪些因素決定著你必須要辭職呢?

你有更好的選擇,現有的平臺已經無法滿足你的要求,給不了你更好的上升空間和想要的薪資待遇,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考慮離職。換句話說,你得有找到一個更好的下家,那麼可以考慮離職。

碰到一個經常給你小學穿的領導。想要申請轉崗又通不過,跟領導溝通又溝通不來。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工作不僅難受,還得不到更好的發展。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離職了。

在這個公司已經工作了三年以上,不僅只會得不到提升,工資也沒漲多少。這樣的情況下還是換個工作吧,說明你跟這家公司八字不合,這個公司並不適合你這份工作,也不適合你,再呆下去的話也不會有太好的發展前景。換一個新的環境,搞不好會有更好的發展。

以上幾個因素才是你需要離職的原因,像領不到年終獎這種,我覺得不是導致你離職的必然原因。搞不好領導只是年中才給年終獎,因為現在很多員工都抱著領完年終獎在辭職,很多老闆都明白這一點,所以會故意把年終獎給延後。

至於你們老闆是否這樣我覺得這個並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得看你是否已經到了上面說的三個必須離職的情況,如果是的話就離職了,不是的話完全可以繼續做下去。


老茶關係學


就因為快過年了,公司只給自己發了一盒糕點就選擇辭職,未免格局太小了吧。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95後,離職的原因變得越來越奇葩。

我一個表妹,96年的,10月國慶節的時候,打電話告我她辭職了,我問她為什麼,她淡淡的說:“公司都不給提供免費的咖啡,我一個做設計的,哪能離得了咖啡。”

我回懟她說:就你矯情,想喝咖啡就不能自己買一份嗎?

她反而更有理了說:你不知道,我原來實習的那家公司,人家就給提供免費的咖啡,而且種類很多,有卡布、摩卡、美式……,最重要不是喝咖啡,是我需要那種環境,設計沒有靈感了,喝一杯自己喜歡的咖啡,在公司的茶歇室放鬆放鬆,說不定靈感就來了。

我聽後感覺很奇葩,就像題主提到的問題一樣,就因為年終獎發了一盒糕點,該選擇辭職嗎?

答案當然是不應該,具體原因包括以下3個方面:

1、工作需要理性對待

辭職聽起來很簡單,不想幹這份工作了就換一份,但你能確定在第一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嗎?表妹可能是由於剛畢業,還沒有真切的感受到職場的殘酷性,所以才會如此任性,不和自己心意了就辭職。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上有老,下有小”,還敢這麼任性嗎?銀行不會因為你的任性就免了你的信用卡賬單,學校也不會因為你的任性就免去了你孩子上學的費用。

工作需要理性對待,不應該因為一些小事不高興了就選擇離職。

2、明白自己在職場中要的是什麼

在你想要離職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自己當初為什麼會選擇來這家公司?難道你來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年終獎不要只是一盒糕點嗎?

我相信多數職場人選擇一家公司上班的原因無非就兩個:要麼為了純粹的賺錢,要麼就是獲得更多的職場技能和經驗。所以,不要因為眼前一點小的困惑,忘了自己要的是什麼。

3、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曾經堅持的夢想

一萬小時定律大家應該都聽過: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人人都是聰明絕頂,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所以,不要因為對公司薪資待遇有不滿,就選擇離職。永遠不要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很多時候堅持下去你就會收穫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要做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那個人。


我是最傳播,不玩虛的,只講乾貨,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用,如果還有什麼疑問,請隨時和我溝通,謝謝。


最傳播


一個朋友他們公司發年節物資,發之前他去找HR打聽,HR說是大禮包,他挺開心的覺得老闆終於變好了,以前都是發通知、發遲到券之類的,今年居然有大禮包了。等到最近年底快放假了,下班時,HR在公司門口給大家發大禮包,他收到後一看是——旺旺大禮包!他說他內心還是有點失落的,別人家的公司發車發錢,他們發旺旺大禮包,不過聊勝於無了,並且以前也沒怎麼好過,每年都這樣,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好在工資不錯,私營企業嘛,錢用到實處發工資就可以了,其他的不是公司現在的層次願意去考慮的。所以他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其實作為員工來講,福利這些有是好,但是我們根源還是在於看自己工資收入以及工資收入的性價比。

如果福利很好,收入很低那才是你應該考慮離職的動機。而工資本身就很不錯,福利那些東西沒有的話,你自己花點錢買就可以了。錢才是你工作一切的根本。

當然,福利這東西,別去對比別人家的,比較是最容易喪失幸福感的行為。

13年前在一家國企工作,工資2600,但是每個季度和逢年過節都會發蘇果券(南京人都知道),那些券加起來一年也有上萬了,再加上公積金標準很高,一年自己在工資+福利上個人收益差不多有六萬塊,後來面試一傢俬企沒有什麼福利,社保公積金交的都是最低標準,但是工資給到6500.如果是你你怎麼選?單從錢上面看,我會選擇6500的,說到底福利本身還是錢。

很多年過去,我媽經常說我原來在國企真好,經常發購物券用的都用不完。我說那辭職回去拿2600,我媽就不說話了。

別想其他的了,看錢!


職場教練李麟


相信每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都不開心,現在這種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建議不要辭職,公司是不是因為行情不好,才發的糕點。

我也遇到過這樣情況,之前進入一個國企,我是2016年7月入職,年終獎發了6800,2017年發年終獎的時候,想著應該一萬多吧,最後發2000,而且還是用自己錢給自己發的,因為2017年大半年的工資提成都是0.875和0.758,最高0.9

這樣的係數發,當時我的業務好,一個月都一萬多,就這樣硬生生被他們扣了。問後勤什麼情況,後期說公司虧空,哎,最後也繼續上班。


村裡人的漂泊生活


朋也觀點:哎,這個話題對我來說還真有點沉重,不過我還是挺羨慕題主的,別管怎麼樣,還有一盒糕點,我在前單位工作的時候,收到過最奇葩年終獎,一塊錢紅包。我估計那個紅包的外封皮都不止一塊錢。

當時給我們氣的,真的是沒見過這麼奇葩的領導,要麼就不給,大夥也不能表面上說什麼,最多背後議論議論就完事了,要麼就給夠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回家也能奢侈一點,安穩過年。

反正從紅包中拿出那一塊錢的瞬間,我是深深感覺到自己被侮辱了。因為我單位發年終獎的時候,每個人都得跟領導說幾句吉祥話,拜個年才行。沒辦法,領導就好這一口,你不去還不行,那樣顯得太不合群了。

每一名同事搜腸刮肚別點詞兒出來也不容易啊, 這一塊錢把臉打的真是啪啪響,當時畢竟是年會現場,同事們也就沒說什麼,有的直接扔了,等到年會開完了,第二天就有好幾個人辭職不幹,年假休息回來的時候,三分之一的人員都在排隊打離職呢。

其實年終獎的意義就是鼓勵員工一年以來的辛苦付出,這本身與辭職沒什麼關係,但是如果年終獎給的太”奇葩“的話,那不就是在貶低員工的付出嗎。

還是那句話,要麼就別給,老闆賺多少別讓員工知道,虧了員工不會好意思要。我認為年終獎既然決定給了,至少需要表達些誠意,雖然是年終獎就是個形式,根本還是看老闆發多錢,但這麼敷衍的話,對員工來講未免有點太不人道了。

任何一個員工,都不會指著年終獎生存,所以發不發對員工來說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可是發了年終獎,卻是在敷衍員工,這樣的老闆真的不值得跟隨,太會走形式了。


朋也


12年的時候我北漂,在一家公司幹了將近1年時間,春節的時候沒有年終獎,再加上自己一個人在北京,寂寞孤單冷,吃住宿舍,整天和公司同事見面,都要快吐了。女朋友一個人在上海,本來心裡就比較累,結果春節沒有年終獎,過完年之後3月份的時候我就辭職了,高高興興的回了上海。

結果只過了1個月的時間,公司在4月份的時候發了一筆獎金,我和一個級別的人基本上都是10萬左右,搞得我非常鬱悶。這家公司發獎金的時候比較奇葩,從來沒有固定的時間點,讓員工摸不準預期,突然來一下,而且金額不少。

你們公司年終獎只發了一盒糕點,說實話這還不如不發。但話又說回來,這兩年的行情確實不好,很多公司都沒有年終獎,正常情況下一些中小企業是13薪,也就是說年終獎是1個月的月薪,但因為行情不好,現在連一毛錢都沒有。

年終獎拿到一盒糕點,你的心情我是能理解的,但是不要衝動,這年頭有份安穩的工作已經很不錯了,比起那些被裁員的人,你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還有人發工資給你。

當然,如果你的能力不錯,不愁找不到工作,那辭職是可以的,但不要裸辭,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裸辭,不要裸辭,不要裸辭。現在的行情真的不好,一定要騎驢找馬,找到了不錯的機會之後再辭職,千萬不要激動,向公司表示自己的不滿,那沒有任何意義。

我自己從事的是互聯網醫療行業,這個行業還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即便是這樣,都能體會到深深的涼意,周圍的同事都不敢隨便跳槽,一個是外面壓根就沒有什麼好的機會,另外一個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萬一跳槽失敗,去了新公司不能適應該怎麼辦。所以,如果不是行業巨頭的機會,不是薪酬有明顯上浮的機會,一般人都選擇先趴著。


八魚先森


一盒糕點聊勝於無啊!最近我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們公司今年年終獎啥都沒有,但是他依然沒敢辭職出去。

為啥沒勇氣呢?因為2019年實在是太難了!外部整體經濟形勢不樂觀,企業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沒有足夠強的競爭力,真心不敢輕易辭職。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年終獎不能作為薪酬高低的唯一標準,應結合整體收入情況來評估

年終獎,在不少職場人心目中,是衡量一年下來工作回報的一種重要激勵形式。

如果沒有年終獎或者年終獎就只是一盒糕點,確實對人會有一些打擊。

但是我認為,究竟這家企業給你的薪酬待遇好不好,不能僅看年終的高低。

比如有些企業就是實行十二個薪資標準發放的,一個月一萬月薪,年薪就是十二萬。如果公司要給你發年終獎,也可以採取降低月薪資、單獨切塊作為年終獎的方式來做。

想明白這點,實際上也就沒有太多必要在意年終獎的問題了,真要在意更多也是心理層面的因素。

我曾經工作過一家國企,他們的薪酬結構就是年終獎倒過來佔大頭的,比如二十萬年薪,年底一次性年金就佔了10萬左右,剩下10萬再按月發放。這麼做也是為了約束員工年底不跳槽,因為一旦要跳槽,基本上損失就是六位數的。

總之,不同的企業,採取的薪酬結構不一樣,年終獎的額度就有很大差異。最科學的方式還是看整體年薪收入。

二、經濟形勢不好,單位發不出錢,能表達一點心意也算不錯

這兩年整體經濟大環境不樂觀,很多企業到了年底,收不回逾期款項,影響了公司現金流,沒法兌現員工的年終獎也有可能。

我一個朋友的公司就是這種尷尬的情況,公司年底真的沒錢發了,正常的月工資都是老闆自己借錢發給員工,而年終獎按照考核計算數額更大,老闆也很無奈,答應員工只要相信他,過完年3月底之前一定會足額給他們兌現。

所以朋友說捨不得放棄年終獎,年前沒有也只能先喝喝西北風了!待年終拿到看情況是否要走人。

過去的這個2019年,真的太難了。連馬雲都說去年做企業的不容易,能夠存活下來就已經不錯,就不談年終獎的問題了。

三、年底到了,沒有合適的去處,我不建議你輕易裸辭

年底到了,員工除了期盼年終獎以外,也在蠢蠢欲動考慮是否要辭職的問題。

所以一旦公司說今年發不出年終獎了,就自然會有人考慮選擇裸辭,等過完年上來再尋求新的工作。

但我作為一名HR,我想勸你千萬別衝動,真要辭職也過完年再說!

第一,人在非理性思考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錯誤的,你都沒有找到下家,只覺得現在的公司待你不好就突然辭職,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如果你去外部打聽下,就發現也許這個行業裡年底大家都日子不好過,發不出年終獎,跳來跳去你也沒改變自己的命運。

第二,年終獎沒發,但你基本的薪酬還是可以保障你的生活。裸辭以後,那就等於0保障,若沒有其他賺錢的渠道,經濟壓力會非常大。

我有個朋友就是去年上半年裸辭,在家休息了幾個月就歇大了!重新回職場應聘到處碰壁,沒有理想的機會。

後來無奈降低自己的標準,才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收入、平臺都不如以前,簡直有些落魄了,對當初裸辭的做法腸子都悔青了!

四、未來的職場,分化的會更加嚴重,拿不拿得到年終獎看你本事了

由於這兩年經濟環境不好,所以很多職場朋友都在討論未來的形勢。

我自己的觀點是:以後職場上人與人的分化會更加嚴重。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不少操作性、事務性的崗位會被替代,而另一些知識型、技術型、高價值服務型的崗位則更加吃香,兩極分化會很嚴重。

屆時我可以想象那個場景,到了年底,也許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因為缺少競爭力面臨淘汰和失業,還有人因為不可替代性強,職業發展會更上一層樓,年終獎只會多不會缺席。

為避免自己成為那個“悲傷”之人,我建議你該為自己的前途未雨綢繆,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是不斷學習,更新和拓展你的知識面;

二是深耕專業領域,至少專業技能上爭取不容易被人所代替;

三是有餘力的情況下,適當發展一份副業,就算主業沒有年終獎,副業還可以補充你的收入。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千萬別辭職,辭職你就上當了。

有一次老闆在管理會議上說:"今年年終獎延後發放。過年每個人就發一盒糕點,意思一下。"

有部門經理提出:“以前都年前發,如果有員工誤會以為今年不發年終獎,看到糕點很失望怎麼辦?要不要跟他們解釋?”

老闆呵呵一聲乾笑:“不用解釋,他們想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

老闆的算盤打的精,他就是想通過一盒糕點當做試金石:一來看哪些人對企業忠誠,二來順便淘汰掉那些對企業不忠誠的人,反正要裁人,正好順水推舟。可謂一舉兩得!

老闆跟大家講完,各部門經理心中都有數了,不過在與員工溝通的時候,出現了明顯的差別。

大部分部門經理比較靈活,表面上對手下反應今年沒有年終獎不作任何表態,私底下卻分別找了幾個骨幹,告訴他們今年年終獎延後發放,稍稍讓一些人安下了心思。

可是,有個別經理就比較實在了,老闆讓不解釋他真的不解釋,任員工怎麼說他都無動於衷,結果下面的骨幹員工也出現了鬆動辭職的跡象。

結果剛過完年,除了少數人(集中在個別經理的手下)提出辭職外,絕大部分想走的人都沒走,都在盼望著拿年終獎。不巧的是,公司業績直線下滑,老闆再也不提發年終獎的事,很多人左等右等,等到半年過去了還沒有一點動靜。

這時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老闆在放空炮,只有那個“個別”經理才是明智的,他從來不給員工不切實際的期待,所以沒有員工罵他,真正的高人啊。

那麼,故事說完了,你能不能從中獲得一點啟發呢?

事實上,一個人辭不辭職,如果以有沒有發年終獎、發了什麼年終獎為標準的話,我只能說還非常不成熟,如果你一開始對年終獎就不抱有任何希望的話,發了一盒糕點那也是驚喜!

你的期待是分母,年終獎是分子,你的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反之,你沒有什麼期待,你會過的更加快樂。

再說了,一個人動不動就拿辭職說話的人,反應了他沒有什麼職業規劃,只是被老闆、被企業任意擺佈而已。因為任何一種東西,都會讓他產生辭職的想法或者行動,年終獎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條小導火線而已。

所以,你說這個辭職合適嗎?只有天知地知他知,旁觀者就不要瞎摻和啦!

我是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抄襲。

喻派職言


過年的年終獎就是發一盒糕點,聽著是挺噁心的。這也忒摳門了,但是比起網上說年終獎只發一把蔥的又可以心裡平衡了。辭職原因很多,發一盒糕點絕對不是辭職的根本理由。

1、對工作早已感到疲倦,辭職想法一直存在。通常工作到5-8年的時候,如果已經走到職場天花板,或者公司的晉升體制無法滿足你的發展,便會產生職業倦怠。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瓶頸期,我們不可能在職場中順風順水,有的人運氣可能不錯,跟著一個大平臺發展,一步一個腳印,一直走到職場的中層、高層,但畢竟是少數人。幹部就像蒼天大樹那幾個而已,大多還是小草,小草如何在職場中練就一身本領,橫行職場生涯呢?必然需要用重視能力的提升,我們不能只是滿足剛入職積累到那幾年,職場是一個長跑得路程,走到最後飛得最高的一定是真正有實力、學習能力強的人。

2、決定辭職你得評估一下自己是否有這個實力

當你有想法辭職的時候,好好認真思考你有什麼。是不是離開了,下一站會更好?誰都不能保證,外面的世界怎樣?一開始入職還是職場小白的時候,社會、公司會給予你足夠的時候讓你試錯、包容你,可是一旦你主動選擇跳槽,換工作的時候,一定得有殺手鐧和出色的能力。你有沒有,這幾年你增長了哪些能力?學習了什麼?有什麼長進,還是仍然在吃老闆,好好評估一下吧。

3、民營公司個體老闆一個比一個摳,不用見怪

對於個體公司老闆摳門已經司空見慣,不用特別放在心上,只要整體說得過去,大差不差的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能夠平衡工作與家庭。既能照顧到家庭,工作上也能找到價值感,至於年終獎發什麼或者不發,並不是很重要。可能會影響你的積極性,但是這絕對不是離職的藉口。


閃亮金星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發年終獎的時刻!可盼來的竟然是一盒糕點!不得不說讓讓大失所望,讓人大跌眼鏡!

難道就因為年終獎公司發了一盒糕點而辭職嗎?

心語的觀點是,不能盲目下結論,要冷靜面對才是。

首先,要看公司年終獎發放的背景。

公司年終獎發一盒糕點,的確是夠寒磣人的;但是,年終獎一點都沒有的公司卻比比皆是。公司最起碼還發了一盒糕點嘛,有總比沒有強!

就因為公司年終獎只發了一盒糕點就辭職,理由太過於牽強;要不要辭職一定要結合公司發年終獎的背景來判斷。

如果公司不重視發年終獎這一塊,常年以往都是如此;那就沒有必要糾結,就權當沒有年終獎這一塊就是了。

如果公司往年都發年終獎,而唯獨今年只發一盒糕點,那就真得好好找找原因了。看看公司是不是遇到了嚴重的困難,或者是資金鍊出現了問題。

舉一個真實的案例。

心語我曾經工作過的公司,往年都給員工發年終獎,價值也不大,充其量也就是200多元錢的樣子。

可在前年春節前,老闆卻決定不再給員工發年終獎了,讓員工大失所望;再加上公司好幾個月沒有發出工資了,讓員工對公司的生存、發展失去了信心。員工過了年大都選擇不來上班了。

果不其然,公司真的遇到了嚴重的生存危機,沒堅持多久,公司就關門了。

所以說,要不要辭職,不能盲目下結論,一定要結合公司發年終獎的背景來全面分析、判斷。

其次,要結合公司發展的狀況來判斷。

如果公司給開的薪水還可以,自己感覺也滿意,年終獎是可有可無的收入;而且,工資發放也及時,公司不存在生存危機。

這種情況下,就沒必要在意年終獎的事;辭職跳槽也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還是踏踏實實,立足現狀比較靠譜。

如果對工資不滿意,工資發放也不及時,公司的發展前景也不樂觀,如果有更好的工作單位,當然是辭職跳槽的好。

最後,要不要辭職,不能僅看公司年終獎只發了一盒糕點,更要全面衡量公司發年終獎的背景以及公司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據此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才更合適些。

【歡迎關注我@職言心語,20年職場工作心得,樂於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