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中國銷量狂跌,前豐田高管出任首席運營官,能否扭轉局面?

福特中國銷量狂跌,前豐田高管出任首席運營官,能否扭轉局面?

2月8日,福特汽車公司宣佈吉姆·法利(Jim Farley)被任命為福特汽車公司首席運營官,負責福特汽車全球市場和汽車業務運營,福特智能移動出行以及自動駕駛業務,將向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韓愷特(Jim Hackett)彙報。

面臨汽車業不斷變化的技術創新及變革,福特開始加速佈局智能網聯汽車與服務的業務,向高增長、高利潤的領域轉型。韓愷特認為吉姆·法利是擔任COO的最佳人選,“他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遠見卓識,是一位具有變革性的領導者。”

在被任命為COO之後,吉姆·法利重申了公司願景:設計更智能的汽車,並使它們能夠與我們的世界互聯,為消費者和社區創造更好的生活。

“當下的挑戰,起點或者說‘賭本’比2006-2008年更高、更多一些,但是我們的“賭注”也更大,同時意味著機遇也更多。”吉姆·法利此前接受出行一客記者採訪時表示,動力總成、自動駕駛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等方向會在未來十年裡對福特取得成功產生重大影響。

福特中國銷量狂跌,前豐田高管出任首席運營官,能否扭轉局面?

▲ 吉姆·法利

老豐田人,曾推出面向年輕人的豐田Scion

吉姆·法利出生於1962年,1990年加入豐田戰略規劃部門,並在美國以及歐洲擔任多個產品及營銷的職位,直至做到豐田汽車市場部副總裁。之後,他被調至雷克薩斯做集團副總裁兼總經理。

在豐田的十多年時間,法利的高光表現之一就是成功在北美推出了豐田的新品牌Scion(賽恩),這是繼豐田(Toyota)、雷克薩斯(Lexus)之後,北美豐田旗下的第三個品牌。

2002年的紐約車展上,豐田北美宣佈賽恩品牌成立,將推出的一系列車型來迎合下一代的年輕用戶。2003年6月上市後,在2006年達到逾17.3萬臺的銷量巔峰,隨後一路下滑,直到2016年豐田宣佈終結賽恩品牌,相關車型轉入豐田品牌旗下。

在福特需要補充新鮮血液之時,法利在比爾·福特的感染下,離開了工作17年之久的豐田,加盟這家推出T型車的底特律車企。

2007年11月,吉姆·法利加盟福特汽車,擔任全球市場營銷總裁,並先後負責林肯品牌以及福特汽車在南美、歐洲以及福特全球市場業務。

自2019年4月起,他擔任新興業務、技術和公司戰略總裁,負責重塑行業變革的業務,包括軟件平臺、車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以及新能源車領域。

去年,韓愷特就表示,不論是戰略層面還是運營層面,從自動駕駛車輛到移動出行體驗,還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吉姆·法利將帶福特走向未來。“吉姆在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上擁有敏銳的嗅覺,同時他也擁有將其轉變為未來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作為一個被比爾·福特看成可以攜手邁向未來的夥伴,法利在3月1日正式首席運營官之後,仍舊負責面向未來的先進技術將繼續領導福特智能移動出行公司、福特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以及與Argo AI公司的合作項目。

曾經推出面向年輕一代的賽恩品牌汽車並且一度大獲成功,福特也同樣期待他之後可以帶來驚喜。

同時,成為COO的法利還將負責福特汽車全球市場和汽車業務運營,包括產品研發、採購、全球產品線管理、生產製造及勞工關係、市場、銷售與服務、質量與新車型發佈等,是從即將退休的韓瑞麒(Joe Hinrichs)手中接過許多汽車業務內容。

這個新任的COO將瞄準未來的先進技術和技術落地的產品一手抓,這有利於福特兩條業務線相互配合和促進,實現技術的及時落地和推廣。

不過,在法利離開之後,豐田北美的賽恩走起了下坡路,這一幕會在福特重演嗎?

福特中國銷量狂跌,前豐田高管出任首席運營官,能否扭轉局面?

如何復興福特中國?

中國市場是福特必爭之地。

吉姆·法利告訴出行一客記者,中國市場對福特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銷量,更多的是因為中國消費者的行為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沿並引領趨勢。比如說中國消費者在車內娛樂系統、中控臺的顯示等要求,都已經遠超世界其他地區的消費者。“不僅是福特汽車,其他廠商都會繼續加強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但目前情況並不是非常樂觀。2019年,福特中國全年銷量近56.8萬輛,同比下滑24.47%。雖然四季度環比上升11.8%,但福特在華業務仍待破局。

2015年6月,福特在華月銷量首次出現下滑,同比下降3%,公司意識到了福特在中國遇到了困難,但沒有用真正行動改變局面,時任CEO馬克·菲爾茨(Mark Fields)僅僅表示,雖然銷量下滑,但仍看好中國是一個擁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市場。

到了2017年,福特在中國年銷量下滑,同比下降6%,2018年開始,月銷量開始雪崩,數據出爐時都是“同比下降”。

“美國車企的反應普遍慢半拍。” 一家國際知名諮詢公司的合夥人表示,福特對於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反饋不夠重視,車型更新緩慢是塔在中國區逐漸陷入危局的關鍵原因。

福特曾重金投入過中國市場,也因此取得良好的回報。吉姆·法利表示,2010年前後,福特決定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在2011年福特提出“1515計劃”,向中國引入15款新車,福睿斯、新蒙迪歐、金牛座、銳界等接連推出,福克斯更是在2012-2014年連續摘取中國轎車品牌銷量榜的桂冠。

但這一計劃提前收官,從2015年11月發佈金牛座之後,福特在中國市場一直沒有推出過新車,老車型的更新換代速度也很慢。競爭對手相繼迭代,但那時全新一代福克斯遲遲不上市。產品的老化使得福特錯過發展的黃金期。

當時還是福特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兼全球市場總裁的法利對出行一客記者坦言,車型的“老齡化”是福特在中國受挫的一個原因。同時,他認為公司在經銷商利潤率和庫存堆積方面可能存在處理上的問題。

如今,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在福特的銷售版圖中,已經與北美市場並列成為全球範圍內的核心業務單元,是值得這家美國百年車企更多重視、更多投入,並且獲得更多的自主權。

對此,法利也表示,“福特儘管是一個非常具有標誌性的品牌,但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我們必須要根植中國市場。”

自2018年10月24日陳安寧被任命為福特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福特的本土化戰略已開展一年有餘,止住了頹勢但並未回暖。

福特中國銷量狂跌,前豐田高管出任首席運營官,能否扭轉局面?

今後,法利將與陳安寧攜手,以期進一步讓福特在中國市場企穩回升。這道考題並不易解,而市場不會留太久的時間讓他們給出答案。百年福特,如今只爭朝夕。(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