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小史(一)

一、六六舰队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庞大的清王朝在面对东瀛小国的战争中居然一败涂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陆军更是如同一柄架在清政府脖子上的尖刀,随时准备捅破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脆弱屏障,刺入帝国的心脏——北京。《马关条约》中,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等苛刻条件如同一记强心针,使日本的力量急剧膨胀。然而,随后发生的“三国干涉还辽”打破了日本的迷梦。为了报此大仇,自此开始,日本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卧薪尝胆阶段。

经过1895年和1896年的两次增调,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为主力舰一艘、一级巡洋舰七艘、二级巡洋舰三艘、鱼雷巡洋舰二艘、炮舰六艘、雷击舰七艘、鱼雷艇三艘,总计134000吨,再加上法、德两国的远东舰队,总吨位达210000吨。而当时日本海军主力舰只有“三景舰”(松岛,严岛,桥立)和镇远号,总吨位不过90000吨,与三国相比远居于劣势。

为扭转此一局面,日本海军1896年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六六舰队”方案的《海军发展十年规划》,即以海军舰设费新购六艘主力舰和六艘装甲巡洋舰,以此为核心,使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吨位达到13万吨。再加上辅助舰艇,日本海军的实力将超过远东地区其他国家海军力量的总和。此时已经有两艘新订造的主力舰从英国抵达日本,即富士号和八岛号,如果要完成‘六六舰队’的构想,日本还需要再采购四艘主力舰和六艘装甲巡洋舰。如此大规模的海军扩充舰设难免引起列强对日本的猜忌,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这笔庞大的海军扩建费被均摊到两年的预算支出中,分别以第一期海军扩建费(1896年)和第二其海军扩建费(1897年)的名义得到国会的批准,其总额为21300万日圆,其中13950万日元造舰费来自甲午战争后的中国赔款,其余部分包括上一期(对清军备扩张阶段)海军扩张费用的延续(即已订购的富士、八岛两舰,以及水雷战舰艇发展基金)和1905年后增加的若干比小额补充拨款。除了12艘主力战舰外,‘六六舰队’计划还包括大量轻巡洋舰、雷击舰、鱼雷艇以及众多辅助舰艇,整个计划中新建和外购的军舰达103艘,合计排水量达153000吨。

“六六舰队”的核心舰艇如下:

1、战列舰:

富士号战列舰(富士级,英制)

八岛号战列舰(富士级,英制)

敷岛号战列舰(敷岛级,英制)

初濑号战列舰(敷岛级,英制)

朝日号战列舰(朝日级,英制)

三笠号战列舰(三笠级,英制)

2、装甲巡洋舰:

浅间号装甲巡洋舰(浅间级,英制)

常磐号装甲巡洋舰(浅间级,英制)

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出云级,英制)

磐手号装甲巡洋舰(出云级,英制)

八云号装甲巡洋舰(八云级,德制)

吾妻号装甲巡洋舰(吾妻级,法制)

二、日俄战争后

日俄战争的胜利虽然给日本带来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所有特权,但是并没有让日本得到一分钱的赔款。愤怒的国民们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无能和进行调停的美国。谈判的失败也让日本认识到自己实力的不足。为振兴产业(尤其是战争产业),以免在下一场消耗战中受生产不足之苦,日本强行出台了扶植战争产业的国策。日俄战争后,日本生丝出口增加,控制了美国市场。新建的六大纺织公司则垄断了对中国的棉布和棉纱出口。日俄战争前刚刚开始建设的重工业也得到了急剧发展。在钢铁业和重型机械制造工业中,国营八幡制铁所开始进入正常运营状态,1906年到1909年,年均钢材产量达18万吨。随着生产的扩大,日本又通过横滨正金和日本兴业两家银行控制了中国的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和汉阳铁厂。

民间重工业也得到了扶植。在陆海军和铁道院的资助下,继私立的住友铸钢厂之后,相继建立了神户炼钢、日本钢管等私营钢铁厂。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907年在北海道室兰建立的日本钢铁厂。这是北海道煤炭轮船会社以铁道利润1000万日元为基础,在海军的资助下,与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维克斯两家大军火公司合办的。其资本金为1500万日元,比其他私营钢铁企业大得多,有最先进的轧钢设备。该社聘请吴海军工厂长官山内万寿治中将兼任顾问,接受海军工厂的订货,生产舰炮炮管。在军部的支援下,三菱和大仓组两家财阀还分别在海外建立了朝鲜兼二浦制铁所和中国本溪湖煤铁公司。

造船业由于《造船奖励法》的颁布获得了最显著的发展。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向国内船厂发包主力舰的建造工作,三菱长崎和川崎神户两家大造船厂尤其受到政府的重视。在日本海军首级超无畏舰“金刚”级4艘战列巡洋舰当中,有两艘是由这两家船厂建造的。值得注意的是,川崎社长松方幸次郎是政界元老松方正义(萨摩派)的儿子。此外,日本的商船和蒸汽机车制造技术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附:日俄战争战利舰:

丹后号战列舰(波尔塔瓦号,俄制)

肥前号战列舰(列特维赞号 , 美制)

周防号战列舰(胜利号,俄制)

相模号战列舰(佩列斯维特号,俄制)

石见号战列舰(鹰号,俄制)

壹岐号战列舰(尼古拉一世号,俄制)

阿苏号装甲巡洋舰(巴扬号,法制)

三、对日俄战争损失舰艇的补充

在日俄战争初期的封锁旅顺口作战中,日本海军与一天之内连续丧失了八岛和初濑两艘战列舰,相当于其全部战列舰的三分之一。为弥补这一损失,日本试图向英国海军购买排水量与八岛号相近的歌利亚号战列舰,但英国恪于中立地位的限制,未同意日方的要求。为弥补海军主力舰的巨大缺口,日本海军不得不将战争爆发前夕向意大利新购入(1903年“三三舰队”紧急追加)的“春日”和“日进”两艘装甲巡洋舰编入战列舰队,与残存的4艘战列舰协同作战。同时,日本海军还迅速以“舰艇补足费”的名义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装甲巡洋舰,分别是:

萨摩号战列舰(代号“甲号战舰”)

安艺号战列舰(代号“乙号战舰”)

筑波号战列巡洋舰(代号“子号装甲巡洋舰”)

生驹号战列巡洋舰(代号“丑号装甲巡洋舰”)

鞍马号战列巡洋舰(代号“寅号装甲巡洋舰”)

“卯号装甲巡洋舰”

注:伊吹号沿用了“三三舰队”的拨款,所以并未如其余五舰一样使用天干地支作为代号;“卯号装甲巡洋舰”没有建造,其预算被用于比睿号战列巡洋舰的建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