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城街道玉門街北社區抗疫紀實

疫情當前,玉門街北社區黨總支迅速行動,把黨支部建在抗疫第一線,成立紅色驛站黨員戰“疫”先鋒隊和勸返崗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織轄區黨員亮明身份、衝鋒在前,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湧現出像馬清連、陳玉生、陳蘭婷、張建軍等一批退休老黨員,響應“發揮餘熱,共同戰‘疫’”號召,主動請纓加入疫情防控阻擊戰,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並肩作戰,共同構築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一是廣宣傳、全覆蓋。通過應急廣播及“小喇叭”循環播報、LED電子屏播出、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海報、微信群、QQ、短視頻、H5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和覆蓋面。張貼《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和《致武漢來甘返甘人員的一封信》、致市民及老年人的一封信共計1100餘份,懸掛橫幅50餘條,發放疫情防控宣傳彩頁900餘份,設立應急小廣播播放點2處,勸導轄區居民安心在家,不拜年、不串門、不聚餐。

西固城街道玉門街北社區抗疫紀實

二是細排摸、無遺漏。社區發揮黨員、志願者、工作人員、樓院長各自優勢,用“雙排摸”法進行拉網式排查,即“空中網絡和地面網格”相結合,利用社區建立的人口信息登記冊,將社區工作人員劃分成7個小組進行電話排摸。一問住戶家中是否有外地來蘭、返蘭人員;二問家人有無發燒咳嗽等症狀;三問親朋好友中有無外地返蘭人員。同時,利用樓院長對住戶情況掌握清晰的優勢,對轄區內2個小區的29棟樓、2000餘戶家庭逐戶排摸,織密疫情防控網,築牢疫情防控“紅色堤壩”。

西固城街道玉門街北社區抗疫紀實

三是建臺賬、底數清。社區根據排摸情況,安排專職人員建立來蘭返蘭人員臺賬,詳細登記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隔離措施、行程信息、健康狀況等內容,每天對數據進行追蹤更新,並對摸排出的外地返蘭人員保證每天詢問其狀況,全面、詳細瞭解他們的身體情況,做到14天隔離期內的全監控。同時,還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舒緩焦慮的情緒,從心理上幫助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四是強力量、嚴管控。對轄區2個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出入口設立勸返崗,安排黨員、社區人員、包抓單位人員、物業人員實行“四員”聯防、共同上崗,嚴格排查外來人員,對進入小區的車輛和人員逐一檢查,採集信息、測量體溫、消毒車輛,實時跟進管控。春節延長假期結束後,外來返工人員明顯增多,勸返崗設置勸返人員工作日誌,對返蘭人員實行“一人一上報”制度,登記一名外來人員就向專管員上報一次,保證數據更新的及時性。同時,為了保證勸返工作不流於形式,社區整理明確小區樓宇詳細情況,發放至勸返崗,讓工作人員心中有數,方便勸返崗工作人員查證小區外來人員,嚴格杜絕外來人員進入。

西固城街道玉門街北社區抗疫紀實

西固城街道玉門街北社區抗疫紀實

五是抓統籌、保民生。社區在疫情期間不忘轄區弱勢群體,把失獨老人、困難家庭、殘疾人等群體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密切關注弱勢群體生活狀況,為定點康復機構、集中託養機構服務對象送去生活用品。向低保戶等弱勢群體宣傳預防常識,發放口罩等個人防護物品,幫助困難群眾做好必要的防範,確保打通民生保障工作“最後一米”。

六是重消殺、防汙染。對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活動設施、樓道、垃圾桶、衛生死角等多處進行每天兩次的全面清潔、消殺工作。小區垃圾桶日產日清與病媒生物防治、消殺工作相結合,防止細菌和病毒的滋生。針對居民口罩使用量大幅上升的問題,為防止廢棄口罩成為二次汙染源,社區配合區環衛中心,在轄區明顯位置增設了3個專用廢棄口罩垃圾桶,每天定時將垃圾桶中的廢棄口罩密封、消毒,集中處理。

西固城街道玉門街北社區抗疫紀實

七是抓治理、保平安。聯合轄區管段民警加大對轄區範圍內的巡查力度,教育轄區居民重視疫情防範,積極勸阻轄區院內的人員聚集活動及婚喪嫁娶等。加強封閉式管理,聯合寶石花物業公司開通居民微信辦理出入證業務,嚴把社區“入口關”。並在轄區範圍內積極營造疫情防控氛圍,及時轉發官方信息,嚴防謠言製造的“次生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