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的月薪,週末雙休,不想幹了,想辭職,您怎麼看?

竹林小吃


6000的月薪,週末雙休,不想幹了,想辭職,您怎麼看?

週末和朋友黃子小聚,一向充滿自信陽光的他,卻顯得滿臉憂愁。

“唉,工作的事,實在太煩了。”

“你減去社保費、公積金,到手的月薪都有6000了,怎麼還唉聲嘆氣?”

“別提了,最近一段時間對工作感到很厭倦,感到很迷茫,毫無方向,更別提什麼工作動力了,我感覺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

“怎麼了?”

“就感覺工作毫無動力了,每天對著同一些人,同一些事,毫無樂趣可言。”

黃子很鬱悶,記得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充滿著激情,眼裡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

為什麼工作2至3年後,會出現職業倦怠?這是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對工作的一些厭倦,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職業倦怠的?那是因為不懂這一條法則——“職業目標導向”。

一、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經由生活的重壓,對工作的熱情丟失或耗盡,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開始對工作產生一種厭惡的情緒,從而對工作失去信心。

美國心理治療學家Freudenberger早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工作倦怠”,他認為工作本身對個人能力,精力以及資源的過度需求,導致精力、情緒損耗過大,疲憊不堪,長年的重複性工作,使得工作的熱情枯竭,進而產生“工作倦怠”。

01.情緒枯竭: 是指對工作的感情大量付出,卻又得不到有效能量的補充,情感消耗過大,對工作過度服務,從而引起精神能量匱乏。

02.去人性化: 是指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的事物和人群產生一種猜疑和否定,消極、冷漠地看待一切,甚至把人比作成一個物體來看待。

03.成就感低下:指在生活中不認同自己,消極的評價個體,對自己產生懷疑,否定他人,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

二、為什麼會出現職業倦怠?

就拿前文我朋友來說,拿著6000的月薪,週末雙休,在二線城市對於一個只工作2至3年的人來說,已經是一筆很豐厚的收人了。

但他仍然產生了“工作倦怠”,這是為什麼?那是因為不懂“職業目標導向”這一法則。

0.1缺少目標方向

工作2至3年後,對社會的競爭與殘酷有了一定的認識,每天大量瑣碎的工作佔據了大部分時間,令人疲憊,且受到各種社會的娛樂、遊戲,買房結婚等重壓,從而迷失在前進的道路上。

若長期薰陶在各種重壓之下,得不到釋放,會影響個體的生理狀況,逐漸焦慮、抑鬱、自卑、無助等健康問題,進而反映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在大量工作的影響下,投入過度的情感,卻得不到肯定的回應,造成情緒枯竭,否定曾經定下的目標方向,失去前進的動力。

02.缺少歸屬感

我應該留下還是離開?

一旦動了“想辭職”這個念頭,它就會在心底裡生根發芽,像毒瘤一樣不斷髮展壯大,等到某一天突然爆發出來。

在工作中不免要與上司、同事、客戶打交道,每個人看待問題的看法又不同,與同事出現矛盾摩擦,公司偏幫,導致心底出現裂縫;與客戶交流,產生溝通問題,責任全擔。

各種細微的問題,日積月累,不可逆轉,終有一天會像大雨洪澇一樣爆發出來,進而產生離開的衝動。

03.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與人交談,唯唯諾諾,生怕做得不好,而且他們總是需要外界的肯定與認同來確定自己的價值。

因為他們缺少內驅動力,每做完一件事就需要外界的及時反饋,如若不然就會出現消極、無助的狀態。

三、怎麼解決職業倦怠,平衡工作和生活?

01.設定目標,增加內驅動力

設立中長期目標:我剛工作之時,因為是外地人,在工作的城市沒有房子,只能在城中村租房住。

我就規劃了一個3至5年的目標,就是在這座城市裡買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後來房子是買成了,但首付不是我出的,而且也不是在這座城市裡買的。

雖然跟預計的目標方針出現了偏移,但毫無疑問,在工作前期給了我足夠的前進內動力。

設立短期目標:記得我剛畢業,入職一家公司,曾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短期計劃,那是一個技能學習的時間任務表,還把計劃表交給了部門總監,我的直屬上司,讓他監督我。

列如:在3個月內掌握某項技能,5個月獨立完成某個項目的設計方案。

設立短期目標,規劃時間任務表,不僅能讓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同時還能集中專注力,獲得工作滿足感。

02.自我鼓勵,增強信心

當完成一個目標任務後,獎勵自己一次。

曾經,我喜歡上安踏的一雙跑鞋,很喜歡,但我沒立即買,而是立下flag,每週去健身房鍛鍊3次,一個月去12次,若達成,就購買獎勵自己。

找到自己喜歡的一件物品或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或看一場最新上映,自己又特別喜歡的電影,立下flag目標,做好計劃,持續踐行,突破困難,然後拿到獎勵。

立下“職業目標導向”完成任務,獲得肯定,進而增強自信,獲得滿足感。


黃小語


我也是在國企上班,拿我來說吧,稅前工資8000+,到手5000多,有時候能有6000。死工資,這種單位好處就是穩定,福利可以,早9晚5雙休,五一金齊全。

6000工資到手之後房貸就扣除2500,個人零零碎碎的消費2000多,平均下來一個月能剩1000左右,主要的存款就是住房公積金一個月扣960左右,每個月就是1900,每年能加起來能存3萬。單身狗一枚,所以也沒得其他特別大的開銷,自己存點老婆本,小日子過的還湊合吧,還沒想過結婚以後。估計這工資是有點吃力。

但是,如果是辭職出去,沒關係,沒人緣找工作,創業,全靠個人能力會很艱難的,周圍也有不少同事,受不了早九晚五沒前途單調的生活出去創業的,大多數都過的不是很如意。現在社會競爭太大,人緣、門路、個人能力、還有本金,這幾個都要一點點,不然很難成功的。所以自己在這方面自己要衡量好,有野心也要有相應的實力,眼高手低不成事。

所以如果你能力一般,建議你穩住,在國企上班五險一金給你交著走,至少無後顧之憂。而且時間充足,自己可以找點兼職賺點生活費。

實在是忍受不了這種工作,就利用閒餘時間,學習一下,考點證書,充實下自己,增強自己,出去也不會被社會淘汰,不要貿然的辭職。


Dlixue


2015年大概6月份,我也離職了。巧不巧的,當時我和你的條件基本一樣。當時每月扣完五險一金拿到手是5800多一點,雙休。說實話,這份工作在別人眼裡還是非常可以的,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何況我當時還擔任採購部經理一職。

同一項工作幹久了,都會產生厭倦情緒,我尤其嚴重。那項工作我幹了六年了,真的累了,倦了,厭極了國營企業的勾心鬥角和消極怠工,趁著單位混改的機會,單位承諾主動辭職的員工單位也會給與相應的補償,所以我拿了一筆錢毅然決然地辭職走人了。

如今離開單位快四年了,自主創業三年半,由於我本人比較容易滿足,所以工作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年均收入50萬左右。由於養了倆娃娃,還有兩套房貸,四輛車,所以基本每年能存款20萬左右吧。在這個城市確實不算什麼,不過我自己挺滿足的。

所以如果你想辭職,我建議你最好是有了新目標再說,否則辭職後無所事事一段時間你就會後悔的。與其辭職後再去其他單位謀職,不如踏踏實實幹好眼前的工作。


龍哥闖津門


一份工作幹著幹著不想幹了,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原因很簡單:要麼因為錢,要麼因為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裸辭!

我一朋友在某二線城市工作,也是月入6000,週末雙休,幹了兩年,感覺自己碌碌無為,看不到希望,草率辭職。休息一段時間後去找工作,再也沒有薪資6000,週末雙休,那麼舒服的工作了。現在的工作月入5000,還是單休。世上難買後悔藥,他也只好接受了現實。

因此,辭職之前一定要仔細考慮,不能盲目裸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1、自己的能力是否遠遠超過當前工作的範疇。

如果自己的能力在當前的工作崗位完全得不到施展,工作與自己的能力完全不匹配。除此之外,當前的崗位對自己來說,已沒有價值,如果自己有目標,有想法,那麼可以辭職。

2、辭職前是否已經找到更適合自己職業發展的平臺。

如今,很多人跳槽都是騎驢找馬,找到更好的工作才辭職原來的工作。如果已經找到更高更好的平臺,再考慮辭職。

3、自己是否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

新工作,新環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網絡時代瞬息萬變,知識也需要持續不斷的更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

因此,辭職前要根據自身綜合實力做一個全面考量,清晰自己的定位,切不可盲目裸辭。


小可職場日記


我2005年大學畢業,進了軍工研究所,做了幾個項目,2008年年終獎2萬2,全年拿了8萬的收入,在重慶來說,絕對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了。

2008年,我進入體制內,第一年年終領導給了我300塊錢的獎金。往後每年基本上5、6萬的固定收入。

2014年,我31歲,辭職進入市場,選擇了跟體制內相近的細分行業領域,從最初6000的工資幹到現在年薪也有幾十萬,總的來說,一路波折,一路坎坷,絕對不是一帆風順,但也一直朝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前進。

那麼現在回頭來看,辭職到底行不行?

第一,辭職之前想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一個細分領域,最好是跟你之前的領域相近的,以不斷提升自己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制定分階段目標,並逐步去達成。

第二,如果在辭職之前選好了項目和落實好資金,那就要充分論證項目的可行性,不要苛求萬無一失,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該拼搏就要去拼搏。

第三,要有破釜沉舟的氣勢,要有對未來充滿自信的底氣。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元化,只要肯努力夠勤奮,幾千塊的收入並不是難事。


毛毛聊三觀


本人外企管理部副理一枚,入職9個月,月薪稅後7.5K,工作地點在福建廈門,就在上月末向公司提交了離職申請,主要原因是工作做得不開心,另一個就是想出來學一個技術嘗試著創業,打工一輩子也就那樣,吃不飽餓不死,如果有想法了就應該大膽地去嘗試,要知道上天為你關上這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另外一扇窗的,所以不要想太多,覺得對的就去做。加油!


林哥工作坊


想辭職很正常,誰都有一拍屁股走人愛誰誰的時候,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你走的時候,你的老闆會不會留你?


那我告訴你,我現在月薪10000多點,每月大小周,我天天早上6點就起來工作,晚上11點半還在做事,一個月休6天我都謝天謝地,


因為你根本無法想象,我曾經沒有工作的時候過的有多艱難。那時候離職了也不敢和家裡人說,生怕他們擔心又幫不上忙,一個人把各個求職APP翻爛了都沒有一個合適的工作,更別談有人約你面試。


後來才明白,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別人對你不公,也不是社會不給你機會,更多的是自己能力不行,後來我拿這事和公司HR聊過,她給我的反饋就是,除非你走到下面這三個級別或者崗位,否則去哪都沒什麼機會,在這裡和你們分享下:


1.個人能力和資源能為公司創造不可估量的價值


注意,是不可估量,說白了就是這個公司非你不可沒你不行,但是這樣的人少之又少,一般只有聯合創始人或者是資源擁有者,才有這個底氣,想象一下,實打實的員工多了去了,老闆根本不在乎。


2.個人影響力或驅動效應在公司非常之大


也就是說,你能在公司一呼百應讓大夥都聽你的,這樣的人就是阿里巴巴公司說的“明星員工”,有德有才還有影響力,有可能跟他幹活比跟老闆賣命還有使命感。你再想象一下,普通實打實的員工,能做出這樣的影響力來嗎?


3.某一方面特別精尖或專業技術性人才


你是Java編程大牛嗎?

你是公司技術骨幹成員嗎?

你能一手包辦公司所有運營工作嗎?

你可以搞定公司所有線上項目的品牌推廣嗎?


如果這樣都沒有,只是重複著每日一樣的單調工作,你走吧別說老闆,員工都不會留你的。


總結一下:


1.要麼你能為公司提供巨大價值或資源

2.要麼你能在公司創造巨大影響力

3.要麼你能在某一領域不可替代


否則,離開公司的那扇大門永遠為你敞開著。


6000的月薪,週末雙休,不想幹了,想辭職,這些都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你能不能為將來的發展想好出路?


最後想說一句,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別人去主宰,你只是你,你也只能是你。


Ray先森


我們是生產研發銷售類公司,做新能源,公司技術總監20/30K,技術副總15K+,研究生工程師9K,中專學歷工程師7K+。有個高中畢業的去培訓班學習三個月的珠寶設計,然後去珠寶公司上了兩年班,積累經驗,現在做珠寶設計,一個月15K以上在廣州番禺,平時接點私活設計加收。我是業務經理底薪6K不算提成,地標廣東江門,去深圳的話底薪應該在10K,因為平臺是跟老闆一起搭建起來的,前景看好,所以不忍離去,四十多了,還在拼搏,只要努力,總有機會。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看別人拿的高,人家有技術有本錢,我沒有技術就拼努力人脈應酬為人。


望不到的孤城


我目前3500月薪,週末雙休,27歲,但我還是會幹的。

我目前我們老家工作,一個5線小縣城,3500月薪,週末基本雙休,865模式,工作的話,不算繁忙,所以這份工作也算合理。

至於你說不想幹了,那是不是你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所以想辭職,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會辭職,6000的月薪,加雙休,即使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已經比很多人好了。有一大部分人,他們只是拿3000-4000元的收入在一線城市,而並非4-5線城市,每週可能只有一天休息,更有的連一天都沒有,你看做銷售的,他們是按提成拿工資的,休息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了收入。所以,6000元的月薪,加雙休,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工作了,特別是對於女孩子,如果沒有家庭負擔,不用每個月寄錢回家給父母或兄弟姐妹的,那已經非常的好了。

但是,如果在這樣條件卻想辭職,那麼,可能是你厭倦了這份工作,又或者你想有更大的發展,又或者,這份工作讓你覺得很浪費時間,並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有更好的發展,當然是辭職了,像我一個朋友,在廣州,做IT的,每個月都拿著1萬多的工資,也是雙休,但他也準備辭職。

他跟我說,現在的工資不高,滿足不了他的生活,還有就是外企的原因,他的英語水平相對較差,所以,他選擇辭職,找過別的工作。

如果換作是我,6000的月薪,加雙休,在我們這個5線小城市的話,算是很不錯的了。我目前不過3500的月薪,工作的話算還過得去,節奏生活慢,但是換作6000月薪的話,可能不會辭職,但也有可能會辭職,如果有更大的夢想,或者不甘於這種平淡的生活,我是會選擇辭職的。但一切都得跟現實說話。


羅智vlog


靠,這麼好的工作,6000雖然不高,但是雙休還有五險一金已經很不錯了。

我現在才3000塊錢一個月,我接下來就想找個啊,五六千一個月,然後五險一金雙休的,我能幹最少三五年。

因為我在我這個窮山村裡面的縣城裡面,普遍工資在3000左右。

好羨慕你啊,這麼高的工資了,五險一金了還雙休。

我以前在廣東打工的時候,一個月七八千1萬多。

放棄了,回來多多陪陪父母,陪陪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