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道“關卡”為丹徒築牢“防疫牆”

金山網訊 疫情當前,返流高峰在即,丹徒區上黨鎮高速公路出口駐點檢查點壓力驟增, 7日和8日兩天就有2000輛車3703人從這裡經過。丹徒區運輸管理處主任戴峰從大年初二就每日駐紮在此,逢車必檢、逢人必查,測量體溫,問詢登記,每一個細節都不敢鬆懈。他說:“我們這漏查一人,後方付出的代價可能就不可估量,必須紮緊入口關!”

“紮緊入口關”,是丹徒做實做細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線,而區、鎮、村(社區)、組四級聯動聯防機制則是丹徒拉開的一張群防群治“防疫網”。自1月21日全面打響“防疫阻擊戰”來,丹徒區第一時間在全市率先啟動應急廣播,進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對區內各類人群全面摸排,逐村逐戶過堂,特殊人群一人一檔,梳理出“防疫檔案”;第一時間排定區領導定鎮、鎮領導定村、村領導定組、組幹部包戶,實現村村“有領導”,戶戶“有幹部”;第一時間在全區93個村、社區進出口設立檢查點,418道“關卡”日夜有人值守,為30萬丹徒人民築牢“防疫牆”……

“主心骨”頂在一線

一個個“第一時間”,折射的是丹徒區防疫工作部署之密、出手之快、舉措之細,而這背後,是丹徒無數個黨員“戰士”的聽從指揮、衝鋒在前。區委書記謝繼步說:“只有黨員幹部‘頂起來’,正視‘戰士角色’,群眾的‘戰疫’信心才能強起來。”

從區到鎮再到村,丹徒一批“一把手”黨員作為“主心骨”頂了上來。

世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彥,每天撐著腎結石時常發作的身體奔波在44個自然村防疫一線,因為“身影無處不在,聲音無處不在”,他被村民們親切的稱作“張陀螺”。世業村82歲的老黨員晏協江豎著大拇指說:“有他這個‘主心骨’,世業一定能打贏這場防疫戰!”

谷陽鎮金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陸軍的這個春節,從大年三十到元宵節,都是在防疫一線度過的。勸阻村民聚眾娛樂,協調老人取消做壽,管控外來人員行蹤……村裡的“大小事”白天忙完了,夜裡還不忘跑到檢查點再查一遍防控是否實在,物資是否充沛,他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我現在就是村裡的車頭,我不能‘熄火’。”

在丹徒區,無數個“張彥”與“陸軍”,正帶動著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與普通群眾加入到防疫防控工作中,眾志成城,築起丹徒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志願者”協同作戰

作為區機關黨員志願者,丹徒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王本剛9日在宜城街道的長安社區敲開了70多扇門,為了做好排查登記工作,吃了不少白眼和閉門羹的他毫無怨言:“這個工作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再累也值得。”

自2月6日開始,在原有黨員“戰士”不下“火線”的基礎上,丹徒43個機關單位又增派了600多名像王本剛這樣自願請戰的黨員志願者,他們走到一線,服從指揮部統一調度,協助做好各類具體防控工作,成為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志願力量”。正如宜城街道的工作人員楊柳的感慨:“前來支援我們的黨員志願者人數超出預計,他們的無私讓我們感動,更讓我們充滿信心!”

從主城社區到村莊巷陌,從交通卡口到超市菜場,鮮紅的黨旗在丹徒處處飄揚,他們是寒風中每日巡邏的七旬老翁夏巨桃,他們是告別宅家模式站在檢查點的大學生鄭姿,他們是一個在派出所連軸轉,一個在衛生院不停歇的小夫妻張立力和辛靜……

更值得一提的是,丹徒的“紅色志願者”護衛的不僅僅是身邊的家園,就在昨天(2月9日),區人民醫院的3位醫護人員解洋、喬靜、陳雁翎,帶著家鄉的祝福,奔赴支援湖北“戰場”,臨行前他們說:“加油丹徒,加油鎮江,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必勝!”(通訊員 董帥 全媒體記者 晏海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