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念书的料。如果有老师对你这样说,你能接受吗?

忻州老王


是不是读书的料,其实不用老师讲,作为家长,我想你应该比老师更清楚。

人有三六九等,孩子不想读书,不愿读书或读不进去,基本上和原生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性格等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注重孩子的性格、习性、习惯的培养,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孩子上小学时,注意跟进孩子的学习,也许孩子的基础会打得比较牢固。

一般孩子成绩出现滑坡,或者出现分水岭,发生在三四年级,一二年级只要课上听讲,跟着老师一起来,随便弄个八九十分其实是很容易的事,可到了三四年级,随着学习难度增加,语文加大了阅读方面的考察力度,数学应用题开始出现,英语单词量倍增,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家长的鼓励,孩子是很难自我突破的,所以,家庭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当然,如果有老师对你说孩子不是念书的料,不用焦虑,不适合念书,但并代表他的未来就毁了,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以为只有读书一条路,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和孩子沟通一下,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兴趣点是什么,找到他喜欢的,尝试让他坚持下去,他可能在这方面有天赋,会做得很好也说不定。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有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学习非常一般,老师上课,基本听不懂,注意力不够专注,他父母很着急,曾经送孩子去专业培养注意力的机构去学习,花了一万多元,效果并不好。后来发现孩子对做菜很感兴趣,一回家,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马上去写作业,他却开始研究做菜,经过不断练习,他做的菜非常有水准了,他做给老师,同学们吃,都说他做得好,父母开始支持他后, 他信心大增,结果,慢慢地上课也开始专注了,至少慢慢地能听懂老师讲什么了,这些都得益于兴趣激发后所带来的效果。

所以,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强迫孩子做什么,关键是要学会倾听孩子需要什么,他喜欢什么,没有什么比孩子有兴趣来得更实际了。

只要锁定方向,坚持下去,把它做到极致,这又何尝不是 一件好事呢?


教育新时论


老师说我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我能接受。因为我不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所以我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一直是个有问题的孩子,在孩子的青少年时代,总是不断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说我的孩子不爱学习,老是违反学校纪律,逃学去玩或者去网吧。

每一个任教过我儿子的老师都说我儿子不是读书的料,那一段时间我非常痛苦。因为我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依靠读书超越自己,改变命运。可儿子的表现却和我的愿望背道而驰。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可这又能怪谁呢?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硬逼他去幼儿园,他哭着不愿意去,我就用暴力威逼,以至于他的脑海里对上学有深深的厌倦。毕竟,我没有耐心地引导他,让他找到求学的乐趣。

在痛定思痛后,我只能问所有老师都认为我那完了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告诉我,他喜欢玩车,想去学汽修。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满足了他的要求。

想不到,他对喜欢的东西竟然学得津津乐道。因为他善于动手拆装,老师竟然夸他聪明。他找到了自信,便学会了这门技术。获得上岗证后在4S店当了两年学徒后,就自己开了一间修理厂,生意还不错。

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敢兴趣,可以让他选择感兴趣的东西学,学透了他在某个领域也是天才。


天天曼舞


假如老师说我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我从内心是不愿意接受的,虽然有时候可能孩子智力真的不如别人,学习不如别的孩子成绩好,但是我会给他信心,鼓励他学习的。

不知道你家孩子目前读几年级了,如果是小学为时还不晚,有有办法补救,如果到初高中就很难了。所以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家长最好能自己陪读,不要把孩子交给老人带,也不要送去辅导班,除非自己不会辅导,还是建议送去辅导班。

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如果老师这样说自己家孩子,我真的不能接受,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老师或者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老师否定孩子,家长也认为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而放弃孩子,可能这个孩子在心里真的认为自己就不是读书的料,努力了也没用,那就干脆不学,反正考不上也是因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不难想象,这样的孩子越学越没自信,最后导致厌学,逃学。

如果老师否定孩子,家长给孩子鼓励,想办法给孩子补功课,给孩子足够的自信,我相信孩子会越学学好。如果家长能够和老师好好沟通,请求老师在孩子进步的时候,给予夸奖,我相信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虽然他可能追不上优等生,但是至少可以看到他的进步。


陪读妈妈谈教育


老师的话不能全信,孩子有个成长过程,有些开窍早有些开窍晚,或许哪天一开窍成绩就会一路开掛,只要孩子正常读书家长不必过于忧虑,我表弟上高中那会儿老师还劝退呢,说他不是读书的料瞎耽误工夫,全班都是团员就他一个白丁,表弟自己坚决不退学,继续读书,最后考上首医大临床系成了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老师也会看走眼,别太信他的话,好好念书!


菠萝蜜2009


只要老师说的是事实,没什么接受得了还是接受不了的。而是必须接受!

记得类似的故事:一个学生写作资质平平,拿给老师看,老师总是鼓励他,写得很好,有写作的天赋。结果这个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奋斗,最终也没奋斗出结果。老师应该按事实说话。

有个班主任,带的班级是较差的班级,但是班主任觉得自己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考上大学,三年中班主任一直在鼓励学生。在分类招生的时候没有认真去动员学生,还在给学生加油,让学生努力学习。最终那个班没能上大学的有很多同学。如果当时让学生认清形势,走了分类招生,就会有多些学生能上大学了。

只要是客观事实,家长要正视,教师也要正视。千万不要回避。


春江花月夜51605


总有人开玩笑说:老婆是人家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所有做父母的都有夸孩子的情结。当听到老师说自家孩子不是念书的料,纵然不是万箭穿心,也会觉得羞愧难当——比骂自己是个笨蛋还难受。所以我认为这是最让家长受伤的一句话,会引起家长的极度反感,甚至点燃家长的心头怒火。不过静下心细想想,话粗理不糙,它也有一定道理。

老师为何会说这句话?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1. 它可能是真心话。老师每天和孩子朝夕相处,对于孩子学习状况了如指掌。如果他说孩子不是念书的料,肯定不是有意丑化孩子,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多少无奈多少惋惜,尽在不言中了。老师明明可以虚与委蛇,违心对家长说几句体面好听的话,但他没这样做,我觉得老师倒是个挺实在的老师。他可能是在给家长提个醒:该考虑孩子的其它出路了。

  2. 它可能是气话。孩子太调皮、任性,学习不用心。老师碍于现实舆论压力,也不敢管得太紧太严,虽说老师有教育惩戒权,可是他还是觉得投鼠忌器,宁缺勿用啊,也就只得向家长抱怨一番了。

  3. 它可能是激将语。有些孩子尽管又皮又顽,但自尊心还是有的。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学习放任自流。有些老师擅长攻心,用这话来刺激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这种情况也有存在可能。

做为家长,听到老师这句话,切勿勃然大怒,甚至反唇相讥。我们要冷静想想:老师为何能说出这样的话?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

  1. 看孩子年龄。如果还在小学或初中前期,那么老师的这句话就过于武断了,可以不信它。因为孩子年幼无知,尚未开窍,学习上根本没有走上正路,如果孩子能够改过自新“弃暗投明”,完全有机会“迎头赶上”,学校里这种“后发制人”的孩子也不乏先例。但是如果已经读高中或初中后期了,坦率地说,一般情况下改变的机会就不大了,还是认同老师的说法吧,早点着手为孩子准备另一种未来。


  2. 看孩子自身情况。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人人都品学兼优,个个成为知识精英。如果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学校里只是消磨光阴,或者孩子智商太一般,学习对于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也不如早点“改弦更张”吧。

  3. 看学校环境。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巨大,一个充满进取向上正能量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无形的压力和动力;而一个消极散漫管理松懈的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杀伤力超乎想象。如果孩子在一所好学校读书,我认为他改变的机会还是比较大,但是如果是一所普通甚至管理水平低的学校,应该说是希望不大了。

综上所述,老师不要轻易对家长说这句话,因为它会招致家长的反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暴露了自己教育上的无能。老师肯定做不到人人考上好大学,但肯定能做到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家长也要理性看待这句话,全面思考孩子的人生未来走向,毕竟成功的路也不只是求学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路。丘吉尔少年时被班主任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淘气包;爱因斯坦小时候笨到两三岁才会开口说话——他们还不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语文阿里之门


有一些科目,比如说像物理和数学这种纯靠智商的科目,如果读不好,那么很有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但是如果像记忆类的科目如语文,英语,生物,政治,地理,化学,就算是属于轻度弱智,也就是那种边缘智商智商测试考70分的那种学生,只要足够努力,老师教的方法足够正确,都是可以考上大学的。

前段时间我还回答了,一个家长关于自己孩子是属于边缘智商担心上了大学以后不好找工作的这个话题。

所以除了纯靠智商的科目以外,根本就不存在哪个学生不是读书的料的这个问题。

尤其是上了高中的孩子能够考上高中,那么就是一块读书的料,具体怎么样才能让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并且考上理想的专业,这要看老师能不能够因材施教。

国内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只能进行大锅饭式的教学,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区别对待一个班级七八十号人。只能按照一个班级平均的水准给予平均水平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通常来说会在高二高三的时候出现两极分化,差的学生学的更差,好的学生学的更好,中间的学生则维持稳定。

作为在校的老师应该明确知道,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教育资源缺乏,自己分身乏术造成的。

但是,武断的说,一个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就非常的没礼貌,也没水平。

我当年学英语的时候是向网上面的一个学长学的,他是高考状元,也就是高考英语单科状元廖唯伟。他最让我服气的地方就是,他基本上不打广告,但是如果他要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打广告,他的广告也是是完全针对那些被学校老师放弃的二三十分,三四十分的零基础的学生。

他让那些水平只有二三十分,三四十分的同学去用他的睡眠记忆法背配套的单词表,睡眠记忆法和单词表完全免费,就能够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从零基础提高到80分以上。每个用过他方法的那些差生都对他心服口服,会愿意找他继续买资料继续学习。考试成绩进步了,高考成绩出来了每个都心甘情愿的给他报成绩。

那些英语考二三十分,三四十分的同学,基本上就是被那些水平不够的英语老师当做可以放弃的对象。很多老师对于这类的同学根本是不管不问,虽然嘴上不会像题主提到的那样,直接跟家长说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但是行动上就是把他们放弃了。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从来不会有人告诉他应该要怎么学,应该要怎么样摆脱二三十分的状况,应该要怎么样让自己的英语入门,从来不会有人说的。

这一点我自己是有体会的,因为我高一英语第一次考试的时候我考40多分,英语老师看我眼神的那种鄙视,我还是能够记在脑子里面的。我也记得我在高考的时候,我英语成绩达到140多分,成绩出来的时候,英语老师对我的嬉皮笑脸。

所以,作为过来人,如果未来我成为一个初高中生的家长,如果有老师跟我说我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我会非常的鄙视他。我可能甚至会辞掉工作自己教孩子然后用成绩来向他证明,到底是我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还是他不是当老师的料。


外语那点事


您好,如果老师说孩子不是念书的料,肯定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好或者学习成绩差导致。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学习以及教育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很多成绩不够理想,但是学生却很努力的现象,很多家长束手无策,但事实上,很有可能是学生正在“假努力”,而具体表现大多有3种,多半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

李玫瑾教授,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已经有20多年经验,而她对于学生心理变化、行为背后的意义,都有着极为深刻的研究。

在她看来,从孩子年岁小,到逐渐长大进入学校、踏入社会,每次行为的转变的背后,其实都有着清晰明了的心理原因作用,而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只看简单的言谈中,而要从孩子的日常行为中透露出的信息,探究其背后的想法。

1、上课效率极低

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情况,即使看起来上课的时候,分外用心,但是却1句话都没有往心里去,更何况能够理解、掌握知识点,更是难上加难。

那些看似在认真听课的学生,其实很有可能根本没有调动大脑思考,而是在机械性地听讲,在别人看来非常认真地听完一节课,没有做些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但是本质上还是在“假努力”。

2、笔记效果很差

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将老师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甚至在每一学期结束的时候,都能写下几本厚厚的笔记,而在复习阶段,由于所记的知识杂乱,复习的效果非常差,反而对提高成绩没有多少作用。

笔记的作用在于夯实短板,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起来很努力才去记录,所以有些学生并不是真正懂得笔记的意义,知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样多记就是多努力,但恰恰相反,这样的“假努力”对学习并没有多少作用。

3、看书不过脑

有的家长反映,在给孩子讲完一道题目之后,当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并且对于解题没有多少思路,还是会出现反复失误的情况。

其实这样对于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本印象不够深刻,脑海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恰恰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动脑“假努力”的表现之一,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学会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而很多学生虽然看起来一整天都在学习,其实这样低质量的学习,反而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学习效率的低下,不利于成绩的提高。

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是什么?

实验证明,脑力营养不足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为无法全神贯注、频繁改变注意对象、做事有始无终,容易发呆走神等。

孩子可能由于大脑疲劳而导致不爱学习,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写作业的速度自然也就不可能快。


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孩子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神经肌肉发育得还不充分,手和眼协调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行动比较缓慢,而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同龄孩子一般水平的学生而言,他的动作就会更慢。对于写作业来说,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孩子在书写时的速度,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小肌肉不够灵活,手指过于僵硬;还有的孩子手和眼协调能力发展不够,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而且由于书写错误较多而重复地进行修改,因此浪费了许多时间。

以上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原因通常由于肠脑神经功能失调,会影响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神经递质的分泌,导致孩子情绪紧张、焦虑,坐不住、缺乏学习兴趣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辅助孩子锻炼注意力,可以通过提升注意力的小游戏帮助锻炼,生活中不要在孩子做某件事时多加干扰,让孩子养成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习惯。


研究表明,脑连接程度与学习能力具有相关性,脑磷脂群的摄入更让宝宝在注意力、情感及运动评分中表现更好。临床数据表明,脑磷脂群对调控和维持神经信号的传递有后者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采用高脑磷脂配方喂养婴幼儿,其早期综合学习能力更强。通过摄入脑磷脂群孩子大脑发育快速,宝宝的感知、动作、语言和认知四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均有提升。

据了解,全智嘉中富含大豆磷脂、DHA藻油粉、牛磺酸、乳清蛋白、维生素E、17种水果成分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大豆磷脂主要含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酸及其他磷脂成分,能够促进体内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HA藻油中乳清蛋白能够提升宝宝消化和吸收。磷脂,是生命基础物质。它主要有由卵磷脂,肌醇磷脂,脑磷脂等组成,对人体的各部位和各器官起着相应的功能。磷脂对活化细胞,维持新陈代谢,基础代谢及荷尔蒙的均衡分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再生力,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牛磺酸能够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全智嘉还包含17中复合果汁营养浓缩汁多达几十种,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全面提升宝宝发育所需营养成分,快速促进孩子大脑智力、注意力、认知力等综合提升。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成长健康、注意力问题、语言问题、大脑发育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下方留言或评论,会尽快帮您做专业指导!


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


首先真的很感谢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题目:孩子不是念书的料,如果是老师说出来的,会不会接受呢?

如果是小编的话,小编不会接受,而且如果是老师说的这句话,也说明了这个老师也没有什么本事的。

小编记得曾经有一部影片就是讲的教育,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在他临终时说了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是不错的,不会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不学所以不会,或者是不会教所以不会,其实只要认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就不难学会。

第一,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白纸。

当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思想没有成熟,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像白纸一张,任人在上面书写。如果你教他学习,叫他认识文字,他就会认为需要学习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是整天不教,自己看手机,看电视等等,那孩子也会学你,他也会去看手机,看电视,他们知道你是这样,他也要这样,有时你会说太晚了,不能看了,睡觉去吧,他们会说,为什么只有你们能看,不给他们看呢??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第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

念书不念书,是不是这块料?那么小编要说,谁是一生下来就会是念书的料吗?小编想来不是的,这都来源于后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正确的引导,释放孩子的天性,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无非有三个方面: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不能学习。正确的认识自己孩子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开他们锁的钥匙。

小编建议你去看看上面所说的电影,名字叫做《小孩不笨2》,当然也有《小孩不笨1》和《小孩不笨3》这三部都是讲述了如何教育孩子,其中最多的就是

。有人会笑笑说,得了吧小编,你没搞错吧,我们的孩子我们会不爱吗?其实,小编这里说的爱,并不是溺爱或者是宠爱,而是给予正确的爱,懂得放手,懂得培养,训练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情绪所左右,有时我们让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来支配我们做父母,我们高兴的时候,情绪好的时候,孩子即使做错了事,说话仍然是柔声细语的,然而等到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管孩子做没做错,就已经发火了,直接就对他说,一边儿呆着去,不要吵,小孩就会觉得很奇怪啊。怎么昨天可以吵,今天就不行了呢?

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或者老师。所以说不要说谁是不是读书的料,那是因为老师和父母教的不到位。

我是家乐随笔记,欢迎点赞➕关注。祝元旦快乐!


意外随笔


这句话相同的表达还有:

有些人就不是能做个好教师的料;有些人就不是个会说人话的料!

某乎上对你最喜欢和哪种人做朋友,点赞最高的是: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和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

说这句话的老师看重的只是孩子的成绩而已。

转发某校一位校长的讲话,当时孟非还转发过微博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我们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 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十分微小,这根本不能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一些孩子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强,一点就透,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拥有优异的成绩。这样的聪明孩子在读书上的确占据了一定优势,但普通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迎头赶上。

更何况,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吸收知识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孩子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处于消化知识的阶段。如果我们草率地认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就有可能输掉孩子的整个未来。

  • 读书的确很重要,如果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那自然很好,但是有很多孩子仿佛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这只能证明他们无法走读书这条路,但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还有很多路可以走。比如初中毕业后可以读职业高中,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作为教师,更应该知道有时候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性格、人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冷嘲热讽的批评孩子,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过度自卑、胆小、沉默等这些都可能影响甚至毁掉孩子的一生

  • 爱迪生1855年,他开始上学,那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校长和老师都是恩格尔先生。因为爱迪生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在上课时经常经常问老师问题一些另类的问题(如:风是怎么产生的;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而不是四),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

然后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成为爱迪生,但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宝石。很有可能因为你的一句话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