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乖了?脾氣沒了?農村老人這樣才能活出自我

朋友,可否記得著名錶演藝術家嚴順開老先生演的小品《愛父如愛子》?劇中他演的老年人在子女面前儼然就是一孩子,在子女面前大氣都不敢出,謹小慎微生怕子女責怪;而子女當然是出於對父親的疼愛,對白髮蒼蒼的老人“嚴加管教”,說起話來聲色俱厲,罰老人寫檢討書,不讓他外出釣魚等等,老人低眉順眼頗是委屈。

老了,乖了?脾氣沒了?農村老人這樣才能活出自我


這個小品折射出很多老人的生活現狀,如本村的魏大娘。

魏大娘今年七十多歲,老伴十多年前因病故去了,兒女都已成家,孫子都結婚有了孩子。按理說應該是兒孫繞膝安享晚年,可現實生活中她卻活得很憋屈。

首先,和年輕人吃不到一塊。老年人喜歡吃一些清淡軟爛的東西,而年輕人則不然喜歡味道辛辣,花椒辣椒放了很多,做菜用的油也多,非常油膩,老人吃了常常拉肚子。做麵條,人家是麵條滾兩滾就開吃,她則要多等幾分鐘才敢吃。紅燒肉、燉排骨人家是大快朵頤,吃得腮幫子流油,她卻不敢動筷,因為怕吃了血壓高。

二是住不到一塊。

年輕人精力充沛,白天忙一天晚上仍然是生龍活虎,熬夜追劇打遊戲,常常到十一二點雖然聲音小但老人看著亮著的燈,就心疼。吃飯的時候,剩一點飯往往倒掉,有一次大半拉饅頭因為上面餾的時間長有些軟爛,孫媳婦拿著隨手就扔進了垃圾桶,老人看了氣得直瞪眼。

三是罵不得,說不得更是打不得。

人老了,特別是農村人,沒有退休金和養老金,生活上都是靠兒女接濟。歲數大了,人間的事情看得很透,一切都是為了兒孫!脾氣下去了,看不慣又能如何?該忍就忍,能順著就順著決不橫著,難得糊塗,睜隻眼閉隻眼就行了。

再說你沒有了生活來源,幹活幹不了,掙錢掙不到,吃喝看病都得看兒女,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低眉順眼,說話小心翼翼,生怕惹人家不高興,做事小心謹慎唯恐人家不滿意。現在有些兒媳婦那可厲害,說話難聽,連諷帶刺指桑罵槐,兒子屁都不敢放一個,老人只好裝聾作啞唯唯諾諾如剛過門的小媳婦!

活得憋屈,過得鬱悶!

老了,乖了?脾氣沒了?農村老人這樣才能活出自我


那麼,農村老人如何才能在子女面前活得灑脫,過得自在呢?有以下方法:

一,分開過。

這一點我想很多朋友也是這樣想的,等孩子娶了媳婦就分開,你過你的我過我的,眼不見心不煩。既獨立自主又相互尊重,給雙方留一點距離。

“距離創造美”,這句話一點沒錯。各自保持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你玩你的遊戲我種我的小菜,你吃紅燒肉我做老豆腐,你看穿越小說,我唱紅色老歌,互不干涉自得其樂。

二,經濟上獨立,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世上,誰有都不如自己有,問兒女要你還得張張口伸伸手,況且,人家還不一定會給。別忘了,兒媳婦一來,經濟大權人家可搶過去了,兒子孝順了還好,偷偷摸摸來點經濟援助,不孝順啥都聽媳婦的那就難辦了。

唯一的辦法是:自力更生,吃自己的飯!

所以自己一定要貯備一筆養老金,這樣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乘自己幹得動,就堅持自己養活自己。像前段時間網上說老太太九十多歲還在街頭擺攤賣煎餅一樣,活到老幹到老,自己解決自己的衣食住行問題!

不要靠兒女,要靠自己!年輕的時候做好自己的養老規劃,早早掙一筆養老錢,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兒媳婦到時即便看不慣又能如何?我不吃你的不花你的,你還摔什麼臉色?何況,自己小有積蓄,兒孫們想繼承,那也得在自己面前好好表現,豈敢放肆?

老了,乖了?脾氣沒了?農村老人這樣才能活出自我


三,自己保養好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其實應該說健康的身體,才是本錢。如果整天疾病纏身,吃藥不斷更有甚者臥病在床,還能幹啥?

樹立良好的保健意識,不暴飲暴食,多吃清淡富有營養的東西,不熬夜,少飲酒不抽菸,沒事多運動。這樣才能有強健的體魄,像去年在火車站見到一老人七十二了還在幹搬運,一百多斤的玉米扛上就走,人稱“老英雄”,一天還能掙二百來塊錢,有吃有喝日子過得挺滋潤。

現在工地上六十多歲的老人也很常見,只要身體好,幹力所能及的事,掙手到擒來的錢。

這經濟上一寬餘,心裡邊也舒暢了,想吃啥就去買,想穿啥立馬購,感覺這日子像陽光下綻開的花朵,越過越有滋味。

老了,乖了?脾氣沒了?農村老人這樣才能活出自我


三,幫助子女,幹好自己的“後勤保障”工作

天下的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子女的。現在年輕人的壓力非常大,既要工作又要撫養子女,為了更好的生活,常常加班加點的幹活,還房貸、還車貸,當老人的豈能袖手旁觀?

經濟上給予支援,買房買車時來點贊助;家庭中帶來溫暖,孩子該帶時帶,人家忙著上班,咱抽空做可口的飯菜。平時和兒媳、孫媳相處時互相尊重,互敬互愛,不依老賣老,不求全責備。不是有一句廣告詞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家和才能萬事興呀!

老了,乖了?脾氣沒了?農村老人這樣才能活出自我


以上就是農村老人活得精彩,活得自由奔放的方法。對此,大家又是怎樣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