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湘援鄂医疗队激战黄冈“小汤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利华通讯员周勇

2月7日,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陈女士治愈出院,她说:“感谢所有医护人员尤其是援鄂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他们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黄冈市确诊病例数量居高不下,在全省长期仅次于武汉。1月24日晚,面对发热患者就诊排长队、留观床位紧张等态势,黄冈紧急征用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设立1000余张床位,集中收治市区所有确诊病例。

黄冈仅有一家三甲医院,救治力量不足,专业医护人员告急。1月25日(大年初一)深夜,湖南、山东援鄂医疗队第一批队员抵达黄冈;1月28日,两省第二批队员再度驰援黄冈。两批队员共550名,来自两省省属医院和地市州三级医院的感染科、重症科,由医院综合选拔,均是精干力量。

连日来,这些医护人员和黄冈市中心医院抽调人员组成一线防治队伍,奋战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

截至2月7日下午3时,该院收治516名确诊病例、65名疑似病例,治愈22名。

防护服里,衣物干了湿,湿了干

1月28日晚,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启用首夜,山东医疗队重症组副主任医师张鲁开始在黄冈的第一个夜班。一晚收了6例病危者,防护服穿了10小时,又饿,又渴,又冷,还得憋着不上厕所。

张鲁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所在的重症组负责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四病区,有12个重症床位,收治患者年龄大、大多有糖尿病等合并症。“防护服不透气,一般使用4个小时,但资源紧张,我们尽量交班后脱下,期间不敢喝水。”

张鲁介绍,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属于紧急启用,一些设施还有待完善。医院没有暖气,因为身穿防护服,里面衣物在干湿间反复交替,一停下来就冷。“好在后来添置不少取暖器,感受好多了。”

每次交班后,张鲁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是洗澡,“医护人员脱下防护服后需要洗澡,但很多区域是临时隔断出来的,不具备洗澡条件,我们只能用酒精擦一擦脸和手,赶紧回酒店洗澡。”

为了让医护人员能得到更好休息,从1月30日起,重症组12名医生改成一天安排4组人值班,每组6个小时。

从死神手中抢回83岁老人

2月7日,是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医师米允仕来到黄冈的第8天,他全面负责六病区危急重症病人管理。

米允仕说,最难忘的是抢救83岁重症患者孙爹爹的经历,“在与时间赛跑,每一分钟都很珍贵。”

2月3日10时左右,孙爹爹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急促,医嘱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由于面罩管道接头不匹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改进现有医疗材料进行衔接,治疗得以顺利完成。

2月4日下午,孙爹爹病情再次加重,血氧饱和度只能维持在30%-40%,出现躁动不安。医生护士齐齐上阵,采集动静脉血、静脉输液、氧气雾化……几个回合下来,穿着防护服的医护战友全都汗流浃背。

2月5日凌晨,孙爹爹心脏骤停,医护人员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拼尽全力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们忙到凌晨4时,没有一个人喊累。”米允仕说。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守护生命”

“大家都很辛苦,到最后护目镜凹槽里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来自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的董艳艳护士长,这些天一直工作在四病区重症组。

她说,山东、湖南援鄂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防护服上,都有来自同事的“签名”——“我们来自不同医院,戴着帽子、口罩,穿上防护服后,谁也认不出谁。而我们的工作交流又需要相互找,所以只好相互用彩笔写上姓名,一看就知道。”

山东医疗队275名医护人员住宿分别安排在黄冈纽宾凯酒店、半岛酒店。“我们每天主动打开房门只有两次,一次是上班出门,一次是下班归来。”董艳艳解释,“我们在隔离病区工作,属于高危人群,杜绝外出和串门,有空时只能跟家人视频聊聊天。”

董艳艳说:“作为一个母亲,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守护生命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