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首次聯袂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首次联袂

本文作者

張旭 /危瑋肖

摘要

專項再貸款為企業降低了281bp成本,財政貼息進一步降低了158bp單獨使用財政貼息政策或是專項再貸款政策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果單獨使用貼息政策,則不容易對銀行貸款行為形成約束;如果單獨使用專項再貸款政策,則可能需要投放負利率的再貸款。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政策聯袂形成了合力,互補性地化解了對方的問題,體現了疫情防控中的“全國一盤棋”。

專項再貸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接近,避免了銀行在貨幣市場融出進行套利的衝動。

似乎貨幣政策正在面臨“兩難”的抉擇:

一方面,需要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放鬆貨幣政策會放大金融風險和固化結構扭曲。專項再貸款這類的結構性工具正是應對上述“兩難”的良藥。未來期待更多的結構性貨幣政策。

事件

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審計署聯合下發《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的緊急通知》(財金〔2020〕5號),就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有關事項做出以下五點安排:一、規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管理;二、通過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三、中央財政安排貼息資金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四、切實加強應急保障資金監督管理;五、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貫徹落實。

1、財金〔2020〕5號文的主要內容

根據財金〔2020〕5號文,納入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名單制管理的有以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生產應對疫情使用的醫用防護服、隔離服、醫用及具有防護作用的民用口罩、醫用護目鏡、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負壓救護車、消毒機、消殺用品、紅外測溫儀、智能監測檢測系統和相關藥品等重要醫用物資企業;生產上述物資所需的重要原輔材料生產企業、重要設備製造企業和相關配套企業;生產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幹企業;重要醫用物資收儲企業;為應對疫情提供相關信息通信設備和服務系統的企業以及承擔上述物資運輸、銷售任務的企業。

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首次联袂

人民銀行向相關全國性銀行和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地方法人銀行發放專項再貸款,支持其向名單內企業提供優惠貸款。發放對象包括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9家全國性銀行,以及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全國性銀行重點向全國性名單內的企業發放貸款,地方法人銀行向本地區地方性名單內企業發放貸款。每月專項再貸款發放利率為上月一年期LPR減250基點。再貸款期限為1年。金融機構向相關企業提供優惠利率的信貸支持,貸款利率上限為貸款發放時最近一次公佈的一年期LPR減100基點。

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首次联袂

對享受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的企業,中央財政給予貼息支持。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地方企業向所在地財政部門申請貼息支持,由省級財政部門彙總本地區貼息申請並報送財政部。中央企業直接向財政部申請。財政部審核後,向省級財政部門和中央企業儘快撥付貼息資金。省級財政部門應儘快將貼息資金直接撥付地方企業。

2、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首次聯袂

本次是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首次聯袂,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起到了捆綁發力的政策效果。本次“專項再貸款+財政貼息”的政策中,銀行得到的再貸款利率為1Y LPR-250bp,其發放的貸款利率上限為1Y LPR-100bp。當前1Y LPR為4.15%,所對應的貸款上限為3.15%。2019年9月份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6%,當前3.15%的利率上限較19年9月份水平下降了281bp。值得注意的是,3.15%只是貸款利率的上限,實際貸款利率可低於該水平。從目前發放的情況上看,貸款利率基本為2.4%-3.15%之間,對於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降成本的效果更好。

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首次联袂

此外,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支持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例如,對於3.15%的優惠貸款利率,財政部貼息50%,企業實際支付的貸款利率為1.575%,達到了李克強總理在2月5日國常會所要求的“確保企業貸款利率低於1.6%”。以這個角度進行衡量,人民銀行的專項再貸款為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降低了至少281bp的成本,財政部的貼息政策進一步降低了157.5bp的成本。

事實上,在當前的環境下,單獨使用財政貼息政策或是專項再貸款政策都會遇到一些問題。

如果單獨使用貼息政策,則不容易對銀行貸款行為形成約束。中國的銀行貸款行業處於壟斷競爭且偏壟斷的格局,銀行可能利用其壟斷優勢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吸收一部分本該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享受的政策紅利。如果單獨使用專項再貸款政策,則可能需要投放負利率的專項再貸款。當前1.6%的實際貸款利率上限較2019年9月份5.96%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下降了436bp。我們假設銀行的資金成本與貸款利率下降相同的幅度,9月份1Y MLF(資金成本)為3.30%,專項再貸款利率在該基礎下降436bp後為-1.06%,便形成了負利率,在目前情況下不具有可操作性。

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首次联袂

與此相比,在目前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捆綁發力的政策安排下,專項再貸款僅需降低至1.65%,不會形成負利率。而且,該利率水平與R001、DR001等貨幣市場利率接近,不會引發銀行申請再貸款資金並在貨幣市場融出進行套利的衝動。很顯然,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的政策聯袂形成了合力,互補性地化解了對方的問題,體現了疫情防控中的“全國一盤棋”。

3、期待更多的結構性貨幣政策

似乎貨幣政策正在面臨“兩難”的抉擇: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貨幣政策加強逆週期調節;另一方面,宏觀槓桿率仍處在高位,放鬆貨幣政策會放大金融風險和固化結構扭曲。但是,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不容易協調好上述這兩方面的關係。

總量工具不容易控制資金的流向。

如果通過總量工具提供“適量”的流動性,那麼金融體系的資金會首先被大型國企、融資平臺等“優勢部門”所攫取,此時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等“薄弱環節”不容易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如果通過加大資金供給量的辦法提高 “薄弱環節”的資金可得性,那麼又無法做到貨幣政策的鬆緊適度,其結果是造成“優勢部門”過度加槓桿,同時還容易累積金融市場的風險。而且,如果流動性總量持續供給過多,會對通脹預期的管理帶來進一步的壓力,更會造成結構性問題的固化,導致資金路徑依賴般地流向“優勢部門”。

我們認為,專項再貸款這類的結構性工具正是應對上述“兩難”的良藥。該類工具可以在不明顯增加流動性總量的前提下,實現流動性的精準滴灌,將金融資源直接輸送至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如小微企業。

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的首次联袂

4、風險提示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必然可以打贏。但同時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疫情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利率債(張旭/李樞川)

大漲之後宜減倉利率債

論冠狀病毒與MLF降息的關係

LPR不降,MLF就得降?

如何科學地看待融資需求?

20個重要問題看清專項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三

近期貨幣政策的三大猜想—論本輪債市上漲的持續性

如何度量貨幣政策?——兼論降準的意義

中國特色貨幣政策道路上的三個里程碑

財政2020年如何提質增效?——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二

是時候討論下何時降準了

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看?2020年往何處?——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一

LPR不降是否還能實現“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11月信貸為何多增?--兼論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

MLF“量升價平”化解貨幣市場“短松長緊”—12月6日MLF操作點評

讀易綱行長《堅守幣值穩定目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一文的感觸

難言樂觀——對2019年10月工業利潤點評

《保險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與《理財新規》間的差異

辯證地看待通脹——讀《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體會

MLF緩解了流動性的約束和“兩部門決策機制”所帶來的問題

如何看待LPR對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作用?

為何9月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辯證地看待通脹——讀《19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體會

地方債發行全掃描

三維度評價地方政府綜合實力

“殭屍企業”出清,關鍵是打破“休慼與共”!

從流動性傳導的角度理解較低準備金框架

“債務置換”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

上調準備金利率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隱性債務會不會被兜底?

債券違約後續跟蹤之破產重整的新變化——債券違約專題研究之十

從政策演變看城投的發展脈絡

債券違約後續跟蹤之破產重整的新變化

房地產企業信用分析框架

當前時點如何看貴州城投債?

2019年城投平臺資產整合特點

刻不容緩!288個地級市政府債務全掃描

解碼同業業務的興衰更替

►可轉債(鄔亮/邵闖)

柳藥轉債(113563.SH)新券定價報告:廣西藥品流通龍頭,建議積極申購

歸來仍是少年,建議積極申購——東財轉2(123041.SZ)新券定價報告

可轉債估值水平圖解(2020-01-10)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張旭(利率)13522568130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