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嚴重耽誤的房地產,路在何方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歡樂氣氛,假期一再延長,很多人很久沒有這麼渴望上班了。

目前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政策,並要求售樓部暫停對外開放,工地停工,大部分公司都要求員工在家辦公,而且態勢還不清晰,有繼續延長的可能性。這些對房地產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遠。

01宏觀經濟面

對於廣大中小城市而言,存在較好的產業基礎的城市可謂鳳毛麟角,大部分城市只有一定的產業,或者完全沒有產業。當地的經濟來源相對單一,基本上就是房地產+商業服務業+外出務工。目前疫情緊張的情況,各項經濟活動也大範圍停止了,而且短時間內恢復也較為困難。

此次疫情發生時間在一月底,實質性的衝擊來得更早,隨著各大行業推遲上班時間,如果疫情短期內沒有根本性緩解,春節後返工必將受到影響,房地產、基建、服務業等行業首當其衝。

在緊張氣氛下的社會零售、交通、航空、製造業也會受到全面的影響,在經濟增速本來就下滑的因素疊加之下,短期內恐將難以回升。

被疫情嚴重耽誤的房地產,路在何方

02加劇城市分化

哪怕是面對疫情,北上廣這樣的城市還是最宜居的。強有力的政府管控,完善的公共衛生系統,積極有作為的社區管理,以及較高自覺性的居民素質,使得人口密度大,人流密集大城市的疫情防控做得相對到位。

以上海為例,在疫情公佈後,早在1月24日上海就啟動了公共衛生一級響應機制,並且在第一時間公開相關信息渠道,這在全國各城市當中算是響應比較迅速的,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好評。

防疫只是上海等大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務的一個縮影,廣大一二線城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方面,醫療資源,教育資源方面,是三四線城市無法企及的。因此大城市在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方面,會不降反增。

03行業洗牌加劇

春節返鄉置業是房地產行業僅次於“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的重要銷售節點。但此次疫情對於一些本來就資金緊張的部分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一方面是資金回籠受阻,另一方面是財務成本,各項應付賬款,員工工資和福利並未停止發生。這會加速房地產行業的破產併購,“大魚吃小魚”會更加頻繁發生,甚至會演變成行業“大魚吃大魚”的現象。

受疫情嚴重的城市,諸如重慶市和武漢市,焦慮緊張的情緒,會嚴重影響購房群體上半年的購房熱情,直到5、6月份才會逐漸緩解,下半年會有一波小陽春。2020年下半年或者2021年上半年的房價,會存在一波補償性上漲。總的來看,今年大概率不會出現往年那種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火熱,下半年偏冷的行情。

04對土地財政的衝擊

為了抗擊疫情,各個城市的地方政府財政緊急下撥了大量的款項以及救災物資,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原本就不寬裕的財政,變得更加緊張。

在目前地方財政嚴重依賴土地出讓收入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特別是中小城市的政府,會進一步在土地財政收入上下功夫。上半年會是很多城市大量土地集中上市的時間,大量優質的地塊在上市時間的先後順序上,會佔據優先級的地位。

這對於急於拿地的房企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但前提是:有錢。

05展望未來

在抗擊疫情的表現方面,不同小區裡的業主群體的集體素質差異,以及物業的服務水平就表現出來了。有的小區物業組織到位,小區業主也都遵守規定,在家抗擊疫情。而有的小區,則是完全無序,大量業主還是該幹嘛幹嘛,最後成為重災區。

小區業主群體和物業服務水平,都可以通過高端改善置業,通過產品價格的差異,進行篩選過濾。很多人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會得到更多釋放,這對未來房企做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宏觀層面來講,疫情過後會相繼出臺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最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層面(目前為止央行執行的兩次釋放流動性,就是很好的例證)。但是在宏觀層面上對房地產金融政策的放鬆並不大可能,宏觀上“穩槓桿”的政策還會延續,房企的融資情況並不會得到改善,金融的刺激和支持主要會傾向實體經濟和新興經濟增長點。

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一切都又重回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