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话或诗句表现出一个人愤怒至极?

醉卧西湖18


今人之说,不如古人之说。今人之愤,不如古人之愤。古人在表达情绪上的丰富与深刻,真是胜过今人千万倍。古人表达愤怒,不会摩拳擦掌,不会拔剑而起,而是以物寄情,以物宣泄,但给别人的,却是撞击灵魂的感觉。

岳飞写对国家灭亡的痛苦,写对金人侵略的愤怒,“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发,冠,雨,全是物,但那种愤怒,却真是出离愤怒了!

杜甫写对统治者鱼肉百姓、穷奢极欲的愤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人不着一字,却全在咒骂人。

花蕊夫人作为后蜀之主孟昶的妃子,当她看到10多万蜀兵在宋朝6万军队的攻击下投降,内心悲愤,后来,她被宋太祖霸占,宋太祖让她作诗,她作《述亡国诗》曰:“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是咒骂后蜀军人都是下跪的娘们,没一个站得起来的男人,没一个真正的男子汉。骂得尖酸刻薄,但又骂得酣畅淋漓,非常到位。

一介女流,南宋词人朱淑真,她在表达愤怒的时候说:“老天若不随人意,不会作天莫作天!”也是直抒心意,开口就骂。

苏东坡表达愤怒,骂人骂得很幽默,同事石介曾作《三豪诗》,恭维石曼卿、欧阳修、杜默三人的才华,石曼卿、欧阳修犹可,但杜默毫无才华,苏东坡读过杜默一首《送守道六子诗》:“学海波中老龙,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这样如同白开水的诗才却被石介列为文坛“三豪”,极尽赞誉,苏东坡好不愤怒,骂道:“吾观杜默豪气,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辛弃疾一身武艺,满腹韬略,在南宋统治者眼里却什么都不是,把他当作“归正人”(从沦陷区回来的人,这种人,朝廷担心是奸细,故另眼相看,而不会给予兵权的)对待,长期闲置,偶得一官,也不过一文官,辛弃疾无奈地用诗句表达对统治者的愤怒道:“都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表达愤怒,有时还绕绕弯子,他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作为一身武艺胆略的军人,自然为君王挺在阵前,攻城掠地,收复山河,自己亦扬名千古。然而,这样的战场却只在心里,只在梦里,君王们胆小怕事,不思进取,故“可怜白发生!”


帝国的脸谱


用诗表达愤怒不必写如何如何的愤怒,如何如何地义愤填膺。只需要用意象去衬托,用场景去形容,然后让读者去感知作者愤懑的情绪,与喷薄欲出的怒念!

不才曾写过一首类似的诗,

《霹雳》

鉛云万重压天低

浊浪排空紧相敌

霹雳一声天地簌

谁人不平横斧劈


一笑貫长天


怒发冲冠!《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周易指南针


其实一个成语就够了:发指毗裂

发指,就是头发向上直竖。毗裂,眼眶睁得开裂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故事说的是项羽听从范曾计谋,为刘邦设下鸿门宴,范曾在席间指使项庄舞剑助兴,以趁机杀死刘邦。樊哙本来在门外,听说后硬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

或者用怒发冲冠这个成语也可以

而在《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一文中,产生了“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其实也是头发上指的意思。燕国太子丹在易水为荆轲送别,众人都是一身白衣。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后来,关于怒发冲冠这种极端的愤怒,有两首著名的诗词

一是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另一首当然就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磊落故人


谢谢。

愤怒的时候,谁都曾有过,但是尽量不怒为好。俗话说,忧虑过度,气大伤身。一切病源基本都是从气上而来的,所以啊,应一切顺其自然,方得大自在。

在下写一首诗,表现人愤怒时候的情景应该是这样子的。

无为业火燃云横,着相迷雄呈路能。

生众本根同一线,何如狠下菩提朋。


禅悟净慧


李白的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够愤怒的吧,杀人的心都有了。

刘叉的诗:野夫不平心中忿,磨损心中万古刀。

磨刀霍霍,怒火中烧。


连理枝江


试答 (如何用一句话和诗句表现出一个人愤怒之极?)。

其实能表现一个人的愤怒之极,有很多语言!但是要看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的愤怒之极?用什么句子才会恰当。

岳飞的【满江红】开头便表现出了愤怒之极!“怒发冲冠”。然而是在历史的背景下,用词的全文表达了“怒发冲冠”的愤怒之极!意义深刻合情合理。

如果没有理由的愤怒之极,大家说让我怎样表现出一个人的愤怒之极?是用`穷凶之极,不可一世'。还是`财大气粗,目中无人‘。还有‘莫名其妙,无可奉告'。来作解释呀!哈哈别介意,是开个玩笑。

谢大家釜正!



古城渔樵


旧时章回小说均用"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或"气得三尸伸暴跳,七窍内生烟"等句形容愤怒。这都是有名的句子。

岳飞(满江红)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认为(满江红)句比较形象,既具外观形容(怒发冲冠),又有形象动作(抬望眼,仰天长啸),又有表示内心愤懑(壮怀激烈)。是表示愤怒至极的最佳句子。

其它如"怒气冲冲","愤怒至极","怒火中烧","怒不可遏"等成语句子也是表示愤怒,我认为尚不如"怒发冲冠一句",但用在一些特定的文章句子中也起到不错的作用。


滄海一声笑0541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岳飞《满江红》开篇名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愤怒到了极致。虽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无法施展。只能凭栏望着那潇潇的雨歇,愤怒的头发都竖起来。

纵观岳飞《满江红》全篇,岳飞把无限的愤怒都抒发到这篇作品中。一个精忠报国的爱国名将,一心杀敌报国,却受到重重阻挠、陷害、不信任。眼看着多年的胜利果实,付之东流。愤怒的写下了这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是岳飞用满腔愤怒写下的作品,全篇也充斥着愤怒。开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更是愤怒的代表。



自古红岩多映日


wo cao 第四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