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戰“疫”十二時辰

庚子鼠年春節,一場沒有硝煙的遭遇戰不期而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波及全國。適逢春節,挑戰重重,但這場看不見“敵人”的阻擊戰,卻關乎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迫切、最緊要的政治任務和重點工作,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強化組織領導。”自疫情發生後,全市各級各部門、各行各業迅速凝聚共識,吹響戰“疫”集結號必須打贏!連日來,本報記者蹲守戰“疫”十二時辰,親歷灑滿湛江的大愛無疆。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子時 民警熱心救助流浪漢。

子時 23:00-01:00 民警熱心救助流浪漢

2月3日凌晨0時30分左右,湛江交警高速二大隊值班室接到報警:瀋海高速往湛江方向離雷州服務區約2公里處,有一名上身赤裸的男子在車道上行走,稍不留神,隨時可能發生車毀人亡的交通事故。

接警後,高速二大隊勤務二中隊執勤民警於志堅和輔警李家樹立刻從徐城執勤點出發,沿途找尋該名男子。凌晨1時左右執勤民警在高速公路應急車道上發現該男子,只見男子赤裸上身,光著腳,只穿一條單褲,手拿一根甘蔗一邊走一邊吃。執勤同志立刻停車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並接近男子瞭解情況。經交談,民警發現該男子神志不清、思維混亂、表達吃力,無法說清自己身份和住址,也說不清楚自己來自何處及如何進入高速公路等。

出於強烈的責任感,執勤民警耐心勸說男子坐上警車,並帶他到龍門收費站高速出口防疫檢查點,醫務人員幫其進行了防疫檢查無事後,還給男子送上自己的宵夜。男子雖神志不清,卻一再感謝眾人的相助。隨後,執勤民警將男子移交轄區派出所作進一步核實身份和聯繫其親人。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丑時 醫護人員為病人做身體檢查。

丑時 01:00-03:00 我們會盡快安排檢查,全力幫助你

大年初六凌晨1時許,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ICU病房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原來是發熱門診通知要收治一位高度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人。接到通知,重症醫學科立即做好隔離負壓病房的收治準備,揭育丹護士主動請纓穿上了厚重的防護服、戴上N95口罩和護目鏡。

患者是一位大學生,高熱38.9℃,家人也被隔離了。小夥子顯得非常不安,怯怯地跟在醫生後面,眼神裡充滿了憂慮和恐懼。揭育丹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就迎了上去,給他安置好床位、介紹了隔離病房的環境和注意事項,並安慰他:“不用緊張,隔離只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你和家人朋友,我們會盡快安排檢查,全力幫助你。別怕,有我們!”小夥子聽了,如釋重負地笑了。雖然歲數相仿,但護士們卻成了小夥子的定心丸。

當晚小夥子又開始發燒了,體溫直達39℃,吃了退燒藥也退不下來,又頭暈嘔吐。為了儘快把體溫降下來,已接班的護士唐錦娟清理好嘔吐物後,又用溫水不停地給他擦浴。本來穿著防護服全套裝備已經非常憋悶,經過這番忙碌更是全身都被汗水溼透,但唐錦娟還是咬牙堅持著,一直到凌晨五點,小夥子體溫降下來了。看著病人安睡的面容,她會心一笑。您以健康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寅時 環衛工人在清掃街道。

寅時 03:00-05:00 環衛工人戰“疫”保清潔

“凌晨3點半起床,4點開始上街打掃了。”

立春剛過,凌晨4點48分的清晨依然有點清寒,附近的住宅小區一片寧靜,大家還在沉睡的此刻,明晃晃街燈下的路面已傳來打掃聲。赤坎區沿河南路路面,兩把大掃帚已經“嚓嚓”地在路面清掃落葉了,戴著口罩、手套的環衛工人黃桂明和馬秀良兩位大姐,是負責該路段衛生清潔的早、中班搭檔。她們每人各自開著一輛環衛電動車,把路面垃圾清掃歸攏後,再用垃圾鏟把垃圾倒進環衛電動車廂內。

“這個季節特別多落葉,一個早上我們每人一般都有三個車廂的垃圾倒到垃圾壓縮轉運站。”幹環衛工作已有8年的黃桂明大姐告訴記者,她每天凌晨3點半起床,4點就上街打掃了。僑銀環保有限公司民主區域副經理李張珍告訴記者,環衛工人的工作制一天分5個班次。第一個班次從凌晨4點到早上8點、第二班次早上8點到中午12點、第三班次中午12點到下午3點、第四班次下午3點到傍晚6點、第五班次傍晚6點到晚上10點半。黃桂明和馬秀良一天上兩個班次:第一和第三個班次。

凌晨5點15分,記者在赤坎沿河南路所屬的華盛新城垃圾壓縮轉運站看到,一位戴著口罩的環衛工人正清掃周邊的垃圾。“這個垃圾轉運站一天要清空三次,每次12噸的量。春節期間會更多點。”李張珍對記者說。

“這個疫情防控期間,每個班次下班,我們都要裡裡外外對自身清潔消毒一番才回家。”幹環衛工作十幾年的馬秀良大姐告訴記者,現在每個果皮箱都設置一個“廢棄口罩投放處”,市民的意識都比較高,都主動自覺把廢棄口罩投放到指定投放處,很少發現亂扔的現象。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卯時 志願者堅守在健康觀察點。

卯時 05:00-07:00 旅客們的“守夜人”

早春的徐聞,天亮得較晚。清晨6時許,徐聞大地依然籠罩在薄薄的夜幕裡。此時,在徐海大道上,離海安碼頭不到4公里的華通酒店大廳,愛心志願者崔俊,已經徹夜工作了6個小時,為滯留在徐聞的疫情發生地旅客值守夜班。

今年三十出頭的崔俊來自江蘇,是許姐志願者協會理事,在徐聞生活工作了五年,從事房產中介行業。一開始,由於志願者人手不足,為了讓其他志願者有更多的時間休息,大年初二、初三夜裡他一人值班,成了旅客們的“守夜人”。

“在華通酒店這裡,所有人各司其職,旅客每天的消毒、測體溫、熱飯等需求,都得到醫務人員、工作人員、志願者及酒店方的精心服務,沒一項落下。”崔俊說,期間,有個別旅客因為發熱而被即刻送醫的。但所幸的是,每一個發熱的旅客在進行檢查後,都呈陰性,至今沒有確診病例。

2月5日,是一部分旅客進入廣東境內滿14天的時間。在華通酒店,共有86名旅客符合14天醫學觀察解除的條件。按照上級部門的規定,由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公安及醫療等部門聯合為他們頒發了健康證。最近兩天,又有多位旅客解除醫學觀察相繼離開。

“目前,酒店還有43位旅客,我們所有的志願者會堅守崗位,一直堅持到最後一位旅客離開。”8日,崔俊平靜卻堅定地說道。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辰時 市場裡菜品豐富供應充足。

辰時 07:00-09:00 市場衛生良好供應充足

元宵節早上8時許,赤坎南華市場各類攤檔已經開始營業,肉類、水產類經營戶相對要少一些,活禽市場處於關閉狀態。進進出出買菜的市民都戴上了口罩。

“進入菜市場必須戴口罩。”在市場的各個入口,都張貼著醒目的告示牌。菜市場工作人員小楊在向著南京路的大門口值守。疫情期間,南華市場的四個出入口都有專職人員值守,確保無發熱人員進入市場,並且入場市民都佩戴了口罩。

面對市場的嚴格規定,絕大多數攤位都表現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經營了十多年熟食店的陳店主說,從去年豬肉市場價上漲以來,他的熟食店一次也沒有漲過價,這次的疫情中,他也每天開店並原價售賣,就是為了照顧他的老顧客。

市場物業管理總站赤坎站南華分站的負責人陳智勝告訴記者,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後,南華市場立即行動,通知所有活禽區經營戶停止經營。同時,菜市場的工作人員每日對攤主和攤位進行測溫和檢查,加強出入人員口罩監督,並做好菜市場的通風消毒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健康安全的購物環境。

衛生環境良好,蔬菜、肉類、海鮮、熟食等攤位均有充足供應,保障群眾的“菜籃子”選擇齊全。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巳時 記者連軸奔走在戰“疫”一線。

巳時 09:00-11:00 “不怕,這是記者責無旁貸的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湛江日報社媒體人打破了傳統的採訪模式,將營造新年節日氣氛報道向抗擊疫情轉向,整合報社採訪力量,派出記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線,在“速度、深度、廣度”上融合發力,展開全方位“抗疫”報道。他們是一批“無名英雄”,是無處不在的負重前行者。

“我不是在採訪,就是在去採訪的路上。採訪、趕稿;繼續採訪,繼續趕稿。”湛江日報採訪中心主任路玉萍說,這就是疫情發生以來,她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真的是“一撥稿件還未交付,另一撥稿件已經襲來”,每天都要保持最佳競技狀態,爭分奪秒搶發精彩新聞。疫情防控,真的是不見硝煙的“新聞戰場”,而在這個“戰場”上堅守作戰的她,彷彿不知疲憊。熟悉她的同行,有的好心勸她:“你家裡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不要太拼了。”可她每次接到採訪任務,就像士兵突擊一樣,不打勝仗決不收兵。

2月6日至7日上午9:00,路玉萍和視覺中心兩位“戰士”——聶安、李家斌連續兩天先後到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採訪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走近的是重症監護室,採訪時間基本是“連軸轉”,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幾乎都在聽錄音、做筆記、選照片、編視頻,吃飯只能“見縫插針”。

疫情發生後,聶安、李家斌兩個好兄弟,進入ICU室次數最多。有人問他們,天天往醫院跑,怕不怕?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不怕,這是記者責無旁貸的工作!”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午時 商場開通“無接觸配送”服務。

午時 11:00-13:00 市民網上買菜 “騎手”配送忙

元宵節,當大家都宅在家裡過節的時候,有一群人卻非常忙碌。

25歲的小吳是一名達達“騎手”配送員,恰逢元宵,不少市民選擇在網上購買湯圓以及蔬菜等。9點多至10點,網上平臺迎來了銷售高峰,眼看一張張網絡訂單如雪花般湧來,小吳不由得加快了配送速度,儘管天氣微寒,小吳的額頭上卻因忙碌而滲出了點點汗珠。

“現在大家出門少了,但日常消費購物沒有停下來,自從推出‘無接觸配送’後,減少了面對面接觸,大家線上消費的熱情比以往更高了。”小吳熟練地打包好放進配送箱後,又給配送箱和工作服噴好酒精消毒,戴上口罩、手套、帽子,通過體溫檢查後,騎著電動車從華都匯商場出發了。

將近11點,小吳將電動車停好在赤坎某小區門口後,熟練地取出相應訂單的商品放進小區快遞櫃裡。“您好!您在網上超市購買的商品已經送到小區門口,請下來取,謝謝!”說完,他又緊接著打電話給另一位客戶,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地方。

來回跑了好幾趟,下午1點多,小吳才送完手頭上的訂單商品,一直在路上不停奔跑的他竟忙得滿頭大汗。“終於可以稍微歇會兒吃個飯了,今天訂單特別多,下午還得繼續送。”他笑著說道。

每天在街頭,像小吳這樣的“騎手”,不在少數。為了讓大家足不出戶都能買到“生鮮商品”以及生活用品等,他們每天奔跑在路上,為大家送去優質的“無接觸配送”服務。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未時 網格員深入社區宣傳防控知識。

未時 13:00-15:00 網格員做好群眾“守護神”

“方書記,我們瞭解到,一對拖著行李回到小區的夫婦講述他們剛從蒙古一直旅遊經過疫情發生地回來,請儘快核實。”將近忙碌到下午1點的廉江城南街道新越社區黨支部書記方金剛剛回到家端起飯碗吃飯,就接到社區居民的電話,他趕緊草草吃了幾口飯,一刻也不敢怠慢,立即駛車前往核實情況。

“自從與物業小區實行聯防聯控後,我們每天都收到此類的信息報告,我們必須及時安排人員進行信息核實,讓老百姓安心。”方金說。

城南街道是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部,外來人口多,人口流動性較大。疫情發生後,為做好商住小區、轄區出租屋等外來人口的排查及防控工作,城南街道成立7個工作組,分別到轄區20個商住小區與小區物業,通過聯防聯控切實做好疫情發生地回來人員排查及防控工作,指導各小區物業在出入口設置測溫站,做好人員出入登記和懸掛宣傳標語、張貼宣傳海報等,進一步織密疫情防控網。

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看到,城南街道街、村黨員幹部切實擔當起網格員的職責,並發動網格內黨員、志願者,紛紛穿上“城南志願者”標誌的紅色馬甲服,分片包乾進行地毯式,全覆蓋的登記排查。他們積極與時間賽跑,甚至利用晚上時間繼續對白天未能成功排查登記的住戶進行走訪入戶,確保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默默守護著轄區居民的身體健康。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申時 急救醫生出發轉移疑似病患。

申時 15:00-17:00 時刻戰鬥著,急診從未停下腳步

“喂,您好,急診。接到通知,某地有發熱患者,高度懷疑感染新冠肺炎,現需緊急轉運接送至特定門診就診,請緊急安排人員做好防護,準備出車。”

“好的,收到!”大年初六下午3時許,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傳來這樣的通話。放下電話,值班醫生馬上著手安排事宜,通知人員,整裝出發。

已數不清有多少個這樣的對話,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相同的任務,只要電話響,馬上披上戰衣,整裝出發,這就是急診院前的可愛戰士。

院前轉運確診或疑似病患,需要在救護車狹小的空間內與患者“親密接觸”,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極大,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該院急救中心徐震宇醫生告訴記者,那次轉運任務,從穿戴防護服到把病人順利地送到感染科病房,花了整整三個多小時。在救護車車廂裡,他一直戴著N95口罩,外層還壓了護目鏡,呼吸有些憋悶。其中一位年輕的女病人在車上出現了嘔吐。

“我給她準備了兩個袋子,完整地處置了患者嘔吐物。救護車一路疾馳,由於穿著防護服的關係,我都差點暈車嘔吐了。當順利地完成了這趟任務時,終於喘了一口氣。”徐震宇說。

從接到通知到將病人轉交感染科,一趟出車需要數小時,一天好幾趟出車。他們接送、轉運、交接,如此反覆,一次又一次,不曾有絲毫鬆懈。他們就是這麼一群充滿激情、甘願奉獻的白衣天使。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酉時 護村隊員在村口值守。

酉時 17:00-19:00 城中村:大喇叭護村隊齊上陣

2月4日,大年十一,是霞山區海頭街道東純村年例的日子。下午5時許,記者驅車直奔村子而去。一到村口,在這裡設崗的紅色護村隊便將車子攔住,待車上的人全部測量體溫後,方準跨過進村防線。

此時,一位不戴口罩的70多歲老村民準備出村,被護村隊員攔住,一番教育後,讓他戴上口罩才放行。

據現場的護村隊隊員介紹,為做好疫情防控,東純村在全村6個出入口設崗守護,30多名護村隊員分兩班24小時嚴防死守,嚴把疫情輸入關口。

走進村莊,流動的大喇叭不停地用雷州話錄音播放疫情防控知識,村幹部和區包聯包創單位工作人員正在逐家逐戶上門排查宣傳。

在村子裡,除了巡查、排查的人員,很少碰見村民,車輛也很稀少,村子顯得比較冷清。對於今年村裡不辦年例和打破村中添丁“點燈”大排喜宴的習俗,村民們都表示理解。

“這是非常時期,村幹部不給我們遊行搞年例,也是為了大家身體健康,為了村莊平安,這我們肯定是理解的。我們村做得比較好,防控很全面,效果很好。”村民楊易說。

離開東純村,沿著縣道669往市區方向走。一路上,可以看到岑擎村、西廳村、陳鐵村、後洋村等各村路口都有設卡測體溫的場景,防控疫情的橫幅標語、宣傳牌則懸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戌時 交通和醫務人員開展防疫檢查。

戌時19:00-21:00 交通卡口中披著月色的“守護神”

這個鼠年春節的夜晚格外寧靜,耳邊能聽到的除了陣陣寒風的呼嘯聲,就是細雨的滴答聲。

1月31日晚上9時,遂溪源水高速路口疫情防控檢測點,遂溪縣交通運輸局執法人員楊文鋒和王佶謅依然堅守崗位,配合公安、衛生等部門工作人員,對所有來往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對營運客車進行消毒……

夜晚的郊外,四周一片漆黑,氣溫低至11℃,在疫情防控檢測點,楊文鋒和王佶謅在四面沒遮擋以及防護措施緊缺的條件下,仍然堅持奮戰在防控一線。餓了,幕天席地吃一碗方便麵或啃一口餐包充飢,卻吃得奇香。

這是半個月以來交通執法人員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一個縮影。

在我市境內有27個高速公路出入口、7個高速公路服務區、9個省際公安聯合檢查站和臨時治安卡點、24個客運站場以及15個省界通道聯合檢疫檢查站,還有機場、火車站、高鐵西站、徐聞海安港口等,均有交通執法人員24小時三班倒值守,全力以赴做好全市交通運輸領域疫情防控工作。

由於當前防護物資緊缺,奮戰在一線的交通執法人員往往是一個口罩戴好幾天,實在不能繼續用了,只能回家趁家人不注意時,從僅有的幾個當中“順”一個出來;每天回到家,都第一時間衝到衛生間洗澡才敢讓家人靠近……

湛江战“疫”十二时辰

亥時 防控指揮部裡,工作人員挑燈夜戰。

亥時 21:00-23:00 防控指揮部挑燈夜戰

2月7日晚上10時許,湛江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部大樓依然燈火通明,7個工作組的成員依然在辦公室緊張地工作著。

“這個情況還要繼續核實一下!”

“剛開完新聞發佈會,你們及時跟進媒體報道事宜。”

“醫院所需的防護物資我們會馬上安排,請放心!”

電話鈴聲不斷,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電腦屏幕前是一雙雙專注的眼睛。這裡每個人都腳步匆忙,連上洗手間都是一路小跑。有的工作人員忙到此刻連飯都還沒來得及吃。

其中,綜合組的容劍東、李聲敬等從1月中旬已到位,至今連續奮戰25天,每天都工作到凌晨,甚至通宵達旦。

“春節期間,防控力度不斷加大、防控措施不斷加碼,防控指揮部高效運轉、一刻不停,防控指揮部工作人員的跨年夜就是在這裡過的,協調、排查、摸底、疏導、制訂防控措施……大家舍小家顧大家,都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沒有半句怨言。”容劍東告訴記者。

令人欣慰的是,在一個個緊張忙碌的日子裡,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不斷傳來:確診病例陸續治癒出院、解除健康觀察的旅客領取了健康證明書,一箱箱愛心物資紛紛抵湛……

此刻,時針已不知不覺又指向了凌晨時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