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说一说教育学人物中的大陶小杜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各位同学们可能已经知晓远在美国的杜威和中国师范教育先驱领军人物陶行知竟然是师徒关系吧!陶行知在美国师从现代教育之父杜威教授,他们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但两人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角色的理解不尽相同。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个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二者共同之处就是反对传统教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二人尊重学生;不同之处对于教师角色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再来看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知识素养。由于二者根植的理论不同,在表述上,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强调了“学校即社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社会即学校”,这就是我所说的“大陶小杜”(大概念“社会”前面的是陶行知提出的,小概念“学校”在前面是杜威)具体说来是杜威强调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包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研究,而陶行知更强调教师专业道德素养。杜威则比较看重教师在课堂的表现,他认为教师具备知识都是为当下教育实践服务的。。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认为教师劳动是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陶行知在学习杜威理论后,结合当时国家发展实际,在中国旧教育的改革和实践创新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2.师生关系。杜威以“儿童中心论”鼓励儿童在做中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儿童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他强调师生平等,教学是师生双向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陶行知先生能结合时代的需要“从做中学”,认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知识可以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大众,“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这是难能可贵的思想。

3.教师的道德修养。杜威认为“我相信每一个教师应该认识到其职业的尊严,认识到教师还是一个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和保证社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的社会仆人。”杜威之所以将教师比喻为社会仆人,就是想解释教师的奉献精神。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表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他终其一生把爱心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一个是社会仆人,一个是社会园丁,杜威和陶行知对教师的道德都要求具有无私奉献之精神;而陶行知更强调爱的教育,把爱和责任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贯穿始终的灵魂。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不难看出杜威的教师观体现的是“教育即生活”思想,而陶行知的教师观渗透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同时陶行知在学习杜威理论后不但没有生拉硬套,反而能结合现实的土壤条件,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而在我们做题时候记住这句口诀“大陶小杜”作为通关密码,即大概念放在前面的是陶行知理论,小概念在前面是杜威思想,二者理论互为干扰选项。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道题目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吧——

1.【单项选择题】教育家( )强调说:“只有当儿童要做的事和从事的活动具有互换他去做的性质或具有期待他的能力的支持的性质时,只有当困难能起激励作用而不是起使人沮丧的作用时,这种选择才是他力所能及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A。解析: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认为儿童的兴趣主要是活动,它有助于儿童的整体发展可以使儿童获得知识并锻炼能力。

2.【单项选择题】( )主张打破呆板的课堂学习的框框限制,采取作业活动室学习的方法,使儿童在各种活动室学习。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答案:B。解析:杜威在“从做中学”中,主张学习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特点的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

3.【单项选择题】以下不属于杜威理论的是( )。

A.儿童为中心 B.社会为中心 C.社会即学校 D.教育即生长

答案:C。解析:杜威的教育观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一部分,学校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子形式,学校的生活应该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社会。”而“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教育主张,故排除。

4.【单项选择题】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科学知识 D.专业的教学技能

答案:B。解析:这句话意思为教师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把爱心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均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

5.【多项选择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

A.社会即学校 B.生活即教育 C.教做学合一 D.教育即生活

答案:ABC。解析:陶行知一直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从而在他的学前教育理论中树立起生活教育理论基础。

中公讲师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